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饮食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13:31:17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现代大学生;文化意识

“鱼是否知道自己是湿的?”这是文化、媒介评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不知道”。鱼的生存是由水决定的,只有在没有水的情况下,鱼才会感觉到自己的处境。这个例子对于人和大众媒介来说是同一个道理。媒介已经完全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以至我们经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更感觉不到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媒介向我们传递信息,给我们提供娱乐,使我们兴高采烈,让我们烦恼困惑。媒介改变我们的情绪,挑战我们的文化意识,侮辱我们的理智。

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变为“地球村”的今天,大众媒介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在改变传统文化边界,拓展文化空间的过程中,推进着跨文化传播,进行着文化的整合,同时也携带着政治与资本的力量,推行着文化霸权主义。

跨文化传播是一种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现象,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各种文化正是由于不断地吸收不同文化的有益因素,使自己不断得到更新、丰富和发展。

现在越来越活跃和频繁的跨文化传播使我们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充满了新鲜内容,校园媒介也开始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例如,大学生们穿的是“韩国风”和“欧美风”带来的、款式多样的、休闲时尚的衣服;戴的是“韩国风”吹来韵有着光亮色彩的、能展现大学生青春活力的、精细幽雅的饰品;我们的手机彩铃是现在最流行的韩文或英文歌曲;宿舍墙上贴的是安在旭、Rain、张东健、金喜善等韩国影星的巨幅海报;手机、钥匙或书包上挂的是“冬日恋歌”的插图或Rain、辈勇俊等英俊韩星的小型照片;课余休闲时,我们在网上看韩国最新的浪漫爱情剧或美国现在最受欢迎的连续剧;我们模仿韩剧男女主角的流行发型和发色,现在我们最想去的城市是汉城……

追求浪漫、追求美、追求时尚、追求新形式和新鲜内容,喜欢模仿别人的东西、适应性强、价值观和审美观灵活的、代表一个时代的现代大学生正在成为吸收跨文化传播养分的主力军。我们的各类文化意识也随着跨文化传播的潮流而打破了本土文化的界限。具体说来,跨文化传播对现代大学生文化意识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服饰文化意识的影响

公元前221年以后,中国在秦汉时期就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织品通过贸易进入欧洲,促使西欧人广泛地了解东方的古老文明。从此东方文化开始影响欧洲中世纪人们的服饰。中国织物光泽华丽的外观、豪华的金银线刺绣与欧洲人对神的崇拜心理一拍即合。尤其在l3世纪,随着西方和东方贸易的不断加强,形成了欧洲人热烈追求东方服饰的热潮,女装衣服的领、袖、衣边均出现模仿绣花的形式。因此,中国袍装和装饰对后来的西欧服装的演变和更新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可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跨文化传播对各民族的服饰文化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的。而现在,“欧美流”和“韩流”在中国迅速蔓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充满活力、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现代大学生,常常把具本民族特色的传统衣服叠放在箱子里,成为追逐“欧美版”“韩版”潮流的主力军。

几年前,在年轻人中间兴起美国黑人的“街舞热”,在我们校园则引起穿HIP—HOP服饰的浪潮。在校园里,无论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男生或女生,都流行穿宽大的休闲T恤、肥大的裤子和滑板鞋。几年来,随着韩剧越来越多的播放,走在校园里,身旁飘过的、一身精致时尚韩版服装打扮的个性男女越来越多。韩剧给人印象最深的除了剧中女美男俊的主角、催人泪下的煽情剧情外,还有男女主角青春亮丽的各色服饰。现在“韩国风”征服了无数年轻人,让欧美时尚成功的亚洲化。

突出自由自在的个性,即不像西方服饰那么开放、又没有东方服饰那么的过于保守,注重精美的细节处理,简约而含蓄、大方,经典又不失时尚、朴实,闲适中透露出高雅,适合各种场合穿着的休闲、舒适的韩服符合具有追求完美、自然轻松、无拘束的浪漫休闲心态的,还在校园学习生活又渴望时尚个性的现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因此,风靡流行的韩服成为了现代大学生的首选。

大学生们也喜欢佩戴韩剧里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首饰,喜欢金黄色的、剪得千奇百怪的韩版发型,还喜欢像韩剧中的女主角一样着鲜艳的眼影,抹光泽的唇膏,以此炫出自己的青春。

由此可见,跨文化传播使大学生的服饰文化意识更多样化、个性化和色彩化了。

二、对饮食文化意识的影响

饮食文化,从本质上说,不是指这个人和那个人在餐饮上应该做出哪种选择,它指的是隐藏在人们心里的东西;如共同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的基础;指的是人们在这个方面连续重复的群体实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为了生存,曾发明很多加工食物的工具以及各种烹饪技巧和食用方法,并把这些技巧和食用方法利用各种符号传播给别人。也正是因为这些饮食文化的传播,人类积累了丰富的饮食习俗、典故、思想和理念。

信息交流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跨文化交流对各族人民的饮食文化意识的影响更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及饮食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长盛不衰,是因为,不仅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传播交流,同时又积极吸收海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文化。

从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到现在的大众传播媒,跨文化传播和交流不断地影响我们的饮食文化,断地更新我们的饮食文化意识。在古代漫长的岁月中,商业贸易传播和宗教传播是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而现在各大众传播媒介也成为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2002年笔者刚进大学的时候,同学们中间去肯德鸡、百富、德克士等西式餐厅就餐的情况不是很普遍。但随着乌鲁木齐西式餐厅的增多,西式食品价格也随之下降,在校园里,学生去装修豪华、优雅的肯德鸡、德克士、西饼屋等西式餐厅消费成了一种时尚。在各种节日里,同学们很喜欢去环境舒适、给我们新鲜感的西式餐厅,享受给我们带来新滋味的西式食品。最近,随着“韩流”热在中国的出现,各式各样韩国料理的美味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像西餐很快成为我们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那样,不久,韩餐也将成为我们饮食文化意识的另一个新内容。

三、对节日文化意识的影响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本民族特色的各种节日。如圣诞节是西方人的最大节El,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最主要节日。随着各民族和各国之间跨文化交流和大众媒介的跨文化传播的日益增多,其他民族的一些节日不同程度地融进了我们的节日文化。特别是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和父亲节等典型的西方国家的节日,在新疆的各民族人中尤其是年轻大学生中很流行和普及。

每次圣诞节,不论是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还是其他学院的学生,都会用圣诞树和圣诞礼物把教室和宿舍装饰得非常漂亮,门和玻璃上贴着“MerryChrist.mas”的贴纸,并相互发短信来庆祝。情人节是追求和向往浪漫爱情的现代大学生的另一个重要节日,母亲节和父亲节则是我们向父母表达孝心的重妻节日。总之,这些典型的西方节日已成为大学生节日文化意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休闲娱乐文化意识的影响

年轻人都特别重视娱乐活动。尤其是在校园重重的学习压力下,在做不完的作业之中忙来忙去的大学生,特别渴望参与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几年前,校园里主要盛行的娱乐活动是去操场打球,在安静的树林里跟朋友聊天、看小说,晚上则去操场沿着跑道跑两三圈或散步,或去看学校搞的各类晚会。

而近几年来,在大众传媒带来的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和电子产品的日益发展中,我们的娱乐活动和娱乐文化意识也多样化了。大学生喜欢去学校附近的网吧打电子游戏,入迷地看韩国的浪漫爱情故事和好莱坞大片,通过QQ聊天交友,随身带着MF3或MP4听港台、欧美和韩国的流行歌曲,在周末或各类特别的日子里,则跟朋友去舒适、浪漫的咖啡厅、酒吧或西式餐厅。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笔者通过对CNKI进行检索,发现关于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一共14篇,这说明关于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国内学者的充分重视。根据笔者统计CNKI搜索结果,近几年国内关于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集中在几个方面,《基于旅游需求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张磊,2010),以淮安为例,认为淮安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终端市场的需求为核心,运用主题化、个性化、多样化、生态化开发策略;《论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张建忠,2009),从饮食文化的审美构成要素入手,分析了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与途径;《试析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杨丽,2001),认为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把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无疑会形成旅游业的又一个开发热潮,要适应市场变化,把握旅游餐饮消费的潮流和趋势,注重旅游者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深层次挖掘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多种特色饮食文化旅游,提高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促进餐饮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浅议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樊玲、洪锋,2007),认为饮食文化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发利用饮食文化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可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促进饮食文化的进一步繁荣,要充分利用饮食活动所占有的空间和时间,大力开展旅游活动,以实现饮食业与旅游业的双赢;《宁波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胡一旻,2009),认为饮食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发展关系密切,分析了宁波传统饮食文化资源的特点和现状,论述了宁波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开发宁波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挖掘民族饮食文化,丰富云南旅游资源》(黄继元,2005),认为云南民族菜肴是中国饮食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应该继承和发扬,并且它在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挖掘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的思路;《四川佛教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毛震,2007),认为佛教饮食文化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独特的佛教旅游资源,四川地区佛教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佛教饮食文化可与发展佛教旅游相互促进。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尚未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研究居于表面化,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营销学的角度,探讨泰安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研究意义及泰安饮食资源状况

(一)研究意义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现象,饮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它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在旅游产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地方特色饮食可以满足旅游者口腹之欲、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和好奇的心理、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要、作为旅游购物品。[1]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饮食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在旅游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同时,可以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拉动当地农业、餐饮业、制造业的发展。

泰山雄伟壮丽,成为中国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底蕴丰厚,泰山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加大对泰山饮食文化的开发力度,有利于更深刻地挖掘泰山文化内涵,使游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感受泰山的浩瀚与深邃。

(二)泰安饮食资源状况

泰安地处我国古代齐鲁大地的腹地,其饮食文化属我国四大菜系的鲁菜系。中国历代都有对泰山的封典祭祀,由此而形成的泰山祭祀性的饮食文化一脉传承,至今仍绵延不断。泰安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位于华北大平原的东部、山东省的中部,北依济南,南接孔子故里曲阜,因此泰安的饮食文化深受济南菜和孔府菜的影响。泰安属泰山所在地,泰安的饮食文化有着明显的泰山文化的痕迹,泰山是一座神山、圣山,包罗万象,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着人世沧桑,佛、道、儒相安于泰山,泰安的饮食文化必然有佛、道、儒文化不同程度的渗入,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洋洋大观的泰安饮食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各种文化兼蓄并存。泰安依托于泰山,泰山的物产是泰安特色菜的主要用料来源,泰山的儒、道、佛文化又从素食方面对泰安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外延,使得泰安菜呈现出多样而质朴的特点。以泰山物产和泰山儒、佛、道文化为基本内涵的泰安饮食文化主要表现为泰山豆腐宴、泰山药膳宴、泰山野菜宴、泰山赤鳞鱼等。

不同文化的聚拢,促成了泰安丰富多样的特色饮食,主要有泰安煎饼、野菜宴、东阿阿胶、泰山女儿茶、泰山板栗、泰山灵芝等。

三、泰山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专门经营具有地方特色餐饮的酒店不多,地方餐饮质量较低

国内外游客来到泰山,除了感受泰山的雄伟壮丽、探寻历代帝王在泰山上留下的足迹、体验泰安的民族风情外,同时对依托于泰山文化底蕴下的泰安的饮食充满了期待,对此,并没有引起泰安政府和旅游行业的重视,“正宗四川风味”、“沙县小吃”、“佛跳墙”、“韩国休闲餐厅”、“哈尔滨餐厅”、“客家水煮鱼”、“东北餐馆”等餐厅在泰城林立,而“鲁菜馆”仅有“泰山一家人”一家连锁餐厅,对于以“泰安名吃”命名的正规餐厅却几乎没有,泰安回民聚居区最为著名的早餐———糁,只在路边的小摊位有,却没有环境优雅、制作工序精良的正规饭店,没有打造属于泰安的字号,同样泰安煎饼、泰山赤鳞鱼、泰山豆腐宴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字号,没有专门的饮食文化管理部门,这种现象时间长了,易使本地独有的工艺和技术慢慢退化,宝贵的本地饮食文化旅游资源逐渐消失;有一些经营者单纯追求利润,在工艺和选料以及加工上偷工减料,使游客花了钱却品尝不到正宗的泰安美食,从而对泰安饮食大失所望,严重影响了泰安饮食文化的口碑。

(二)宣传力度不够,营销体系不完善

“山东煎饼”、“东阿阿胶”闻名中外,泰安因依托于泰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拥有“泰山豆腐宴”、“泰山药膳宴”、“泰山煎饼”、“泰山板栗”、“泰山三美”、“泰山野菜宴”等独一无二的饮食资源,游泰山、品泰安美食成为游客游玩的主要目的,但如此优越的先天条件却并没有得到政府和业内人士的重视,对泰安饮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进行整合营销。人们谈到北京,就能想到“全聚德烤鸭”等老字号;来到重庆,说起火锅,就能想到“德庄”、“小天鹅”等火锅名店;提起扬州的早茶文化,那肯定离不开“富春茶社”,提起泰安,却没有一家代表泰安当地特色饮食文化的餐饮名店,所以,必须加大泰安饮食的宣传力度,将泰安饮食文化作为一个品牌来包装,完善营销体系,实现泰安餐饮文化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2]

(三)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参与性不强

目前泰安餐饮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开发主要以品尝美味佳肴为主,开发者忽视了菜肴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游客已不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是追求吃得有品位,所以挖掘饮食背后的文化是适应市场需求所必须的。泰山作为国人心目中的神山、圣山,受到历代帝王、文人墨客的顶礼膜拜,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泰安的饮食文化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对于游客来说,能够亲身体验菜肴的制作会得到更大的满足,这方面应该引起泰安饮食企业的重视。

四、泰安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基于上述基础,笔者对泰安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实现泰安饮食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将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泰山、济南饮食资源进行整合营销,充分利用“山水圣人线”的优势,推出“品孔府宴、尝泰山煎饼、饮泰山女儿茶、感受济南菜”的饮食线路。

(二)推出饮食文化旅游专项产品

1.泰山农家乐体验游

“农家乐”是一种依托农业的“寄生”产业。因此,“农家乐”不是毁农造景,而是以农为景;不是抛弃农业原有的生产价值,简单追求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而是在农业原有的生产价值基础上,增加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

泰山北麓“农家乐”已颇具规模,“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农业观光休闲游正在成为都市人群休闲消费的时尚,泰山野菜、泰山炒鸡、泰山山珍正是发展泰山农家乐体验游的优良先决条件。泰安要充分利用泰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泰山北麓清幽的农户庭院,以农户的菜园、花园、果圃、鱼塘,配合上泰山悠久的文化氛围和民风民俗,如泰山封禅文化、东岳庙会等,要让游客动手采摘菜园、果园的菜品、果品,这些成为游客的用餐原料;要为游客准备野鸡蛋、板栗、核桃等“农”味十足的土特产供游客选购带回家。

2.泰山豆腐宴专线游

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泰山豆腐被誉为“泰山神豆腐”,豆腐宴大概始于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祭祀时,“食素斋,整洁身心”。经过历代厨师的挖掘整理,泰山豆腐宴已成为鲁菜中的一朵奇葩。宴会时有多达150多道豆腐菜可供选择。以豆腐为主料烹制的名菜有:一品豆腐、八仙瑶池聚会、佛手豆腐、人参豆腐、芙蓉豆腐、荷花豆腐等,色香味形,美仑美奂。泰安开发豆腐宴旅游专线,让游客在品泰山豆腐宴尝泰山美食的同时,遐想帝王封禅泰山时的情形。

3.在现有泰山观光游中添加饮食文化元素

泰山文化底蕴深厚,饮食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元素,在对泰山进行旅游开发时,在泰山观光游中添加饮食文化元素,使游客在感受泰山雄伟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体味泰山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内涵,得到心灵的净化与灵魂的升华,泰山野菜宴、豆腐宴食用历史悠久,始于古代帝王来泰山封山祭祀时“食素斋,整洁身心”。如“在体验泰山封禅文化的同时,感受豆腐宴、野菜宴”,则一定能给泰山旅游增添更多的乐趣。

4.大力开发饮食类购物品

泰山当地特产丰富,有泰山煎饼、泰山女儿茶、泰山板栗、泰山灵芝等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各种品质优良、品种多样的饮食类购物品,可以考虑自建直营店、零售店并且通过与旅游购物店合作,销售独具特色的泰山饮食类购物品,作为游客返家携带当地特产或旅游观光式购买,通过游客的无意识营销,对泰山饮食类购物品进行推广,同时实现宣传泰山文化的双赢效果。

5.兴建泰安美食文化街

政府应发挥其宏观调控能力,建立泰安饮食文化一条街,美食街的整个设计要结合泰山封禅文化、民俗文化,如泰山石敢当信仰、泰山山神崇拜、东岳庙会等,使游客置身于泰山浩如烟海的文化氛围中品尝泰安美食,让游客对泰山美食在口感和内涵上都被吸引,同时结合泰山东岳庙会,借助泰山东岳庙会的影响力,策划泰安美食节,借此平台宣传泰安美食。

6.宗教饮食文化体验游

泰山佛、道、儒三教合一,普照寺、灵岩寺成为泰山佛教的神髓所在,开发佛教素食文化体验游,使游客体验泰山佛教的空灵和浩瀚;碧霞祠、岱庙为道教神灵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神府,给了无数善男信女以寄托,定期举办道教饮食养生论坛,在提高现代人养生意识的同时,宣传泰安饮食文化及宗教文化。

7.加大泰安饮食文化的宣传力度

利用各种美食节、洽谈会、旅游大篷车、建立旅游饮食推广网站等平台,宣传泰山饮食文化,通过旅游包机、旅游专列等活动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在对外的媒体宣传片中加入对泰安饮食及文化的宣传。

随着网络影响力的日渐增强,旅游网络推介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旅游宣传方式,网络营销旋风正席卷整个旅游市场,为旅游行业带来了新的营销商机,正在成为主流旅游营销平台。现在游客普遍通过互联网来获得各种旅游信息,他们获得的泰安饮食信息多是从旅行社网站、各种自助游网站等得到,此外还有一些官方网站如山东新闻网等,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一个网上泰安饮食旅游超市,所有的泰安饮食旅游资源都在里面展示,为游客提供各式选择,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还要针对不同客源地的喜好和个性化需求,设计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泰安饮食旅游推广网站。

8.打造泰安饮食文化品牌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吉林省 温泉文化 旅游吸引力 途径

温泉文化在中国已经有很久的历史延革,吉林省也蕴藏了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并且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业市场以及旅游者、消费者对温泉旅游需求多样化,有必要对温泉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以提高吉林省的温泉旅游吸引力。

一、 温泉文化的内涵

温泉文化是指人们在认识、利用、开发和保护温泉资源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是以温泉为物质载体或依托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及其“物化”体现,包括重视生命质量的温泉康体保健文化、愉悦身心的温泉休闲文化,以及温泉地名文化、宗教文化、诗歌艺术文化、民情风俗文化等。

本文以温泉旅游文化中所涉及的几个重要领域为主要元素,把温泉文化分成养生文化、洗浴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及其他文化(历史、诗词、温泉地名、建筑、会展等)五个部分简要分析其对提升温泉旅游吸引力的关系。

二、温泉文化与提升温泉旅游吸引力的关系

一切具有接近、收缩性质的运动形式都是吸引,接近与收缩力越大,吸引力越大。温泉作为旅游资源吸引力越大,能够吸纳的顾客越多,提供的使用价值、实现的价值也越高,能为景区和旅游企业带来的收入和利润一定也越高。

温泉文化的开发和培育对提高温泉旅游吸引力有极大帮助,重视温泉旅游文化建设应当以生命文化为核心,重点开发温泉沐浴文化、养生文化、乡土文化、休闲文化等。

1.温泉养生文化

“养生”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书籍《庄子》内篇,又称“道生”、“摄生”、“养生”、“保生”、“寿生”等,其含义是在于根据人的生命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在古代,温泉被人们看做上天赐予的“神水”、“圣泉”、“圣汤”,并且远古神话人物女娲被供为“汤神”。现代社会环境下,人们追求健康、乐观、轻松的生活态度也是钟爱温泉的重要理由。“养生”是贯穿温泉文化的灵魂,它是精神层次上的一种理念。因此温泉养生文化也是提升温泉旅游吸引力的核心内容,也是开展温泉旅游文化挖掘的着眼点。

2.温泉洗浴文化

中国养生文化成就了温泉文化的“魂”,但在洗浴文化上日本把含蓄、谦让、自律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温泉文化之中并不断发扬传承。洗浴文化是提升温泉旅游吸引力的外在形式,也是温泉旅游最主要的行为体现。洗浴文化和养生文化构成了温泉旅游文化的树根和树干,两者在开发时也要以相互统一地风格出现。

3.温泉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沐以泉为尖,温文儒雅,泉涌乐膳。饮食可分为“饮”和“食”,温泉不仅具有康体、保健的功用,部分类型的泉水还可以直接饮用,泡茶作为汤药。现代的饮食文化也很重视食物饮品的安全性和保健性,很多地区也利用温泉培育出很多绿色食品,如温泉米、温泉丝瓜、温泉鳖等。有的地区利用温泉开发出许多特色菜肴,如温泉药膳,温泉鸭、温泉焖鸡等。

4.温泉民俗文化

温泉民俗文化因地域和民族文化的不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民俗样式,主要有民俗信仰、洗浴方式、节庆活动、传说、诗歌、舞蹈等内容。我国有很多少数民族还保持着远古露天洗浴的习俗,无论男女老幼,沐浴时都,若不完露身体,他们认为是对纯洁圣水的一种玷污。

三、吉林省温泉分布及旅游吸引力评价

1.吉林省温泉旅游资源概况

吉林省温泉尤其以中低温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据资料记载,吉林省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高平原和东部山区,包括长白山天池温泉群地热田、抚松县仙人桥镇地热田、临江市花山镇温泉群等,中部高平原地区地热多埋在数百米至数千米的地下深处。长春市地热分布于西北郊区,在长春双阳区、安图二道白河、农安县九台市、公主岭市等地都具备地热储备条件。

2.吉林省温泉旅游吸引力的评价

对温泉旅游吸引力从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开发条件二个方面,扩展为五个影响评价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文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区位特征和区域条件。吉林省温泉旅游文化评价。养生文化方面有着悠久的传承,吉林省在满清时期作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保留了这里很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吉林省在养生文化上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之道,还行形成了吉林省独具地方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粗狂、热情的区域温泉养生文化特征。洗浴文化方面还没有达到全民把沐浴温泉作为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观念的增强,而且吉林省在陆上与韩国接壤,与沐浴文化水平很高的日本隔海相望,因此,在汲取其他温泉文化的便利程度上,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容易借鉴日本、韩国的经验,乘势而为。饮食文化方面独具东北特色,也习惯吸收不同地域的风味饮食,加上东北人的大方、热情、好客的习惯,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利用温泉资源开发温泉食品及饮品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开发这种温泉类饮食产品可以延长温泉旅游的产业链。民俗文化方面,吉林省是满族的发源地,省内还有全国最大的朝鲜族自治州,满族民俗文化和朝鲜族的民俗风情就是吉林省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两个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十分丰富,也都有着对水和温泉情有独钟的风俗。

四、吉林省温泉文化建设的途径。

温泉文化建设可以为吉林省温泉旅游设定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并且成为吉林省温泉旅游发展的长久动力和智力支持。

1.温泉旅游文化应挖掘养生医疗保健功效。

温泉的医疗保健养生作用人们都有共识,但大都处在感性认识层面上,缺少深入的分析研究,缺少临床医学方面的科学探究。从临床医学上、理论上对不同类型温泉、不同特定组份含量的温泉对人体的医疗保健、养生功能进行科学探讨。考察不同类型温泉的医疗保健价值,开发出对应的温泉医疗养生旅游产品来,从功能上找准吉林省温泉文化的基点。

2.吉林省温泉文化应挖掘历史文化脉络。

温泉历史遺迹能够真实地再现温泉的历史变化。可以依靠吉林省温泉文化的历史文化研究,找到吉林省温泉发现、发掘、利用和弘扬的路程,在此基础上在温泉景区规划方面也要注重本省温泉历史沿革与发展,及承继历史传统又有新时代温泉文化气息。

3.挖掘吉林省各温泉的民俗文化内涵,凸显地域文化。

吉林省可就满族、朝鲜族和蒙古族三大民族充分发掘其历史、诗画、音乐、舞蹈以及民风、民俗,并与温泉旅游嫁接,形成独特的养生、洗浴、饮食、民俗文化。为此,可以由省旅游局和地方有关政府部门专门组织历史学、地理学家、地质学家、社会学家等对上述民族的文化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系统收集、整理和再现。同时应当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在温泉这种包容性的环境里各种文化可以兼容并蓄,丰富多彩,更加提倡传统文化用现代手段和方式加以表现。

参考文献:

[1]王艳平.俄国温泉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3):74—76.

[2]黄芙蓉.我国温泉旅游文化的建设[J]. 江苏 南京 中国市场 2011(36):162-162.

[3]王媛玲.吉林省发展温泉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2010.7

[4]李晓琴,朱创业.温泉体验旅游策划与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10.9.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去年,中央相继出台的关于转变党的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引发社会各行业关注,尤其是有政府背景的高端酒店业,给酒店经营无异于带来了飓风,其影响力不亚于2012年任何一场飓风对生态的破坏。随即掀起的全民的“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等等活动屡见报端。据不完全了解,在过去的几个月高端酒店餐饮业的经营大幅下降(约三成)。很多酒店经营者一筹莫展,观望并盼望酒店的春天的早点到来。

为此笔者在春节期间走访了解本土五家高端酒店,新政出台大量公宴撤单,营业额急速下滑,进入冰点。管理者眉头紧蹙,员工则茫然若失。是被动等死还是主动转型?这是摆在餐饮企业不可回避却又亟待解决的危机。

面对杂象我们一起思考问题的本源,其实现象背后就是道德博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碰撞,也是“西风东渐”产生的结果。因此我们进一步考虑中华饮食的传统思想;餐饮企业存在的价值。从历史文明吸取营养会使我们走得更有根基与自信。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基厚实内涵博大,翻阅古籍文献与饮食有关的事件与人物层出不穷,赵荣光先生梳理出十大代表人物无一不星光永恒;传统饮食四大理论(食医合一、饮食养生、本味原则、孔孟食道)体现出食学的厚重;远看“食圣”袁枚思考集成食经《随园食单》,代表历史文化关注饮食最高峰;近看赵荣光先生把食学推向时代最前端,比如“厨德、厨绩、厨技”考量现代厨者!十美原则评鉴当下菜肴等等,都值得我们餐饮从业者学习与思考。作为企业家就要考虑企业存在价值,餐饮企业亦是如此。那么餐饮企业存在的价值何在?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唯一标准就是看组织是否对社会创造价值。一定要有对企业之外社会创造价值,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那就是传承恢复中华优秀文明,传播先进科技创新理念,为社会公平正义做贡献,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最大化。而不是助纣为虐,成为少数权贵层的特权之地,成为滋生邪恶犯罪的温床。所以我们期待在这场道德博弈中能跳出狭隘利益观,把特别的爱献给大多数人,让普通民众享受到现代文明的阳光,成文正义力量的化身。

二、创新是餐饮企业转型的不竭动力

(一)创新思维

伴随着城市化与房地产业飞速发展,城市综合体催热了酒店急速发展,高档楼盘必有会馆酒楼。而今,出现更多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政府要政绩、要面子工程,房地产商要圈地、要赚钱,两者一旦结合到一起时,怪现象就发生了。政府招商引资,给予房地产充分优惠的同时,就开始提条件了,要求开发房地产的同时,必须配套建设一间五星级酒店,必须是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来管理,达不到免谈。而房地产商也不是省油的灯,掐指一算,拿下这块地,建一座五星级酒店后,不但不会亏本的同时还能赚一笔钱,但前提有一个,当地政府必须把酒店作为指定的接待基地。更重要的是,建这座高端酒店还变成了我的固定资产,利用这所谓的重资产,还可以进一步实现我到银行去贷款圈钱,把我的梦想无限放大的捷径。两者一拍即合,一座小城,一间非常气派与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开门纳客。于是酒店只增不减,再加上GDP要求政绩释然高档酒店竞争加剧。

2012年从开业酒店的地区来看,根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五星级酒店开业最多的地区是江苏地区。近五年来,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2012年达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年均增长11.8%。2012年江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这意味着,该省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除了经济发展外,近年来,交通业的迅猛发展,也为江苏省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2012年浙江和广东地区五星级开业情况表现也比较不错,均有14家五星级酒店开业。其次,山东地区有12家五星级酒店开业,福建地区有11家五星级酒店开业。人为,不顾市场规律,使中国酒店业扭曲发展,提早进入微利时代,中国旅游业有一个很奇怪现象:饭店行业倒闭不转向,旅行社行业倒闭不转人(魏小安语)。面对严峻现实,餐饮经营者应该创新思维,多元化经营思路,改变传统“官本位”至“商本位”。而且越早改变越有利发展!转型调结构是大趋势,2013年政务会议将进一步减少,山东大厦因此将着重开发商务市场,转战济南婚宴市场

(二)重新审视服务标准

最新服务业调查显示,在中国最好的行业得分59.7(满分100),最差的得分25.7,中国服务行业平均得分45.7分。连及格线都没达到。美国服务行业的平均得分为81分,与我们相差35分。我们的服务水平还局限在微笑与排pose等技术层面上。审视一下我们的服务标准:认知、易得、方便、快速、尊重、一致、默契和意外。其中前四项为初级标准;尊重与一致属于中级服务标准;默契与意外则属于高级标准。我们的45分属于初级标准,刚刚及格。尚需努力。借鉴洋快餐风靡世界,其核心秘密就是标准化+复制。“手工操作,经验把握”是我们传统饮食文化的优势,现在看来也成了我们前进的不利因素!我们客观审视餐饮企业60%服务达到初级水平,核心关键点达到中级水平,二三个点达到高级水平,就比较合理了。

三、可贵的创新实践

(一)“野菜美食节”。

平原某饭店每年五六月份创新性举办“野菜美食节”,利用当地丰富野菜资源,运用中医养生理论与营养卫生知识,再结合当地食客喜好,利用三十余种野菜制作出八十多种野菜菜品系列,保持原汁原味同时也注重口味多样性。加上巧妙宣传,参生“蝴蝶效应”!吸引周边食客纷纷踏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扩大。

(二)包装外卖。

最近几年,有些酒店鉴于严峻竞争形势,变“坐店等客”为“主动出击”。利用自己技术优势与品牌力影响。推出一系列适销对路产品。深得消费者喜爱,有的还被评委市级甚至省级名吃,有的成为本地旅游纪念品。比如马蹄火烧、平原茄沫、签子馒头、丽华大包、精品枣糕等等。成为人们走亲串友,亲人团聚的礼物。具有地方性与传统性,据我的调查有的酒店外卖收入占据酒店总消费额的三分之一。

(三)量贩式消费。

面对酒水超高利润,消费者很不买账,于是出现了“禁止自带酒水”、“开瓶费”、“特殊服务费”等霸王项目,导致严重客店关系对峙,引起社会关注。于是很多企业采取透明式――在店内设立酒水超市,平价消费减轻消费者的消费成本,以量带利,利润不降反升,且赢得社会好的声誉与口碑。

四、创新理念走正道

俗语:行行都有道!经商亦有道,那就是商道!也就是坦坦荡荡,对天对地对良心,乃世间正道。然而现实有些企业经营者存在侥幸心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做出坑害国家伤害消费者的行为。比如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作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批示后,迫于形势,政务会议虽然大规模从会议酒店撤退,但并未消失,而是转战私密性较强的各省市驻京办和会所、驻京办,变“明着吃”为“偷着吃”将有会有大规模的会议转至私密性会所。不管你承不承认,私人会所正像野草般在角落里“疯长”开来。

如今有些酒店针对中央新政采取变相策略,换汤不换药,偷梁换柱,所谓不设最低标准其实是自欺欺人,甚至有些酒店上班时间把员工手机必须上缴,意图很清楚。如此不光明小动作其实最终伤害的是自己!如何做正道?

(一)回归大众,回归自然。

积极实践赵荣光先生早在十年前提出和发起的以“三拒”(拒烹、拒食、拒经营)为核心的“泰山宣言”。重视饮食安全,积极抵制“地沟油”、“垃圾再利用”与“三色”(色素、激素、生长素)食品。避免大而全,追求小而精。普通食料制作精美美食,本土食材做出丰富佳肴。低成本大食制,小、巧、精才是未来餐饮企业要走的路。还原历史文化原貌,开发创新新菜式。

(二)革新陋习,倡导文明

“双筷制”中餐公宴就餐方式正在全国餐饮企业悄悄普及。有学者已经怀着极大的热情和信心敏锐地指出:“2013年,中国双筷制元年”!如果至今未能深刻认识“双筷制”内涵,没能跟上形势抓紧实施,我敢说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已经陈旧。回归本源顾客要什么?首要之一必然是安全,饮食安全,安全就餐。网上曝出一篇《肯德基麦当劳原料鸡45天速成饲料能毒死苍蝇》的文章,再度引发公众对洋快餐鸡肉食品安全的担忧。但如今酒店就餐安全吗?还记得2003年SAS灾害吗?必须痛下决心革除陋习,文明就餐,牢记餐桌祖先记忆。

(三)重视食育

谈到食育,人们或许陌生,这是因为熟视无睹的缘故。人自认为是自然界的征服者,大自然中的一切皆可以也应该为人类所用。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很多传统优秀东西。相比而言,我们得向日本人与韩国人学习。很多场景我见到日本人在吃饭前总是双手合十念念有词。有一次我问一位较为熟悉的日本朋友到底表达什么意思,经过他的介绍我才知道那是一种仪式,从小就形成的仪式,日本人认为任何食物都有生命,那些被自己吃掉食物都是喜欢自己的好朋友,他们做出牺牲来维护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续,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因此很少见到日本人浪费食物的,在日本国内那是不允许的可耻行为。再就是韩国,不管国际组织还是西方反对,他们坚持自己的传统饮食,比如食狗肉。他们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宠物狗是用来陪伴人类的;护家犬则是看家护院的,而食用狗就是为人类带来美味的,因此但凡去韩国旅游就会见到不下一百多处调理狗肉的美食店。因此我们也反思一下在国外炸鸡全面进入中国之后,我们的传统“扒鸡”、“烧鸡”“辣子鸡”又到哪里去啦。就如同儒家文化发祥地曲阜礼教氛围远不如台湾甚至韩国,饮食文化也是如此值得我们反思,食育要写进小学教科书,文明从娃娃抓起。

(四)恢复弘扬传统饮食文化

餐饮企业要成功转型,用文化充实内涵,自觉担当恢复中华传统饮食文化重任。比如寒食节一个不该被忘却的节日,阅读寒食节来源体味中华民族美得,介子推割股啖君,宁烧死山中不失节气,至今受人推崇,断火熄灶,吃冷干粥,纪念英雄,体现我们这个民族崇尚英雄,酒酒店应该在寒食节推出系列冷食凉菜使人们重温历史品尝美食;再就是恢复传统节日食品,这一点赵荣光先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与杭州知味楼合作设计出具有历史原貌的二十四节气食品,大受欢迎。

(五)节能减排造福人类

酒店存在三大浪费:餐饮浪费、能源浪费和人才浪费。酒店餐饮浪费一般有3个原因:一是酒店提供的食物分量过多,顾客吃不完;二是酒店服务过程中上菜速度较快,餐盘又比较大,为了给后上的菜腾出空间,就不得不把先上的还没吃完的菜撤了;三是顾客饮酒过多后,食用饭菜量减少。充分挖掘潜能,降低成本增强竞争优势,作节能减排的标杆。创新就是传统文化的延续,转型就是溯本求源。饮食文化是餐饮企业的核心灵魂,我们的祖先用阴阳五行理论衍化出极其丰富的中华文化,五行对应五味,五味调和“仁”世界,我们也用践行这种优势。

最后我用一句话结束我的论文:“而今在全世界凡吃中餐均用筷子。中国以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转型正当时,文化是帆,创新是浆,文明就不会太远。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李里特教授在2005年撰写多篇论文阐述“食育”理论。作为国内首先提出这一概念的专家,李教授从事食品研究工作二十多年,深谙食育对于传统文化、农业经济、国民健康的重大意义,为此本刊专访了李里特教授,为我们更深入解读“食育”。

食育由来已久

也许,有人没有听说过“食育”。也许,有人纳闷吃了这么多年饭,现在反倒要学如何吃饭了。实际上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饮食偏好,而这些偏好大多数都受环境的影响,尤其与家庭、父母的影响有关。

其实,食育一直以各种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从我们在母腹中就受到来自母亲的饮食教育,在源自母亲、家庭、地域的饮食习惯中,我们从小就接受着朴素自觉的饮食教育。各个民族、各个省份、南方北方不同的人对食品的喜好,一生都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严格地说这都是食育的过程。比如有人从小爱吃辣椒,有人从小就闻不惯大蒜味,山东人口味比较重,江浙人饮食偏甜。所以,那么多带有家乡味、母亲味的食物,让人一生怀念。但是,一代代传承的饮食习惯和口味,经历时代变迁时却遇到了问题。

专家们希望通过食育让人们在无数的选择和诱惑面前,科学合理地选择自己的生命基础――日常膳食,而并非单纯的沿袭多年的口味偏好。

食物越丰富越需食育

食品短缺的年代,人们对饮食营养的认识局限于“吃饱肚子”,为了能够将粗杂的食物吃下去,很多地方烹调时油盐较重,形成了偏咸喜油的口味。

近二十年来,随着农业技术、食品工业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饱食时代。人处于不受节制的食物世界中,饮食结构更多地受欲望和习惯所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不良饮食习惯和不正确的饮食知识对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许多国家做营养调查时,发现了此类问题。

率先提出食育概念的日本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在国民饮食生活中存在偏食、饮食不规律、肥胖、生活习惯病增加、过度减肥等问题。此外,还有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食品依赖海外进口和食品信息泛滥成灾的问题。”

“从改善饮食、确保饮食安全方面人们需要知道‘食’应有的状态。先人在绿色和水的恩惠

的自然中哺育出的带有地域多样性、丰富的味觉、充满文化气息的日本食文化有逐渐失去的危机。”于是,我们看到日本的食育教育从婴幼儿就开始抓,走在了世界前沿。在幼儿园中,通过颜色丰富的搭配,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选择食物的全面性,也把膳食搭配的概念通过日常饮食灌输给孩子们,让他们养成终生的健康饮食好习惯。

弘扬中华食文化

李教授在国内首先提出食育概念也正是忧心于“国民吃什么、怎么吃、吃哪国的食品,不仅关系到国民健康,更关系到本国农业兴衰”。

食育的问题也是饮食习惯的培养,着重于人的健康,还关系一国的农业,维系本国农产品的市场,和食品战略安全。当今很多发达国家利用他们的食品工业化、营销的优势努力改造世界食品消费最大的中国人的食物构成,借此打开自身农产品的销路,对我国传统食品产生很大影响。比如如果中国人都愿意吃面包,而中国的小麦恰好比较适合做馒头、面条,那么中国的小麦、大米生产就会受到影响。现在很多孩子口味改变更喜欢吃面包,这实际上对农业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而和馒头、面条相比面包并无营养上的优势。

所以印度、韩国、法国都引导国民欣赏并喜爱吃本国传统食品。韩国提出的“身土不二”、我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营养和基因组学上找到了证据。“水土不服”主要是吃的东西改变后,不适合于肠胃的消化,引起肠胃的疾病。

而李教授也从多年的研究和食育倡导中受益,逐渐改变了口味。“过去食物短缺,吃不上肉,生活水平提高后曾一度喜欢吃肉,现在发现肉、奶酪吃多了对身体并不好,豆浆和豆腐更适合中国人吃”。现在李教授的早餐里必有豆浆,传统的面食馒头也是他的最爱。

李教授强调,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包括继承发扬传统中科学合理的东西,也包括学习吸收世界一切有益的食文化,克服传统中的愚昧和陋习。

食育误区纠正

1.食育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营养知识普及,而是许多吃的实践。通过实践使每个人形成对健康饮食的牢固印象,使人们把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益的食谱和摄食方式,变成自己的嗜好习惯,自觉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2.食育不是枯燥的知识学习,而是满足身心需要的愉快实践。食育必须吸收现代预防医学的一系列成果,通过对人们日常饮食生活营养的分析、改进,让人们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食育当然还要体现人类和自然和谐的原则。

3.食育不仅是儿童的教育,也应当是全民的教育,甚至从婴幼儿开始。因此,发达国家不仅非常重视研究制定和不断修订指导国民饮食健康的膳食指南,同时也非常重视通过《家政学》等课程,教育未来的母亲懂得正确的育儿知识。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基本原则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语言的学习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而必须与文化学习紧密结合,对外汉语教师在加强语言训练的同时也必须加强文化知识的教学,以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汉语交际能力,这些都已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广泛共识。中文中蕴含着大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因素,如何在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更好地揭示隐藏在汉语背后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将其传授给留学生,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师必须面临的一个教学难题,也是近些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同仁热议的问题之一,下文是我的一些初步思考。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1.随机渗透法

随机教育是指在计划之外的,根据客观提供的教育时机而临时组织的教育。教学中的随机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关注随时变化着的教学情境,发现并捕捉其中隐含的教育资源,并主动利用这些资源来调整教学。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外汉语老师可以充分采用随机教育法,敏锐判断课堂的教育情景,抓住机会,见缝插针地随机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如在留学生初级班,教师教授完“你好”这个中国人打招呼的常用语后,可以让同学们互相练习,用“你好”相互问候。这时留学生刚刚接触中文,非常有新鲜感,往往跃跃欲试,活学活用,不仅相互间用“你好”互问,而且经常试图用“你好”和教师打招呼。这时,对外汉语教师就可以适时随机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长幼尊卑,强调尊老敬老等,在与年老位尊者打招呼时,需要说“您好”而非“你好”。这样的随机渗透法适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对外汉语教师在教授“喜酒”、“新婚”等词汇时可以导入中国礼俗文化,在教授“铁饭碗”、“大锅饭”等词汇的引申义时可导入中国历史文化,在教授《端午节》等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类的课文时可导入中国节庆礼俗文化,等等,甚至可以随机接受留学生们的提问,就他们关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相关问题作出回答。这样的随机渗透导入,既能充分调动留学生们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原本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鲜活灵动起来,又能增加教学信息量,加深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并最终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知识教学间的良性互动。

2.专题讲座法

张占一先生曾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划分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两大范畴,他说:“所谓知识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不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和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在涉及交际文化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采用随机渗透等方法,增加相关背景文化知识介绍,及时为留学生扫除语言使用交际中的障碍。但对部分中文程度较好、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的留学生们来说,他们更渴望学习中国文化中的知识文化部分,这时,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随机渗透法已无法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对于这部分留学生来说,“专题讲座法”,即按专题组织教学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就留生们普遍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灵活开设专题讲座,如专题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礼俗文化、传统服饰、园林文化、文房四宝等;或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播放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片等。专题讲座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就某些专题展开深入讨论,让留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人某些方面。该教学法在知识性文化教学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3.跨文化实践法

汉语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还要有意识地充分合理利用好留学生们的课外时间,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为留学生提供跨文化的语言实践机会,将课堂教学自然延伸至课外,以帮助留学生消化、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所学内容。比如可以鼓励留学生多交中国朋友,更深入地走入中国人的生活,等等。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一直实施的“1+1”项目即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给每位在我校学习的留学生介绍至少1名以上的中国学生作为学习伙伴,在课外时间结成对子互助学习。这些中国学生不仅可以为留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而且可以为人地生疏的留学生提供生活指导,更是他们课外跨文化语言实践练习的主要对象。当然,跨文化实践法也可以通过组织留学生游览、参观本地的一些博物馆、展览馆、风景名胜地、名人故居等活动来实现,以便让留学生更多、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较之单纯的课堂教学,跨文化实践法将课堂上的自觉学习和课下自然习得结合起来,既为留学生提供了更为鲜活纯正的汉语语言环境,又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汉语实际交际和运用能力,拓展了他们的学习空间,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国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4.专题研究法

专题研究法是指引导或鼓励留学生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一专题展开独立的专门研究,并撰写论文。该法对那些中文基础好、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又喜欢独立思考的留学生尤为适用。我们曾在我校“2+2”中外合作办学②留学生毕业班中实施过这一办法,成效比较显著。2009年5月,我校第一届“2+2”中外联合办学项目班留学生面临着毕业论文选题。该班同学的专业为汉语言文学,且已在韩国高校和我校分别学习了2年汉语,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都已有了相当程度的掌握。因此,我们在指导他们做毕业论文选题时,积极鼓励他们利用精通中、韩双语的优势,在老师的帮助下,作中、韩传统文化比较研究。最终,有5名留学生做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选题,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或就中韩饮食文化、节日文化、酒文化、民俗文化等做比较研究,或探析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在韩国的流传及其对韩国文化的影响。我们发现,这种专题研究法可以充分调动留学生在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动性。留学生通过专题研究,对中国文化的某一方面作详细深入而理性的思考,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用中文完成了约5000字的本科毕业论文。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加深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材施教是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当前,国内高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大多依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或专业将留学生划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对外汉语教师首先必须正视不同班级间汉语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这一现实,在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时充分顾及留学生个体间汉语水平的差异,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初级班、中级班的同学,可以多采用随机渗透法或跨文化实践法,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介绍交际性文化,以语言教学为主,文化教学为辅,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汉语,学好汉语,扫清语言交际障碍。而对于高级班或学历班的同学,则可多采用专题讲座法或专题研究法,注意增加文化课教学的比重,重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识文化部分,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其次,同一个留学生班级里的学生可能会来自多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个体之间也有着差异。教师应注意到这种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差异,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弥补不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汉语水平。

2.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既符合人的基本认识规律,又符合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是有层次的,文化的导入与语言教学一样也是有层次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时,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导入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交际文化到知识文化,循序渐进,逐渐扩展文化的范围和深度。比如,一般来说,初级水平的留学生刚刚踏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文化环境,对他们来说,如何实现跨文化环境中的无障碍交流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此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需求,在教学中重点导入交际性文化,增加背景文化介绍,为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扫清障碍。可多介绍一些像去商店买东西、打电话、就餐、去图书馆借书等交际性的文化背景,多介绍中国人的习俗文化、饮食文化等,让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日常生活模式。而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到中、高级阶段,教师就需要逐渐增加教学中知识文化的内容和比重,增开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开设专题讲座,介绍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思维习惯、历史文化等,甚至直接鼓励留学生作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专题研究。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都不可能是绝对有效的。所谓“教无定法”,只有时刻保持警觉,在看似平常的教学环节中,注意捕捉和创造教育机会,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针对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灵活选取恰当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张占一.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22.

②“2+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我校实施的中外办学项目之一。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我校与韩国友好大学协议联合培养本科生。学生在我校和韩国友好大学分别学习2年,且达到规定要求后,可同时申请获得中、韩两国的学士学位。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教书育人,收获智慧人生

说起教书育人,李教授说自己受鲁迅先生影响颇深,特别对《藤野先生》一文感同身受。他在日本留学时,处处能感受到像藤野先生一样的教授。

“我既然选择了教书,就要把自己一身所学,传授给学生。中国有句古话,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几颗钉。当教出10个学生,就有了10份力量。”李教授笑起来特别慈祥,像一尊弥罗佛。

高高的个子,宽宽的额头,浓眉大眼,鼻直口阔:虽然年过六旬,但丝毫不显老态,精气神十足――“相由心生”,李教授就是中国最传统的福相。

李教授从事教育几十年,现在是桃李满天下,“我的学生中很多都是博士、校长,在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也不乏其人。”李教授乐呵呵地告诉我,“当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他们超过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社会才会进步啊。”

李教授说,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才能把工作做好。只有自觉投身这平凡工作,敬业乐业,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动力。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生活是清苦的,但是,如果在知识结构的完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和谐的亲切感,就会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就会倍感欣慰和快乐。

李教授在教育方面主张以创新精神养成为目标,广纳世界科技,弘扬中华文化,重点培养教育大批本专业优秀人才。为此,热爱和倾心教师职业,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50名、硕士研究生53名,多名已成为教授、工程技术骨干和研究院所或大学领导。1993年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5年获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励。

阳光心态,在工作中享受生活

有一位名人说,“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关键看自己脸朝向何方”。李教授那个年代的人,经历都十分丰富。他是老三届知青,插过队,当过机械工人,1977年恢复高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被国家教委选为出国研究生,在日本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后回国。“我从上学起,每门功课都是满分,在日本读研究生、博士也一样。”李教授笑呵呵地说起这段往事。

他的学习为什么这么优秀?因为勤奋!

不但他的学习如此,工作也是如此。他心态好,心地单纯,做什么工作都非常专心、专注。18岁时,有人对下放在农村的他说,他这一辈子就完了,只能当农民。但他不气馁,心态阳光,每次回城,都会带着一箱子书回去,博览群书。

李教授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崇高、自信、积极,他用这种心态影响自己、同事、学生,让他周围的人觉得是在幸福的天堂。

他积极乐观工作,虽然清苦、劳累,但在工作中发现更大的乐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生活,是其他任何物质替代不了的。

敬畏自然,倾心节能环保

遵循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李教授,倾心农业技术开发,倾心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开发。

他从日本回国后取得的第一项成果,是在河北省饶阳县流满乡建成世界第一座利用自然冷源大型果蔬保鲜库。这一“利用自然冷源贮藏农产品机理研究”发明了分层并行差压送风冻结方法,获得国家专利一项。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内外利用自然节能技术和果蔬保鲜技术的重大突破。比其他类型的冷库运营成本降低92%。目前该库已成功运转14年以上。为当地的果农菜农建造了一所高效节能的大型冷藏库。

1994年,李教授带领其研究组率先在我国进行了电生功能水的制备及在食品和农业上的应用研究,且在食品领域、果蔬保鲜及病害防治领域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尤其是首创性地将电生功能水应用于降解果蔬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防治果蔬大棚的黄瓜霜霉病、葡萄炭疽病以及大田中的小麦条锈病等,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已使我国的农药“绿色革命”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在酶法利用玉米芯制取低聚木糖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2001年首次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生产,通过教育部组织专家鉴定,评价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玉米芯在我国农村大多当柴烧掉或遗弃。李里特却把它当作了宝贝,他的“玉米芯酶法制备低聚木糖”项目获得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技术转移建成年产万吨低聚木糖示范工程项目,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而且使实施该项目的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低聚木糖生产企业。该企业累计生产低聚木糖19500吨,实现销售收入33.64亿元,利润总额8.41亿元,税金3.28亿元,每年可利用玉米芯7万吨以上,同时减少了废弃物的玉米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近3亿元,带来就业机会2000多个。

李教授现在正在右玉县进行一个科研项目,就是针对雁北地区风大低温的特点,把风能由风车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热能,解决农业种植中严寒季节温室大棚的取暖问题和严寒地区建筑节能采暖问题,补充太阳能的不足。李教授说,这一技术可以为高寒风大地区的菜农提供新的补充能源,有效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也可推广应用到这类地区的养殖业和房舍取暖。

独立思考,科学实践的真知灼见

前一段时间,“地沟油回流餐桌”事件,将人们的眼球聚焦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上。李里特教授说,将地沟油进行简单的提炼味道是很重的,真正要把地沟油提炼成无色无味的食用油,并不是一个小工程,首先从地沟里捞油杂物太多,饭店厨佘的废油还是比较集中的,通过回收以后利用比重、加热等方法将油水分离,还要再进行脱碱、脱臭等一系列复杂的步骤,这些成本并不低。炸油条用不了多少油,而一桶油能花多少钱?

在李教授看来,不排除有人提炼地沟油。如果把这些提炼出来的东西,卖给肥皂厂或者用在其他工业用途上,才是正规的途径。通过垃圾的分类处理,将地沟油进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支持。但是,这些程序由小作坊来运作,不够规范,流向食品市场,就会造成危害。

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却时时给我们带来危机感。归根结底要提高人们的意识,投机取巧、假冒伪劣不是获取利益的长久之法,提高技术,提高质量才是一个企业的发展之道。地沟油不是废物,而是宝贝,我们应该关注如何有组织、有制度,合理地将垃圾分类处理,重视支持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减少浪费、降低污染、让多数地沟油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李教授说,这些问题的出现,跟我们很多人的营养知识缺乏,科普宣传力度不够,以及伪养生学家的误导不无关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科学养生遵循传统饮食之道

李教授是一个十分忙碌的人,对生活的要求不高。我们约在上午11点采访,李教授穿着背心短裤在给学生改毕业论文。他说,我一般都是自然凉,尽量不用空调,既是为了环保,也是节约资源,毕竟现在是暑假,不用上课……

当我问起他的一日三餐时,李教授说很简单的,饮食原则是越简单越好。早餐一杯豆浆,中午馒头,晚饭面条等,一般以面食为主,但一定吃主食。以蔬菜水果为主,轻油,限盐,食物多样化,最重要的吃到七八分饱即可。

说到吃豆浆,李教授说,“从营养学方面讲,豆浆是最好的植物蛋白,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他说,中国人自古就知道大豆的好处。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母患病,食欲全无,刘安发明了豆浆,其母喝后病体复康,从此豆浆得以世代流传:《本草纲目》则如是记载:豆浆,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解诸毒:《延年秘录》亦载豆浆“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食”。

上世纪70~80年代,研究表明大豆蛋白超过鸡蛋清蛋白,是人类最理想蛋白。豆浆中不仅含有大量的大豆蛋白,更是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西方近年来掀起的吃大豆热就是冲着这点来的。另外豆浆中脂肪含量与牛奶差不多,但豆浆中的脂肪是不饱和脂肪,更有利于人体健康:豆浆在含钙方面比牛奶低,但在含铁方面则高于牛奶,另外豆浆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等14种成分则优于牛奶。

豆浆机的出现让我们更多地饮用豆浆,这不仅仅有利于我们的营养与食品安全,同时也会给中国大豆产业带来较大的机会,因为豆浆要消耗大量的大豆,这会使大豆重新走上中国人的餐桌,而WH0倡导的“每天25颗大豆”的重要性,也会被我们慢慢接受。

润泽心灵,重视弘扬食文化

李教授在从事多年的科研工作之佘,一直很关注饮食文化。李教授在去年的一次饮食文化讲座中,从食文化和食文化的功能、中华农耕文明和食文化、食文化的内涵以及食文化的弘扬几个方面带领同学们认识了食文化。并总结了中华食文化的几大特色:素食为主、饮食养生、中国饭和菜、蒸煮加工、五味调和、煎炸烹炒、文明礼仪、和谐科学、融合创新等。之后,他又将几个不同国家、地区的食文化作对比,形象生动地向同学们说明了应该热爱中华食文化,努力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最重要的是创新。

他自己的养生就是遵循中国传统的食文化,尊重自然规律,越简单越好。他遵循中国传统的养生自然规律,对中国古代典籍如《黄帝内经》十分推崇,特别提倡南北朝时的《玄门大法》所载,养生一是要粗食,二是要蔬食,三是要节食。

粗食才能营养平衡,如今很多谷物精加工,很多营养素在加工过程中流失了,口感好了,营养却差了:蔬食就是要尊重自身的规律,以蔬菜水果为主,既环保,而且卫生。节食是现在人最不容易做到的,古人云,饭到七分饱,活到九十九。现在很多食品加工、添加成分,改变了自然的法则,增加了人的食欲,让人不知不觉地吃撑了而不自知。其实很多资料说明,人的寿命是与饱饥度有关的。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最符合自然规律,如中国人吃饭用筷子,筷子是为了挟菜,我们吃饭有主食,有副食:有荤菜、有蔬果、有汤类,这与西方国家吃的以肉为主的生活方式迥然不同。只是如今我们司空见惯,反而不被重视了。根据很多国内外的资料显示,从我们人类的牙齿结构,肠道结构分析,人类是以素食为主的动物。不管从进化、遗传、营养、基因的角度分析,也能说明人类是以素食为主。李教授说起他在韩国时与一位八十多岁的医生探讨长寿之道时,那位医生也是以素食为主。所以,我们要培养清淡饮食的习惯,推崇均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当然,也大可不必因此而放弃享受美食。

李教授除主要从事研究解决我国粮食加工,餐桌主食和传统食品工艺创新和科学技术开发外,还在“农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及流通研究”、“中国粮食加工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和食品生产系统研究”、“弘扬中华食文化”和“食育”等方面撰写了一些在国内颇有影响的文章,刊登在《农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食品报》等。

李教授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应该重视食文化,不仅为了民族的强壮和农业的振兴,更是为了人类的膳食进步。传统食品是支撑本国农业的可贵的基础,我们要增强自信心,因为弘扬需要有文化的底蕴和自信。

“葡萄美酒夜光杯,何必崇洋替人吹”――李教授风趣幽默地告诫我们要重视本国的食文化,不能妄自菲薄。最后他希望我们能够为了复兴中华、弘扬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里特简介

1948年5月出生于西安,汉族,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级教授。

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作为“老三届知青”在陕西插队,1971年进陕西渭南纺织厂成为机械工人,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西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学习,1981年底大学毕业后经考试被国家教委选为出国研究生,1982年赴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农畜产加工工程专业攻读学位,硕士期间课题为小麦的干燥和加工品质研究,1985年2月获硕士学位,博士期间研究果蔬保鲜贮藏理论,1988年2月获日本北海道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日本最大的面包企业――山崎面包公司中央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期间学习和研究各类粮谷类食品的加工技术和研究方法。

1988年底归国,在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食品工程系加工工艺教研室任教。主讲过《食品加工工艺学》、《焙烤食品加工学》、《食品物性学》、《乳品加工工艺学》、《现代食品加工理论和技术》、《粮油加工新技术》等课程。曾任食品工艺教研室主任、食品工程系主任等职,1994年升任教授和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家专家特殊津贴:1995年任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并获农业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7年以来任九届、十届、十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

历任学术兼职主要有:中国农学会副会长(第7、8届)、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副主任委员、第4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第5届、第6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食品营养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第3届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食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第6届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粮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会发酵面制品分会名誉理事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大豆加工和利用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工商联烘焙业公会专家委员会主任(2005.7-2008.7)、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大豆食品分会副主任、中国食品工业协

会大豆食品专家委员会主任等。

自留学归来,在农产品贮藏加工和粮油食品工程领域的科研方面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国际基金、省部基金等项目。

主要学术思想是:充分综合现代物理、电子、工程和生物技术,以节约能源、资源和推进我国粮油食品加工、流通、贮运现代化和改善国民饮食营养为目的,弘扬中华食文化,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新技术。

生活是繁琐的,为了生活我们的内心里总会充斥着压力。

当我们为着自己的理想奋斗,或者是为着工作、身份、地位、关系、利益和安全感,不得不在生活中扮演某一角色,有些时候,不免失去了自我,在工作场所,在餐厅酒吧,在某种俱乐部,甚至在家中,都会感到莫名孤独。孤独的积压,增加我们的压力,阻碍着我们的前进步伐,让我们身心疲惫。这个时刻,不妨让自己开溜一下,找回自我……

放下,偶尔溜出去

工作是为了什么?工作为了生活。

生活为了什么?生活为了人生的精彩与幸福。

我为了这些一直忙碌奔波、殚精竭虑,太久了,压抑的胸膛有了爆裂的感觉。周末,与爱人糖糖一拍即合,放下一切,约上了三俩至亲好友,开溜。

我们把这次开溜的去向定在了塞罕坝――这个在我国的辽、金时期,被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的大草原。

我们在网上寻找到了所有能够看到的关于塞罕坝的介绍,那如诗如画的图片文字让我们心神向往,激动难平。

按照路程计算,我们预想6个小时车程能抵达塞罕坝,下午在塞罕坝森林公园景点游玩,骑马、漂流,玩卡丁车,第二天周日去御道口、红松洼游览一下就回京。但由于起床还是不够早,又开车去接上姐姐、姐夫,出京时,路上已经塞车,到达承德时已12点。从承德城区到塞罕坝有二百佘公里路程,只有省道,还经过几十公里破烂的矿区道路,行程很慢,到达围场县境内已经下午三点多了。尽管耽误了行程,但想到只有80公里就能抵达塞罕坝,一行五人依旧很“high”。

白色的越野车在蜿蜒的山道上盘旋,眼看天空是越来越阴暗,空气越来越潮湿,让人感觉好像已近黄昏。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终于,山雨爆发了!

如何来形容这接近内蒙古境内的山雨?

那一颗颗雨点打在车窗挡风玻璃上足有一块钱钢蹦大的印迹。开始时,雨点还是疏疏落落,可没过几分钟,雨滴密集得犹如纱幕,把雨刷调到最快档也无法刮净雨水。虽然山道上行车稀少,但可见度已经只有不到5米,道路湿滑,我们已经无法再驱车前行,正好旁边有一排小屋,就势把车泊在屋前空地。几分钟后,这块空地就被十余辆小轿车、越野车挤满,呼啸的狂风中雨势越来越大,忽然之间,打在车窗玻璃的雨点变成了黄豆大的冰雹,

“砰砰砰”声势惊人。

车内的人都兴奋起来!

我完全忘记了生活中的严肃刻板,打开了一道车窗缝,密集的冰雹颗粒立即乘隙而入,连在副驾驶座位上的糖糖身上也洒落了不少冰雹珠子。糖糖一声笑骂,“多大的人了,还这么淘气,让我都中弹了!”车上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扭头看看两旁的车内,也是一片喧闹的景象,跟车外热闹的冰雹相映成趣。

半个多小时后,像是天女停止了洒银珠,冰雹一下子没了,天空一下子变得透亮透亮。我们在笑语欢声中继续前行,进入G111国道不久,就看见了一个大湖泊,犹如一颗明珠嵌在山谷间。沿湖山道虽然不宽,但是平整洁净。

外甥峰峰首先摇下车窗,拿出相机拍摄这山水一色。

原来偶尔开溜出来,即使在路上,也是如此放松!

错过景点,不会错过情趣

我们抵达塞罕坝森林公园大门时已经下午五点。在大门休息一会儿,买好门票,我们就驱车进山了。一条林荫夹道蜿蜒而上,清幽静谧。我们沿路而上,到了山顶后,开始不时出现一些岔道,旁边有农家院之类的。我们以为这只是途问休息之处,没有停留,径直往前,走了三十几公里,到了一处大门,从大门过去,是一块盆地,有好多农家院、商贩,有一个小型游乐场:草原在一片湖泊旁边伸延,远处丘陵起伏,嫩绿嫩绿:落日佘晖照耀天边,湛蓝中泛着红霞。我们想: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以为这是我们开始游览的第一处景点。

到了这个时间,我们决定先游玩一番,再找住宿之地落脚。

谁也未曾想到,我们为之倾倒的这一片绿洲,竟然是在塞罕坝森林公园门外。

去找住宿地时,我们开车返回到那个大门咨询工作人员,才知道这是公园大门,公园外属于内蒙古辖区。呵呵,塞罕坝的景点一个没看,我们却在内蒙古游玩了一个多小时。从进公园门到另一端出门,我们一路错过了所有公园景点。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反而觉得更加高兴――原来我们傻得这么可爱。

有了这个经历,糖糖提议干脆先去一个景点观赏观赏,再去找食宿之地。进去的第一个景点是泰丰湖,我们驱车沿着小土路行了大约5公里,绕湖一周,天色已经昏暗。这又是别有一番景象,朦胧的山影、树影、湖影连接成一副印象派的图画,让大家有了另一种兴致――在湖边铺上一块布,搬出我们带着的美食、美酒,席地而坐,享受了一番夜光野餐的情趣。开溜,就是忘却“枷锁”

晚上看着一群外国游客开篝火晚会,在大排档吃烧烤、喝啤酒,都有各自的味道。作为青年学者的姐夫可爱的high劲,最是我们心情的写照。

第二天的骑马更是一种彻底的放松。一向比较害怕骑马的糖糖和峰峰,在马背上适应了个把小时后,胆怯之心一扫而空,拍着马屁股狂奔起来。

这个丘陵背脊叫百花坡,不但繁花似锦,橘黄灿烂的金莲花漫山遍野盛放,还是曾轰动一时的《还珠格格》外景拍摄基地。当年“小燕子”的马上戏,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这让我们感觉到意外的收获――也算是一种新奇感受吧?当时,却是什么都没想,只觉得好开心,笑声停不下来。

漂流是真正的野趣。一条小溪蜿蜒辗转,每人坐着一个充气小皮筏顺溪流而下,戏水,嬉戏、打闹,一个个开心的话题,忘乎所以……

这才是真实的自己吧?!这样才会重新找回生活的色彩吧?!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餐饮业是一个重要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安排社会就业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阐述了餐饮业在西部经济发展中对旅游业、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拉动作用,并指出挖掘餐饮制品的文化内涵可拉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使餐饮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餐饮业与农业、食品加工业、旅游业、饭店业等行业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民以吃为天、国以民为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餐饮业肩负着增强国民体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城乡市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重任。特别是餐饮业逐步向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的今天,将会更有效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更有力地影响与促进生产、流通和其他服务以及外向型经济的综合发展。

自1992年以来,我国餐饮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连续15年达到两位数以上,近5年来则达到18%以上;2006年,全国餐饮业营业收入7486亿元,同比净增1330亿元,增长21.6%,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快出8.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2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9个百分点。2007年全国餐饮业营业收入突破8800亿元大关。“十•五”期间,餐饮业每年新增就业人数160万;全国现有餐饮网点400多万家,从业人员达2000多万。随着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并以年均增长7%-8%的速度向人均GDP3000美元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不断改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日趋加快,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餐饮业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更趋成熟,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我国餐饮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据资料显示,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必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尊重客观规律,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国家对西部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重点,就有发展高效农业及加工业和发展特色旅游业,这便为与农业、食品加工业和旅游业有着相辅相成联系的餐饮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餐饮业拉动旅游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特色旅游业是西部地区的优势和重点之一。广西的桂林山水、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云南的大理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四川的九寨沟、的雪域高原、陕西的兵马俑、宁夏的西夏王陵、山西的大同石窟、内蒙古的大草原、新疆的天池、青海的高山湖泊、重庆的三峡风光闻名遐尔。一般来说,旅游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另一类是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山光水色,也包括这一方水土滋养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名胜古迹,也包括风土人情、书法碑刻、地方戏剧舞蹈、工艺品、土特产品、风味美食等地方文化。地方的风味美食兼具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双重因素。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乡土特产,乡土特产可以制作各种风味美食。各地方的风味美食是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精神创造的结晶,是一种文化积淀。

旅游具有社会性、普及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集观光浏览、了解风土人情、品尝风味美食等多种内容为一体而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地方的风味美食既是土生土长,独具地方特色的物质产品,也是每一个地区的独特的文化标识。因此,品尝地方风味美食就成为旅游活动中一项不可少的内容。

逯耀东发表在《餐饮世界(2003•5)》中《黄山顶上吃石鸡》一文描述到:“餐餐菜色相同,韭菜炒蛋,白菜帮炒肉,炒青菜炒的是白菜叶,端的是一菜两吃。还有萝卜烧肉,另外是辣油笋丁,用的是现成罐头加热,笋老似竹根。汤是盐水飘蛋花。而且碟子很小,一桌八人,每人一筷就没有了。菜无残汤无法泡饭,只好干咽白饭”。由于饭菜质量问题,造成的心情不好,美景在自然也黯淡无光了。文章说:“第三天早晨,终于离开贡阳宾馆,晚上投宿玉屏山庄。玉屏山庄在玉屏峰下,从这里再往上爬就是天都峰,哪是黄山最高的地方。著名的‘迎客松’就长在山庄旁的岩壁上,但远不如画像里好看,真不知花了大半天的时间,费了这么大劲,爬到这里干什么?”。文章最后说:“石鸡的确鲜美,虽名曰鸡,绝胜于鸡,惜山中无酒,若配以徽州的甜米酒,移席松下,把盏静观脚下云生云涌,那该是神仙的境界了。饭罢,步出山庄,山风冷冽,群山云雾萦绕,真是山在虚无缥缈间了,山和松都好看起来,心想这次黄山没有白来。”逯耀东的这篇文章道出了山光水色与风味美食相得益彰的道理。其实有些游客不光因风景而来,美食也是重要因素。可谓游客之意不但在景,也在美食之间。

餐饮业拉动旅游业的发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也得到很好的印证。南宁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我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大西南和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带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南宁夏长冬短,雨量充沛,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开,半城绿树半城楼,被誉为中国的“绿都”。南宁的旅游资源丰富,市内有世界名洞——金伦洞,中国的下龙湾——大龙湖,广西的庐山——大明山,九龙瀑布群,龙虎山自然保护区、青秀山风景区和昆仑关战役战场等名胜古迹。南宁市的风味小食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如“游邕不吃谟觞粥,神仙返去也顿足”赞的就是南宁(邕是南宁的简称)美味粥品。南宁市以开放、包容和追求时新百味的饮食理念,吸引了海内外餐饮商家前来投资经营,餐馆遍布大街小巷,餐饮业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经营特色,除了传统的桂菜、粤菜外,还有淮杨菜、川菜、湘菜、黔菜、滇菜、闽菜、台湾菜以及东盟十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的风情美食。

根据南宁的餐饮业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南宁市委书记马飚提出把南宁建成一座“美食天堂”,扩大内需,推动南宁经济的发展。2004年以来,以“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载体,南宁连续举办了多届“旅游美食节”,向海内外游客全面展示南宁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取得良好的效果。2004年接待入境旅游者6.5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71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9.05%和109.42%;接待国内游客1386.9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1.65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1.54%和16.47%。2005年接待入境旅游者8.3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360.0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98%和37.93%;接待国内游客1623.8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3.26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7.08%和16.20%。

餐饮业拉动农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餐饮业的原材料主要取材于农产品、畜牧业产品及其深加工的产品。餐饮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产品、畜牧业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的销售。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又为餐饮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从而促进餐饮业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是优势产业,所以餐饮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拉动作用是无庸置疑的。

1999年5月,吉林省政府推出了创建吉菜菜系的重大举措。近年来,通过不断地挖掘、整理和创新,吉菜菜系得到了丰富和提升,吉林省餐饮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吉林特色餐饮业拉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作用日益凸现。全国首创省一级的“第一把”手抓菜系,也成为勤政美谈。笔者认为,关于吉菜的创建和开发原则对西部地区不乏借鉴意义。

据了解,目前,吉林省的恩格尔系数在50%左右,人们对吃的需求还是第一位的。过去,人们吃是仅为温饱,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选择性更强了,要求更高了,吃的消费蕴含很大潜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发展吉林特色的餐饮业拉动吉林经济增长,用促进吉林的消费需求增长来带动经济增长的办法,进一步解决就业问题,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这一点看,吉菜应成为经济发展的铺路石。吉林省的经验表明,餐饮业成为推动西部经济的发展的重要力量。

餐饮制品的文化内涵可拉动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伟大文化创造,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挖掘餐饮制品的文化内涵,借助各少数民族风味美食与人文渊源、景点的传说,促进各民族、各地区、各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提高西部地区餐饮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广西是壮族的聚居地。铜鼓是壮族文化的象征。柳州市南疆饭店开发了以壮族文化为背景的“铜鼓宴”,深受国内外游客和本地居民的青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铜鼓宴”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是南瓜、冬瓜、西红柿、莲子,配予鸡鸭鱼肉。南瓜雕成蟠龙飞凤,栩栩如生;冬瓜做炖盅烩渔鲜,外形雕成铜鼓的模样;西红柿镂空,当中放肉末,用蒜苗搭成栅架,名曰“田园风光”;莲子裹以肥肉,装碟形似真的莲蓬。“铜鼓宴”的菜式有一百多种。主食有“八宝饭”、“五彩糯饭”等等。酒杯、筷子、调羹一色是木制品,真的是返璞归真。饮料用的是壮族的糯米酒。服务员穿戴壮族少女的服饰,宴会当中按壮族的习俗给客人敬酒,唱大家熟悉的电影《刘三姐》的歌曲,与客人对山歌,把客人融入浓浓的壮族文化之中。“铜鼓宴”成为“政府采购”的项目,柳州市政府宴请外宾和重要内宾必上“铜鼓宴”。“铜鼓宴”既经济又美味,深受本地居民的喜爱,成为南疆饭店的核心竞争力。

南宁银河大酒店是一家三星级旅游饭店,是越南旅游团选定的入住饭店。该饭店在传统桂菜、粤菜基础上,使用本地出产的原材料开发的龙皇桂花虾、滋补蛤蚧寿龟鼎、银河九层糕获得第二届中国美食节中国名菜名点大赛金牌奖,美极童子鸡、竹挞荷香禾花鱼排、壮乡竹筒雀肉香芋夹、柚皮田螺锅、岭南一品生菜包获银牌奖。乾隆生菜包、富贵竹香烧鳝球、酱香干煸北海鱿、深水玉石爆羊片、灌肠百花球、青运花雕骨、乡村魔芋锅、福寿南瓜鼎评为广西名菜名点。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饮食习惯相似,这些名菜名点也符合越南游客的胃口,深受欢迎。美食加上干净整洁、舒适安全的客房环境以及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银河大酒店在越南颇有口碑,到南宁来的越南游客指定要入住银河大酒店。银河大酒店成为南宁同档次酒店开房率最高的一家,连续五年评为“广西十佳星级饭店”。

当前,广西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初步形成;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完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合作的重大举措。笔者认为,餐饮业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范文第9篇

第一乐章:教与学的交响

谢美宝刚来中国那阵一句普通话也不会说。这位英籍的香港女孩,好长一段时间在课堂上简直像个哑巴。老师讲课、提问时,她能作出的反应只是微笑、点头或摇头。这一下可急坏了付瑶老师,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正是口语呀!

有一天上课,付老师特意走到她的跟前,对她提出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要求:回答问题时,只需要用中文回答“是”或“不是”。

面对付老师和其他同学那充满善意与期待的目光,谢美宝终于说出了“是”和“不是”,一时间,教室里报以热烈的掌声。

自此以后,谢美宝的语言天赋一如打开的山泉,淙淙地流淌开来。她喜欢中国的紫砂壶,她的毕业论文写的也是关于紫砂壶的研究成果,而且答辩时普通话对答如流。她博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交口称赞。

谢美宝深知这一切首先应该归功于中文的启蒙老师付瑶。她准备了一个精美的发夹,一心要送给付老师。可付老师早已不任她的课了,她又不知道付老师现在在哪个班上课,只好利用课前及课后在校园里到处寻找付老师。一个月之后,她才意外地在校园里见到付老师并将那个精美的发夹送给了她……

来语言学院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无论什么肤色和国籍,都受到中国老师的真诚爱护和精心培育并茁壮成长着。

河野文明来自日本的冈本株式完社。想当韧,他决意放下手头的工作到语言学院的中文速成班来学习汉语时,就有同事提出过异议:“这么短时间,能学好吗?”然而,河野文明到中国来仅3周时间,就用中文给公司的中国员工写了一封长信,令他的中国同事惊诧不已。公司员工禁不住给语言学院的张老师和郑老师写来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

北京语言学院是国家教委直属的唯一一所培养外国学生学习中文的学院,每年在校的外籍学生达3500人,中国学生也有1500位。来这里学习的外籍学生共同的目的是学习汉语、了解中国。

1995年6月30日,86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用汉语完成了他们的毕业论文答辩。他们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之强,论文涉及内容之广、学术水平之高,使前来采访的记者们连呼“想不到”。

这次论文答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关于中国经济及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的研究明显增多,并且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马来西亚卡马如令的《谈中国物价与人民的生活》、韩国李相锡的《我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的一些思考》、古巴阿尔费雷多的《中国乡镇企业的生命力》及沙特阿拉伯哈利德的《沙特阿拉伯王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前景》等,都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而有关中国的语言及文化方面的题目也占了很大的比重。俄罗斯姑娘卡佳早在国内学习汉语时就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在语言学院毕业时她论文的题目是《论秦可卿》,导师是红学专家周思源教授。卡佳在完成论文答辩之后说:“语言学院的老师好,教学水平高,又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所以我的学习进步很快。”和卡佳来自同一国家的安东是一个孔子迷,非常崇拜孔子的“中庸之道”,他的毕业论文是《孔子的“中庸”和阎锡山》,论述得还颇有道理,他和卡佳都以优异的学

习成绩取得了免试在语言学院继续读研究生的资格。

第二乐章:快乐多重奏

一场有12个“国家”介入的关于广告的“战争”爆发了,这是北京语言学院1993年4月举办的一场由各国留学生参加的汉语热门话题辩论会,本次主题:广告评说。

来自孟加拉的赛福尔担任主持人,他迷恋主张兼爱与非攻的墨子,看到双方都已虎视眈眈,便提醒大家:“君子动口,别动手。”

辩论开始,正方的朝鲜学主许正男首先亮出自己的见解:“厂告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没有广告,商品社会和信息社会就无法运转。”

反方的奥地利学生林峰针锋相对:“真正的好东西用不着广告,不好的东西才大声吆喝。”

于是正反双方开始了热烈的目枪舌剑……

语言学院的老顺们深知,学习语言,重要在于语言实践,而辩论往往最能锻炼语言表这能力。所以自1987年以来,学院差不多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大型辩论会,如“世界和平——人类的理想与现实”、“男女平等和妇女的出路”、“代际冲突的‘得’与‘失’”、“洋货进入的‘利’与‘弊’”、“电视是良师益友还是危险的伙伴”、“话说广告”、“好酒不怕巷子深”和“‘女士优先’的实质是歧视妇女”等等。出场的人员从起初的老外对老外发展到后来的中国学生对老外。有趣的是在“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辩论赛中,思维别致的老外竟然还战胜了中国学主!

除了辩论赛,老师们还组织了汉语节目表演、作文评比、演讲比赛、外出参观等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从而使外国学生无论是汉语水平还是对中国的了解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汉语学院汉语系组织的“外国人看北京”的演讲比赛中,日本学生佐藤女士以舒缓的语气把北京的自由市场着实盛赞了一番,她说“自由市场的菜新鲜,人也新鲜,很有人情味”,她在这里也学会了讨价还价,练习了汉语,增长了见识。韩国学生李景贤小姐则比较了中国家庭和韩国家庭的不同,幽默地认为韩国文化中的男权中心思想虽源于中国,现在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无独有偶,日本的大山小姐也流露了对北京妇女的羡慕之情。而韩国小伙子吕远元的一番高论更是令众人开怀大笑:“北京姑娘加上韩国姑娘的温柔是我的理想!”北京的胡同、北京的马路、北京的人、变化中的北京,还有那丰富有趣的饮食文化,都成了留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第三乐章 碰撞与交融

在北京语言学院这个“小联合国”,国籍的不同和文化的不同也使中国学生与老外发生过各种碰撞。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韩 跨文化交际 言语 差异

一、引言

中国和韩国同属于汉字文化圈,“韩流”已在中国盛行了很长时间。韩国以神曲“江南Style”为代表的音乐文化和至今长盛不衰的韩剧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甚至有向“大妈”及阿姨蔓延的趋势。中国则借助孔子学院的蓬勃发展使中国的传统习俗和饮食文化影响韩国。

从历史上看,中韩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韩国的语言文化曾受到过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同时,韩国语言和文化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吸收融合了不少西方文化的内容。从地理位置上的隔海相望和经济上的密切往来来看,探讨两国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概说

“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本文比较倾向于前者。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区域跨国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家层面的表现是经济往来增多,政治文化碰撞加大,突出的表现就是互学语言,因此产生跨文化交际。不过,常常会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交际方面的障碍。跨文化交际已经引起语言学家的重视,成为语用学和应用语言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虽然在交际中言语交际是很重要的形式,但非言语交际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言语交际是一个说与听的互动过程,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交际双方是否能理解对方的语义。非言语交际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包括眼神、手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

三、中韩言语交际对比分析

(一)中韩称赞语与称赞应答语对比[1](P21-25)

1.中韩称赞语对比

称赞语是一种礼貌用语,对称赞语的使用会受到身份、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时间、地点、谈话内容也会影响称赞语的使用。

(1)类型对比

称赞语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显性称赞、隐性称赞、提及但不做称赞、不提及。前两种类型是在中韩言语应用中差异比较明显的类型。

韩国留学生最常使用的称赞语都是显性称赞语。在中国学生、韩国学生、韩国留学生(在中国)的称赞语调查研究中发现,他们最常使用的称赞语都是显性称赞语,并且使用显性称赞语比率最高的是韩国留学生,最低的是中国学生。由于使用称赞语的目的是取悦他人,使人们内心高兴,这种称赞的心理愿望大家都会有,韩国留学生也不例外。韩国留学生经常使用像“漂亮”“不错”“好”“厉害”“年轻”等显性称赞语。韩国留学生使用称赞语比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他们学习汉语有关,他们用汉语来表达对他人的称赞之意,更喜欢用最明确、最直接的显性称赞语。

中国人喜欢隐性称赞。一般不用直接的赞美言语来称赞对方,听话人要通过语境来领会其中的意思,被称赞者不用做出明确的接受或拒绝的答复,避免了必要的尴尬。韩国人一般在年龄相仿且熟悉的异性朋友之间使用称赞语。在隐性语使用中,中国人多采用“个人评价”“感叹”和“比喻”,韩国人多用“个人评价”“幽默”“请求”。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使用“幽默”方式的隐性称赞时,韩国人一般在年龄相仿且熟悉的异性朋友之间使用,而中国人用这种称赞方式会被当做侮辱。从整体来看,中国、韩国都比较注重语言交流中的“意会”,语言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强,体现了中国、韩国社会趋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

(2)语言形式对比[1](P53)

称赞语在句式上具有极强的可预见性。中国人、韩国人最常用的句式是“形容词感叹句”“形容词补语句”和“形容词谓语句”。在称赞语主语人称的使用方面,中国人、韩国人使用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句法结构较多,一般不用第一人称结构。在词汇方面,一般都是表达称赞的形容词。由于中国与韩国同属于汉语文化圈,在一些文化背景上都有相似的地方,差异仅有疏异。

2.称赞应答语对比[1](P56)

(1)中韩称赞应答语使用类型基本相似

中国人和韩国人在应答的类型上有一些共有特征。中国人和韩国人在面对称赞时都会用以下几种常用称赞应答语类型回应:感谢、赞同、不赞同、夸耀、谦虚、回赞、质疑、转移、忽略、符合回应(感谢+回赞)。

(2)单项度上中国人喜欢“一致策略”,韩国人喜欢“谦虚策略”,均倾向于复合策略

在应答语的类型中,感谢、赞同、夸耀的应答就是采用了“一致策略”,因为对称赞完全接受和同意。不赞成、谦虚、回赞、质疑、转移、忽略的应答方式,采用的就是“谦虚策略”,对于称赞采用委婉的回应。而“融洽策略”应用在谦虚和回赞的应答语中,这些应答语兼顾了一致原则和谦虚准则。中国人使用“一致策略”比率要高于韩国人,“谦虚策略”的使用率却低于韩国人。中国人更注重保全对方的面子,不喜欢威胁他人的面子以免造成尴尬。韩国人比较喜欢用“谦虚策略”,可能是与在他们以往的学习中常用谦虚的称赞语应答方式有关。另外,中国人和韩国人都喜欢用一种复合式的应答策略,如“一致+谦虚”“一致+融洽”和“融洽+谦虚”的复合,都是先同意他人的赞美,然后再转移话题,既符合一致原则,还不失礼貌。

(二)中韩礼貌语对比[2](P11)

由于韩语是黏着语的一种,常会在动词和形容词后面加上词缀来表达尊敬,与汉语截然不同,汉语用一些表示尊敬或谦虚的礼貌用语词汇;而韩语则是用词汇加语法的方式表达。

1.词汇形态特征对比

礼貌用语可分为敬语和谦语。谦语是在日常交往中谦虚的言辞,在中国人们经常都会“自贬”和“自谦”,对自身的“贬低”与“谦虚”,是对他人的“尊重”与“抬举”。词汇方面,韩语的名词性谦辞有它固有的词,还通过加词缀的形式来形成词语。在代词的使用上更加完善,意义上的分化更加细致,可以分为尊敬他人和贬低自己或他人两种形式,并且数量上比较多;汉语的代词有限,除了“您”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外,其他代词都没有这方面的意思;韩语还通过用助词来表达对人的尊敬,数量没有代词那么多,汉语没有这样的现象。在动词方面,汉语在其前面加“请”来表示尊敬之意,有时也用“主从式”构成敬语动词;韩语也采用表示尊敬意义的词来派生一些动词表示尊敬。

2.语法形态特征对比[2](P58)

韩语是黏着语,助词和词尾比较发达,因此在表达敬意和歉意的时候,多借助于非独立性的语言要素,汉语是孤立语,在表达敬谦时大多用词汇和语调。

在敬语语气表达上,汉语和韩语有同有异。相同点是:通过句式转换来实现谦敬的语义功能;在涉及他人动作行为时,都不用命令、禁止的语气,而用委婉的语气来表达意图,不把自己的意图强加于人。不同点是:汉语用语气表达敬意时,有固定的语气词,如“吧”“呢”“罢”,这些词可以弱化语气,不会让对方感到被压制;韩语则会用表示推测、商榷、意愿的句式来表达祈使或命令的语气,这在韩语里是一种谦逊的方式。汉语里,人们用由“请”“让”“叫”构成的谦语句表达对人的尊敬,这些是汉语独有的,韩语里就没有这种句型。汉语还有一种语法形态,就是用重复来表示尊敬,如谢谢、久仰久仰、恭喜恭喜等。但是韩语中重复不是主要的语法手段,因此很少用重复的形式表达尊敬。

(三)中韩委婉语对比[3](P15)

1.构成数量对比

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呈井喷趋势,中韩每年都有大量的外来词涌入外来词,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数量上,汉语词汇中外来词占的比例在10%以上,主要涉及政治、经济、科技、体育等方面,数量最多的是英语外来词。虽然汉语中外来词的数量在不断上升,但是从总体来看,韩语中外来词数量更多一些,韩国词汇中外来词占55%以上。

2.修辞格使用对比

在汉语中,为了减轻直言所带来的尴尬,缩短说、听两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们经常用歇后语来表达委婉的意思,汉语中的比喻、谐音等都是为歇后语服务的。韩语中不存在用歇后语来表达委婉的情况,一般用贬词褒用来表达委婉,这与韩国人注重礼节有一定的关系。在韩国,人们注重礼节,在语言使用习惯上,长辈之间、同辈之间、晚辈之间的用语都有严格的区分。中国也存在贬词褒用的情况,用这种方法表达委婉称呼,古代常用来称呼中国妇女,比如“糟糠之妻”“贱内”“内人”等,在现代社会,女人对丈夫常常也贬词褒用,比如称呼“笨蛋”等。

(四)中韩禁忌语对比[4](P47)

中韩两国都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入影响,两国在禁忌语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两国在禁忌语使用方面也有极大不同。韩国除了语言方面的禁忌语以外,还会对行为禁忌语有一定的规范。

1.称谓禁忌语

在称谓上的禁忌,中国和韩国大体相同,都有对统治者、圣人的禁忌语,对长辈、祖先的禁忌语,起名时都要避讳这些现象。中国古代,从周朝开始就有了在称谓方面的禁忌,忌讳已故的人,忌讳统治者和神明,忌讳祖先、父母的名字,还有一些其他的避讳。韩国在三国时代也有对皇帝名字或圣人名字的避讳现象。但是在对“已故之人”,中国和韩国的避讳有所差异,中国人认为人死以后,灵魂不灭,提及已故之人的名字,会触动灵魂,会受到伤害;还有人认为提起已故之人的名字会有不干净的现象发生,会受到污秽东西的影响,所以中国人对已故之人的名字有一定的避讳。而韩国对于“已故之人”名字的观念并不明显,只是在提及时在前面加一个“故”字,为了与现在的人加以区别,同时还表示对已故之人的尊敬。

2.动物禁忌语

对于动物方面的禁忌语,中韩有所不同。例如对“老虎”的禁忌中,古代中国用“大虫”“大猫”来代替,体现出一种委婉的语气;而韩国则用“山君”“山神灵”来代替,避免直接说出对象,还增加了一种尊敬和敬畏的感情。两国公民对动物的认识也不同,中国人认为老鼠是害虫,对老鼠没有什么委婉语,只用“耗子”之类的“卑曲语”。而在韩国“老鼠”是他们敬畏的对象,人们常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表达,如“鼠生员”。[4](P52)

3.性别歧视语

中韩都存在男尊女卑的思想,但是两国在女性歧视语方面又有所不同。汉语中关于女性的歧视语很多源于动物的比喻,如“母老虎”“贱蹄子”;来源于历史典故,如“母夜叉”“破鞋”;源于谐音,如“鸡”。而韩国的女性歧视语大多通过直接表述,含有历史典故或者比喻,用到的词缀相当多,表示对女性的歧视和谩骂。例如“小姐”这一词,中国古代指富家千金,但解放后“小姐”一词逐渐被纳入歧视语的行列;在韩国历史上,被称为“妓生”,这词源于汉字,但这种称呼也正在逐渐消失。

四、结语

中韩虽共在东亚汉字文化圈中,在言语交际上仍然同中有异,主要表现在称赞语、礼貌语、委婉语、禁忌语之中。在非言语交际方面,目前资料非常稀缺,可供后续研究的空间极大。从“韩流”这一现象观照,似乎出现了非语言行为的“韩向”同化性,在服饰、相貌方面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年轻一代,“鸟叔”神曲的风靡则是言语跨文化传播的巅峰代表。中韩的文化交流似乎呈现着单向性,比如《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等在中国的风行,这种状况值得我们深思。

注释:

[1]吴惠珍:《汉韩称赞语及其应答语对比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2]吕承英:《汉韩礼貌语对比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3]南桂仙:《汉韩委婉语对比研究》,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4]李炅秦:《中韩禁忌语比较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参考文献:

[1]李莉莉.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赵宁.浅谈中日非语言交际[J].文学界(理论版),2012,(8).

[3]崔英双.韩国身体语“手”的语义延伸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上一篇:文化人类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医院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