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也有发散思维

时间:2022-08-27 07:13:57

数学也有发散思维

摘 要:数学无论在成年人还是学生心中,都有固定的运算方式和唯一的结果,很多学生在做数学题时都是按照原有的数学家推算成功的真理公式,且中国的教育方式一直培养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这样很难去尝试自己独特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多一些发散思维,去探索其他数学的真理定律。所谓的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那就探讨一下发散思维对学生的重要性。

关键词:数学;创新;发散思维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有时会碰见发散思维的数学题,以前我就

碰到过这样的数学题:

有一辆汽车从郑州西四环到火车站,每小时行程是35千米,行了两个小时后,离中点还有18千米,那么从郑州西四环到火车站的全程是多少千米?现在小红和小影两个人分别做这道题,得出了两个答案,分别都是正确的:

小红的计算公式是:35x2+18x2+35x2=176(千米)

小影的计算公式是:35x2-18x2+35x2=104(千米)

那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题中的离字是指西四环那边的中点,还是火车站的中点呢?像这样一类的题就属于发散思维的数学题,而以往的数学题过于固定化,答案也是训练学生的运用公式而已,如此做的结果很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解决问题也就只有一种办法了。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今教育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它与发散思维形式密切相关,十多种思维的有机结合。

坡写过一首颇有哲理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坡提到了“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不同的角度,看到的自然景物就有所不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

发散性思维是思维过程中信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不局限于既定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具体地说就是依据定理、公式和已知条件,广开思路,提出新的设想,发现新的解决问题。发散性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善于分解、组合、引申、推广,灵活采用各种变通方法。把发散思维运用于数学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亲身的探索中掌握数学知识间的内在关系,理解所学知识,在发展学生智能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者单位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东庄镇第二初级中学)

上一篇:《放弃射门》教学设计 下一篇:浅谈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