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综合实训课程迁移模式的构成要素

时间:2022-08-25 06:02:23

高职综合实训课程迁移模式的构成要素

摘 要 分析研究高职综合实训课程迁移模式的构成要素,对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较为全面细致地对构成高职综合实训课程迁移模式的主要要素:实训迁移目标、实训迁移模式类型、实训迁移环境、实训迁移师资、实训迁移评估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旨在正确把握高职综合实训课程迁移模式构成诸要素的涵义及其相互联系,为成功组织实训迁移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职 实训迁移 模式 构成要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所谓综合实训课程迁移模式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了其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种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性地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综合实训基地集中进行的系统性、综合性训练,从而使其所学知识迁移和转化为实际工作技能的过程和完整体系。其目标是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或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制订的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目标,通过综合实训课程迁移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核心能力,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要充分发挥高职综合实训课程迁移模式的功能,就必须分析和正确把握综合实训课程迁移模式的构成各要素及其相互联系,为成功组织实训迁移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1 综合实训课程迁移模式构成要素

综合实训课程迁移模式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多过程的实训迁移系统的组合体,其构成要素如图1所示:

1.1 综合实训课程迁移的目标

综合实训迁移的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并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综合实训迁移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即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达标。例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所要培养的职业能力有两大类型:一是基本素质与交往能力,如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交往能力、外语知识、法规及政策水平、身体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二是业务能力,如工作分析、招聘与录用、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职业计划与管理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迁移,就要围绕以上具体能力展开。在这些具体能力中,专业核心能力与关键能力的训练是实训环节设计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这正是综合实训迁移要达到的重要目标。对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来说,其专业核心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能力等等。其关键能力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既要有多元化的知识架构;又要有获取新知识的再学习能力;既要有较强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还应有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相应的综合实训迁移环节得以提高。其二是综合实训迁移有着重要实践价值和效果。学生通过校内综合实训,基本上掌握了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和技能,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这一环节做好了准备,也增强了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识、了解和适应。

1.2 综合实训课程迁移的载体

正确选择综合实训迁移的载体是顺利实现综合实训迁移目标的关键,综合实训载体是再现和呈现综合实训迁移内容的决定性因素。综合实训迁移载体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岗位训练形式。以完成岗位工作内容为出发点,选择一个或多个轮换岗位作为实训迁移载体,使学生在岗位训练和轮换训练中,把握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不同技能、不同的岗位要求以及不同的素质等职业能力。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训中,可以在大堂、客房、餐厅、酒吧、茶艺、娱乐厅等不同岗位轮流当值,以学习各岗位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这种模拟实训,可以提高学生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对岗位的适应性,它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各种岗位职能的知识和技术,有利于学生了解其它部门工作职责和要求,从而懂得相互配合和协调,以提高工作效率。

(2)项目(任务)训练形式。以一个生产服务项目或一个生产服务任务为出发点,选择一项产品生产和一项工作任务作为实训载体,完成产品的产出和任务流程。从而使学生在实训迁移中掌握其职业能力。它适用于家具设计、服装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维修、文秘、现代文员等专业实训迁移。例如,文件篓实训方法就是项目(任务)训练的一种形式。让一位文秘专业的学生扮演办公室主任的角色;交给他一大堆公文。如信件、通知、报告、下级反映的意见、上级的指导意见、客户的要求、电话记录等等,用一个文件篓装起来;要求这位扮演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公文,并拿出处理意见。这种文件篓式的实训,可以提高受训人的协作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计划与决策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这正是文秘人员及现代文员应训练的职业能力。

(3)操作控制训练形式。它以模拟控制系统为实训迁移载体,通过对生产流程的模拟仿真控制,掌握生产岗位的操作技能。它适用于食品工艺专业、化工生产等专业的实训迁移。例如,对饮料生产流水线的控制、饮料的检验等。它能培养学生把握控制生产的流程及工艺的能力,提高学生系统地处理问题的能力。

1.3 综合实训课程迁移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训迁移的组织形式是综合实训迁移成功的组织保证。

(1)项目(或任务)小组形式。也就是按照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的岗位需要而组成的工作小组,小组由10~15人组成。项目(任务)的设计方案、实施程序、工作流程、人员配备、薪酬分配等等,由小组成员全权负责处理,小组成员都有发言权。例如,烹饪专业斋菜的制作项目小组,一般由10人组成:2人到各大小寺庙调研斋菜的制作;2~3人对斋菜的花色品种设计,也可以由全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设计;由2~3人亲自下厨对斋菜进行制作;由1~2人进行配菜、购物及帮厨等等。工作全程都由小组全体成员负责,直至综合实训成功。项目小组实训迁移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它能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的合力;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去;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未来更有效地从事岗位工作。

(2)角色扮演小组形式。这是综合实训中常常运用的实训组织形式。它适用与营销专业、文秘专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等多学科专业的综合实训迁移。它能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真实地、综合地体验工作的艰辛与困难,从而改变学生的角色意识。其具体步骤:一是设计情景;二是扮演角色的即兴表演;三是观摩与评价。项目(任务)小组可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可以换位思考,可以真实地体会岗位职责及要求,可以提升学生关键能力、核心能力及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3)工作流程班组形式。这种综合实训形式适用于化工生产专业、食品工艺专业、机器制造专业等学科的综合实训。例如,企业要改革并重新安装某生产流水线。工作流程实训班组首先要设计流水线改革安装的方案,方案设计后流水线的安装、运行人员配备等,皆由工作流程实训班组指导实施。然后要进行观察、记录、监控。最后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这种综合实训组织形式的作用,就在于将使学生熟悉和操作各种设备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的生产流程意识,了解生产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

1.4 综合实训课程迁移的工作环境

综合实训环境是综合实训迁移取得成效的基础、条件和保证。

(1)实训时间的保证。科学地安排时间,可以保证实训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无论何种专业,综合实训时间,要保证2~4周。指导教师应对综合实训时间安排阶段性内容,并将计划与时间安排书面通知学生,这有利于学生有计划地安心接受实训。(2)综合实训迁移环境要求是真实工作场所的再现。要营造综合实训的环境氛围,从而使学生更接近未来实际工作场景。(3)硬件设施。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训,在硬件设施方面,应有办公室、电话、计算机、传真机、测评机、相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可以使用《廖金泽秘书训练教程》DVD等软件,能为秘书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来处理文稿、管理事务、无纸办公、协调各种关系,组织各种活动等能力训练,提供教学模拟的实训平台。

总之,综合实训环境应满足“做中有学、学中有做、边做边学”的综合实训迁移模式。

1.5 综合实训课程迁移的示范指导

综合实训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在综合实训过程中,每个小组(或班组)都要配备1~2名实训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无论是外聘还是内聘教师,一般都应该是既懂理论又能示范操作的“双师型”教师。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控制下实施实训迁移,才能取得实训迁移的理想效果。

1.6 综合实训课程迁移的效果评估

综合实训课程迁移评估是综合实训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它在实训迁移中起着导向、诊断、反馈调节的作用。因此,综合实训课程迁移评估既要检验实训迁移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检查诊断实训迁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要评估综合实训迁移的目的与效果是否达到。

2 结语

高职综合实训课程迁移模式有利于高职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与职业岗位的对接;有利于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与考试方式的改革;有利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场地的打造;有利于高职学生成为既懂专业理论,又善于实际操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在迁移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对涉及的综合实训迁移的方案、模式类型、迁移环境、师资及评估等具体要素在进行精心的设计、选择与组织,以发挥高职综合实训课程迁移模式的最大功能。

参考文献

[1] 莫雷.论学习迁移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

[2] 姚梅林.当代迁移研究的趋向[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3).

[3] 古广灵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探索,2004(2).

[4] 丁萍芳.综合实训课程迁移模式与实践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5] 何敏,刘电芝,阳泽.近年来国内学习迁移研究的成果、问题与建议[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上一篇: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改革探究 下一篇: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经验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