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化学演示实验几个实际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7-22 01:37:47

对初中化学演示实验几个实际问题的思考

[摘要]化学演示实验是化学科学课堂教学独具魅力之处,做好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品质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演示实验;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423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化学实验能生动、直观地展示化学现象,以特殊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化学演示实验又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行愉快教学的重要体现。在教学中,我认为,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在积极做好教材规定要做的实验的同时,针对学生难理解的内容,补充并改进演示实验,则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做实验能让一些深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更直观,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对于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改进,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设计显著实验,提高现象的“可见度”

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些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不利于学生的观察认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任务。譬如,在上教版义务教材《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一节中,我将传统的玻璃棒换成两根粉笔,用两根粉笔分别蘸取适量浓盐酸、浓氨水靠近时产生“白烟“。由于粉笔吸取的溶液比玻璃棒吸取的多,所以产生的白烟更浓,保持时间更长。按照人教版义务教材演示实验(3-5)的装置做氢气吹泡实验,吹的泡泡不能连续,有时控制得不好,泡泡也比较小。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将此装置做了如下改动:先将胶头滴管的玻璃尖嘴换成不带尖嘴的玻璃管,然后剪掉胶头滴管胶头的顶部,再将市面上销售的小孩吹彩泡玩具的多孔塑料头剪下来插入已经剪开的胶头顶部,蘸些洗涤液,从玻璃管处通入氢气,就可在多孔塑料头处吹出连续且体积较大的氢气泡,现象十分明显且方便将气泡点燃。

二、补充演示实验,融化知识点

当我们讲解纯理论知识点时,光凭空洞说教学生往往是难以接受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适当补做一些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节中,讲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学生对物理性质的概念容易理解,但对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才叫化学性质有些迷茫。为此,我拿出一条镁条,先让学生分析镁条有哪些物理性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可燃性是否也是物理性质,学生在不置可否时,我演示点燃镁条实验,在耀眼白光中学生豁然开朗,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更容易、更透彻。在《燃烧和灭火》一节,学生对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很容易理解,但对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同样可以灭火,总是持怀疑态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灭火原理,我们增加了一个降低温度灭火的实验。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向一个250mL的烧杯中加入150mL左右的水,然后再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NO3,并不断搅拌,使水的温度急剧降低;接着将少量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并点燃;再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烧杯冰冷的水面上,学生这时可以看到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火焰一下熄灭。为了使观察到的现象更全面,我们再把小铁盒拿出来,重新点燃,残留在铁盒中的豆油在空气中则再次燃烧起来。至此学生们对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三、增加学生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有些规律或结论需要经过多次演示实验,才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时,我们不妨增设一些易于操作、效果明显、具有普遍性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成功欲望。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二氧化碳是否能溶于水的探究环节,我在演示了塑料软瓶变瘪的实验后,让学生利用桌子上提供的用品再设计不同的方案。学生有的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玻璃片,充分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看玻璃片是否容易掉下来;有的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纸片片,充分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看纸片是否容易掉下来;有的就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倒扣于水中,观察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在这不同的方案实施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射、激活。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在演示了课本上的两个实验(白磷燃烧、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后,为了使学生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是从大量的实验中得出的普遍规律,我又增加了两个便于观察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氯化钡溶液和稀硫酸的反应。当同学们自己亲手操作并看到了不同的反应现象,而天平仍然保持平衡时,体会到了质量守恒定律的真实性,并对这一规律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改变实验药品,增强实验的可视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化学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大量源于生活中的实验药品不仅能体现化学生活化的理念,又可以增强实验与生活的互动性。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实验中,药品全由教师提供,脱离生活实际,学生的认同感较低,兴趣不大。为此,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些铅笔刀代替细铁丝进行实验,当银白色的铅笔刀变成醒目的红色从硫酸铜溶液中取出时,学生倍感神奇,兴趣高昂,学习效果自然深刻。在软硬水的区别上,我改变了在烧杯中搅拌,而是将其装入透明的塑料瓶中,让学生使劲振荡,当软水中的大量泡沫和硬水中的悬浮沉渣形成鲜明对比时,学生完全沉浸于美妙的实验现象之中,学习的动力得到了强化。

五、改进实验药品,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氢气在玻璃导管(尖嘴管)口燃烧时呈黄色,一般给学生解释是普通玻璃成分中的钠的焰色反应,这样的解释非常勉强,学生不愿意接受。为此我在导管口接一段用铜片卷裹成的导气管,当管口与酒精灯火焰接触,似乎看不见氢气燃烧,但它可以把碎纸片点着,这时学生感到信服,对其他实验也会以这种严肃的态度对待。碳还原氧化铜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但很难做成功。用看录像的方式,毕竟没有真实的实验有说服力,在这儿我选用铜绿分解生成的新制氧化铜和木炭反应,由于由铜绿新制出的氧化铜活性大,木炭粉所含部分杂质能够激活碳的活性活性,同时粉末较细,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大,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在学习实验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如果我们每个化学教师都能把讲授知识与演示实验相结合,就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最终形成学习化学的永久动力,坚持下去,一定会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祖浩,王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蒯世定,杨道华.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2):49-50

[3]厉玉祥.提高学生实验兴趣的几点做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8)35

上一篇:试论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 下一篇: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