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市光明村水域景观生态设计探析

时间:2022-08-23 10:27:34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市光明村水域景观生态设计探析

摘要: 新农村水域景观对改善新农村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水域景观的生态研究,对乡村水域景观生态设计的理法要点进行了分析,并以光明村为例,探讨了光明村水域景观生态特征及设计方法。

关键词: 水域景观;新农村建设;光明村;生态特征;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079-02

0引言

要又快又好的实现国家十二五计划,推进两型社会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要改善新农村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应有的整洁意识外,还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生态、景观建设,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体现新农村建设中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思想,我们将水域景观生态的概念引入到水系规划中。

1水域景观生态设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水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新农村建设更需要有水作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新农村农业生态化,只有进一步更新治水理念,实现水资源的合理生态设计,才能保证新农村农业大力发展的同时又不破坏新农村的生态环境。目前,灌区以占全国45%的耕地生产了全国70%的粮食、80%的商品粮、90%以上的经济作物,进一步说明了排水灌溉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由于灌溉水域系统没有科学化,导致生态系统破坏,洪涝灾害频繁,而洪水灾害常常造成大面积农田受淹、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在1950~2000年的51年中,全国平均每年农田受灾面积937万公顷,成灾523万公顷。其中1954年、1956年、1963年、1964年、1985年、1991年、1994年、1998年都是洪水灾害比较严重的年份,农田受灾面积均在1400万公顷以上,直接导致农业减产,粮食产量增长率下滑,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正常运转。目前,水域景观治理特别是水体污染治理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

2农村水域景观生态设计理法要点

在农村水域景观生态设计中,农村水系的不同类型所涉及的问题可能不尽相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设计理法要点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

2.1 整体规划原则农村水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的某一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到景观面貌的变化。因此,在进行水域景观生态设计时,首先应从整体的角度,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2.2 目标兼顾原则农村水系具有多种功能,景观生态设计不仅仅是解决一个生态问题或一个美观问题,同时也需要从水系所具有的不同功能综合考虑。

2.3 生态设计原则依据景观生态设计原理,既要满足农村水系的使用功能,又要尽可能地恢复其自然生态特征,增加景观异质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农村景观生态廊道,实现农村水系的可持续发展。

2.4 自然美学原则与城市水系景观相比,农村水系景观具有更高的自然美学价值。形态上,规划应保持水系的自然形态;植物上,规划既要考虑植物的喜水特性又要满足造景的需要;材料上,规划应以当地的天然材料为主,与农村环境协调统一。

3长沙市光明村水域景观生态特征

光明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白箬铺镇,该村拥有众多优势,被规划为“湖湘特色、村民富裕、乡民文明、文化多元、社会和谐”的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和集休闲、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基地。

光明村山、水、田、土交错绵延,水面800亩,其中包括河流两条、小型水库一座、水塘121口、主要水渠近60条,这为光明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具有生产、水利等功能。除此以外,水还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是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具有生境功能。而且光明村水源开发大有潜力,村内水库、水塘及河流均可开发为旅游景点,其中滨水休闲区,更是为塑造新农村形象,促进光明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从源头上保护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光明村坚持“不填塘,宁愿跨过去;不挖山,宁愿绕过去”的原则,保护好山体、水体等自然环境。现如今光明村未进行大规模开发,水域都是以自然状态为主,蜿蜒曲线的自然河道及散布的池塘水域与各类用途的土地(村庄、果树、堤岸等)形成极其复杂、曲折的水陆交界边缘,斑块形态指数高。水域内物种极其丰富,生物种类和结构复杂多样,生物作用强烈,因而其生物多样性较高。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光明村水域植被景观表现为森林+草地植物群落、灌丛+草地植物群落、草地植物群落、荒地植物群落,水域的各种自然过程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自然形式,整个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生态敏感性,任何不当的开发利用都可能导致水域生态系统的崩溃。

4长沙市光明村水域景观生态设计

光明村水域景观总体设计思路是从自然美学角度出发,以生态为先导,先生态后景观。在整合保护水域生态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点、线、面”层次丰富,立体关联的乡村水域景观网络。

4.1 景观整体性设计乡村中的任一景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乡村整体环境相协调的。光明村打造“湖湘风格”建筑群,鲜亮冷色调、低矮而大体量的复古民居或矗立河畔或掩映于丛中,在山水之间形成古朴、典雅、具有传统建筑符号的古韵特色风貌区,给人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依据整体性原则及光明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009-2020),光明村适宜建设蓝色调、水天一色的水域景观,在景观中注意突出光影效果,融入生活情趣;植物选择上,以乡土植物为骨架建立结构稳定的滨水植物群落,从而得到半自然、近自然和自然形式的景观;避免出现单调要素组合的滨河景观,如河边密布建筑,堤岸上覆单一的植被等。

4.2 污水生态处理系统设计光明村花费40万,在水库边建立了供四户农家乐共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即厨房排水进入隔油池,厕所排水进入化粪池,而后流入厌氧池,进入预处理池,最终进入潜流湿地。在这一片绿草下面,不着痕迹地,污水已经不见了。结合光明村实际,还可设计采用一种典型的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多水塘系统”,即通过沟渠把多水塘串联起来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空间拓扑结构,径流随之在其中进行生态水循环。多水塘系统由水塘及其出入流系统组成,具有稳定的持留特性,能有效地截留和净化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物,是有效的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在未来远期的规划设计中,还可采用多水塘-人工湿地耦合系统,将塘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进行优化组合,发挥了单项技术的优势,实现了互补,达到提高SS、COD、TN和TP的综合去除效果的目的,也有效地减少湿地的堵塞,延长湿地的使用寿命。

4.3河道景观生态设计光明村拥有两条河流,八曲河横跨南北,水系全长3公里左右,四季水流充足;螺沱坝水系全长近3.5公里,贯穿东西,但疏于治理,淤塞严重。设计规划中,河道平面保持水域自然的弯曲,并根据水文状况,局部宽度调整;河道断面在保持河道畅通的基础上,设置不同深浅水域营造不同水位时的河道景观。

河岸带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景观边界,引起人们的关注。生态驳岸是国内外乡村河道驳岸发展的趋势,除护堤抗洪的基本功能外,还对河流水文过程、生物过程具有促进功能。八曲河在总体规划中属于滨水休闲区范围,内设有八曲烟雨、枫桥野渡等景点,驳岸可采用自然原型驳岸、人工自然驳岸两种。对于人为影响小的河岸,参照自然状态下河流驳岸的生态环境,利用植被群落的根系稳固驳岸,防止水土流失,保持自然河流的生态特性;开发区宜在种植植被的基础上,再利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加固驳岸底部。

4.4 生态渠设计沟渠是农村中最为普遍的水利设施,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光明村全村有土质沟渠和预制砌块沟渠和现浇混凝土沟渠三种,主要用于灌溉和排放。

设计对光明村沟渠从田间至干河的系统逐级排放,并对土沟定期进行疏通来维持其排水功能的畅通;渠道旁植水杉、池杉、柳杉、棕树、樟树、银杏等树,建成防护林带,组成高标准的农田防护林网。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生态渠既调剂了气候又保护了水土,还净化了环境。

4.5 生态塘设计光明村散布者众多大小、数量、深浅不一的水塘,用于水产养殖的池塘采用立体配置生产模式,在水下养鱼、水面植菱角,水边种草、水上架棚种葡萄;采用粗放式的自然水塘,对杂草稍作整理修饰后欣赏自然生态,留下自然发展的空间。

5设计实施的问题与建议

自然界中的水都有明显的连续性,虽然河流、池塘、沟渠的连续性不明显,但它们是农村水域景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体形式,新设计水体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扰。

在农村水域景观生态设计中,局部散落的一些低洼处,经地形分析,尽可能使其保持现状,塑造成生动的水景,如果能相互沟通,导入外来水源更新水系,最后溢入自然水系则更为理想。在地域的高处应进行生态重建,涵养水土,恢复自然形成的泄洪区域,不可占用。将雨水通过地形设计,合理引导地表径流,尽可能渗入地下,最终汇入天然水体。对地表及地下水流域应进行统一管理,不可分治,否则会破坏自然系统。水面的波光、水色、水的气息、吹过水面的微风和从涓涓溪流到惊涛骇浪的水声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在利用水体时,应该保证用地性质与水域资源及景观相融,利用水资源的强度不可超过水域的承载力,保证人工和自然系统的生态连续性。

在农村水域景观生态设计中应该重视对滨水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淡水不合理的利用、浪费以及污染会危及滨水生物。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境不受干扰。驳岸及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大大降低水体的更新及清洁的费用。提倡生态型驳岸设计,利用各类植物覆盖、稳固土壤,抑制因暴雨径流对驳岸形成的冲刷。

以上就是在新农村水域景观生态设计实施中经常会遇到又容易忽略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已经被提出来,但是不同的农村水系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在做研究时我们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刘琼英,全华.国际水域景观治理研究述评_兼论对我国水域景观治理的启示[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70(4):44-47.

[2]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00-201.

[3]毛战坡,彭文启,尹澄清等.非点源污染物在多水塘系统中的流失特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3):530-535.

上一篇:市政道路施工中排水措施探讨 下一篇:从始而终地保持城市公园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