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

时间:2022-03-14 07:15:49

试论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

摘要:现代大学本科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竞争力”。而通识教育有两方面的涵义:广义的通识教育和狭义的通识教育。广义通识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和狭义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是实现广义通识教育的一个手段。专业教育与狭义通识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通识教育的所有目标。

关键词: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内涵 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

由于17,18世纪的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科学知识已取代宗教,哲学的知识,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大学中各学科的发展也越来越专门化和工具化,大学已成为实施专业教育的主要场所,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然而,过度的强调专门化与实用性,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通识教育应运而生。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延伸,目的是抗衡知识专门化所造成的知识的割裂,还有缓和过分追求利益和实用而造成的人的狭隘性和功利性。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理念一直交织着对现代大学产生重大影响,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的争论也持续不断。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充实和丰富,现代大学中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本文通过分析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对他们的不断丰富的内涵的进行论述,从而把握在现代大学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一 专业教育产生及其内涵演变

专业教育的产生与自由教育传统的衰弱相联系。所谓自由教育,其思想最初起源于古希腊一罗马时代,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主张:“应当有一种教育,依此教育公民的子女,既不立足于实用,也不立足于必需,而是为了自由而高尚的情操。”简单地说就是以发展理性为目标,强调人的和谐发展,培养高尚的人格修养。应当说具有近代意义的大学诞生于12世纪的地中海沿岸。最初那些所谓的中世纪大学是由一些热心学术的市民或者学者兴办起来的,实行自治。当时推行的是自由教育。突出的表现是对知识发展和对无功利学术目的的追求,并且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19世纪。那时的大学还是象牙之塔,自由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进行理智活动使人的心灵得到解放,自由与和谐发展,而非为谋生和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可见,当时的大学是排斥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

随着社会的变迁,自由教育作为象牙塔里的贵族教育的弱点逐渐显露出来,它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总量的剧增,学科领域和职业分工的不断分化,工作日益专门化,受教育群体的不断扩大等,无不揭示着古典教育的局限性。于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产生了,这就是专业教育思想。从此,专业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主流。

最初的专业教育带有职业教育的色彩——就是培养在一个专门领域从事专门职业或专门岗位的专门人才的教育。如J.S.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将专业教育解释为“为工作而接受的教育或训练”。《教育大辞典》中的专业解释译自俄文,指的是“中国、苏联等国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它是根据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划分的。高等学校据此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进行招生、教学、分配等项工作,为国家培养、输送所需的各种专门人才;学生按此进行学习,形成自己在某一专门领域的专长,为未来的职业活动做准备。”

然而,现代大学中专业教育的内涵不应该只是如此。专业教育如果只注重为经济建设和个人职业做准备的话,它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特点。首先如果只为职业活动做准备,那么高等学校提供的学习也许不如实际工作环境。“职业和专业似乎与特殊性有着内在的联系。一项工艺或一种专业的实践本质上是一种技艺性的工作。正因为如此,在实践环境中——即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技艺能够学得更好。”[ 约翰·S·布鲁贝克,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其次,现代知识的爆炸,知识的更新速度之快,大量的在大学习得的专业知识特别是一些经验性知识很快就会过时。

那么随着时代的进步,专业教育的内涵有了什么改变呢?关于专业教育的内涵,美国学者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在其代表作《英美德大学研究》一书中有所涉及。他认为,专业的特征是“学问高深”, 没有学问的专业是不存在的,只能是职业; 只有那些具有“高深学问”的专业才能列入大学专业教育范畴。同时,他认为,专业的本质源于理智,专业应以学术性研究工作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专业首先具有客观的,理智的和利他的目的。生计是次要的,附带的,因此一个专业是一种等级,一种地位。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的专业观否认了专业教育的功利性,世俗性目的,给专业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学习专业知识的首要目的也不再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职业准备服务,而是培养理智。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目标的其中一项是:“一位受教育的人应该在某一知识领域获得一定的深度。累加的学习是提高推理能力与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对于本科生来说,集中于某一领域的学习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此。”[ 哈佛大学1978年通识教育报告,赵望译.[R].中国知网]当然,现代大学的专业教育并不能完全排斥为个人的未来职业做准备。因为职业选择对本科生的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他们来说,大学的时光是学好某些知识与技能的最后机会,因为这些知识与技能只有通过正规教育才能有效地习得。但是,为就业做准备并不等于仅仅传授一次就业或二次就业所必需的技能。这样的课程体系可能只有短暂的价值。所以现代大学的专业教育内容也应从之前传授专业知识与实用性技能为主转为“注重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强调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道德的敏感度以及自律性。”[ 德雷克·博克著,侯定凯等译.回归大学之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亦就是注重培养学生进入某一专业领域的“竞争力”。

二.普通教育的产生及其内涵

直到20 世纪前半叶, 专业教育在大学中得到极大发展。然而随着知识的激增, 这种教育的弊端也渐渐显现出来。学生在大学中学习的专业知识很快就过时了, 对以后的工作没有多大的帮助和好处, 相反, 胜任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又没有在大学中得到训练和培养。另外,过度的专业化、职业化教育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忽视了精神追求,忽视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人被物化,教育沦为发展国力和经济的工具,而越来越背离教育发展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性自由发展的本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由于缺乏资金,不得不走向市场,与商业界和政府合作,为其训练专门的往往是狭隘的职业人员。这种种的弊端使得专业教育的思想受到质疑,自由教育思想又重新受到重视。但有志之士们赋予自由教育以新的符合时代的含义,即通识教育,其目标是消除过分专业化而导致的知识割裂和人性的狭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一个把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人是美国博德因学院的帕卡德教授。他认为大学应该提供一种共同的教育,使之成为专业教育的基础。他说: “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general education, 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 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 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 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 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 李曼丽,汪有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 这种所谓的general education 就是通识教育, 这也是通识教育最初被赋予的涵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扩大与深入,大学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成为一种教育的理念,而不是仅仅为消除专业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它更加关注在一个民主和自由的社会里所有人所应该接受的教育。1945 年的《哈佛红皮书》就明确指出, “现代民主社会的任务就是保有自由教育的古老理想并惠及社会中的所有成员。…通识教育并非在全国各校授同一门通识课,而是将不同群体的利益和目的融合起来,并尽量将其精神应用于专业教育中。…通识教育是指将学生看成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和自由的公民而应该接受的全部教育。”1978年的《哈佛文理学院通识教育报告》也指出,通识教育的目标包括清晰而有效的思维和写作能力,通过在一个知识领域的深入学习而获得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合理的道德和价值判断,还有全球化的眼光和胸襟。2007年的《哈佛的通识教育报告》也指出大学本科的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人类和自然世界的认识,使他们更关注自己的信念和选择,解决问题更具创造性,洞察他们周围的世界,能清晰的了解在他们的个人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将会出现的问题。自此,通识教育的内涵上升了一个高度。

目前,关于通识教育的内涵仍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从通识教育已有的表述及其侧重点来看, 尽管通识教育概念具有多维性, 但有一些基本内涵却是大家认同的:一般来说,通识教育具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通识教育是指大学的整个办学思想与理念,即指大学教育应给予大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 教育的内容既包括专业教育,也包括非专业教育。狭义的通识教育是指不直接为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做准备的那部分教育,旨在通过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培养具有宽广视野、共同价值观、人文及科学精神的健全个人与公民。

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通过对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丰富内涵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大学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是多维的。广义的通识教育不仅应该为专业的选择提供充分的准备,而且应该作为一个宽广的背景让专长能发挥它最大的潜能。专业教育只有在一个大的通识知识背景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不至于割断各门学科之间的关联。广义的通识教育就像一个完整的无法分割的有机体。专业教育是其中的一个组织,是在整个有机体中用于实现某一特殊功能而设计的一个组织。专业教育要教学生的是哪些事情可以做而且要怎样做,而通识教育要教学生的是哪些事情需要做而且需要什么结果。广义的通识教育就是对组织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理解,它赋予专业教育意义并提出指示。在某种程度上说,广义的通识教育包含所有的专业教育。大学专业教育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和通识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大学本科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进入某一职业领域的竞争力,包括推理能力,分析能力,有效思维和写作能力,与他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还有合理的道德判断能力等。这些也是通识教育的目标。所以,专业教育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一个手段。但是,专业教育并不能实现通识教育的所有目标。例如自由与人文传统的传承,公民意识和共同价值观等目标。既然通过专业教育无法实现本科教育的所有目标,有必要专门设置一些课程来关注关于普遍的关系和价值,使之成为大学所有专业教育的共同基础,那就是通识课程。或者说是狭义的通识教育。狭义的通识课程不能被限定在本科教育的某一阶段,它更不是初级的专业准备教育,而是应该贯穿整个本科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一起,对受教育者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总而言之,广义的通识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和狭义的通识教育,而专业教育与狭义通识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通识教育的所有目标。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探讨 下一篇:对初中化学演示实验几个实际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