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满分秘籍

时间:2022-08-26 03:37:01

中考作文满分秘籍

句式错落有致,语言灵动自然是语言有文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变化之美,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句式的选用上,即通过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多种形式的灵活搭配,追求参差错落、灵动自然的美感。

一、长句与短句交错。长句与短句是相对而言的。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为长句;反之,为短句。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谨、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长短句交替使用,不但表意丰富,增强抒情效果,而且往往产生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例1:先生姓刘,不喜功,不慕荣,爱读书,爱看球,性子倔强像头牛,不到黄河不回头,成绩不用愁。

(2007年浙江嘉兴市考生《我因先生而自豪》)

三言、四言、五言参差交错,长短相间,抒发了一个中学生对“不喜功,不慕荣,爱读书,爱看球,性子倔强”的中学语文老师的喜爱之情,感情朴素、真实自然,毫无造作之情。

二、整句与散句结合。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使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表达活泼生动,明快自然。整句和散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变化多姿,产生特殊的美感。

例2:桥是江南水乡停住的梦,桥文化从这里荡漾而来。那曼妙的姿态是妇人在轻舞,那奇巧的身姿是飞虹在涧边饮水,那斑斑锈迹是历史的沉淀,那历久弥坚的永存是柔情的坚强在鼎立。你那娇小而又伟岸的身躯,承载了多少的明艳欢笑、多少的国恨家仇。烟雨蒙蒙,杨柳依依,掩映着那片青房黛瓦;点点碎阳,袅袅炊烟,呼唤着晚归的鸟篷船;河畔的那条青石板路,悠悠地通向远处那座高高的石拱桥,船悠悠地在下穿行,人轻轻地在上行走,一如在画中……

(2007年浙江嘉兴市考生《我因生活在江南而自豪》)

句式整散灵活,读来流畅自然,充满了错落美与节奏美。

三、常式句与变式句搭配。常式句就是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前因后果,先轻后重等正常语序组成的句子;变式句则是为突出表达某方面的内容,临时改变某些成分的位置的句子。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意。

例3:来吧,与语文同行,去汲取先贤哲人的智慧灵光!来吧,与语文同行,去品尝各色人物的喜怒哀乐!来吧,与语文同行,去浸染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

(2006年浙江舟山市考生《语文一路伴我同行》)

把三个作谓语的动词“来”分别提到分句的前面,使得文章气势如虹,神韵陡增。

四、肯定句与否定句相间。即将肯定句与否定句交错使用,以取得特定的表达效果。

例4:朋友,在西方洋节的冲击下,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肤色就是大地的颜色,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血液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2005年北京市考生《坚守》)

是否相间,反问句式,使文章极有说服力。

此外,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倒装句等句式交错使用,都能以恰当的语气表达丰富的内容。

例5:“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为自己鼓劲,我的人生之舟就不会在暗礁上搁浅,哪怕“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又如何?“树坚不怕风吹动”,只要我步履坚定,为自己加油、鼓劲,总有一天,我会品味到“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胜景!

(2007年福建南平市考生《为自己鼓劲》)

反问句加强了语气,感叹句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底蕴,句式上整散结合,真可谓是文采斐然,言有尽意无穷。

例6:因先生而自豪,因他不畏强势家长的压力,据理力争;因他不惧高官权贵的权术,直言批评;因他不怕升学考试的威逼,坚决推行他的教学方式;因他不用题海战术的传统,照样赢得满堂彩!

万幸,可以遇见先生这样的老师;不幸,只能与先生相处短短三百天,但是,诤友不可少,良师无须多,得遇先生,足以使我一生铭记,一生因先生而自豪!

(2007年浙江嘉兴市考生《我因先生而自豪》)

少量文言色彩的词语,使文章典雅而有气韵。整齐的句式,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平添了文章的雅致之气。

例7:抬起头,仰望窗外,七彩的阳光倏地照亮我的心房:漫漫人生旅途,别人的观点时常会左右我们的视线。那么,就让真理来擦亮我们的眼睛!驾驶小舟,扬帆起航,不论遇到多大的风浪,请让事实和真理为你把握航向。

(2005年安徽省考生《与真理为伴》)

各种句式的灵活安排使得全文语势顺畅,承转自如,耐人品味。

在选择句式时要注意:(1)根据文体特点选择句式。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可适当运用结构相对整齐、节奏感强的排比句式和加强语气的否定句式;记叙文、散文类文章,应注重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的交错使用,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注意增强语句的抒情意味。(2)合理变换句式。写作时要变换交替,各得其所,尽可能使行文节奏鲜明,生动活泼。整散句、长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要变化多姿,追求语言的美感。

上一篇:绿色的童年 下一篇:以“细节”为话题作文导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