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诚信品格形成及生态环境优化机制

时间:2022-08-28 02:16:13

当代大学生诚信品格形成及生态环境优化机制

【摘 要】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诚信品格缺失现象,不管是对学生个人成长,还是对我国社会健康发展,这一问题均具有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对当代学生诚信品格形成,建立有效的生态环境优化机制。下面本文就对大学生诚信品格形成及其生态环境优化机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品格教育;生态环境优化机制

引 言

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它综合反映了大学生在个人、学校及家庭、社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诚信道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大学生诚信品格形成生态环境优化机制进行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品格缺失原因

(一)受到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随着而来的是市场经济制度中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这些新的、不同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必然对处于思想道德观念形成时期的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市场经济制度推崇的主流思想是金钱主义和个人主义,这些思想观念使得大学生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日益突出,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在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处理方面,主要坚持以自我为尺度,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时会以牺牲诚信道德为代价,从而降低了大学生的诚信素养水平。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相关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因而大学生很容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受到影响。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维系市场经济信用关系的道德体系和制度还没有完全确立,同时几乎经济下的指令性约束计划也逐渐消失,经济法律及制度都存在着较多漏洞与不足之处,相关执法部门存在着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这些都在客观上滋生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处于市场经济中的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必然受到影响,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诚信素养降低。

(三)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我国适应时展而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有效的促进了高校学生素养的提升及专业能力的提高,为其日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其中之一就是导致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诚信品质下降。近几年高校持续扩招,在校生数量也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固定式小班级学习模式逐渐转变为公共课、大班级模式,流动性的授课模式是当今高校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方式,这就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使得某些社会不良风气趁虚而入,冲击着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高等院校在扩招的同时,学生素质也在不断下降,许多学校尚未推广应用弹性学分制,部分自治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要承担巨大的学习压力,因而在考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投机取巧、作弊的心理。高校自实行改革以来,不再实行国家包分配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取而代之的是面向市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这种制度与措施正处于转型和应用时期,尚存在某些困难和矛盾,导致许多高校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不守诚信道德,伪造简历,大学生诚信下滑现象屡见不鲜。

二、构建诚信生态环境优化机制,促进大学生诚信品格形成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诚信道德水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人格二重性的学生在诚信缺失方面表现得较为严重。他们既想遵循诚信道德,坚持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当有巨大的利益诱惑出现时,又会无法抵制诱惑进而做出违背诚信道德的事情。因而,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造“讲诚信光荣,违诚信可耻”的氛围,提高诚信道德水平。

(二)将诚信教育贯穿于高等学校教育的始终。高等院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符合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和方针,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广大的高校在职教职工要注重个人形象,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坚持自励、自重和自省,主动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形象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典范和榜样,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言必行,行必果”,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自身的诚信道德建设。第一,在进行学校教育的时候,学校要通过多渠道的方式把诚信理念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真正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在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首先,老师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科研工作时,老师都要讲诚信,时时刻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其次,课堂教学要重视诚信教育。课堂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老师一定要把诚信教育在课堂上进行落实。然后,学生要做好“自育”,培养诚信的自律精神。一方面,学校要引导学生认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自育”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学校要组织学生干部等以身作则,积极开展各种诚信实践活动,让诚信在实践活动之中更加坚。第二,长期的教育培养以及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诚信在社会生活之中的地位,自觉提升自己的诚信意识,并把其转变为诚信行为。在进行诚信实践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课余活动以及社团组织,老师也要彻底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处处做表率,提升诚信榜样的影响力。

(三)形成以诚信为核心的高校道德规范。高等院校在进行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德治国”的准则,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高校形成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道德教育良好氛围,始终将诚实守信作为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及人文素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政策为高校诚信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良好运行必须建立在以诚信道德为核心的基础上,让信用经济深入人心,以信用为基础才能够获得长久的发展与提升。在长期的、系统的诚实守信教育下,能够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公民经济行为、道德行为、政治行为有机统一起来,使得诚实守信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和遵循的准则。

(四)建立校园诚信信用体系。关于高校校园诚信信用体系的建立,主要包含有建立信用政策法规以及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这两个方面。首先,关于建立信用政策法规,就是学校通过一系列的诚信制度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行为进行相应的评估的一套量化考核标准。其中主要包含有大学生诚信评价、诚信信息查询以及大学生诚信监督和奖励等。这样能够对学生诚实守信起到一定的刚性约束,使得高校学生在诚实守信方面有章可循。然后,关于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就是学校借助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记录学生的个人资料、家庭情况、申请助学贷款情况以及学习情况等各种信用情况,并把其进行存档保管,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然后把关于高校学生的所用信息统一纳入电子化系统管理,这样就如同给大学生造了一个“第二身份证”,督促学生以“诚信为本”。

三、结语

总之,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之本,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是高校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及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秦琳,罗宗火.优化大学生诚信生态环境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2(12):58-61.

[2]曾元源,伍自强.关于建立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系统工程的探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1):10-13.

[3]张鸿燕.强化社会道德因素对大学生诚信品格形成的作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32-135.

上一篇:浅谈船舶使用的几种紧急情况的处理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