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中的区域物流产业布局优化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24 01:56:04

区域经济中的区域物流产业布局优化问题研究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各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产业支撑,才能使经济全球化得以实现。区域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是人流、商流、资本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化经济,它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主要特征。但是,聚集不是目的,要素的聚集是为了商品的扩散,合理的物流布局对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从区域经济角度来看,在区域经济运行和发展进程中,物流产业布局的促进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因此,优化区域物流产业布局,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徐州市区域物流产业布局优化问题研究

(一)徐州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徐州市物流企业发展迅速,物流需求规模不断扩大,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物流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徐州市物流业正进入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与升级的新阶段。

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徐州市物流业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物流企业小、差、散、乱;二是物流辐射范围小、能力弱;三是物流业的区域产业联动较差。

(二)徐州市区域物流产业布局优化目标

根据徐州市区域特点与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定位,本文认为徐州市的区域物流产业布局优化目标为以下几点:

一是构建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现代物流“核心圈”,以物流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是构建覆盖淮海经济区、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紧密圈”,发挥重要区域物流枢纽的传导作用。

三是构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与国际市场对接的现代物流“联系圈”,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区域物流供应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通过这三个圈的建设,逐步构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转的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物流供应链枢纽,增强徐州的凝聚力、带动力和辐射力。

(三)徐州市物流产业布局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本文给出对某个区域物流产业布局发展相关的影响因素有:GDP、第三产业值、工业总产值、农林牧渔总产值、区域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投资、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批发零售商品总额、出口总额、通车公路里程、铁路正线延展长度、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民用机动车辆数、物流设备和土地成本、邮电业务总量、物流公司雇工人数、物流公司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物流公司个数、物流公司营业额、批发市场送货半径等。

本文运用主因子分析方法对徐州市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到徐州市物流产业布局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主因子分析方法的步骤:

(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形成相关系数矩阵。

(2)计算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一般取累积贡献率达85%以上的特征值为对应的主因子。

(3)计算主因子载荷量。

(4)根据累积贡献率和主因子载荷量计算各变量的主因子得分。

按照上述步骤对徐州市的具体指标数据进行主因子分析(计算过程略),影响徐州市物流产业布局发展的主因子有如下6个,即:

第一主因子为基础经济主成分,包括GDP 、第三产业值、工业总产值、农林牧渔总产值、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批发零售商品总额、出口总额等。

第二主因子为基础物流主成分,包括通车公路里程、铁路正线延展长度、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民用机动车辆数、邮电业务总量、区域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投资、仓储运输业从业人数。

第三主因子为物流社会化程度主成分,包括物流公司个数、物流公司雇工人数、物流公司营业额。

第四主因子物流公司运营成本主成分,包括物流公司本身财务状况、物流设备和土地成本、物流公司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等。

第五主因子为物流园区规模主成分,包括物流园区个数,物流园区营业额物流园区从业人员。

第六主因子为辐射影响力主成分,包括物流园区经营半径,批发市场送货半径等。

找到徐州市物流产业布局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后,我们就可以结合上文对徐州市物流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徐州市特定状况的物流产业布局实现途径。

(四)实现途经

1、大力培育与引进重点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产业的集聚

选择一批在现代物流领域已经起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优势企业作为“徐州市现代物流发展重点联系企业”,重点扶持宏康物流等生产型物流企业、香山物流等仓储型物流企业、汽配城等市场型物流企业、淮海医药等连锁型物流企业、港务集团等节点枢纽型物流企业,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市现代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

2、实现产业联动,构建一体化的供应链

鼓励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引导工商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强化主业竞争力,将采购、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徐工集团、徐矿集团、维维集团等大型工商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和资产,借鉴海尔发展现代物流模式,组建独立运作、独立核算、具有行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企业集团物流业务,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物流服务。

3、发挥区位优势,实现多式联运,增强辐射能力

发挥徐州在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东输中的枢纽作用,引进来,走出去,建立沟通淮海经济区内外的物流网络体系。加强与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上海、宁波、青岛、天津等地区的产业协作,重点发展徐州与沿海发达城市和中西部其他物流枢纽城市的物流业务。

利用徐州市区位交通优势,加快解决物流路线连接问题,大力推行多式联运模式,形成货场、公路、铁路、码头、港口、机场等物流节点的无缝连接。

加快发展与连云港的陆海联运业务,实现徐州与连云港陆海运输方式的优势互补,提高商品在徐州的中转与分拨速度,逐步增强徐州现代物流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4、强力推进物流园区建设

加快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划控制与管理。加大物流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增强项目承载能力,确保入驻物流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建立物流项目确认和登记备案管理制度,严格按规划控制入驻项目的质量和选址,确保规划功能的实现。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9SJD630072)〕

(张中强,1973年生,江苏沛县人,徐州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运营与物流管理)

上一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