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初中物理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时间:2022-10-16 06:07:56

如何让初中物理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摘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初中物理教学新课标的重要目标和要求,本文提出了注重引入生活化素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体验从现实生活迈向物理科学世界,引领学生从物理科学世界中回归到现实生活,注重应用生活化教学语言进行教学,都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为如何让初中物理教学更加贴近生活的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新课标强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中必须在贴近生活方面进一步加强,要求必须紧跟时代需求,紧贴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在课堂情景创设中,要把教学课堂情景与学生的实现社会生活、外界客观世界以及科学发展潮流紧紧相连。而教学实践与经验表明,如果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教学,其所教学的知识和内容往往是浅薄的、低效的、肤浅的。相反,如果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越是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得越紧,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原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印象就越深刻、越透彻、越持久、越有效。下面就如何让初中物理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进行探讨。

一、注重引入生活化素材进行教学。

当前,正在紧张地推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要求教学必须紧贴学生实际生活。而现实的物理科学知识也告诉我们,我们人类各种知识来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并回归于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加以应用和验证。物理课堂是物理知识教学的重要场所,因此,作为科学教学的引领者,教师更加应该将教学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空间紧紧相连在一起,挖掘出丰富多彩的教学题材来丰富多样化需求的教学课堂。初中物理教学除了应用好课本中引入的生活化素材外,要善于从社会现实生活中捕捉到教学素材。例如:针对学校经常通过高音喇叭广播“通知”、“寻物启事”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将这一熟悉而似乎深奥、神秘的现象引入到教学中来,探究它的奇特之处,对学生提出:声音是如何通过电线进行传播的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声音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等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体验从现实生活迈向物理科学世界。

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物理科学,不但可以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爱上物理教学。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中,让学生体验物理科学的奇特,迎合了学生爱好进行奇特想象的心理特征,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理科学原理。不仅给学生在学习过程带来更多的乐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些有趣的实验,制造出一些新奇的物理现象,并加以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引导学生体验物理科学。例如,在“液化”教学过程中,首先用烧瓶将水烧开,让学生观察并体验水烧开的过程,然后用带有导气管和夹有夹子的乳胶管的橡皮塞将烧瓶塞紧,接着用冷水喷洒烧瓶,让学生体验烧瓶内壁水珠形成的过程,进而引出“液化”这一物理名词,让学生记忆和理解尤为深刻,进而再将烧瓶倒置过来,将乳胶管浸入用蓝墨水染色的盛水杯中,然后再将夹子松开,立即便产生出美丽奇特喷泉。让学生体验物理科学的奇特美丽的同时,感觉到物理科学就在身边,简单而朴实,并不抽象而生涩。

三、引领学生从物理科学世界中回归到现实生活。

物理与其它学科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引领学生紧密联系具体生活实际,利用好就在眼前的物品,进行相关实现,引领学生进行物理现象的分析,这样不但可以引领学生培养出浓厚的学习物理兴趣外,还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体验和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建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进行室外物理现象现场观察,建立课外小实验室。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情景,早上妈妈把刚刚煮好鸡蛋从锅里捞出来时,用手直接去拿,虽然比较烫,但还可以忍受得了,然而,过了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分干了以后,就感到鸡蛋反而比刚捞起上的时候更烫了,进而再问:为什么反而会更烫呢?引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从物理科学世界中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又如:教师在教学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之后,紧接着便可以引领学生回归生活体验,将现实生活的理发室的吹风机、家庭晾晒衣物、树木移栽时进行枝叶的修剪等等社会事物和现象引入到物理教学课堂当中来。

四、注重应用生活化教学语言进行教学。

初中物理是孩子们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如何让学生快速地适应物理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取得较好教学质量,是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地关注物理的理性和抽象思维,从而导致教师所用的教学语言过分“专业化”或过分“物理化”,以至于制造出沉闷的教学课堂,有力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培养反而极其不利,更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能力的培养。让物理回归于生活是物理教学的理念突破口,教学语言的生活化是教师教学的切入点,教师首先要加强对教学基础知识和基础原理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化的口头交流语言,对相关知识和原理进行讲解,并引入许多生活化素材,促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浅显,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还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进而促使学生更爱上物理课。

教学实践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更快地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方长友.论中学物理教学意境的营造[J].内江科技,2011,(01).

[2]邓星能.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09,(12).

[3]吴秋友.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初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02).

上一篇:初中英语与地域文化差异问题探讨 下一篇:政治教师学点主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