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控制力

时间:2022-08-26 11:14:49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控制力

粮食“三放开”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收购网点和其他载体所剩无几,加之外资粮食企业的强势进攻,中储粮等央企与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互相竞争,利益纠结,致使地方国有粮食宏观调控的载体缺失,粮源的收购控制力严重不足,对粮食市场和价格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应整合粮食购销网络,尽可能多得掌握粮源。建立粮食经纪人管理组织,依法依规发挥其中介作用。适时进行地方储备粮和中央储备粮轮换,控制节奏,确保粮价和市场稳定。大力发展城乡居民“厨房工程”和“放心粮油工程”,提供社会化系列服务。

2010年以来粮价等大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近年粮价和市场扑朔迷离,呈现反常规性,反季节性、反价值性,粮食价格存在众多的上行的因素。主要是受国际粮价上涨的影响,灾害和极端天气增多,种植成本增加,市场预期过热过高和游资炒作。国际金融危机后影响,石油等能源价格波动,对粮食市场和价格稳定带来负面效应,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农民增收,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粮食实行市场、价格、收购“三放开”的今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现了全面改革,每个县只保留了一家国有独资或控股、参股的粮食购销公司,仅存一家国有独资的军粮供应站,国有成份缩小。过去按行政区域设置的乡镇粮所(粮站),为筹措改制成本,很多被变卖、出租、整合,目前粮食购销网络不够完整、有效,甚至在粮源比较集中的县(市、区),缺少能开展收购的购销网点,这是影响当前及今后粮食购销的客观因素,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外资企业,倚仗资金雄厚,机制灵活,意图控制小麦、稻谷粮源,譬如像益海等外资粮食企业正大举进攻粮食主产区,山东一些产粮县无处不存在像益海这样的外资粮食企业,采取租赁收购、委托收购,甚至收购原粮所(粮站)等网点,目前外资粮商、中储粮、华粮物流、中粮竞相收购,粮食经纪人等中间商主要成为中储粮和大的用粮企业的人,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因资金和网点等原因基本不收粮,收不起粮食。这并不是一个利好的消息,面对偌大一个粮食市场,只有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两种收购和调控资源,特别是发挥地方重农抓粮保安全的积极性,方能真正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才能确保粮食市场和价格的稳定,确保粮食安全。令人担忧的还有在城镇原有的国有粮油供应企业全部改为民营企业,销售网点或出售,或改作他用,基本不经营搞粮油,确保粮食应急供应的载体缺失。

笔者近日到基层调研,发现自2005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无论是改为民营的,还是国有的粮食企业,仍然弥漫着一种氛围,面对外资粮食企业的强力收储,中储粮大量收购轮换,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掌握粮源,进一步发挥主渠道作用的惯性仍然存在,只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一招呼,大有一呼百应的势头。现实和历史表明,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基础在地方,有效载体在地方国有粮食企业,自2004年以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依然发挥潜能和市场主导作用,发挥人员、设施、技术和仓储优势条件的作用,一改过去的计划主渠道,用服务、用价格、用“粮食经纪人”、用市场手段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为稳定粮食市场和价格掌握粮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改制后的民营粮食企业也憧憬着整合资源,参与市场主渠道的收购,这不能说是一种倒退,实际上是形势和任务要求用市场手段配置粮食资源,用市场主渠道作用的出色发挥保证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国家出台的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政策既彰显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威力,又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作用于粮食收购,一举两得,同时也提升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中储粮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面对中国这样的国情、粮情,必须发挥市场和调控两只手的作用,因此理顺体制,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巩固阵地,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是市场经济下搞好粮食流通业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选择,也是服务“三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最终选择。在调查中,基层粮食部门普遍建议,为有效减少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确保农民增收,确保国有粮食企业的生存发展,要重新整合粮食购销网络,扩大粮食购销覆盖面,联手中储粮等央企系统,执行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政策,全面有序开展粮食收购,最大限度地掌握粮源。

一、整合理顺粮食购销网络,尽可能多的掌握粮源

从目前和明年国内外粮价走势及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情况分析,以及国际油价的上涨和不稳定性,今后我国农村和粮食形势仍不容乐观,突出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粮油价格上涨,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波动不稳定,成本增加,通胀预期加大,粮食市场秩序混乱,多种市场收购主体无序竞争,影响农民增收,继而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应对的最好办法是,整合国有粮食收购资源,实现中储粮等央企和地方粮食部门联手收购;加大粮食购销,严格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大力发展订单收购,走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粮食产业化之路,进一步发挥国有粮食部门市场主渠道作用,鼓励和引导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粮食收购,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多收粮、收好粮,尽最大限度掌握粮源,增强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粮食产销服务。建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地方储备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粮油购销、储备网络。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完善地方储备粮监管制度,提高粮食储藏新技术应用水平,保持合理储备规模,调整品种数量结构,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把握粮食调控的全局,注重总量和结构的平衡,积极探索地方储备粮轮换的有效机制,正确把握轮换时机、数量和节奏,充分发挥储备粮“蓄水池”作用;抓好粮油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强化粮油质量监管;健全粮食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消费、库存等环节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和优化应急加工供应网络,切实增强应急保障能力;积极推广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增加农户科学储粮规模,降低粮食产后损耗,提高粮食综合利用效率。

突出抓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一是要真正把地方粮食购销企业纳入托市收购的主体,不再搞委托收购和延伸收购,解决收购网络和资金问题。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增加了中粮和华粮为托市收购企业,要求地方粮食部门在县一级设立委托收储库点,在产粮区每个乡镇设立延伸库点,这是质的变化,先前仅仅依靠中储粮一家收购的局面被打破,代之而来的是4个方面一起托市,这样就很好的整合收购资源,避免中储粮重复建仓买库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但美中不足的是仍然没有把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纳入托市收购的主体,仅作为委托收储库点和延伸库点,虽然网点布局增加,但仍然是委托和延伸收购,这不利于挖掘地方国有粮食收购资源,利用好现有仓储和人员优势,避免中

储粮搞重复建设,买地或租地建仓,而原粮管所的仓房、设备和保管人员闲置的局面的出现,成功搭建起纵横交织的托市收购网络,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增加国家和企业利益。把地方粮食购销企业纳入托市收购主体,与中储粮企业同贷款、同收储、同竞销,结成利益共同体,不能再人为地搞成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造成人为浪费资源,竞相争抢粮源,不合拍、不协调,影响市场和价格稳定的格局。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支农惠农的政策,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毫不含糊地、不折不扣地执行,严格执行价格政策,严格执行收购质量标准,及时兑付农民售粮价款,严禁一切形式的随意扩大收购价格范围,搞转圈粮等不正当的行为,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保护好种粮农民的利益。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中储粮省公司的粮食监督检查和粮食行政执法,市级及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中储粮各地直属库的在地监督检查,规范其轮换、托市收购行为,督促检查其严格执行托市收购政策,并检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执行托市收购的情况。同时,要加快粮食立法进程,用法律的形式把收购主体、职责范围、质量标准、价格形成机制、竞价拍卖销售的办法,以及监督检查的主体和执法内容固定下来,依法维护种粮农民和粮食收购主体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粮食经纪人管理组织,依法发挥其中介作用

2005年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县(市、区)大多成立一个国有独资或控股粮食购销公司,原先粮管所(粮站)全部改制,人员大多置换身份进行分流,很多粮管所不再开展粮食收购,而农村粮食经纪人恰恰填补了这一“断层”和空白,架起了农民与粮食企业、用粮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是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选择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掌控粮源的有益补充。

无论从粮食市场化改革的目的,还是市场需求来看,农村粮食经纪人的作用不可替代,是一件新生事物,要从法规和制度建立等方面,予以界定和扶持,使其茁壮成长,规范运作。粮食经纪人是活跃在粮食经营领域,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粮食购、销加经纪(居间、行纪、)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由于其构成成份比较复杂,有下岗分流的粮食职工,也有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小的粮商粮贩等等,其素质也良莠不齐,不能求全责备。而是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法规,鼓励引导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发展,依法界定其经营范围和属性,规范其经营方式和行为,明确其收取佣金的额度,确认其入市资格,明了资格审查程序,有别于粮食市场准入制度,以此作为《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补充和完善,继而用《粮食法》调整其利益关系和范畴。

二是立足现实,加强对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的管理和培训。目前这支队伍是应运而生的,运行极其不规范,同时存在不稳定性和功利性。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有责任、义务加强监督管理、指导服务。要依法明确其地位和作用,通过资格审查发证,持证上岗,加强管理。在相关法规没有出台前,为其建档立卡,跟踪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先由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搞好资格审核,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放营业执照。要加强对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的监督检查,检查其有无违规经营行为,如囤积居奇、买空卖空、哄抬物价、变相压价、克扣盘剥农民等问题。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的,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和执法手段。对粮食用粮大户、收购大户,主要检查控制其最高最低库存量。

三是成立自律组织,借鉴各地成功的做法,在现阶段可以成立由粮农、粮食经纪人、粮食企业、农业、畜牧、粮食、工商、物价、质检、卫生监督、政府法制办等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粮食经纪人协会,建立行业自律规章制度,加强行业管理,发挥自律中介作用,为粮食经济服务,为种粮农民服务。要用利润和价格机制,把粮食经纪人聚拢起来,发挥粮食经纪人走街串户,走千家进万户的作用,辅助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掌控粮源,继而为粮食宏观调控和增加种粮农民利益服务。

三、适时进行地方储备粮和中央储备粮轮换,控制节奏,确保粮价和市场稳定

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轮换不能集中一致,应错时进行,特别是在夏粮、秋粮集中上市期间,也控制住中央、地方储备粮的轮出轮入,避免对市场粮价产生很强的刺激影响,甚至发出对市场一些虚假错误的信号,对农民卖粮预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市场和粮价的不合理升降。正确的做法,由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履行监管之责,敦促中储粮企业和地方粮食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相互通气,控制轮换时间,把握节奏,避免冲击市场,打压粮价,让种粮农民增产增收。

四、大力发展居民“厨房工程”和“放心粮油工程”,提供社会化系列服务

如何扩大粮食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重振粮食企业的雄风,应抓住国家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机会,建设一批城镇居民粮油超市和便民快餐店,这方面可以借鉴山东富世康的做法。山东富世康工贸有限公司坐落在泰山脚下,是肥城市改制后的粮食企业。现有员工1100人,占地面积17.3万平方米,总资产1.2亿元,下设1个小麦制粉公司、28个快餐连锁店、130个粮油便利店和面粉专卖店、1处大型购物商场,销售网点遍布泰安城乡。近年来,该家公司充分发挥拥有面粉加工、城乡粮油经营网点、配送中心、便民餐饮店的优势,精心打造放心品牌,大力实施放心粮油工程,不仅扩大了经营,膨胀了规模,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该企业先后被评为“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先进单位”、“山东省食品安全诚信单位”、“山东省十佳粮油食品快餐连锁企业”、“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粮油连锁点被评为“泰安市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制粉公司被泰安市政府确立为“农产品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的“富世康”牌小麦粉分别评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中国放心面”、“山东省名牌产品”和“山东省著名商标”。企业应对市场等种种不利形势,生产经营逐年上升,并凸显企稳向好态势。

调思路,把发展的触角伸向广阔的农村市场。近年来,山东富世康工贸有限公司按照“做强制粉业,提升餐饮业,发展零售业”的发展方向,在肥城市城区和周边地市大力发展餐饮店和便利连锁店,仅在肥城市区就发展餐饮直营店19家、便利店4家和富世康面粉专卖店50多家。为进一步拓展粮油销售渠道,发展更多的粮油销售网点,针对城区日益“饱和的现状,这家公司逐渐把发展的触角向广阔的农村市场延伸,积极探索放心粮油进农村的新路子。肥城市有14个乡镇办事处,农村人口近80万人,开辟农村粮油市场和餐饮市场前景广

阔,潜力巨大。尽管农村有一些经营粮油和餐饮的个体户,但其所经营的品种单一,也存在着突出的质量问题和卫生问题,广大农民朋友期待着放心粮油、放心快餐进入农村。2005年,商务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繁荣农村市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支持。公司紧紧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筹建商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便民连锁店,在充分考察农村市场的基础上,把发展的着眼点放在了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根据农村实际广泛开展了“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打造放心粮油品牌,大力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由此拉开了序幕。

建网络,夯实放心粮油进城下乡经营基础。如何让放心粮油遍布城乡是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的关键。为此,该公司加强了网点建设,确保让广大城乡居民用上放心的粮油食品。一是建网络,扩大城乡覆盖面。主要采取了直营与加盟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城区,与外商合作建起了经营面积4000平方米的盛世佳和粮油超市,提升了经营档次。在此基础上,改造装修了原有的4个粮店,使其成为规模较大、档次较高,以经营粮油、副食品和生活日用品为主的便民超市。在乡镇农村,积极鼓励内部员工到农村设立销售网点,并广泛吸纳个体粮店和客户加盟,建立富世康粮油专卖店。同时,面向全市诚邀加盟,对于自愿加盟富世康放心粮油专卖的客户,公司除了帮助选择店面、布局商品、安排开业外,还免费为为其安装店牌、配送货物,并从商品价格上给予一定优惠,吸引了众多城区、矿区和乡镇农村的客户加盟。目前,该公司在全市的放心粮油店总数达130多家,其中乡镇驻地和农村80多家,城区和矿区达到50多家。二是严管理,确保放心店规范运行。在放心粮油店的管理上,该公司实行了“六个统一”。即:统一挂牌、统一员工服装、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质量、统一价格。并定期不定期对所有粮店特别是加盟店进行检查督导,确保了城乡放心粮油店的规范运行。三是增品种,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过去,该公司对城区粮店配送的产品种类较多,对农村主要以面粉和大米为主。近几年随着辐射面的扩大和群众需求的增加,结合实际,又增加了富世康馒头、面条、挂面、大米、食用油、调味品和生活用品共二十几个品种,均有配送中心按需求免费配送到各个网点,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受到城乡居民的欢迎。

抓服务,构筑放心粮油工程永久框架。搞好服务是办好放心粮油工程的关键。为保证供货及时,更好地服务城乡居民,该公司强化了便民服务和保障措施。一是为城乡网点搞好服务,确保配货及时。由于网点多而分散,配送数量较大,公司专门成立了配送中心,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20多部专用配送车辆,并按乡镇、区域将配送任务明确到配送车辆和人员,按照配送计划,每天准时将所需商品送到各销售网点,确保了网点供应和城乡居民需求。二是为居民搞好优质服务,确保群众放心满意。开展优质服务,搞好诚信经营,不仅是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服务行业提高企业信誉,扩大知名度的有效措施。该公司要求,下属各服务单位包括粮油经营点、餐饮店等,服务人员一律统一挂牌上岗,使用文明用语,并设置了服务监督台,顾客意见簿,公开了举报电话,顾客可随时向公司反映和举报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问题。同时,动员各服务网点开展了免费为老年人送粮油到家、电话预约送粮油等优质服务活动,得到广大居民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评,企业信誉明显提高,推动了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程的开展。

开展主食社会化生产供应,打造放心品牌,实施放心工程,不仅方便了城乡居民生活,也开拓了城乡农产品市场,提升了粮食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增加了经济效益,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现在,该公司不但实现了原有企业员工的全员就业,而且安置社会劳动力1000多人,为促进当地的就业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一篇:中国宏观经济十大看点 下一篇:论欠发达地区农发行业务发展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