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血脂异常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8-26 08:24:42

社区血脂异常调查与分析

摘要:目的:对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社区人员108例在我院2011年度的体检结果进行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旨在了解该人群血脂异常率、肥胖异常率、血压异常率的发生情况,为指定健康促进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年龄,性别,体重,血压和B超检查,通过测定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异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社区除男性肥胖和女性肥胖好发年龄和患病率不一样外,男性在31~40岁好发,为18.8%;女性好发在61~70岁,为12.6%;TG、TC、LDL异常男女好发年龄段基本无性别差异,40岁前男性高于女性,40岁女性高于男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肥胖、LDL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本社区体检调查人群中,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而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老年占的比重最大,与最近几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本社区40岁以上肥胖患病率高;年轻人群高血压现象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血脂异常;危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

【中图分类号】R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47-01

现代社会生活结构的改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冠心病、脑卒中、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不但老年人谈虎色变,而且还逐渐危及到中青年人群的身体健康。据统计,我国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18.6%;18岁以上血脂异常人群已达到1.6亿,并且呈上升趋势,人群血脂控制达标率仅有26.5%。本研究在中国航天第四研究院社区(西安)进行了血脂异常危险因素调查,研究中国航天第四研究院社区人群血脂异常的流行情况及可能危险因素,为高脂血症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社区人员108例,其中男65人(60.2%);女43人(39.8%)。

1.2方法:调查对象均空腹过夜(当晚10点后即不再进食),于次日晨7:30~9:30抽静脉血测定。①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采用酶法。②血清三酰甘油(TG)测定也采用酶法。③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采用超速离心法。④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采用超速离心法。

1.2体格检查:由专职医务人员测量年龄、血压、LDL-C、TC、TG、HDL-C。

1.3诊断标准:冠心病的诊断按第4版内科学所定标准诊断[1]。肥胖的诊断:体质指数(BMI)≥28 kg/m2为肥胖。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的筛选采用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冠心病患病情况:本社区除男性肥胖和女性肥胖好发年龄和患病率不一样外,男性在31~40岁好发,为18.8%;女性好发在61~70岁,为12.6%;TG、TC、LDL-C异常男女好发年龄段基本无性别差异,40岁前男性高于女性,40岁之后女性高于男性。

2.2血脂异常危险因素分析:对可能的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分析,高血压、肥胖、高TC,高TG,和高LDL-C 5个因素与发生冠心病危险性相关(P0.05)。

2.3血脂异常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TC或LDL-C浓度升高是冠心病独立的致病危险因素。

3讨论

研究发现,氧化的LDL-C和小而致密LDL-C易被氧化,亦易进入血管内膜形成粥样斑块,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2]。研究结果表明,高TG血症与冠心病事件和冠心病死亡有密切的关系[2]。大量的研究表明,HDL-C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及死亡呈负相关。高脂血症引起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TC血症、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低HDL-C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TC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TC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TC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TG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在本社区体检调查人群中,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而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老年占的比重最大,与最近几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本社区40岁以上肥胖患病率高;年轻人群高血压现象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从而使血脂异常导致的动脉粥样进程延缓,心脑血管事件减少,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J].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74

[2]Donahue RP,Abbott RD,Reed DM.Yanok:Post challenge glucose concentr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men of Japanese ancestry[J].Diabetes,1987,363(7):689

上一篇:对新《保险法》理赔程序与时限法律规制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