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26 02:25:39

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摘要: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手段,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土地开发整理在经济效益方面的表现,开发整理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B84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地整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对推动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完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还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提升社会利益。实施执行获取了持续的前进,也能够推动思想的进步,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并且还拥有很关键的实施执行价值。土地整治,能够促进土地价值的展现,让土地更好的为人民提供服务。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环境得已完善,土地整治在不断的发展中,持续的使用,进行全面的普及。

一、土地整理在经济效益方面的表现

土地整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并且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运转,在经济部分有着代表性的活动,归类于经济活动,这种活动在经济部分的利益也是十分重要的,假如土地整治的情况好,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土地整治一样也是需要一个过程,采取合理措施能够推动土地整治的发展方向,可以让土地在整治时少发生错误的判断,能够推动土地整治思想执行的科学有序。土地整治的活动是综合资本、人力以及措施为一体的,才可以得到经济上的利益。我国土地整治进行投入的主要方是国家,所以获取的经济利益也是归属于国家,这里所说的国家就是主要的行政部门中央以及地方政府,获取的经济利益大多在国家手中,其他的经济活动投资方是农户,他们在人力上进行投入,获取的经济利益不如在投资上投入的多,农户获取最直接的经济利益,国家获得的既有最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经济利益,在我们国家的经济系统中也占据着关键的构成部分。

二、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1、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

土地景观是由基质、斑块以及廓道组合而成的一些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生态过程的镶嵌体,而土地整理工程具体地说就是用人为方法使原有土地景观格局发生改变的过程,例如在整理耕地过程中会对田块面积和形状进行重新改造,并会改变道路以及沟渠原本的位置。田块作为景观格局中的斑块,道路以及沟渠作为景观格局中的廊道,而土地整理势必会造成景观格局的改变,从而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2、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特性

在指定区域内进行的田间道路的布设、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以及土地的平整等建设工程,可以总体概括为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土地整理项目工程一般是以工程的方式进行,土地平整的主要内容包括土石方回填、土石方运输以及土石方开挖等,耕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以及土地平整工程等,在对这些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定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要素以及土地资源的原位状态,整理区域中的微地貌会因为土地平整工程而发生变化,水分和盐类的迁移以及分布会受到农田水工程的影响,因此,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3、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

进行土地整理项目工程主要是为了优化土地的利用方式,而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会对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土地植被进行适当的调控,这样一来就会使原有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土地植被发生改变,而土地的分布布局以及利用方式和规模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从而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三、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1、分析评价论证不足

在制订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和项目规划设计时,土地整理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论证。这主要表现在过分追求土地整理的数量,对土地整理的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关注不够。

2、影响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在土地整理中,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未利用土地的开发,会减少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生存环境破碎化和土地利用景观单一化,这样不利于土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与提高。在进行土地整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时往往着重考虑耕地面积的增加,通行的方便而对生物栖息环境及生态平衡不够重视,缺乏考虑。

3、对水资源及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土地整理活动中的水利工程、农田灌溉工程以及坡地垦殖与梯田建设等往往会改变地表水系的网络结构,不仅会使自然环境类型发生改变,还会影响伴随原有水系网络而形成的各种相关生态过程。另外,土地整理中的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从而对整理区水环境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四、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

在进行土地整理过程中,必须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原则,而整理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方法都要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地提高,因此,人们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以及生产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不破坏土地生态系统为前提,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和土地整理,坚决不允许为了实现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系统。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相关知识掌握必须准确到位。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熟悉与土地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平时多看书、多学习农业、水利和交通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并加强业务培训。只有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才能不断的研究并解决土地整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3、加强对土地开发的管理

3.1 可行性研究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件复杂、重要的大事,在开发整理之前一定要做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在这些研究中重点要放在对土地的综合利用和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上。开发过程中要确保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肥力,改善生态条件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对那些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土地开发必须要做细致论证和研究,坚决避免在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区实施土地开发。

3.2 项目申报和审查

在土地整理项目申报方面要进行严格控制,鼓励那些围绕现有农业用地整理和复垦,提高现有农田的生产力。对新土地的开发,加大审查力度,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对于湿地开发、毁林毁草和围湖造田的项目一定要严令禁止。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审查一定要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从源头上处理好土地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4、完善问责机制

由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对社会发展具有长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例如:规定每个项目都安排指定的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要完全参与项目的立项、施工、验收等各项工作实践中去,并实行项目责任制,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追究该环节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对工作尽职、认真负责的负责人给与奖励。

5、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平衡

首先要对被平整地块周围环境都需进行综合考虑,应做到边整理边保护,坚决杜绝毁林开荒、故意破坏耕地的现象发生。其次,要以科学理论为依据,真正做开发到整理一块土地,就成功一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业发展,使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长远的发展。

结束语

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过程中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在制定土地整理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并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土地整理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性质和破坏程度,然后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袁俊鹏,徐琨,赵昌明.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35):20-22.

[2]余应军.变土成金.四川省井研县用生态理念进行土地整理的实践与思考[J].国土资源通讯,2006(05):23-24.

[3]章岳峰,沈志勤.浙江省农地整理质量控制的思考[J].浙江国土资源,2008(09):50-52.

[4]张一,徐耀鹏,陈明.土地整理项目中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盐亭县富驿镇为例[J].内江科技,2010(11):60-62.

本篇文章所参考文献皆来源于中国知网

上一篇:通讯设备的可测试性与可靠性分析 下一篇:提高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供电可靠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