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性研究

时间:2022-08-22 05:22:34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性研究

【摘 要】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入手,分析了现行联动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加强内涵建设,深化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借助区域经济的支撑,在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007-03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快速、稳定发展的轨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作为与区域经济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形式,高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科研技术等方面的保障,区域经济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物质支撑,两者相互影响、互为依托、互相制约。因此,加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性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契合性分析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联动发展。

1.区域经济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一,区域经济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物质支撑。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当地人们的经济实力、家庭教育的投资水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高职教育的发展。经济越是发达,教育投入力度越大,技术要求就越高,对高职教育的支撑力度和促进作用也就越明显,故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当地高职教育的规模、质量和发展速度。

第二,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对劳动力的类型结构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在以汽车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劳动力的类型必然以汽车技术工人为多。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和发展趋势及其对劳动力类型的需求结构,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有着直接的影响。

第三,区域技术结构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区域技术结构的变动和发展及其对劳动力层次的需求,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层次。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岗位技术层次要求较高,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也就相应较高。中西部地区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不够精细,高职教育的发展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必然受到相应影响。

第四,区域多元化的社会经济形式决定着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我国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现状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应该是多元化的。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和促进高职教育向前发展。

2.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高职院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社会服务型等各层次实用型人才,研究解决当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其办学水平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明显影响。

第一,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级应用人才,尤其是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高新技术带来了新兴行业,传统产业也要走现代化的路子,这些中高级人才、高素质人力资源,需要高职教育来提供。

第二,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高职教育根据区域经济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研究成果既可以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又可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还培养了相应技术人才,全方位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尽管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与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具有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占主导地位,高职教育在寻求加快发展速度、

――――――――――――――――――――――――

* 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项目“湖南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枢纽工程’服务‘四化两型’研究”(编号:2015BZZ226)

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时,必须坚持服务社会的理念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为当地经济的振兴服务,力求与区域经济协调、联动,实现持续发展。

二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契合机制存在的问题

1.发展定位相对模糊,区域服务意识不强

科学准确的定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度熟练的生产、建设、管理以及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它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点,并且具有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职业性四大典型特征,故高职教育必须依据地方经济特色,根据行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找准发展定位。目前,高职院校发展的障碍之一就是发展定位不准确,没有很好地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习惯于被动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安排,没有主动根据区域经济的需求调整目标定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

2.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升级的主动适应性不强

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没有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存在跟风而上的情况,不管自己是否有师资和实训设备,只要听说招生好,就一拥而上,结果,要么毕业生质量不高,要么就业形势已发生转变。调查发现,现行高职教育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具体来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相关专业偏少,而第三产业相关专业设置的数量过于庞大,由于就业形势的变化,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已经超过容纳范围,而第二产业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却不足,这已经影响到湖南省“四化两型”建设,亟待解决。

3.经费相对不足,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近年来,高职教育的经费总额增幅较大,办学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仪器设备、馆藏书籍等也有所增加。但是相较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还比较落后,政府、行业、企业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偏小,高职教育自筹经费难度大,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契合发展的建议

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人才培养水平,构建职教集团间的校际联合办学机制

在职教集团间建立校际联合办学协调组织,以实现以下五个目标。一是硬件资源的共享。对校际间的教学资源、实训基地等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降低办学成本。二是定期召开研讨会。分析集团内各院校最佳发展方向,调整专业设置。三是深入开展集团内校际间教研教改活动。通过活动,交流教学方法,提高各课程的教学质量。四是建立集团内统一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立名师库,成立集团内督导和质量评估组,实现师资互聘、学分互认。五是建立职教集团内“立交桥”。加强集团内职业院校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纵向联系,通过学历教育对接区域优势。

2.加强校企合作,创新育人体制

一是在职教集团的合作企业中,建立互惠互利的职教实验实训基地,聘请企业家担任专业课教师,建立校企合一的办学模式和体制。二是为集团内合作企业承担职工培训任务,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三是构建国际合作办学体制。主动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拓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发展空间,培养适应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3.构建多元的职业教育投资体制,改善高职办学条件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实行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互补充”的投资办学体制。高职学院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多元的职业教育投资体制。一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和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二是广泛吸收民间资本。积极鼓励和倡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发展高职教育捐资助学、兴资办学,实现企业参与办学的长效机制。三是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技术升级,有利于争取这些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四是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提高高职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4.明确办学定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想要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必须首先明确办学定位,在人员培训和专业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的需求,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趋势,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从而使得高职教育可以持续满足市场需求,并使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和提高。因此,高职院校要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及时关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积极参与本地经济和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肩负起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使命,服务区域经济,贴近产业发展,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上一篇: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和听力技能的培养 下一篇:浅议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转变的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