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22-08-28 01:44:27

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在全球化的今天,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水平的实用性人才。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从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内容维度着手,探讨了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指导原则及多元化、立体化的培养模式与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认知、情感和行为;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陈鲁宁(1972-),女,江苏溧阳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讲师。(江苏?苏州?215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11IVT02WY0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037-02

全球化的推进使得跨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与广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已经成为广大英语教师的共识。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而是为了从事有关的涉外业务工作,英语学习不仅要打好知识的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能够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随着社会对外向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英语交际能力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以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来学院国际交流项目日益增多。2011年4、5月份,学生参与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就包括中芬(江苏)职业院校技能比赛、比利时GROUPT大学生代表团访问、四国学生联谊、韩国大邱大学文化交流等。学生海外实习人数增多,在外企工作的毕业生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国际交往中的竞争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国际化背景下,现代外语教学正经历一场改革,主要表现为:教学的目标已经从原来单纯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转变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强调学生参与和体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在课程评价上,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1]在这种趋势下,高职院校的教师有必要思考行之有效的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本文从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内容维度着手,探讨了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指导原则及多元化、立体化的培养模式与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维度

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确定该能力的构成要素。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维度的概念,而且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因此各学派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构成观点不一。我国学者贾玉新总结交际能力的四维度系统,即:基本交际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策略能力系统。相比之下,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分类对于跨文化交际培养内容的指导有较强操作性且符合教学规律。

认知能力包括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语用知识、文化背景,并且能将这些认识进行整合的能力;情感能力要求交际者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尊重其他文化的态度、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等交际障碍的能力,能够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具备良好的移情能力;行为能力因素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方式,它以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作为基础铺垫,即通过具体交际行为表现出个人的认知和情感经验。跨文化行为能力包括三方面内容:技术能力,包括基本的语言技能、工作技能等;协同一致能力,指交际者能够以得体的举止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应对变化的策略能力,指交际者能够克服自身文化差异,运用合适的交际策略解决问题,实现交际目标的能力。[2]

由此可见,高职跨文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围绕高职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应具备的跨文化认知、情感、行为能力的培养而展开,才能真正全面地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指导原则

结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与高职英语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教学应具有以下特点:

1.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

具备跨文化意识指的是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产物,人的语言和行为受到自身文化的制约,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不同的文化现象、文化内涵,培养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态度,形成自觉的跨文化意识。这种跨文化意识能帮助他们主动获取、深层次地处理文化知识,并在跨文化交际行为方面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3,4]

2.语言与文化的整体性原则

跨文化的交际是在一定的文化规约指导下的言语交际,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把语言和文化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从高职学生的整体要求出发,配合语言要素进行跨文化教学,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完整的、真实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只有把握了文化的体系性,才能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

3.实用性原则

跨文化教学内容应是学生在交际中能用得上的,而且是经常使用的。这样,就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和捉摸不定,同时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实践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产生良性循环。文化内容中的交际模式、语用规则、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社会传统等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帮助,应该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重点。

4.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强调的不是高度结构化的知识灌输,而是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建构认知、情感、行为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应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建立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

三、多元化、立体化的培养模式

1.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课堂教学

跨文化的教学是针对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提出的一个教学新概念。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是指,既要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与技能,又要使他们了解造成语言差异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培养他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顺利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要改变以语言点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交际为契合点,将语言形式与文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语言教学过程的同时也就是文化教学的过程。这里的文化教学与专门的文化课程不同,专门的文化课程如英美概况、美(英)国文化、跨文化交际学主要从宏观角度介绍文化,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服务,它所关注的文化因素是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密切相关的交际文化。在实践中,让学生通过词汇、语法、句型、篇章的学习以及听说、阅读、翻译、写作等课程感受不同的文化现象和内涵,体会语言的表层和内涵之间的关系,形成自觉的跨文化意识,通过实际的交流活动掌握英语的语言规则与文化规则,从自觉的跨文化意识发展到不自觉的跨文化行为能力。

上一篇:女性主义教育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分析 下一篇:中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