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获取环境下的中医药

时间:2022-08-26 08:45:37

开放获取环境下的中医药

【摘要】开放获取的发展历史不过二十几年,但其发展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发展劲头之强势却不容小觑。开放获取自诞生之日起,便迅速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目前,图书馆、期刊出版商、高等院校等对开放获取研究颇多,成果受到各界关注。而中医药作为最古老、最传统、最特色的中国元素,在面对开放获取这一新事物,应如何应对,是否能从开放获取环境中得到启示,以期更好地发展和传承中医药。

【关键词】开放获取;中医药;发展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148-01

1开放获取的简要介绍

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OA),国内也称作公开获取、公开取用、开放访问、开放使用、公开出版,是指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资源,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散布、打印、检索、链接其全文,将其编进索引,作为软件数据或用于任何合法目的,除互联网自身的访问费用外不涉及其他费用,也不存在法律或技术方面的存取障碍[1]。唯一的限制是散布资源时,必须提到原始文献的出处,并将著作权归于作者。

开放获取随着免费联机文献的出版而萌生,真正发展则是在万维网出现以后。1991年12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提出“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督促国际社会加快促进各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在因特网上免费获取的进程”,这次会议的召开使开放获取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支持、响应和参与[2]。

开放获取的本质是免费的数字情报源,主要分为两类:开放存取期刊(OA期刊)和开放存取仓储(OA仓储)。OA期刊提倡用户可以利用网络不受限制地访问期刊论文全文,已成为期刊文献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OA仓储则包含以电子预印本服务为代表的学科仓储和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学术信息服务为代表的机构仓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教授在接受《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时指出开放获取分为三个阶段,即解决期刊价格危机阶段、保障公共资助科研成果的公共获取权利阶段和支持开放数据和数字科研教育阶段[3]。

2开放获取是中医药发展的一次机遇

21开放获取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新的方式中医药实现大发展大繁荣是每一个中医人的梦想。近年来,“中医走出去”、“中医国际化”等中医对外发展道路确实为中医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道路均不是固定和唯一的,中医药文化能传承至今与其“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开放获取已然成为学术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代表未来学术交流的另一种方向。中医药的发展脚步不应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应该开放思想,接受新事物,积极融入开放获取的环境中,寻求多种发展模式,以期实现更好地发展。

22开放获取增加中医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开放获取使期刊免费地、无限制地下载,有助于扩大期刊的传播范围[4]。期刊论文可以被更多的读者发现和阅读,意味着论文被更多人引用和利用,而被引用的次数增多,则使期刊的影响力增强,这样期刊的影响因子将被提高。而期刊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旦期刊的影响因子提高,其影响力会更大,投稿的作者会更多,高质量的文献又会让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增强。期刊出版商也会得到更多的经费支持,从而改善期刊的运行模式,为读者提供更优良的服务,使得期刊发展模式进入良性循环。根据2014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23种中医学类期刊核心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471,其中最高的是《中华中医药杂志》,为0767;13种中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的核心影响因子平均为0435,;12种中药学类期刊的核心影响因子平均为0534[5]。中医药期刊所占比例和发行量普遍偏低,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十分有限[6],中医药期刊缺乏整体策划意识,面临诸多挑战。开放获取为中医药期刊打开了另一种发展模式,积极融入开放获取环境,相信中医药期刊会实现良性循环,其学术影响力会显著增加。

23开放获取可以提高中医药的影响力学者发表学术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学术承认,传播学术思想,科研研究成果是全人类的财富,从这个角度,学术文章传播越快越广,反而更有利于学术成果的传播,有利于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工作, 同时还可以方便读者快捷地获取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促进科学知识无障碍的传播[7],科研论文的免费公开获取是学术界最希望看到的事。中医药学术中很多专业术语晦涩难懂,而公众对中医养生保健方面的兴趣颇大,如果公众可以获取到中医专业方面的文献,可以增强对中医的理解,降低误读的可能性。尤其是阅读中医古书时,公共如果能获取到相关文献,就像有了指导老师,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询,如果没有得到解决,还可以通过查找相关学者的联系方式进行交流,以便更深入的学习,这样一来,公众与学术界相互远离的情况便可得到明显缓解与改善。

3开放获取是中医药发展的一次挑战

31开放获取理念在中医药学术界普及度较低目前,我国开放获取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在图书馆、高等学院和期刊出版商,但是在中医学术界,开放获取却没有纳入议事日程。有不少中医药的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缺乏了解和认识,有些甚至不知道开放获取的存在,即使对开放获取有些了解的人也心存疑虑,甚至遭到中医保守思想者的抵触和反对,宣传和普及工作远远没有做到位。同时开放获取的展开工作也受到来自期刊出版商和数据库商的强烈反对[8]。

32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原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于2004年5月代表中国科学院正式签署“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的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表明学术界支持和推动文献资源开放获取的明确态度[9]。由此可知开放获取运动在我国不过十年的发展历程,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国内的开放获取数据库,如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是由相关高校、机构组织或期刊出版商在做开发和维护,还没有相关的正式政策来指导和支持开放获取的发展。此外,开放获取的成本,如硬件的投入费用、相关人员的工资及有关的运行管理费用等,在没有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下,这部分费用如何承担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33版权问题仍是科研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作品的著作权属于作者,期刊社或期刊编辑部除非与作者另有合同明确约定,只享有期刊作为汇编作品的著作权。尽管我国期刊也都声称“拥有全部版权”。但其一般的法律意义是“拥有本汇编作品的版权”,期刊社或编辑部对其中任何一篇论文单独都不拥有著作权,无权开放论文允许他人复制、公布、汇编(只有作者有这一权利)[10]。开放获取的论文一旦被传统期刊录用,出版社出于垄断的目的,往往要求作者将论文版权完全交给出版者,那么开放获取网站的论文版权将何去何从,这些潜在的矛盾该如何解决也是开放获取发展道路中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4结语

我国中医药事业处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国家对中医药科研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对中医药事业提出新要求。开放获取作为学术界新兴产物,已然成为学术界交流的另一种趋势。作为中医药工作者,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多种途径,振奋精神,提高学术质量和水平。综合其他学科的开放获取建设,我们可以预见:中医药在开放获取的潮流下,也必将融入其中,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另一种模式,以期实现自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鹰,武夷山.情报学基础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8184

[2]初景利,李麟.国内外开放获取的新发展[J].图书馆论坛,2009, 29(6):8388.

[3]张晓林. 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开放获取政策与机制的若干思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教授采访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3, 24(1):150153.

[4]李麟, 初景利.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5, 25(6):8893.

[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246252.

[6] 黄苏萍,黄丰,陈成东.中医药期刊现状及提高影响力之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461464.

[7]季燕江.开放获取:学术出版的新模型[J].中国教育网络,2005 (7):4344.

[8]李枫林,赵雪芹,胡吉明.机构知识库:开放获取的有效实现形式[J].情报杂志,2007,26(6):115117.

[9]方晨.开放获取:学术期刊出版的新模式[J].科学通报,2005,50(15):16751677.

[10]蔡飞鸣.开放存取对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启示[J].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5):741745.

(收稿日期:20150430)

上一篇:罗技的品牌标识之变:只是形象包装品牌建设吗 下一篇:微商的本质:社群集合带来单品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