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真的那么重要吗

时间:2022-08-25 07:16:54

摘 要:随着“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推广,有些教师在推广过程中却走进了一些误区。比如,过度重视“以学定教”的模式而忽略了学生的双基落实;将“题海战术”理解为“以学定教”;片面强调“导学案”的讲解而导致重点不明,主次不分;教学过程过于放纵学生,从原来课堂模式中扮演的“独奏者”变成了“旁观者”。

关键词:以学定教;导学案;课堂教学

教育家赞科夫说:“凡不是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忘掉的。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全力以赴,废寝忘食,甚至创造出奇迹。”

以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灌输――接受,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清晰地将知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忽略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完全是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就是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所以面对这一问题,“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理念被提了出来。“以学定教”是指教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为基础,以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为主线,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情感兴趣、视野经验、发展阶段等进行教学设计,遵循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特点规律、心理状态,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有效学习。

以学定教的课堂模式更加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所起到的作用,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但是同时,对于教师而言,把握课堂节奏、调节课堂资源的难度却是大大地增加了,从而导致有些教师在实施“以学定教”课堂模式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

一、片面强调探究活动,忽视学生的“双基”落实

如果把数学课堂比喻成一次学生出游,那么我们可以把以前的教学模式看成是有教师这位“导游”带队的旅行团式旅游,而“以学定教”则相当于让学生“自驾游”。教师给学生指明了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坐在副驾驶室陪着学生一起出发,途中由学生自己摸索前进。

但是,试想要进行“自驾游”,至少学生需要学会基本的驾驶技术,也要懂得所有的交通规则,认识路上的方向和路牌吧!有些教师根本不进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进来就是让学生自己摸索,美其名曰:“合作交流、探究活动。”事实上,这就相当于让一个从来没有碰过方向盘的人去开车一样,也许学生摸索了半天,却连车子都没启动!

二、单纯追求“导学案”模式,教辅资料代替课本教参

以学定教的教学内容很多时候以导学案的形式来体现,但是有些教师照搬照抄教辅资料,“导学案”成了整个课堂教学的主角,课本、教参反而成了配角。特别是数学课,由于可供选择的题目较多,有些教师干脆把课本扔到了一旁,全凭“一张纸”上通篇练习便解决了一堂课中的所有内容。美其名曰:“先练后学”,实际上却是回到了当初的“题海战术”。

事实上,学生对于平方根概念的理解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很难将思维从小学时的有理数转换到现在的无理数之中,所以必须借助形象直观的正方形求面积、求一些数的平方等内容中慢慢接受平方根这种全新的数,对于平方根所具有的性质也是在大量的探索发现以后得到的,必须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单一的练习题所构成的“导学案”,过于看重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用大量的练习来强化学生的认知,把需要探索的新课教学内容上成了一节练习课!导致学生知道题目可以这样做,却不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做!知识结构模糊,无法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与课程标准中“以本为本”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

三、过于重视以练代学,导致导学缺位

有些教师“导学案”设计多重视“学什么”的设计,而对“怎么学”普遍有所忽视。这里的“怎么学”更侧重于学习方法。学法指导的缺位已经成了“导学案”的“死穴”。有些看起来貌似学法指导的设计,其实大多都是学习要求。作为教师,设身处地地从学的角度,与学生分享学习方法的少之又少。

四、片面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以前的“灌输者”演变为“旁观者”

有些教师对“以学定教”的理解,过于重视学生的“学”,轻视教师的“导”。有些人认为“导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去“死啃”,结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生米做成了夹生饭”。

重视学生知识成长的轨迹,抓住双基落实,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学习“通过努力能够学到”的知识。

抓住例题的内在含义,透过例题体现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重视课本和教参的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以本为本”地设计课堂练习和授课环节,使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有用的数学知识”,从而不让课堂流于形式,将“以学定教”落到实处!教师要适时适地地参与到学生的主动学习当中,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引领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从而最终达成一开始设定好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宏武.主动参与教学模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曾大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常磊.如何备好一堂数学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机制 下一篇:浅谈县供电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