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教育如何渗透到技校课堂中

时间:2022-08-28 05:59:08

论思想教育如何渗透到技校课堂中

摘要: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政治坚定、技能精湛、品学兼优的技能人才,而在技校中,学生综合素质亟待提高,为避免德育、智育单条腿走路,需要将思想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渗透思想教育也便成了重中之重。

关键词:职业教育;思想教育;化工机器;技校课堂

中图分类号:D261.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而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政治坚定、技能精湛、品学兼优的技能人才,所以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政治坚定、品德端正是前提,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德育上切入。作为一线教师,下面浅谈在技校课堂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提升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振兴职业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近几年,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和企业用工极度短缺的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应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长期发展,初步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子,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职业技能、有纪律的高素质劳动者,有力地改善了我国劳动力队伍的素质结构,特别是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得到了强有力的改善,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各行各业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如社会认知的偏颇、教师队伍、管理体制的不相适应性,等等。

我院作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直属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管理,是全省最大的化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学校处于发展转型期,正处于第三次创业阶段,这其中,关键一点即是如何更好地深化内涵建设,实现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对培养人才的认可。

思想教育在职业教学中的意义

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要得到社会的积极认可,首要一关就是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否过硬。俗话说,要成事,先做人。因此,在对于学生的培养模式中,必须将思想教育摆在突出先锋位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中,“传道”摆在了首位,所谓传道,顾名思义,释为传授道理。一名教师,任务不仅在于教书,更重要的在于育人。而教师更应抓住教学第一线——课堂,因材施教,根据学科特点,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教育性统一的原则,寓德育于智育中,将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受到教育,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如何实现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具体链接

教学一线是课堂,结合我所教课程——《化工机器》,试阐述如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1.“一分为二”辩证主义思维模式的启发

在讲到第五章《离心机》时,涉及到离心机的隔振问题。即在运转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引发离心机的振动(如偏磨损、布料不均等原因所致),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考虑离心机的减振问题。

较常见减振措施是利用如弹簧将振源和基础地面或其他仪器设备加以隔离以避免振动影响的扩大。那么,弹簧的刚度要没有要求呢?接下来要求学生大胆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刚度应适中。因刚度过大,即弹簧过硬,则弹簧不起吸振作用,反而将振动传给基础;刚度过小,也即弹簧过软,弹簧则失去了吸振能力。”

此时,可以稍顿,告知学生这就是唯物辩证主义思维方式,以后在分析问题时,同样应避免极端,综合权衡,如网络应用,若将大量时间用于玩游戏,会变得意志消沉、虚幻生活;若对网络完全排斥,谈“网”色变,也是不科学的。

2.团队协作意识的启发

在讲述第一章第六节《离心泵的运转和维护》时,涉及以下内容:“在化工生产中,泵和管路一起组成一个输送系统。在这个输送系统中,要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这两个基本定律。”结合之前内容,泵和管路对应曲线的交点决定了泵的工作点。因此,二者相互影响,只有当泵和管路相互配合,供给量和需求量对应,才能实现整个输送系统的正常工作。

此时,可以启发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泵和管路相当于团队中的队员,输送系统相当于整个团队。只有当队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交流,求同存异,才能找到相互之间的“交点”,最终才能完成团队的正常“运转”。

3 .做事素养的启发

在讲述到离心泵出口阀开启问题时,涉及到应该逐渐打开出口阀,以保证液体循序渐进的流出。切不可一下子完全打开或者长时间不打开出口阀,否则会造成管网内液流冲击、波动,对设备管道造成损坏。

此时,可以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思考制定目标后如何高效实现目标。打开出口阀相当于一个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要“逐渐打开”,还不能“长期不开”。归纳后,要实现一个既定目标,需做到两点:一方面,讲究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目标靠近,俗话说,“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另一方面,不能不作为,不能把目标挂在口上,应坚持付出,否则,只能是天方夜谭。

4.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涉及一些简单内容时(如机器的型号编制),我会适当采取学生试讲的模式(每个人约5分钟,讲后其他学生点评交流),并在其中有意安排若干性格偏内向的学生。

实践表明,这种模式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方面,要学生挑战自己。提供这样的机会考验学生的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他们需要暂时转变角色,站在讲台上,难免会出现紧张之类的心理状态。但只有一次次的“丢脸”,才会逐渐培养学生过硬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得掌握新知。通过“学生讲”的模式,台上的学生定会谨慎紧张,台下的学生同样会积极“挑刺”,这些都有利于他们更好自主学习、掌握新知。

四、注意事项

要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思想教育,从教师的层面讲,还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强化注意。

1.扎实做好课堂准备工作

一方面,备教材,教师必须提前对教材进行剖析,把握好教材内容,找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及接合面;另一方面,备学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德育方式,比如谈到唯物辩证主义思维方法,不要过多在概念上纠缠,只需举出实际例子一二启发即可。

在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序掌控课堂,巧妙渗透思想教育,才能真正达到德育与智育的融会贯通。

2.塑造文明规范的言谈举止

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3.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交流

课堂教学的根本主体在于学生。所以,思想教育的渗透,还需要抓住学生的本体地位,作为教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单向教育”为“启发吸收”。比如,在德育渗透举例时,可举出周围学生实例;在问题分析时,可让学生大胆自主分析、归纳,教师协助指导指正。

4.切忌脱离课堂内容

课堂教学中,切忌就德育而德育。一名教师(非思想品德教师)在一堂课中花费大部分时间,向学生“摆道理”、“讲德育”,完全脱离专业教学的行为是不妥的,是与课堂目标背道而驰的。

综上所述,在职业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时一线教师应讲究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巧妙地将思想教育和具体教学内容链接起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德育”、“智育”的齐头并进。

上一篇: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探讨 下一篇:“专家号”适合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