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

时间:2022-08-23 09:54:58

谈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从小学到高中都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设置的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需要教师在实施中根据学生需要,根据地方和学校实际开发课程。农村学校具有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探索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作为小学到高中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设置的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需要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需要,根据地方和学校实际开发课程。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这为农村中学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资源分析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在目前教育资源有限、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应立足本土,充分开发当地农村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整合本地区有利的社会资源,开展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增城市农村乡土文化资源丰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且现阶段农村各地的特色经济又发展迅速,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如乡镇里的图书馆、工厂、民办企业、文化站以及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等等,只要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涉及的,都是课程资源的范畴。

二、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新一代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非常强,农村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希望主导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自己的个性,提高能力。因此,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择应充分满足中学生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多样化。

1.组织形式多样化

学校要组织形式多样且切实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课题调研、劳技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尽可能多地选择实践活动类型,多方位接触综合实践。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要多样,实现教育方式多元化。

2.时间安排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时间安排合理化,如寒暑假,周末、节假日、课余时间等,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

3.实践内容多样化

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及知识结构安排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应立足于农村学校的实际,注重层次性和探究性,如自护自理能力教育、种养业调查、农村志愿者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实现实践内容多样化。

三、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

1.计划详细周密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制订活动计划,经历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做到人人目标明确、任务明白、时限明了,保证逐步实施,层层落实。

2.指导实践探索

(1)组织。理论指导课以班级为单位,便于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户外实践探究活动,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分组,路程短,不需要交通工具,可避免许多路途上的安全问题,便于周六组织开展活动和小组监控;以村为单位,学生所接触的都是身边熟悉的人和事,降低了活动难度,便于组织实施,体现了实践探究的可行性。

(2)指导。在活动中,教师适时、适度、适当地指导学生选择实践探究的方法、步骤和途径,使他们心中有想法,口中有说法,做中有方法。保证在实践活动中活而不乱、动而有序、有条不紊,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始终保持疏而不漏,密而有格,步步跟踪,环环紧扣,层层落实的良好态势,体现了指导老师的引导性。

(3)实施。采取组长负责、组员分工的运作机制。从组长到组员人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探究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参与、有实践、有探究、有收获、有发展,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如《走进白水寨――乡村旅游发展前景与对策》的调查过程中,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有明确的分工:历史追溯组查阅客家文化的历史演变,采访景点传说,整编景点故事;市场调查组调查开发价值,调查游客来源及数量,预测旅游收入;设计规划组设计旅游规划图,进行投资的估价;广告宣传组动手制作宣传海报,并身体力行进行宣传活动。这些都体现了组织的严密性和分工的明确性。

3.组织成果交流

成果交流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既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小结,又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它对促进学生的认识发生质的飞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必须重视成果交流这一环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应根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针对活动主题、活动主体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展示方式,采用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辩论会、实物展览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交流活动过程的体验,交流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交流探究的方法和途径,使成果交流得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所追求的价值。

四、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评价

1.评价的原则

(1)参与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学生的活动参与过程,肯定学生的参与价值,不过分强调结果。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实践和反思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2)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的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在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使评价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3)激励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以激励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我意识和个性品质的提升,注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纵向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在纵向评价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进步。教师要有意识地放大实践中的体验,淡化最终结果,通过评价帮助学生体会到收获,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2.评价的内容与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内容与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内容应从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内容,转变为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研究方法掌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取得的成果等,主体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人士评价等,具体内容见下表。

3.评价的方法

(1)档案袋评价。以档案袋的方式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将自己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材料不间断地收进自己的档案袋中。如活动过程的材料、应用资料、自我反思的材料、成果展示的材料,等等。利用这种方式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档案袋中的每一份资料都很清楚地反映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所取得的各种成果,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发展轨迹和活动的全程性。

(2)实时性评价。教师、同学、家长等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给予恰当评价,促进活动的开展、深入、创新。实践证明,采用实时性评价其操作方法便捷且非常有效。

(3)描述性评价。描述性评价是记录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反思等,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较好地全面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可描绘活动过程、兴趣特长、方法能力……也可以通过“老师的建议”“精彩亮点”“我的观点”等表现出来,以便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反映学生实践活动的结果。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加强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规范课程管理,丰富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将有利于提高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红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5.

[2]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姜 平,胡良君,汪明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运筹学”课程建设探讨 下一篇: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