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让人欢喜让人忧

时间:2022-08-26 01:56:56

微电影:让人欢喜让人忧

近几年,随着新旧媒体的变革、网络文化和草根文化的蓬勃发展,微电影犹如一股洪流,汹涌而来,势不可挡。微电影的发展让人欢喜让人忧。

一、发展势头喜人

2011年以来,微电影发展迅速,每年的产量数以万计;网上的微电影作品,点击率达到几万、几十万的比比皆是。目前,全国有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一百多个,其中有影响力的有三十多个。

微电影为什么如此火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微电影圆了很多人的电影梦。过去,对大多数青年人来说,做导演、当演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就不同了,拿一两万块钱的专业相机就可以拍微电影——微电影的创作成本降下来了,准入的门槛大大降低了,而且演员也相对好找,普通人完全可以自己演自己,演自己熟悉的生活、说自己熟悉的话、做自己熟悉的事儿。

微电影提供了一个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人生的窗口。微电影取材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更新很快,社会上新出现的热点难点,都可以成为微电影的创作素材。而在当今读图时代,微电影的音视频传播方式,也切合了受众、尤其是青年人对信息的需求和接受习惯——可以是非常随意的状态,比如在工作学习之余、茶余饭后;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和手机接收,非常方便。

微电影是一块新的宣传阵地,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的一个突破口。微电影的发展,有政府和民间的大力支持,很多微电影创作以及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的举办,都有政府和企业的参与,是文化与经济的联姻。

微电影也是新的研究领域。与电影和电视剧相比,微电影有自己的特质和优势,吸引了一些专家学者和微电影爱好者研究这一领域,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引导。

二、具有创意优势

虽然论故事性、戏剧性,微电影不如电视剧那样有着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论视觉冲击力,微电影不如电影、尤其电影大片那样造梦、成为奇观;而论贴近生活和真实性,微电影也比不了纪录片;论宣传,则比不了宣传片。

但是,微电影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讲求创意——讲的是创意故事,定位于创意型文化产品。

微电影讲创意故事,不等于讲有创意的故事。虽然电影、电视剧也讲求创意,但创意往往只是个由头,还需要大量的创意之外的元素来支撑;而微电影则不同,它篇幅很短,完全可以围绕创意来讲一个短小精悍、标新立异的创意故事,叙事上将一个“包袱”收紧、抖开就完事了,不需要大量的家长里短、儿女情长。

要发挥微电影的创意优势,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选题要标新立异,选取那些新、奇、怪、特、趣的选题,禁忌俗套,要做别人没做过、没想到、没做好的故事。

其次,大量传统的题材可以创新,找一个新的切入点、换一种新的讲述方式,或者设计一个出人意料的新颖结局等。

比如,过去讲贫穷孩子的励志故事,我们习惯于在孩子求学上做文章:辍学了,省吃俭用买书等等——往往是很苦情的故事。

同样的题材,换个角度感觉就不同了,比如,有一部微电影,讲了一个老区的孩子,他省吃俭用,攒钱买火车票,要去城里看望打工的父母;他完全可以向父母要钱买票,但他决定自己想办法,最终,他的愿望得以实现,坐上了开往城市的列车——孩子用自己的努力,离开了贫困、进了城,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天,他的人生已经彻底改变……

三、需要引导和规范

微电影发展势头喜人,但也问题多多,需要引导和规范;在内容层面上有几个突出的问题:

1.缺少社会责任感

借助于网络平台,短小精悍的微电影可以非常灵活、快捷、更自由地书写,表达创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和情感,但有时候走向极端,创作上过于随意,缺少社会责任感。不但主流媒体规避的内容还充斥在一些微电影中;一些打色情、暴力、凶杀球的作品也还存在。

2.过多展现社会灰暗面

贫富差距、行业潜规则、官员腐败等内容是社会热点,也是矛盾焦点,也成为一些微电影的创作来源。这样的微电影不宜多。对于不良社会现象,微电影既不能忽视、无视,但也不能过分渲染;微电影要传播正能量,否则会加大受众对社会的不良认知和反面情绪,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3.内容庸俗甚至恶俗

有的微电影内容很庸俗,甚至恶俗;创作者从搞笑走向恶搞,从恶搞走向恶俗,无论是大的故事架构还是小的细节设置上,都还存在这个问题。

4.宣传色彩、商业色彩过重

当下,很多微电影过于生硬地贴近主旋律,过于直白地传播正能量,用微电影的形式包装宣传片的内容,微电影成为宣传工具,远离了普通受众审美和内容需求。

还有的微电影广告植入太多,简直成了讲故事的广告片。有的微电影不惜投入巨资,请来名演员,看上去是在拍微电影,其实只是用微电影的形式为商业机构代言。

目前,“宣传微电影”、“广告微电影”,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微电影不是宣传片,更不是广告,如果微电影成了宣传工具和广告载体,成了变相的宣传片和广告片,它也就名存实亡了。

四、走向专业化

微电影要想更好地发展,镜头语言上需要走向专业化。

微电影虽小,但不是电影的假冒伪劣产品,不能粗制滥造。好的微电影,除了有好看的故事、演员表演到位之外,还要有专业的镜头语言。

目前,无论在微电影前期的拍摄、拾音、用光,还是后期的剪辑包装上,都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前期常见的问题

拍摄:画面构图不合理,景别不丰富,拍摄角度少,镜头不充分。

拾音:话筒不专业,对声音的重视不够,导致很多微电影声音处理得很差,噪音大、爆点、断点多,音量忽高忽低。

布光:不专业,主光、辅光、背景光、轮廓光的运用不合理,没有章法,甚至完全没有布光的意识。

2.后期常见的问题:

镜头切换不合理:跳轴、运动方向不匹配、同景别相接的情况比比皆是。

人物对白不流畅:要么一个镜头说半天,要么一句话一切换,过于频繁,毫无节奏感。

滥用特技:有的特技套用模板,做得很好看,但与片子的内容和风格不搭,不适用,不伦不类。

……

有的电影人觉得,微电影就是草根影像,只要能用镜头讲清楚故事即可,不必计较镜头语言的章法和规则。其实不然,微电影虽然不像电影那样专业,但创作上也要遵循金字塔结构:最低一层是草根影像,中间是专业作品,顶端得出精品——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适应他们越来越高的艺术审美需求。一旦微电影停留在草根影像的层面,缺少专业性,就会像前些年的DV影像和前些年一些网站的网友原创视频一样,虽然能热热闹闹一阵子,但不会有大的作为和影响力。

目前,微电影的发展势头喜人,但作品良莠不齐,无论是微电影还是微电影活动,社会影响都还有限,不过,我们相信,只要努力推动,因势利导,微电影就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就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上一篇:健康管理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依从性的... 下一篇:以小见大,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