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班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10-30 03:00:51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班教学模式探索

【内容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开设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班,需要在课程设置、教材、师资、实践环节等方面探索,建立起一个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体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传承 教学实践 教育体系

2008年8月,全国50个高师特色专业正式启动,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教师培养也入选,于2009年1月正式招生。现已有3届学生、涉及4个少数民族,共27人。建立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仍然任重道远。

许多非遗项目的原有模式已经没有生存土壤。开设这样的专业,必须用现代大学先进的教学方式去创新,用现代手段的多种表现形式去丰富,让这些少数民族传统艺术通过创新走向市场。哈师大学校、学院、系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传承班的教学及发展,专门成立了音教系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研室、投入专项资金建非遗馆、为学生定做演出服、聘请专家学者讲学、聘请少数民族传承教师代课、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等,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新兴的专业正如旭日般升起。

一、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是教学的助燃剂

少数民族班学生,已有3名在2011年黑龙江电视台春晚直通车节目中荣获月冠军;在去年校庆期间,少数民族班学生赶排了5首黑龙江少数民族风格的合唱,并走出校园,参加哈尔滨市民委广场文化及春节各民族联谊演出,扩大了音乐学院的社会影响,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011年9月,少数民族班学生参加了由学院主办的“东北亚区域少数民族国际交流会”,聆听了与会专家的学术报告,还展示了我们的教学成果,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今年春节,黑龙江电视台特邀少数民族传承班学生参加春晚,表演民族歌舞联唱,学生们身着民族盛装,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歌舞,带去新春的祝福。黑龙江电视台春晚的社会影响很广,社会各界也更加关注少数民族传承班。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让同学们学有所用,更加激发了学习热情。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原动力。

二、回乡采风为学校与民间搭建桥梁

现在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初步形成了教学与实践双轨并行的良好开端。2010年4月,系里举办了首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专业学生“回乡采风”展示会,学生们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的收获,现在音教系以此来作为艺术实践的常规活动。走出课堂去民间体验与实践的活动意义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采风是教学向课堂外的延伸

在少数民族音乐常规教学基础上,将教学向课堂外延伸,通过采风,加深学生对本土、本民族音乐资源和人文生态的了解。每个学生要调查当地的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保护与发展及艺术教育状况,写出调查报告,为今后理论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采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要求学生每年都要到所在的民族地区采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和挖掘。每次都要收集整理两首以上少数民族民歌或其他表演形式,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采集到的素材进行分析、整理和制谱,并做成短片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使他们在体验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整合。

3.采风为学生搭建展现的平台

“回乡采风”的汇报展示活动,给学生们一个对少数民族音乐从了解到再现的展现平台,这样既让学生学会做田野采风,又增强了表演和说课能力,为学生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4.以采风促进教学

3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工作,并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采风工作进行总结。关注所反馈的有价值信息,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状况,及时查缺补漏,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三、探索系统化教学模式是今后的重点

现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仍未被系统地纳入学校的音乐教育中,而是以零星化、点缀性的方式出现。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引进高校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高等艺术院校承担着如何协调办学导向与市场需求的自发变化,使二者的关系向着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的方向健康发展的文化责任。目前,我们学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课程设置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少数民族传承专业教学计划,包括传统师范课程和特色课程两种。除了有技巧课程,还有人文课程。目前有些课程已在摸索中逐渐完善。比如音教系原有选修西洋管弦乐器的课程设置,现已为少数民族传承学生改为少数民族乐器;少数民族传承学生一、二年级必修师范声乐和钢琴技巧课,在师范必唱曲目之外,还加入少数民族民间歌曲及说唱、戏曲曲目,使二者在潜移默化中相互融合,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传承人才。

2.音乐教材

教材始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教材存在不统一、无定性、不全面、不系统的现象,这无疑影响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专业教学模式的建立和教育手段的革新。缺少一本权威的黑龙江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材,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由专家组成编委,编写教材。从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到作曲理论、声乐、钢琴、器乐等课程均急需统编教材。

3.师资缺乏

少数民族音乐教师的极度缺乏,严重地阻碍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外聘的少数民族传承教师,多为国家级或省级传承人,还有院团的演员,虽专业过硬,但仍需在理论架构、教学观念和方法上与高校教育理念相一致。我们期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师资队伍,必要时可以采取“请进来”策略,聘请传承人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也可“走出去”,派教师到民间和专业院团去学习。

我们在探索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深深扎根于民族音乐文化土壤,同时用世界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进行规划,期望建立起一个适合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的教育体系,为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培养后备人才,这才是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小梅.第二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音乐,2011(2).

[2]徐寒梅.探索在高校培养民族音乐传承人的途径——广西艺术学院民族音乐表演专业例析[J].中国音乐,2010(1).

[3]张应华,谢嘉幸.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相关语境的探析[J].黄钟,2012(1) .

[4]邹坚.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特色之路[N].中国艺术报,2009.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在音乐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国画临摹教学方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