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主流文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8-26 06:45:53

加强学校主流文化建设的思考

学校主流文化建设就是学校主体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核心,以弘扬主流文化为主要任务,以时代的需求为坐标,对学校文化加以改造、完善和提高,形成适合时代需求、健康向上、激励师生奋进的文化氛围,是一项创造性的系统工程。学校主流文化建设就是要大张旗鼓弘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即是要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和弘扬健康有益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多元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创建和完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文化建设体系。

1.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大力弘扬主流文化

新时期所要求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更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继续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成为能够担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任并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新型“四有”人才。因此,具有重要育人功能的学校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要目标,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冲突,去糟取精,破旧立新,才能保证学校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克服非主流文化的不良影响,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面对新形势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营造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学校文化氛围,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2.充分发挥校长在主流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校长是学校文化的灵魂人物,对学校文化建设作用是巨大的。其一,校长本人的人格、品性、价值取向,对学校文化影响很大,起着“学校文化符号”的辐射作用。其二,校长的治校理念和运用权力管理学校的方式会对学校文化产生影响。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从文化引领的角度上看是有一定道理的。校长对学校文化的引领是多方面的。通过校长对文化的引领,可以使学校形成全面发展和富有特色的育人目标,形成健康向上的育人特色,形成规范的办学育人环境,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育人氛围等。这对于提升学校品位、创建和谐的学校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3.从学校文化的多个层面加强主流文化建设

优秀的学校文化孕育优秀的学校教育。学校应该突出校本特色,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从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物质文化、网络课程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高品位、高标准建设学校文化。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风、价值取向及情绪的反应等。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它规定着学校的价值系统,规定着学校的传统。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教师的教学文化和组织文化建设,以形成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教师文化。

学生文化是指学生在学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学生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丰富的精神世界及其表现形式方面的建设,如学生的民族精神、价值追求、学习观念、思维方式、日常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礼仪等;文化多样性与学生对主导价值观的理解与认识方面的建设,如对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引导,对社会倡导的主导价值观认识的提升,对传统价值观的批判继承,对西方价值观的批判吸收以及新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社会转型时期学校价值观教育与学生主导价值观的构建及评价等。

制度文化相对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是学校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体现学校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尊重与参与、学习与创新、发展与诚信等价值观的确立、服务、激励、保障等学校制度文化的构建。具体包括对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认识,教职工个体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制度的激活,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学校部门群体的制度,常规的档案管理、宣传、外事工作的制度,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的文化建设。

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课程文化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课程文化资源开发的内容包括:学校课程文化的基本内容,即蕴涵于文本课程、综合活动课程、选修课程、实验等课程中的仁爱与情感、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信念与价值等为标志的现代课程内容文化的挖掘和优化;不同类型的学科课程文化的特点分析;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多样表现形式,即学科渗透、专题性研究、学校文化建设新课型以及开放式教学等。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形态,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内容具体包括学校建筑文化的建设,如学校建筑的布局,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校史馆的设计与修建;学校绿化与美化,如学校景点的绿化、雕塑的设计与制作;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如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厅堂的陈设布置,教室、走廊的布置;学校传播设施,如校标的设计与制作,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如果学校的这些硬件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的观念与行为。

学校网络课程文化,是师生在基于网络技术的课程中进行学习、交往、沟通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和它所反映的价值观念。信息时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产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师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学校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方法将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学校课程文化资源开发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方式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变革,建立自主式、开放式、生活式、创造式等多种学习方式。具体建设内容涉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文化背景下对课程的审美性、生活性、理解性、开放性等特点的分析,网络环境对学生价值观发展的提升,网络文化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促进等。

主流文化能使学校产生凝聚力、创造力、适应性和持久性,是学校生存的基础、成功的保证,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本着“快乐、和谐、发展”的理念,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正是加强学校主流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

上一篇:刍议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初中作文的结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