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金融交流发展趋势

时间:2022-08-28 06:11:39

中美金融交流发展趋势

摘 要:中美金融界的交流是多层次的,它正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在改革中逐步扩大对外开放,中美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商业银行的往来,对两国经济、技术交流会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美金融交流;发展趋势;多层次;不断深入

中图分类号:F8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2-0016-02

一、银行业的对流富有成效

中国与美国在金融业的交流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两国经济交往的增加,财务结算和资金流通等问题急需解决。1973年6月, 接见了访华的美国大通银行董事长洛克非勒, 双方金融界开始接触。1978年,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率先成为与我国金融机构建立全面金融业务关系的美国银行。 中美建交以后,1979年3月,中美双方达成协议,并于1980年1月美国政府宣布解冻了中国在美资产,为两国金融业扩大合作开辟了道路。 美国银行要求同中国同行建立关系或申请设立代表处。1980年10月, 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率先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1年6月, 美国大通银行驻京代表处开业,很快,美国花旗银行、美洲银行、大通银行、汉华实业银行、化学银行、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第一联美银行和建东银行等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设立了13家代表处。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 一批外国银行分支机构被获准在华经营人民币业务,其中包括美国花旗银行。美资银行在华发展有一显著特点,即进入中国很快便盈利, 美国金融企业对其在华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相当满意, 他们对投资中国金融市场有很大信心。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加快和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面临拓展非传统信贷业务增加收入、 向中资银行参股等机遇。在金融监管发面,中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管理在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 等几部金融大法的相继出台,更加完善了对外资金融机构监管法规的建设。 这些都向包括美资金融机构在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展示了拓展中国业务的广阔前景。

很多同中国做生意的美商到美资银行融资、咨询, 亚欧美银行等希望拓展中国业务, 美资银行希望同中国商业银行扩大交往, 中国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则积极建立对外联系网络, 与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国外诸多银行、 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使国际金融业务逐步走向国际化、标准化,促进了中美贸易与相互投资。美国金融机构介入中国市场,与中资金融机构展开竞争,也使中资机构便于借鉴美资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货币管理、银行监管、最新金融手段与工具等。

中美金融界的交流是多层次的, 它正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更多的中方企业希望去纽约证券市场上市, 更多的中国商业银行希望能获准在美国设立分行, 中国金融界人士希望看到美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1981年11月,中国银行在纽约设立了分行, 并在纽约的中国城地区建立了一家支行, 后来又在洛杉矶设立了分行。 中行纽约分行近几年来已经开发了一些融资品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以参加或组织银团贷款的方式为中国国内的大型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便利; 适当扩大证券投资的总体规模, 并注重债券投资的多样化, 以更好地适应市场条件的变化; 为我国航空公司提供租赁融资; 由中行纽约分行与美国当地一些资信好的大银行共同安排国内的大型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发行商业票据等。这些举措支援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加强了中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其他一些金融机构也在美国设立了代表处。 中国金融机构同美国近120家商业银行、10多家投资银行建立了关系, 有的还与美国的大银行相互开立了往来账户。 美国金融机构普遍看好中国金融市场。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曾先后向美国穆迪公司(Moody)、美国标准普尔公司(S&P)申请债信评级,两家评级机构严格评审后,先后公布了国家开发银行的债信评级结果,即:A3(moody),BBB(S&P)。

二、以互利合作满足投资者的市场需求

两国金融业合作为中国提供了众多融资服务。1985年6月,中国银行第一次在西德发行西德马克债券, 美国的一些大银行踊跃参加了包销集团。1986年,中国银行又与美国大通银行组成银团贷款,为华能公司筹建电厂筹措了一笔3.65亿美元、为期3年的贷款。 美国银行还通过中国金融机构向中方提供信贷资金。1981年10月,美国进出口银行向中国银行发放了一笔1841万美元的贷款, 帮助中国购买美国制造的锅炉部件、空气预热器等有关设备。不久,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也和中国银行签订了一项378万美元的民间贷款协定。1984年以后,中国使用美国信贷合同资金大量增加。 中美金融机构还与中资机构合作成立财务公司和租赁公司等,为中美企业、公司提供补偿贸易、租赁、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如1985年,中国工商银行与美国第一联美银行合资建立了中国国际有色金属租赁公司;1986年,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与美国化学银行及九龙昌公司在香港合资建立了华美咨询金融公司。

美国的投资银行与中国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中外合资投资银行类机构,其业务范围涉及人民币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承销、 及自营买卖业务、基金的发起和管理、 企业重组收购与合并顾问等领域。 这是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业务多样化的又一发展。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在改革中逐步扩大对外开放, 中美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商业银行的往来,对两国经济、 技术交流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近日, 中国证监会批准纽约证券交易所设立北京代表处, 这是2007年7月1日《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境外证券交易所获准设立的第一家驻华代表机构。

中国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须同我国经济的整体开放程度相适应。我国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地域分布, 基本上是沿着先经济特区,然后到沿海开放城市,再逐步向内地省会和经济中心城市辐射。 我国金融业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类型,也是按着银行、保险、证券的顺序有序地进行的,包括逐步扩大保险业开放的地域,适当增加引进外资保险公司的数量; 逐步引进国外的投资银行机制,开辟引进外资的新渠道等。在此期间,在华美资金融机构发展势头很猛, 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实力。1995年7月, 美国4家银行在我国设立了6家分行。到2007年12月,仅花旗银行一家,就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成都、杭州7市设有分行,在北京建立了5家支行。 花旗银行在中国推出了众多金融产品,如每月推出几款保本基金, 包括环球理财类股票基金、 与新兴金融市场挂钩的股票投资型产品、“金砖四国”开放式基金等。它擅长从中国证卷市场上市的三百多支基金中,选几支优秀基金组合起来,满足客户基金理财方面的需要。 它还面向个人开办住房贷款,中国公民用新、旧房抵押均可办理贷款。 目前花旗银行在中国大陆分行的港币存款利率高于中国商业银行利率,开设的13个月定存活利账户,欧元存款年利率2.81%,美元存款年利率4.5%。花旗银行为拥有不动产和流动资产总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客户提供私人银行服务。 它与中国广东发展银行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与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一款“基金中基金”,随基金向客户赠送一些寿险产品。

作为进入中国大陆保险市场的第一家海外保险公司, 美国友邦国际保险集团是中国大陆惟一一家外商独资保险公司,现在北京有4000名保险业务员,生意兴隆。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是中美合资保险公司,除寿险外,美国保险公司也在拓展中国财险市场。

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正逐渐融合到国际金融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双方在汇率机制等问题上广泛交流, 促进了中美经济合作的发展。中国金融业的希望在于改革开放,中美金融界的交往将随着中国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继续向前发展。

上一篇:发展网络会计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新《劳动合同法》与高校的用人制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