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文言文厌学成因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08-27 07:29:55

高职学生文言文厌学成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对文言文的厌学现象,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各家的看法也不一致。本文拟从造成文言文隔膜的社会因素、与学生日常学习紧密关联的学校因素以及教育心理学方面等关系比较密切的三个层面,逐一对高职学生文言文厌学的成因进行分析,并从精选篇目、教师精讲、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联系现实生活四个方面,提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文言文教学;厌学成因;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2-0041-03

一、高职学生文言文厌学现象透析

当前流传高职学生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1]它比较形象地概括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在笔者看来,学生口头上常说的“怕”,从心理层面来分析那就是厌倦与抵触,即大家所熟悉的厌学行为。

许多高职学生认为学文言文耗时多而且将来用不上,从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在课堂上靠教师“满堂灌”;在课外阅读上,师生心照不宣绕着走。

照理说,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因没有普通高中生面临着的高考的巨大压力,文言文教学难度相应降低,为什么高职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还在延续?可见,高职学生文言文厌学不在于文本的难易,而是另有其因。

二、高职学生文言文厌学的成因分析

在笔者看来,高职学生文言文厌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学者的研究和分析也比较多,综合各家的观点来看,既有以往厌学情绪的积淀,又与当下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学生个性和心理因素等相关联。

(一)社会因素

自20世纪20年代国人中的先进知识分子高呼“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以来,文言文逐渐失去大众实用性,文言文的运用也逐渐淡出日常生活。社会变迁造成文言文与社会隔膜是导致高职学生文言文厌学的因素之一。

(二)学校因素

1.既往文言文教学及考核模式的影响和制约

在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中,由于以教师为中心,教法太死,存在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江苏常州的卓立子老师在其撰写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策略浅谈》一文中,做了比较确切的分析:“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情形大抵被归结为‘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死于章句’是指文言文字词句知识教学方法太死,教师往往采取切鸡丁式的授受教学方式,不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废于清议’是指那种抛却文言文语言文字本身,毫无节制地任意拓展,大谈文言文文意和文章思想的现象,学生学习文言文所得的是空手而返。”教师过于注重在课堂之上展露自己渊博的知识和课外的拓展,学生成了配角,自然索然无味;厌学心理日渐积累,自然深受其害,也难以获得文言文水平的提升。

此外,受考试导向制约也十分明显。为适应升学考试,语文“文言文”部分设计的专项练习,虽然部分地提升了学生的应试水平和成绩,但是牺牲了学生的兴趣。现将南通市五年来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考试的题型及分值列表如下:

通过上表可知,最近五年来南通市的语文科目中的文言文考试在试题的类型、分值、选材、难度上,相差不是很大,已经非常模式化了。填空侧重考察学生的记忆力,阅读古诗回答问题主要检测学生的鉴赏水平;文言文阅读,注解较少,难度较大,虽说可以考察学生的文言文综合水平,但是无形之中也抹杀了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教育中忽略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是诱因

语言是一种具有地域性、族群性的上层建筑,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母语的学习,由于社会及家庭大环境的作用,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是在运用的程度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通常认为,母语天天在使用,自然而然地就会听说读写,自然而然就能提高应用水平,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使用的范围相对较狭窄的文言文尤其如此。

王鹍在《浅析个体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中说:“笔者根据在美国对美国学生的汉语教学实践和体会,分析了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个体差异(如学习动机、性格、语言能力倾向、年龄因素、情感因素、认知风格等)对在汉语作为二语习得中的影响,由此也可在对中国学生进行英语(或其他语言)的教学中得到一些启示。”[2]如果我们将离学生较久远的文言文假设为第二语言,那么,个体差别对文言文学习将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首先,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个体学习动机是有很大差异的:为升学,为将来找个好工作,也有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考试或被同学间的竞争所推动等等。动机不同,对文言文的喜欢程度与投入的精力自然差别也较大,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其次,文言文的学习程度的好坏与学生的性格及语言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向、外向人格类型学说。相比较而言,外向型的孩子更喜欢表现自己,更乐意与老师交流,在无形之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而内向型的孩子,可能要相对封闭一点,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效率自然要低一些,提高也会更慢一点。一般来说,女生比男生口语发展早,在语言交流的流畅性及读、写、拼等方面均占优势,但男生在语言理解、语言推理等方面又比女生强。

(三)心理因素

肖格格在《中学生厌学文言文现象的教育心理学分析》一文中认为,学生文言文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功利主义文化取向决定的行为主义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导致的。教育者把受教育者看成是达到某种功利目的的工具,受教育者变成了像机器或动物一样只根据环境需要来反应的物体,而不是被培养成具有内在认知结构和内在动机的人。持行为主义的教育理念的学校教育,难以培养学生求知热忱,扼杀了学生学习乐趣,妨碍学生人格发展,并且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厌学和溺学。正由于行为主义教育理念没有培养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独立的人格,当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发生冲突时,学生以功利主义的态度接受强势的西方文化,导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认同和抗拒,厌学文言文则是必然结果。[3]

三、解决高职学生文言文厌学的对策和建议

李楠老师说过:“分析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做好高职生的学习心理调适工作,帮助高职生成长,是高职教育工作的重点。”[4]虽然目前文言文在社会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小,但是我们要阅读古代的典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学习一些文言文的常识,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对于如何激发高职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一)精选教材篇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指定的语文教材,这些教材也都选编了相应的文言文篇目。有不少的文言文流传至今,是名篇佳作,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由于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现代人对文本所描述的内容比较陌生,自然也难以引起兴趣。所以,我们在教材的篇目选取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趋向,将更多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富于启迪的文言文充实到教材中来。

教师应该发挥个人能动性,自己动手挑选合适的篇目,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师精讲篇目,提高教学效率

安徽师大附中的严景东在《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报告》一文中认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除了与教材本身直接相关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教师上文言文课不太满意,对充斥于课堂的解释、翻译心生厌恶。一方面,满堂讲,满堂问,缺少启发、能力培养和人文熏陶的现象并不少见;另一方面,一切服务于高考的功利思想禁锢了文言文教学的勃勃生机。”

严老师的分析对我们高职文言文的教学有借鉴意义。教师虽然处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也不可能对所选篇目面面俱到。所以,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篇目,反对咬文嚼字或一味说理,把文言文讲成古代汉语;其次,教师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讲究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学生自主学习,体悟美感,陶冶情操

学生处于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他们希望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但是文言文的学习又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渐进。金娟伟在《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一文中对于培养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出三个方面的策略:重视朗读,感知课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供平台,互动合作,让自主学习意识长久保持;拓展阅读,加强学生对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5]对于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同样具有参考和借鉴的价值,能帮助我们找到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合适路径。

(四)联系社会生活,寓教于当下

语文教学是鲜活的,文言文在当下也是有生命力的。教师在营造“绿色课堂”氛围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前人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多彩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学《论语》时,除了讲授相关的篇目,我们要告诉学生,《论语》中很多简练睿智的言辞因被广泛使用而成为成语或习语流传至今,比如“朽木不可雕也”“欲速则不达”“文质彬彬”等等。讲到《论语》开篇《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让学生回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08名演员同时击缶而歌,吟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喜迎四海宾朋之情,可以称得上是传统与现代相融的典范之作。

参考文献:

[1]邱之宁.由果溯因的创新设计激活语文课堂[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1).

[2]王鹍.浅析个体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4).

[3]肖格格.中学生厌学文言文现象的教育心理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37.

[4]李楠.高职学生厌学心理调适[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0).

[5]金娟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0).

Learning-weariness in Classical Chinese for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HAN Liu-yong

(The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of Jiangsu, Nantong Campus, Nantong 226006,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Learning-weariness in classical Chinese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is essay tries to analyze the causes from three angles: social factors that estrange classical Chinese, school factors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students' daily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s in learning classical Chinese are proposed in four aspects: article selection, teachers' explanation, students' self-studying and practic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causes of learning-weariness; countermeasures

上一篇:中国农村教育向何处去? 下一篇:高职教育应走出“制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