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朗读教学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8-27 09:59:51

语文朗读教学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朗读训练中去呢?在这里我想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一、重视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

我们知道,朗读不是机械地诵读,而是语言与思维、情感的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朗读训练中,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

1、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1)引入故事激趣。小学生爱听、爱讲故事,他们从故事中学到知识,受到启迪。在朗读前,可经常讲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播音员以及身边的朗读比赛获奖者练习朗读、走上领奖台的故事,激发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2)创设优美情境。如在教学《观潮》一课的朗读训练时,就可以利用录像来设计导读,借助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从未见过的钱塘江大潮壮观雄伟的景象。

2、生动形象的范读引路。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大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首先教师要在示范朗读中准确、到位地表达出字里行间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课文中的感彩。教师范读时,一定要入情入境,做到声情并茂,形象生动。要注意通过语调的升降、语气的轻重、节奏的缓急以及逻辑停顿等,充分展示语句别是关键字词间的情感意蕴,让学生有意识地、创造性地进行模仿、体会,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想象,培养他们的语感。同时,教师在朗读中还要通过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把课文表达的喜怒哀乐直接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直观、形象地进行感情体验,强化他们的审美感受。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习积极性,孩子们以后会学得更自信。朗读训练中,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很多,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如教师的朗读设计要因人而异,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同时要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要改变以往那种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学生的做法,而应针对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只要有进步就鼓励。让所有学生在不同层次中体验自己的成功。

二、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经常处在某种情感状态之中,受环境的影响,受他人情感的感染。因此,朗读活动中,情感状态的创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其中,教材实例与教师的情感都将起相当大的作用。

教材中一篇篇课文便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例子参照得好,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1)细细品味,读中感悟。如《争吵》这篇文章讲的是主人公因为嫉妒朋友获奖而同朋友争吵,差一点失去了纯真的友谊的事。教学中,用多种方式朗读出小主人公的嫉妒心理,从而深刻理解“嫉妒”这个词的意思。通过朗读父子之间的对话,体会到小主人公由开始嫉妒到听了爸爸的话后的心理转变,向学生传授了一个健康的心理理念,从而使学生从朗读中感悟到嫉妒的危害性。(2)培养学生的情感鉴别能力。通过读评结合培养学生的情感鉴别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评议,知道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不好,怎么读好,并进行自我矫正和自我完善。作为一个教师应教会学生评议的方法,提出评议的具体要求,即引导学生从语气、语调、停顿、重音等方面进行评议,在读读、评评、议议的过程中,学生专心聆听,认真思考、判断和表达,逐步提高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知识、情感迁移

生活经验的多寡直接影响着学生朗读的水平,也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因素。联系生活,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校外与课外活动相配合,引导学生们接触生活、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来。在《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学中,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课文的第一句是“下雪啦,下雪啦!”要读出小作者那种喜悦、兴奋的心情,应当是第一个“下雪啦”略低,第二个则略高。朗读之前,我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雪吗?”学生大声答:“喜欢!”“当你从美梦中醒来,推开窗户,发现大地披上了银装,到处是雪白的一片,你会怎么样?”学生争先恐后地答:“我一定很高兴!我会马上叫爸爸妈妈也来看看!”“那你会怎样喊?能喊给咱们听听吗?”这时孩子们可带劲了,纷纷举手:“爸爸妈妈快来看哪,下雪啦,下雪啦!”“下雪啦,下雪啦!你们快来看呀!”孩子们的这些模拟喊话,正达到了这句话先低后高的朗读要求。这时候,我让学生读文中的句子,已是水到渠成了。

四、激发学生感情朗读,鼓励学生尽情发挥想象

学生的朗读活动离不开想象。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这不只是别人强加给自已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了。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人了。

古诗语言高度凝练,字数有限,要把短短的几行诗句的韵味读出来,美感读出来,从而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就必须挖掘古诗中的艺术空白,启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真切地领悟、品味其中的精微意蕴和无穷韵味。《村居》描绘的是村童们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着风筝的快乐情景。诗的前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绘的是一幅“花草盛开,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的美丽春景图。此时,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并提示说,要结合课文中的描绘和自己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心地想象仲春时节农村田野生机盎然、景明风清的美好景象。诗的后两句“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全诗的中心画面。儿童归来放纸鸢不是瞬间的情景,而是持续活动的画面,体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衬托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教学中,我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中没有绘出而生活中存在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想象中的景象既要细致清明,又要活泼多彩,从而使诗文中描绘的画面进一步得到丰富、充实、拓展、创造。

上一篇:论传统语文教法的革新 下一篇:花开花落 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