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校科研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22-08-28 03:55:18

韩国高校科研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本文从韩国高校科研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入手,介绍了韩国高校科研活动及科研管理的特点,在吸取韩国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我国高校科研活动及管理提出了五点建议。

关键词:韩国;高校;科研

1. 韩国高校科研的历史

朝鲜战争结束后的60、70年代,在韩国国家创新体系中韩国大学主要是为企业培养科技人才,在创新方面的作用很小,韩国是通过进口技术以及建立政府研究机构克服了技术困难[1]。

80年代,韩国政府意识到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性,加大了科研投入,在广泛吸收各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把培养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全面推进了产学合作[2]。

90 年代,韩国为了增强科技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进一步鼓励大学进行基础科学的研究,并于1998年设立的“特别创业法案”,鼓励大学向工业转移培育高技术创业。

近几年来,韩国大学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方面的作用逐渐增大,对以大企业为主的创新体系起到了有益补充。虽然现在企业是科研投入主体,但高校为整个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基础研究的支持,并与企业进行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

2. 韩国高校科研现状

在韩国的高校中,私立大学占大多数,特别排名前二十名的高校中私立学校占绝大多数。国立大学只有每个道(省)有一两个,全国的国立大学进入前二十名的为数不多。通过分析以私立大学为主的韩国高校发现,其科研活动存在以下特点:

(1) 以应用研究为主

韩国大学的科技活动中,总体情况是基础研究少、应用研究多。众多私立学校拥有较大的自,大学科研目标以满足社会和大企业的需求为主,因此,以与企业对接的技术研究较多。如此,大学可以从企业获得较多的经费支持,科研活动也与市场更接近,老师和研究生们有更多的实战机会。

另外,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实用型的理工类科研投入多,而软科学投入较少。韩国整个的国家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中心,其本质是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的法则来以企业为中心配置资源。而众所周知,企业追求的是实效,而不是虚无的论文或空洞的理论,所以除了少量的产业趋势研究和市场分析之外,韩国软科学投入不多。

韩国大企业的研发部门都与高校与众多不同形式的合作,如委托研发、共同研发新技术和产品,技术转移,共同设立研究平台等,这些合作一般都集中于理工科的应用技术。

(2) 引入强大竞争机制

韩国对高校的科技投入以各种大型项目为依托来投入,如BK(智慧韩国)项目[3]。该项目相当于我国的211和985工程,但在实施过程中,引入强大的竞争机制,各学校、学校内部的各学科,学科内部的各教授都竞争非常激烈。BK项目并不支持一个学校的所有学科,而只是择优支持部分学科。同时,某个学校的某个学科得到资助后,也不是该学科所有的教授都有经费支持,而只有成果领先部分教授有经费资助。对教授每年进行考核并排名,成果突出的教授将得到资助或得到更多资助,成果不好的教授将被淘汰出局。同样,国家对学科也定期进行评估,学科建设成效不显著的将在下一轮评比中淘汰出局。

(3) 科技投入首尔地区居多

韩国GDP和人口的40%以上都位于首尔和京畿道地区,与此对应,韩国的科研投入也以首尔地区为主。究其原因,韩国大部分好的高校都位于该地区,如SKY组合的首尔国立大学、延世大学和高丽大学,其它著名大学如汉阳大学、成均馆大学、西江大学、梨花女子大学、庆熙大学、中央大学、亚洲大学等。同时,首尔是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科技信息、资源和服务咨询机构等都大多集中于此,因此,韩国地方大学获取科研经费相对困难。

3. 韩国高校科研管理特点

从微观的角度看,韩国高校科研管理的体制机制与运行特点也有中国有所不同:

(1) 科研管理重心在基层

与我国“学校-学院-教师”三级管理,重心在管理机构的模式不同,韩国的高校科研管理重心在教师身上,即以教授为中心。在科研项目管理、学术交流等科技活动中,所有科技活动的主体都是各教授领导下的实验室,学校管理机构只提供相应的咨询与服务,而不参与一些专业性、学术性的活动。

(2) 科研项目与市场结合紧密

如前介绍,韩国高校科研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这些研究一般都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紧密合作,研发技术和产品能直接为企业所用,迅速走向市场并占领商机。韩国高校都非常重视与企业建设各种产学研合作关系,使得科研成果更具实用价值。

(3) 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严格

韩国高校的科研项目都注重过程管理,除严格的申请评审外,有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最终验收收等多个环节,各阶段都实行末位淘汰制。项目经费整体批复,但分期到位,如各阶段考核不合格,很可能中止下阶段的经费划拔。

4. 对中国的启示

分析韩国高校科研活动的历史、现状及管理特点,对我国高校有以下几点启示:

(1) 工科要面向市场和需求,与企业加强合作

因为科技评价导向的原因,过去一段时间我国高校在很大程度上把SCI论文和科技获奖等作为主要科研成果。然而,经济发展新思路需以创新驱动为指引,切实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013年11月29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各高校应该以此文件为指导,解放思想,尽快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把我国高校的工科与市场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2) 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实施过程的好坏决定一个科研项目的成败,要加强过程管理和绩效考核,彻底纠正“重立项、轻实施”的错误思想。各级管理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考核和监管,保障项目立项后的实施效果。

(3) 引入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

公开、公平地竞争,是保证科研项目质量和实施水平的有力手段,也是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把有限的科研经费用在刀刃上的最有力的方法。

(4) 减少行政干预

我国高校科研管理行政干预过多,此方面可以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更多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让专业人干专业活。科研管理人员应该转变思路,变管理为服务,让教师成为科研活动的主体。

(5) 避免区域失衡

韩国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但也有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如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目前已有区域不平衡的趋势显露出来,如北京地区科技资源过度集中,而优秀地方大学的科研项目资助力度不够,西部大学的支持不够。

总之,中国和韩国文化相近,科技的发展都从直接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阶段,借鉴韩国的经验和教训对提高我国高校科技管理水平有特别的意义。(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2.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

致谢:本文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展研究重点课题资助(编号:2012A02)。

参考文献

[1]范硕与李俊江, 创新体系的“韩国模式”:URIs与集群的作用.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9): 第73-79页.

[2]索丰, 韩国大学产学合作研究. 外国教育研究, 2012(8): 第15-22页

[3]付艳, “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研究, 2009, 西南大学.

上一篇:国内外对费用粘性的研究综述及述评 下一篇:中国RPO业务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