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多媒体参与

时间:2022-08-26 08:02:25

【摘要】相当一部分老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多媒体的教学流程过于哗众取宠,浮于形式,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程序化、简单化,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不能为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兴...

音乐教学中的多媒体参与

多媒体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它对音乐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只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创造性的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

有的教师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有时一节课学生就看老师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忙着操作键盘和鼠标,既不深入讲解,也没有重难点的板书,从而造成“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的情况,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一种繁琐的单调,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这样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有时候或许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也很活跃,而老师忽视了教学密度,课后学生脑子里空空荡荡。任何情况下,教师都应该是课堂的主导,音乐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很多教学内容是机器难以完成的,所以老师的作用不能等同于放映员,多媒体教学也不能陷入华而不实的境界。

二、多媒体课堂中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相当一部分老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多媒体的教学流程过于哗众取宠,浮于形式,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程序化、简单化,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不能为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参与、创造的空间,展示学生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多媒体教学过程如果过于程序化、简单化,也就不利于鼓励学生发现、探究问题,必将导致学生个性的泯灭,必将使教育以新面孔走老路。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具体应用上,应该考虑怎样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上发挥作用,激发他们的热情,弘扬他们的个性。如果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实际上也失去了它的真正作用和价值。

三、多媒体课堂应该有学生活动的时间

现代教育的最新理念是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发挥其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在音乐多媒体课堂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滔滔不绝,音乐播放不断,荧屏演示不断,学生却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显然是违背现代教育的规律。正确的课堂结构应有学生活动的时间,而不是“满堂灌”。音乐课尤其如此,它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常规教学如此,多媒体课也应如此,充分重视师生互动,给学生留出一些自学、自悟的时间,这样也便于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注意课堂的设计避免绝对的程序化,设计一些学生活动的环节,让学生切实地动起来。

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提倡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拓展,又有感情的交流。尤其是音乐教学,教师更是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一颦一笑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而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交流缺乏能动感情交流,学生听的是音箱里的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图像。有的教师只顾着操作机器,播放课件,既不深入学生中间,又不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更有的教师因为初学,操作起来手忙脚乱,师生的互动受到阻碍。这样的课堂完全失去了师生双向互动的及时性、交互性,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参与意识。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疏远,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自然大减,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断下降。无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能动权利,就会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受挫,整个教学过程也由此变得单调机械、枯燥无味。学生根本得不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世界的构建,不能促使个体情感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

应该正确看待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和存在的误区,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不能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能少,努力激发学生主体的自我意识、自我觉醒、自我创造的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如何面对犯错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