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误区

时间:2022-08-27 03:06:20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误区

【摘要】从遥远的大漠驼铃声声到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潮流大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教育也如是。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速,语文教学也由老师一张嘴说,一支粉笔写;学生一双耳朵听,一双眼睛看的单一传授方式变的多元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误区 课件

从遥远的大漠驼铃声声到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潮流大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教育也如是。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速,语文教学也由老师一张嘴说,一支粉笔写;学生一双耳朵听,一双眼睛看的单一传授方式变的多元化。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经济的快速增长,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普及和更新换代,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强有利的优势渗透到了每一个学校的课堂里,成为教育的优势之一。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我们这一方面的优势发挥出巨大的效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一部分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时,还存在一些误区。

1.使用泛滥,有害身心健康

新课标要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者。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要做到这一点既要看教师的教也要看学生的学。但是部分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后,便将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在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上了。教师在课堂中最主要的工作几乎是点击鼠标,演示课件,基本上不需要板书讲解。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了操作员或配音员。过去的师生交流和讨论都在光、影、声、像中湮灭,学生也不再是课堂的主人,变成了课堂的旁观者。学生只要看看精彩的画面,听听悦耳的旁白,几乎不需要留意课堂内容的实质性,时间稍长,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就容易开小差了。

不仅如此,试想初中课堂上,语数外,政史地生音体美信息技术堂堂课老师都把多媒体手段作为常态的教学来使用,一天八节课,节节孩子都盯着大屏幕看,生子新词在大屏幕上,教学线索在大屏幕上,重点难点在大屏幕上,孩子的眼睛能受得了吗?“健康教学”的健康何来?

学习没有学好却因为教师对多媒体的泛滥使用,带上了厚厚的镜片,这些祖国的花朵,真的是得不偿失啊。要记住信息技术的定位原本应该是“辅助教学”使用课件要慎之又慎,课件只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实实在在为学生服务,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2.“课件”弱化“解读”

多媒体介入课堂后,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我们可借助它创设情境,解决难点,突破重点,但不能喧宾夺主。因为文本的解读过程是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间的感召过程,也是读者对文本再创造过程。学生只有经历了阅读、品味、揣摩、想象、理解、感悟这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飞跃,获得淋漓尽致的独特体验。而不合时宜地使用课件,学生个体的语文实践时间被挤占,学生个体经历的学习过程被压缩,取而代之的是先于学生经验的,由教师凭借个人的理解、体验所制作的画面、音乐。这不又落入了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个体独特体验的窠臼吗?

如某教师在执教电影文学剧本《音乐之声》一课时,初读课文后学习生字新词,接着以问题“你们想欣赏这部电影吗?”导入学习,课件播放了十五分钟的录象。在学生聚精会神、屏息凝视观看过后,真正进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的时间所剩无几。于是,这节语文课便成了“电影欣赏课”。不能让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以避免学生观看课件时间过长带来的尴尬。

3.视觉在知识性课堂上喧宾夺主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有效地激活了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是很多老师片面的追求多媒体的辅形成了一堂公开课、一堂优质课,甚至随堂课必用多媒体的现象,他们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上课,可以用课件代替板书,可以用屏幕代替课本,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增大了课堂容量。而且,运用信息技术辅助上课时,有跟课文配套的电子配音讲解,有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等等。在课常上反复的播放课件后,几乎不必教师再费唇舌教学重点难点也能得到突破,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得到保证。

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把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混为一谈的一个误区。试想,在教学实践中,整节课黑板上一字未写,大量信息在大屏幕上短暂停留后随即消逝,在学生脑海中不易留下关键信息的深刻记忆;课堂容量无限增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不能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来获得知识;花俏的动画效果犹如漫天的烟花,瞬间灿烂后却不能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知识的来龙去脉仍只留在冰冷的计算机里。

老师过分的依赖电子白板,整个一堂了以录像带讲解、以录音带范读。以屏显带板书。有的甚至把课本的内容原封不动的搬到大屏幕上,成了大的课本,多媒体的意义何在?

老师盲目的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课件的制作上,而不去分析课文,忽略了对教材的深层次研究,可是课件制作的再完美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不明确,这样的课又有何意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语言变成了鼠标,孩子的理解变成了鼠标,老师的板书变成了鼠标,学生的思考和实践都成了鼠标,生动的图像,好听的音响是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可是这样的课又成功在哪里呢?

老师在讲课,学生关注的是教师课件漂亮的背景,奇怪的按钮,搞笑的声音,一堂课下来学生究竟能学到多少知识呢?

显然,一味盲目的大量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不仅违背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也违背了现代教育理念。

4.拿来主义,不思进取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下网络的发达与便捷,营造出资源素材全民共享的大环境,这也就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创新教育”,“因材施教”是众所周知的教育理念,大部分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吸取他人之长,使自己的教案更完善,教学方法更科学有效。然而,有一小部分教师却直接把网络上现成的课件稍加改动甚至纹丝不动,就当成了自己的作品来使用。这样的教师基本上不需要什么“文化功底”,有的甚至只需要稍微懂一点计算机技术,就可以把整堂课“应付”下来:教案、课件、习题全都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到。在课前,网络和计算机已经为教师准备好了一切,教学过程已经由网络事先拟定,教师在备课时不再考虑课堂上会发生什么“意外事故”,课堂中不再需要随机应变,不再需要“教学机智”,课后作业还有配套的习题布置下去,不再需要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拿来主义”,实在是很难达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最佳结合。有时候教师为了迎合下载来的教案课件的条理,在课堂上硬生生打破生成的教学顺序,忽视学生的自然反映,很大程度上使上课变成放电影,使自己变成了拿来主义的搬运工,还谈什么因材施教?久而久之,由于教师长期淡化了对教材的处理,淡化了对学生的研究,教学水平停滞不前,学生的学习效果令人担忧。

综述,在教学中,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只是一个辅助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教师应尽量避免走入以上所述的误区,正确处理教师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正确定位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应有优势,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来为教育教学服务,让教育的亮点更亮,特色更特,优势更优;让课堂中讲解,板书,交流,互动、以及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一起优化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只有遵循适时、适用、适度的原则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 才能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价值。让我们坚守课改的理想,保持创新的热情,让我们脚踏语文教学的实际,努力使语文教学从浮躁走向沉静,从肤浅走向厚重,从功利走向人文,从狭隘走向广阔,一直走向多快好省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信息界,2006年04期

[2] 张通.《成功(教育)》 浅论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误区及策略, 2012年02期

上一篇:怎样做好新时期的班主任 下一篇:新课改语文教学“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