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福神阙穴治疗慢性腹泻68例

时间:2022-08-24 04:42:02

药物福神阙穴治疗慢性腹泻68例

【摘要】慢性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频率,粪质稀薄,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的复发性腹泻。可从急性腹泻迁延而来,也可一开始就呈慢性症状,持续数天,或间断出现,情况多不相同。

【关键词】药物;慢性腹泻

神阙穴是任脉的穴位,在脐窝正中,临床上治疗腹痛、泻痢多用此穴。因其不易消毒,故一般多用敷法或灸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2-21年,平均9.3年。都曾服多种中西药物,均不能维持久效。大便常规提示:黄色稀便或稀水样便,可见食物残渣或脂肪滴,未见虫卵。大便潜血试验阴性。

1.2药物组成党参20g、白术15g、扁豆10g、苡仁10g、茯苓10g、木香10g、砂仁10g、陈皮15g、吴茱萸10g、肉桂5g、丁香5g、黄连10g、白芍15g、补骨脂10g。

1.3治疗方法上述药物共为细末,用米醋调和成稠糊状,每晚取一小汤匙,用清水洗净脐窝后,把药糊平敷在其上,用多层纱布覆盖其上,用电熨斗或热水袋加热,温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宜。每天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两周为一疗程,间隔两天后可进行下一疗程。治疗期间禁食生冷、荤腥、油腻、辛辣食物。

1.4疗效标准

痊愈:一日或一日以上大便一次,大便成形,一年后随访未复发。2.显效:大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大便成形,一年后随访有1-2次复发,但症状较治疗前减轻。5.无效:治疗后便次稍有减少,便质稍有改变或无任何变化。

2 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治愈60例,显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

3典型病例

患者郑某,男,42岁,农民,2006年8月11日就诊。主诉:腹痛、腹泻反复发作6年,加重一周。6年前因过食生冷而导致泄泻发作,经治疗后好转,以后每遇受凉、劳累、或情志不好即发作,严重时可持续两个多月。一周前因劳累和情感问题而出现腹泻,每天排便5-6次,水样便,含未消化食物残渣,全身疲软无力,纳差,喜暖。舌淡红,脉弦。大便常规:黄色水样便,可见未消化食物,未见虫卵及白细胞。潜血。按上法治疗一个疗程后,每天大便2-3次,便质有所改变。两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继续治疗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复发。

4讨论

本病属中医的“泄泻”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密切。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混浊内生,谷反为滞,水反为湿,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而为泄泻。若因情志不舒,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则运化失司而成泄泻,若久病之后,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也可致泄泻。但肝肾所致泄泻,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发生。故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扁豆、苡仁、茯苓健脾利湿;木香、砂仁、陈皮调中理气,吴茱萸、丁香、肉桂散寒止泻;黄连清肠化湿;补骨脂扶助肾阳;白芍柔肝止痛。共济健脾、温肾、疏肝之功效。因而对脾虚、肝郁、肾阳虚而引起的泄泻有较好的疗效。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4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微波治疗宫颈糜烂467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