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反思

时间:2022-08-24 01:03:19

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反思

摘要:本文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行分层次教学和小组互助讨论式教学,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生发展;分层次教学;小组互助讨论;信息技术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对教师教学的诠释。面对初级中学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知识的程度,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为此,笔者在初中一年级、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有机体,教师的“教”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了教师的教。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学习,怀着美好的憧憬来到中学,有继续学习实现人生梦想的渴望,也有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这一时期,学生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期,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学习目的尚不明确,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具备。考入好的高中是家长和老师的期盼,也是学生努力的目标。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从承担初中一年级第一节数学课起,就要掌握班级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创建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民主的环境,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逐步树立教师民主“教”和学生相互“学”的风气,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启发者、对话者和引导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探索者、求知者和思考者。教师要时刻树立这样的角色扮演,处处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实践中以身作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创建平等和谐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愿望

数学是中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算能力。如果学生前期基础没有打好,或者对这门课不感兴趣,很难学好这门课,且直接影响着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感兴趣,并激发其求知欲。兴趣是学好数学课程的前提,好习惯是学好数学课程的保证,比如课前预习,课堂注意力集中、表现欲强、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并按时完成作业就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前期已掌握的知识,循序渐进,因势诱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个人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融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喜欢这门课程,热爱这门课程,最终立志学好这门课程。

兴趣的产生并非偶然,有一个培养和发展过程。一方面,教师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表现欲,恰如其分地表扬学生,唤醒学生求知的愿望,点燃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火炬。在上课时,不急于讲课本知识,可事先为学生讲故事,讲日常生活中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故事,比如,一般图形面积的计算动车或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等;尽量结合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事例,使其看得见,想得来,用得上;然后导入学习内容,使学生渴望学习并想试一试。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工具,采用讲授、演示、谈话、讨论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结合案例挖掘学生优点并适时予以鼓励和表扬。例如,在讲述勾股定理时,可用面积割补法等多种方法证明勾股定理,并形象生动地展示勾股定理,让学生明白三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应用勾股定理测量山的高度、河的宽度等一些实际问题。

小组互助讨论式教学

中学阶段任课教师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的,往往数学教师都带两个平行班,课时较多。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至六人,设立一名组长,组长由学习较好者担任。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作好角色扮演,并观察学生是否人人参与其中。讨论结束后,让各小组选派一人进行总结汇报,教师适时予以鼓励。各组任务并不要求完全相同,解题方法也不一定完全一致。有目的地选择难易程度不一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享受展示过程,通过展示,学生自信心会逐渐增强,学习能力会不断提高。使学生明白,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学习方法不断优化的过程。

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学生是有差异的,要承认差异。在实施过程中,要有培养学生、指导学生的意识,在同一小组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指导其他学生,树立典型案例,以点带面,反思总结,逐步推广,形成良好的群体学习风气,增加班级凝聚力,发挥集体智慧。这种教法不宜频繁使用,一周一次为宜,且适时根据学习情况重新分组,差距不宜过大。

参考文献

[1]李焕朝,王佳鹏.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探析――以“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为例[J].教师,2015(23).

[2]赵良.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N].学知报,2011-01-31.

上一篇: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法探... 下一篇:现代信息条件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