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员的“五功”“五法”

时间:2022-08-24 05:56:03

戏曲演员的“五功”“五法”

“学海无涯,艺海无边”,屈指算来,我的从艺生涯已近五十年,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我体会到演员要想要好角色,必须体验生活,理解人物,开拓思路,苦练加巧练,不仅要掌握些戏曲理论知识,更要和排练厅结缘,练好基本功。要勇于挑战自我,面对竞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人专我绝、人绝我变、人变我奇、人奇我新、人新我创。作为戏曲表演者,只有把真正的“五功”、“五法”学到身上,化在心里,才能得心应手。下面谈谈我对“五功”、“五法”的理解:

一、“五功”

1.唱功:戏曲表演主要是通过唱、念、做、打来作为表现形式的,其中“唱”是首要组成部分,注重情由意生,腔随情转,也就是要在达意中传情。首先要做到吐字清晰,字字入耳,使观众听懂每句唱词的含意。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行腔的韵味、旋律的优美,字正腔圆,流畅大方,洒脱自如,余音绕梁,戏曲演唱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技巧。如“咬字”,不但与生活中的说话不同,而且与一般歌曲演唱也不尽相同。它运用了更为夸张的手法,特别强调每个字的声母和韵母的拼连,常常把一个字的音处理成头、腹、尾三个部分,但头、腹、尾的分切,必须做到隐而不现、过渡自然,不露痕迹,否则会适得其反,虽强调了韵味,而字音却模糊不清了。另外,在字音的处理上,还特别强调“四声阴阳”、唇齿舌喉鼻以及口型的开、齐、撮、合等吐字和发音规律,以达到不飘音、不倒字的要求。在行腔上,讲究“尺寸”,也就是讲究速度、节奏的变化,讲究换气、缓气和偷气等“气口”的运用,讲究利用声音的力度变化、音色变化以及各种细腻的装饰音来润色唱腔,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戏曲的“唱”,不是穿插在演出中的声乐表演,而是人物形象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不是人物所有语言、心态,都用唱腔的手段来表现,一部优秀的剧目,唱的运用总是要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精心安排和合理设置的。

2.念功:一般分为韵白和散白两种,韵白近于吟诵的形式,有些较明显的旋律、节奏,每个字拖音较长,多用于宫庭、文雅的词句,韵白除用于一般对话外,还有一些更近似于吟唱的方法,如“上场引子”、“坐场诗”等固定格式。散白也称为生活白或方言白,它是以各剧种自己的方言为基础的念白,如京剧中的京白,豫剧、曲剧、越调中的中州白,这种念白比较接近生活语,但仍然要有比生活语言更鲜明的节奏和旋律,除此还有“数板”和用锣鼓伴奏的“扑灯娥”等念法。总之,戏曲念白的样式多种多样,但都不同于普通生活中的语言,这些不同形式的念白,为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为传达人物情感和刻画人物性格,赋予了更丰富的色彩。戏曲念白的技巧与唱功有许多共同之处,因为它们都是对语言进行了音乐化的艺术加工,只是程度不同,所以又有它自己的一些独特的要求。唱有固定的音调、旋律、节奏,又有乐队的伴奏配合,同时还有字幕的帮助,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收到一定的艺术效果。而念白没有这些辅助手段,全靠演员自己的创造功力。有的戏中,重要的情节和事件,往往要靠念白来交代,稍有疏忽,就会给观众的欣赏带来许多麻烦,所以内行有句俗语,叫做“千斤道白,四两唱”。这一方面是说念白的功夫掌握起来很难,另一方面是说念白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所以,念白时一定要注意声音的升降平曲、高低起伏等变化形式,它是通过情绪控制声带的松弛来实现的,语气可分为:

①“扬”:语调由平升高,高亢激昂,称为“扬”,如: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吗?(上扬调,表示敬意)。

②“抑”:语调先平后降,低沉持重,称为“抑”,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降抑调,表示肯定)。

③“平”:语调缺少变化,平缓舒展,称为“平”,如: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相传叫百草园……(平直调,叙述、说明)。

④“曲”:语调升降频繁,起伏不定,称为“曲”,如: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糊涂了……”(讥笑语气)。

节奏是指在念白过程中声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而形成的回环往复的形式。把握节奏,首先要引感,从剧情出发,从人物出发,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精心处理,节奏的起伏跌宕以及字与字、句与句之间的断连分合等等,都要作细致的安排。在念白方面,戏曲演员要向话剧、小品、相声、影视演员学习,现将唱腔、道白十三辙写明如下:

A、中东(洪、用);B、发花(杀、刷)C、灰堆(谁、追)

D、怀来(乖、摔);E、乜斜(爷、切)F、由求(究、羞)

G、古苏(出、猪) H、言前(咸、连) I、人辰(寻、云)

J、一七(希、机) K、姚条(叫、刀) L、坡梭(多、祸)

M、江阳(枪、昂)

唱戏必须“归辙”,就好比火车必须循着道轨前进一样,如果不懂得“辙韵”,就不知道如何“归韵收音”也就不可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分韵也就是要合辙押韵,唱腔、念白一定要分清字的尾音是归何韵,是什么辙,字句合了韵,唱、念起来才能悦耳自然,戏曲唱念是演员刻画人物、表达剧情,使观众听清、听真的手段,要结合实践加以运用。切记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慢板”特点是字少腔多,节奏缓慢。如果不紧,就会散驰。所谓“紧”,并非急促之紧,而是“慢而不慢,徐中有节”。“快板”字多腔少,节奏快,如果不稳,极易囫囵吞枣,有声无字,不能达意。“稳”即“快而不快,快要适度,字句分明”。“散板”无板,节奏全靠演员自己掌握,这就要求一个“准”字了。“准”即“散而不散,腔准于情”。

3.做功:戏曲的做功,不仅可以表现人物的行动,甚至在舞台展示中,它是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段,如:“三岔口”、“白水滩”、“挑滑车”等剧目,整整一场戏,很少几句台词,完全是靠身段动作来表现的,即便是以唱或念为主的表演,也少不了表情、动作的配合。所以说,面部表情和手势比之语言文字更是内心冲突的直接反应,这也正是戏曲表演中“做功”的优势所在,焦菊隐先生曾说:“戏曲界有句内行话说‘千斤道白,四两唱’,意思是台词远重于唱腔,依我看来,还应该补充一句,‘千斤做工四两白’。对于戏曲,念白固很重要,而做功却应当是一切‘唱、念、做、打’这四功里,其它三功所绝不能脱离舞台手段。这在昆曲的表演和歌唱里最能找到证明”。可见做功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

4.打功:指的是戏曲表演中的武打或翻扑、跌摔等激烈的大幅度的动作,它是根据古代作战场面,吸收舞蹈、武术、体育等技巧,按照戏曲表演的特点创造而成的,双方对打的招数具有相对固定的组合形式,如“小快枪”、“大快枪”、“单刀枪”、“滕牌枪”、“三节棍”、“双锺”、“流星锺”、“剑枪”、“单刀拐”、“大刀枪”、“双刀枪”等等,具体运用,在这些基本套路上,加以变化、创造,多人对打,俗称“挡子”,如三人对打,称作“三股挡”,四人对打称“四股挡”,还有“九股挡”,“砸连环”,“三险四砸”等,武打是一种技术很强的表演,它讲究打得稳妥准确,冲、猛、脆、帅。武打中往往还要穿插各种“跟斗”以制造气氛,武打到某一段落时,又有短暂停顿的“亮相”,通过富有雕塑感的造型,集中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同时动静结合,舞姿成画,能使节奏强烈的武打分段落,出韵律,另外,胜利者往往还要专门安排一段抒发自己得意情绪的“下场花”表演。一场精彩的武打,讲究火炽紧凑,不松散,但又要张驰有序,起伏适度、层次鲜明、有章法、结构得体,武打的安排,必须是剧情的有机部分,它不仅表现双方的胜负,还是打出情节,打出个性来。“敌我战斗,你死我活,进上防退,步身结合,打抖转身,干净利索,挑起刺肚,扫腿过河,马腿立直,重起轻落,脚下不乱,节奏准确,眼观六路,手腕灵活,真打实战,情绪饱和,不松不懈,以免伤着”。

5.经功:锣鼓经是戏曲演员必须掌握的一功。因为戏曲的打击乐是表演艺术的命脉,它与演员有密切的关系。它不但能增强戏曲的气氛,还能打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它节奏无穷,尺寸的舒缓紧凑,迟疾顿挫,快慢轻重,都要求演员能运用的得心应手。

老艺术家们说:“一台锣鼓半台戏”、“锣鼓相应,旗鼓相当”指的就是击乐伴奏与演员配合的重要性,但打击乐在伴奏中既要引导其他乐器正确的各尽其责,又要区分和展开全剧人物不同的情绪、处境、思想、感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应处处服从剧情任务的需要,尤其武戏不能一味追求“火爆”。要做到“武戏爆中求稳,文戏稳中求准,打出情感能惊人,才算戏曲根本”。“雅而不疯,俗而不土,暴中不躁,稳中不瘟”。故“经”功,作为一功与唱、念、做、打四功相合并提成为“五功”。

二、“五法”

手法:戏曲表演艺术“五法”之一,在戏曲的形体表演中包括掌、腕、肩、肘、指各部位在内的动作,千变万化,除了静止的单一动作外,如山膀、云手、穿掌、兰花指、剑指、佛手指、点指、抖指、勾指、摇指、按掌、托掌、划手、分手、领掌、提拳等。

2.眼法:常言道:“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眼是心灵的窗口”,眼法的训练及技巧的动用,最能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下面就眼法程式简谈所知:

神眼对,凶眼直,媚眼眯,怒眼暴,醉眼眠,思眼翻,悲眼动,恐眼正,笑眼精,哀眼下,惊眼大,讶眼死,瞟眼斜,偷眼歪,瞄眼虚,狠眼瞪,乐眼小,天眼平,忧眼乱,淫眼勾,憔眼呆,刺眼木,盼眼远,深眼探。

3.身法:在戏曲的形体表演中,身法是衔接手法、眼法和步法的枢,主要依靠腰部功夫来带动各种身段动作,包括举手投足、坐卧行走,既使在戏曲演唱时,也有抒胸、平背、收腹、立腰的身法要求。

4.口法:指发声之口法,是戏曲表演艺术五法之一,口法的训练在于加强包括唱腔和念白在内的戏曲声音表现手段的艺术美感,讲究发声、吐字、行腔、口形的准确和恰当。还有气口、喷口以及五音四呼的运用,以充分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

5.步法:指台步、云步、磋步、垫步、圆场、矮子步、十字步、偷步、留步、抢步。特别是武打演员要注意脚步的变换,比如打把子转身,脚下不可拧脚掌转,要用摆、扣的方法,逢摆必进,逢扣必转,逢闪必弓箭……

过去我们常说的“手、眼、身、法、步”,这个“法”我认为是咱内行话叫“范儿”,也就是说规范不规范,到位不到位,功底扎的正不正,要领对不对等由来。以上是我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不知当否,愿探讨指正。

上一篇:浅谈戏曲演员的水袖\情和声的表现 下一篇:浅析舞蹈形象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