英语阅读教学分析

时间:2022-08-28 09:29:23

英语阅读教学分析

摘 要: 当下,英语教师怎样有效地教授学生进行阅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因为无论是在各种各样的考试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阅读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阅读是否可以教及怎样教引起了教师们的关注。 这篇文章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英语阅读教学中精读与泛读的学习进行了研究, 作者基于一定的教学理论提出了一些理解及教学建议。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学 精读 泛读 形式 内容

在英语已经突破工具学科界限逐渐成为普及大众的知识的今天,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究竟要怎样进行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知识和获得阅读技能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这不仅关乎到学生的英语能力发展,更关乎到教师的自身成长。当下存在着许多有关英语阅读教学的观点。有的观点认为,阅读学习是无法通过教师的教授来完成的,阅读只是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的互动。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辨别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阅读材料和掌握了阅读技能是无法显性衡量的。也有的观点则认为,阅读是可以通过教授实现的,阅读学习不仅需要悟性,更需要方法。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我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教师可以预设阅读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并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阅读教学最终获得期望的预期效果。结合教学实践,我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自己独到的分析。

一、精读与泛读的特点分析

我按照阅读的学习方法将阅读分为精读与泛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精读与泛读的特点见下表。

二、形式与内容的分析

正是因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精读与泛读有着如此特点,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从形式与内容上加以区分。

(一)从形式角度来看

我还记得,在自己读高中学习英语的时候,很多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绎法。即老师首先告知学生清楚的语法定义,然后提供一些例子帮助学生记忆语言知识。作为一种多年来被许多老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它固然有自己的优势。然而,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英语学习不断对英语教学提出更多要求的今天,一种更有效、更科学的办法应当被运用到语言知识的教学中去,这就是归纳法。与演绎法相反,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去关注某一种语言现象,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具体的例子,通过大量接触语言实例,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相关的语法规则。与演绎法相比,归纳法可以帮助学生尤其是具有一定分析与总结能力的学生深刻地记住语言知识并降低遗忘的几率,这更符合“通过使用学会学习”而不是“学习后再使用”的认知规律。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就会很容易发现许多教师已经采用了这种方法并且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这种方法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二)从内容角度来看

对学生来说,英语阅读学习之所以成为一个难点,不仅在于精读的深入,更在于泛读的广泛。一方面,大量接触的阅读材料中会出现一定数量的生词。考试中学生不会被允许使用词典,即使是平时自己进行泛读的练习,遇到生词太多也不可能一一查出,否则就会太浪费时间,而且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即使阅读材料中的生词并不多,学生也有可能因为语法知识、语用知识及文化知识的欠缺不能真正理解材料所要传递的信息究竟是什么。但通过我对学生阅读学习的调查发现,学生往往会把这种令人不满意的结果错误单一地归结为缺乏语言知识,从而进一步地恶补语言点、语法。事实上,这样恶补的作用甚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首先要意识到教授泛读的重要性,并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策略。一方面,教师有义务提供一些基础的但是学生有必要了解的重要的语言学概念(因为在高中阶段或大学的低年级是不开设语言学课程的),如作为可视语言线索的词缀的知识,帮助学生将生词转化为与已学过的词汇有联系的单词;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提供可以理解的输入而不是大量不经挑选的杂乱的信息输入。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说通常泛读对于学习资源的要求较精读学习要高一些。

三、阅读教学分析

我通过对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语言教学的研究以及对于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调查,总结出了3S阅读教学法,并认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使用3S的方法按照从整体到细节的步骤把握阅读材料,完成阅读任务。这里的3S指的是Skimming,Structure,Scanning。要想了解3S,我们必须了解学习过程中的英语与汉语的差别。英语(外语)的学习与汉语(母语)的习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在掌握两种语言时,当面对一篇分别用英语与汉语写成的阅读材料时,所经历的过程及所需完成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完全不同的。对于用汉语写成的阅读材料,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获取文章的意思,也就是明白作者“说什么”。换句话说,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是什么。相反地,对于同一篇用英语写成的阅读材料,我们必须足够耐心地按照认知过程进行阅读。在这种情况下,生词和文章结构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理解材料的障碍。与传统的自下而上的分析不同,这里我所提倡的是“先见森林,再见树木”的方法,即阅读学习的关键点是要搞清楚文章的结构、形式,也就是作者“怎样说”。下一步才是关注相关的语法知识,包括生词、搭配、句子结构等。而这些都有可能分散学生对于文章意思的注意力。否则,学生就会停滞于文章中的小细节,为此感到困惑并影响对作者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的理解。具体来说,3S实际上就是将各种阅读技能融入了阅读教学过程之中。

使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篇章构成上的差异所造成的。在英语中,首先,我们可以从标题或多或少地预测到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然后,我们会有意识、有重点地关注文章中给我们提示出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主题句。当然,每段当中也可能会有若干次一级的主题句;最后,我们可以很明确地找出许多主题句的支撑观点,如事例、数据等。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思维方式很像演绎法。在汉语中,我们则习惯于在文章开头先了解作者就主题提出的许多现象;然后,我们会按照作者的思路逐个细致地分析提到的这些现象;接下来,我们根据上文讨论的内容得出一个结论;最后,我们强调从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思维方式与归纳法非常相像。

针对这种特点,我们就不难看出3S阅读教学法的优势了。首先,当学生进行Skimming时,阅读学习的任务重点就是找到主题句;同时,可以根据主题句将文章分为若干部分――相当于分析文章的结构;最后,学生可以再通过更加细致的Scanning来寻找支持主题句的一些细节。在我的学习经历中,进入大学英语专业学习后曾经接受过这种训练。然而,在我的教学实习中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近些年来,将阅读技巧融入到阅读方法中进行教学已经越来越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我也在不断尝试将此方法运用的教学实践中去。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它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理解阅读材料;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总而言之,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分析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认为,在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研究过程中,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探索价值的话题,愿与各位英语教师交流、分享。

参考文献:

[1]Rebecca,L.O.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Boston:Newbury House/Heinle&Heinle Publishers,1990.

[2]Wilga,M.R.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范谊.英语学习方法指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论英语阅读策略的对立统一 下一篇: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大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