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临摹教学方法思考

时间:2022-08-27 05:46:29

中国画临摹教学方法思考

【内容摘要】文章结合实践教学思考临摹教学方法的内外关系。临摹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之法,也是教师教育之道,其关键在于抛开临摹概念的局限,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自身潜质的开发和培养上。

【关键词】临摹教学 艺术规律 学生潜质

临摹是中国画专业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华的主要方法。“临”是指比对着原作进行写或者画,“摹”是指用纸张或绢素蒙着原作进行写或者画。而在教学中,通常是指以原本为参照进行艺术教学的综合方法,而不仅仅是对着画这样简单的动作。中国画历代大师名家无不是以临摹为契机师法古人,并脱胎古人,形成自家风貌。在以学院教育体系培养中国画专业学生的模式中,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各种中国画科目有序地编排在四年制本科学生的学习计划中,而临摹课在其中占据大部分的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临摹方法的认识不充分和片面,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更会在根本上伤害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天性。

对于艺术教育而言,西画的学生以写生实物为参照,中国画学生会以现有的图像为蓝本,虽然二者在形式和内容上完全不同,但在艺术教育教学的本质上都是为了启发学生艺术观察与表现力的心智和情感方式。对于摆在学生面前的图像,需要他们用心观察和体会作者的艺术深意,在形、质、色、意境等相互关系的层面中细腻敏感地体会绘画的暧昧意味。而其中最为困难的是,作为年轻的中国画初学者要深刻体味出大师名家作品中艺术深度,并尽可能地从貌似到神似,再到托乎其形的自我表达,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需要的不仅仅是勤奋和天赋,还在于教师以临摹为主要方式的教育方法的选择和判断。

在一个中国画专业的班集体中,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然会形成在专业上的优劣之分。学生间的差异看似合理,然而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这个定律往往不成立。原因在于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对学生不同阶段采取的教学重点的不同。虽然中国画自身科目繁多,如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写意中还细分为大写意和小写意,让学生全部掌握了解其实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它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在艺术规律。在这些名目繁多的科目背后,本质上中国画教学注重培养的是外在的笔墨表现与内在精神情感的协调状态,而非表面的形色差异。因此,当将临摹课程的重点放在学生情感方式和思维状态的启发培养上,参考临摹的图像可以多角度地为教学所用,而不仅仅是学生完成作业的道具或者单一的范本层面。不论是沈周的山水册页还是宋人的花鸟团扇,本身在艺术的规律和状态上是一致的,只是有些学生对沈周笔法的苍厚的质感有所感应,有些学生嗅出了宋人花卉中温润的气味,而作为教师在其中的职责,就是将学生未意识到自身敏感的地方慢慢试探、发现和培养,甚至在关键时刻将其放大处理。

笔者在教学中,同一个班级教授宋元花鸟临摹,之后还有明清大写意临摹课程。因为教学方法和培养重点的不同,每门课程优秀的学生都不相同,每位学生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等待生长和发现。在宋元花鸟课程的临摹中,一段时间注重学生对细节的敏锐度的培养,对于相对画得细致和深入的学生,笔者会让他用放大镜继续深入观察,而学生也会渐渐沉迷其中,发现和体会到更多需要表现的东西,而这时技术的支撑需要立刻跟上,教学结果是他的表现力明显超过其他学生。在明清大写意的临摹中,笔者首先注重学生对笔墨关系和情绪状态的掌控,先以画面的笔墨格局为核心,学生在临摹时就不会过多地注意细枝末节,同时尝试大胆地放开笔墨。虽然在教学初期,这样的教学行为看似粗鲁,但两周之后,多数学生能从奔腾的状态平静下来,注意收放有度地表现形象和笔墨关系。可以说在明清大写意临摹课之初,临摹作品的态度问题是对其视而不见,只是作为学生打开笔墨关系的楔子。随着教学的深入,形象塑造、格调气韵等问题会随之而来,而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其他课程共同要解决的艺术问题。可以说中国画的课程,每个科目首先是为了强调一个中国画艺术表现的特质,这是唯一和独特的,它们都可以是楔子,让学生在临摹时,有意或无意地引出自己独特的艺术天性和情绪方式。在这一点上,这些科目是一致的,既是为了艺术语言自身的纯粹,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方式,教师在其中更多的是探路者或发现者,而不仅仅是传授笔墨的技法和各种理论。

从临摹到创作是每个成功画家的必经之道。有些学生能较早地画出有个性面貌的作品,不仅是天赋和才情,教学中的方法培养更是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学生都存在把临摹作业作为任务去完成,而忽略了在临摹的过程中发现和体会绘画的乐趣和自身的敏感点,不仅是技法上的心得,还在于绘画感觉的感应。临摹的作业不一定都是那么完整,对于临摹了许多作品而没有意识到自身感觉培养的学生,是教学的失误。临摹不是目的,而是找到自身特质和艺术思维高度的理解,学生很难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一点,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形象和笔墨塑造的技术上,优秀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能够透过学生的作业,在墨晕、线条间狭窄的细缝中,看出他们独特的感觉和潜质,虽然很难,也很不确定,但这其实正是艺术教学的内核所在,也是一个教师最为费心的地方和教学乐趣所在。

临摹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之法,也是教师教育之道。其关键在于抛开临摹概念的局限,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自身潜质的开发和培养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思考和践行艺术教育。

作者单位:新疆艺术学院

上一篇: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班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意象油画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