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工程招标投标行为的思考

时间:2022-08-24 02:47:39

规范工程招标投标行为的思考

摘要: 本文首先对招标投标一词进行了解读并分析工程招标投标中暴露的暗箱操作、围标、串标、黑白合同等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在制度和程序上的缺陷,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招投标;管理制度;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070-02

0引言

“招标投标”是人们耳熟能详之词,乃指当事人一方(招标人)公开提出自己的条件,征求他方(投标人)承包方、投标人向招标人代表表示愿意承包的法律行为。招标人可预先公布招标信息、招标内容和招标要求,接受投标人书面应征。到规定日期,由招标人召集所有投标人当场开标,择优选定得标人,双方订立合同。招标和投标共同构成双方法律行为。招标投标是在长期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成熟的交易方式,具有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等特点。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工程建设,可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充分利用建设资金,最大限度的节省投资成本。目前,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下,还能起到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产生的作用。

1招标投标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招标是企业采购过程中主要的采购方式。该方式要求保证采购过程、质量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从而有效的抑制腐败行为的产生。实践证明,招标节约了采购资金,同时促进了公平竞争,但在这一制度推进过程中,在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编制以及评标过程中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1 招标文件编制中存在的问题①准备工作不到位,招标文件重点内容不全。我们发现,很多招标人提供的招标文件,其投标须知章节的资金来源栏目,仅有简单的文字描述。依照《四川省建设工程担保制度实施意见》中担保履行对等原则的要求,在投标文件中,投标人出示了履约担保证明,招标人应按照建设部《房屋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招投标管理办法》([2001]89号令)第八条第二款所示的招标应具备的条件,在招标文件中,出示建设资金落实情况的证明材料。这样的招标文件缺项显示,会在投标决策中,使投标人判断失误,也会给中标人带来潜在施工周转资金危机,引发新的工程建设资金拖欠。②招标人有责任和义务进行修改、补充或不予采纳的合同条款,必须在招标文件中阐述清楚。《清单计价管理试行办法》中与签证及索赔相关的合同条款,属于国内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结算的一个相当关键的的组成部分。招标文件必须准确、具体的传达招标人的意愿,其中关于索赔问题的时间界限,如果与“办法”中规定的索赔时限发生冲突,则招标文件应该通过某些合同条款予说明。一些招标文件在合同专用条款主要内容中未明确,甚至完全没有具体索赔条款文字内容,势必会给潜在中标人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③招标文件要将招标人自己的重要信息传达给投标人,同时要将有关招投标法规中规定投标人应当知道的重要信息传递出来。例如,措施项目费用、其它项目费用,以及因发包人的原因造成上述费用的调整。在招标文件中,这些费用及其调整方法必须要明确。某些招标人的招标文件中,上述重要内容都是空白,这样有意无意的打马糊会造成投标人心理负担增大,丧失参加竞标的信心和决心。④在招标文件中常出现工程量清单计量有误或缺项的状况。有权编制工程量计价清单的资质,与招投标资质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为此,招标人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招标,要求一次完成工程量的编制。但一些投标人根据自身经验,考虑到自身的权益,一般都对照施工设计图纸对比较关键的分部、分项工程量进行复核。虽然招标人在答疑阶段环节,对于查出来的缺项和不准计量做了补充和调整,但因为没有充足的时间,加之个别投标人的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导致有的投标人将调整的项目工程量计入清单,有的则没有计入清单。这样,未计入的投标人最终就失去中标的机会。

1.2 投标文件编制中存在的问题①有的投标人的技术标编制脱离实际,偏离编制原则。作为指导施工生产的计划书的施工组织设计,其编制原则要求突出重点、简明扼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协调恰当。因此,施工方案必须考虑工程的自身特点、位置以及环境,着重解决该工程的矛盾点和难点问题。某些投标人编制的技术标一味追求形式,洋洋洒洒几百页,采用烫金封面,却不管工程特点、规模大小以及结构复杂程度,文件内容错误百出,打不中要害,还增大了编制成本。其结果就是,与招标文件的要求和技术标评审标准相差甚远,最终得到“不可行”和低分的判定。这说明,该投标单位的领导和总技术负责人,在审查投标文件时缺乏责任心。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中漏洞和矛盾颇多。目前,投标人普遍采用通用标准软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的版式较乱。鉴于投标的工程的具体性及特殊性,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在考虑软件的通用性的基础上,更要考虑使用的具体性。这样,经过既灵活又准确技术性处理的编制,最后才能生成有效的技术标。如施工组织设计中,桩基内容和锚杆护壁内容,出现在普通住宅楼条形砼基础的技术措施中;砼螺旋梯的内容,出现在非跃层住宅楼的技术措施中。这种例子在一、二、三级资质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中都时有发生。③投标人不够重视对自己正当、合理的经济权益。对招标文件中的疑点,如甲供材料清单中是否包括安装损耗?如何计取非购自产予制构件模板费?措施项目清单和其它项目清单是否列齐等,许多投标人没有在答疑阶段进行质询和澄清,结果在清单报价时出现极大的失误,同时造成中标人的潜在经济损失。

1.3 评标中存在的缺陷①评标阶段,由于个别监督单位的工作人员监督不力,造成招标机构工作人员在评标现场对评标专家进行贿赂,特别是在资格审查和有技术标的评分时,招标机构就有机会操纵评标结果,严重违反了评标工作的公平和公正性。②亟需进一步增强专家的职业操守和提高评标专业知识。目前,评标工作不仅涉及项目管理、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人员、材料、设备管理等方面,还应该对工程成本及清单计价的业务知识,尤其是涉及到法律法规、部门政令、规章制度等,必须提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评标专家应该继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结合招标文件要求,做好本职评标工作,不辱评标使命。③评标结构组成不够合理。一方面,来源于勘察、设计等部门专家占据了专家库专家中大部分,而建筑工程施工、建筑经济部门等评标涉及的专业知识具有优势的部门,评标专家太少;另外一方面,评标资深专家比例太少,这两“少”的不合理,一定程度影响了评标工作的公平、公正。

2招标政策规范性建议

2.1 严格遵循和维护招、投标方式的原则招、投标行为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一定要遵循商品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商品经济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必须本着公开、公平、公正以及诚实信用的原则,公开招标条件并按规定执行招、投标程序,从而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确保公平竞争,推动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的运行。业主必须为所有投标人提供相同的招标信息。可采取网上招标的形式,所有的质疑、答疑内容均通过电子平台统一。这道“防火墙”的建立,杜绝来自主观和客观上的不公正、不公平因素。上述主要方面除外,还应该确保如下人员不得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如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评标与定标,其中标标准应当尽可能量化;禁止任何妨碍公平竞争的信息向任何投标人泄露;杜绝投标人向业主或参与评标的工作人员行贿,以及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

2.2 建立健全供应商评价制度投标人的资格审查工作极其重要,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使投标人之间保持必要的竞争,同时筛选出合格的投标商,对力度的把握大有文章。实践证明,解决这一矛盾较为有效的办法是建立供应商开发、管理与评价体制,特别是对于一般企业生产采购方面的招、投标方式活动,最终往往会产生半功倍的效果。由专业评审人员进行评审,采取既定的评审程序以及评审规范,以免产生不公平现象。其次,允许供应商评审参与供应商的开发系统,一改被动的局面,从宏观角度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市场可以依据企业外包活动来分类,作为备选的供应商每一类可选择若干家(5-6家),作为项目招标的基本对象推荐给用户部门,并且实行末位淘汰制,维持良性有效的竞争。另外,对资格评审结果直接验证还应加强,这样便真正了解了供应商的实际能力和现实的履约状况,为后期招标工作提供作证。应以完善的信息系统为基础来完成上述工作,运用当代信息技术来建立数据管理以消除信息孤岛,同时提高信息公布程度。企业的一个宝贵资源是供应商,确保招、投标方式活动成功的前提是选择拥有良好商业信誉和资质的规范化的投标单位。有效的供应商评价体制,能够促使企业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供应网络,以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及其市场竞争能力。

2.3 积极推进和改进专家评标方法评标是招、投标环节中最关键的内容。整个招、投标方式活动是否做到公平和公正取决于评标过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更是关系到投标的成败。因此,评标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和工作程序就显得极其重要。依据《招标投标方式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必须有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且不得少于成员人数的三分之二。当前,招标一般仅设置经济标(投标函和工程预算),这便指导我们从评审技术标(施工方案)的传统思想中转过来,因此,经济方面的专家在评标委员会的成员中为主,尤其是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工程。实际操作中,一般由3名经济专家和2名技术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而且经常培训他们来提高业务水平和提升其思想品行,对职业道德差的专家予以淘汰。

采用合理的评标办法。招标文件的核心内容是评标办法。根据《招标投标方式法》中,“可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格法和综合评估法,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办法”的相关要求,在实践工作中必须强调具备通用技术、性能可靠或招标人对技术和性能未做特定要求的项目,并根据评审要求采取最低的投标价的中标法或其他方法。一般情况下,多数公司都通过最高限价法来开展招投标工作,也就是将投标人的投标报价限制在其最高限价范围内,同时为避免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太低,还规定了最低限价或允许偏差率,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所以,笔者建议对评标委员会提名的中标候选人进行询标,继而杜绝漏洞。

招、投标方式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其发展很快。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迅速发展了商品经济,也在不断扩大招、投标方式的普及面。因此,在当前已进入攻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下,出台实施《招标投标方式法》,不仅是对二十年来招、投标方式实践活动的总结,而且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必将为招、投标活动的健康、规范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宁素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2]刘伊生.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3]袁圆.浅议在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J].安徽建筑,2002,(S1).

上一篇:浅谈筒仓滑模施工工艺 下一篇: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