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暑期社会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时间:2022-08-25 11:59:38

高职学生暑期社会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创新能力是指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在教育上,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理解和产生自己的新见解、新思想乃至发明新事物的能力。高职学院教育的任务是把学生的这种潜力最大限度地变成现实,将创新能力所包括的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应用创新转化为成果创新的基本能力。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创新教育是未来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大学教师虽努力把新成果、新信息引入课堂,但由于受教学大纲、计划、学时和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因而,引导大学生利用暑期深入开展社

会实践,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运行的有效途径,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技能,体验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已成为高校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试讲评议法、情理诱导法、案例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社会实践法等,我们认为实践教学法和社会实践法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以团队形式组织起来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队、课题研究小组等形式,有利于同学们的团结合作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2005和2007年暑期期间分别带领学生参加了《浙江省内河航运发展现状调查》的杭甬运河调查团队以及《打造“食品安全”屏障,服务经济社会促“和谐”》的“食品安全实践服务团”二项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了社会和企业,大大拓展了专业视野,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分别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委高校工委、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学联等部委评为“省级优秀团队”。

2.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1)形成适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形成适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就要深入了解高职生的实际,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高职学生的教学,应侧重体现在实践技能上,高职教育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兴趣和潜能,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作根本性的调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鼓励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摸索、发展,在变化的工作环境中培养职业应变能力和转换能力,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结合工作实践不断学习、开拓和提升。

(2)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高职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产领域,形成了很多新的职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一种发展方向。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更是体现了高职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发展、岗位需求和个体创新发展的需要,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计划做统筹安排,共同承担相应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3)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直接的、现实的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增加实践学时,实践教学环节一般不低于40%;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引进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方法。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有创新意识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检验创新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安排学生到企业、公司进行锻炼,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创造能力。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等闲暇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1.高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接受教育的功能

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摆在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高职学生走出学校这个相对狭窄的范围,接触人民群众、熟悉现实社会,从而全面了解和认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的变迁和基本国情,使学生把握社会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情是辨证地对待社会、对待历史的重要内容,只有在对整个社会生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社会实践正是正确认识国情的最好途径。

2.暑期社会实践是增长才干促进高职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步骤

高职学生一般年龄在18-21岁左右,生理趋于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一方面具备了从事复杂的、高度抽象的思维活动的最佳时期;另一方面,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期的大学生相比,年龄偏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未受磨难的一代”,这种“线性成长”经历,使他们对生活缺乏实际经验,对现实缺乏了解,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严重;同时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思想方法片面,观察问题往往偏激。通过社会实践,可使其在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去了解、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意义,认识社会,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找出自己业务上的差距和不足,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高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直觉和灵感需要一定的外部诱发条件,这种条件可以是外部的直接刺激,也可以是外界某一事件对其进行“原型启发”,或者是某种能使其触类旁通的联想。社会实践提供了获取更多知识的机会和丰富的外部刺激,。这一过程为高职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灵感的培养创造了机会,提供了有利于思维聚合发散的情境,创造了思维发展的条件,从而开发和发展着他们的潜能。

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中应起的作用

1.对教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要求

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同志指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创新人才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向“产、学、研”相结合方向发展,将自身的创造过程和教育教学相结合,给学生以灵感,激发其创新动机,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建立有利于优秀青年教师成长与招才、引才的政策和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基本保障。

2.指导教师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应起的作用

教师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就是要培养高职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高职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可以加快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造精神。教师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存疑”、“求异”,创新的生命力就在于质疑和求异。它不仅是积极的思维方式,也是好奇、想象、冒险、挑战等创造人格特征的显露,是创新的必备条件。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丰富的一块“实验田”,是连接大学学习和社会工作的桥梁,更是认识社会坚定创业信心地加速器。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传递好这根“接力棒”,坚持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才能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越来越大的进步。

浙江省教育厅2007年度科研计划项目:课题编号20071029

(作者单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上一篇:文化适应视野下的和谐校园构建 下一篇:“女性学”课程设置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