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探析

时间:2022-08-22 01:31:40

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探析

摘要 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是伴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出现的一种教育现象。本文描述了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的表现,分析了出现的原因,并探讨了隐存的利弊,提出了引导性建议:鼓励教育指导机构建设,促进家校间的沟通合作。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育私事化” 利弊分析 积极引导

近些年来,中国教育似乎正在出现一种变化,不久前还被人们看成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并由国家垄断和提供的教育产品,如今由于能给学习者带来明显回报,正出现某种私人消费的倾向,教育开始兼有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的双重消费特征。即原本由公共教育机构承担、负责的教育,现在出现了私事化的倾向。目前,“教育私事化”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层面的理解。本文从家庭层面剖析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家庭私事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家庭增加对孩子教育的投资;二是,家长们渐渐将教育责任从学校转移到自己身上。

一、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的现象描述及原因分析

现今中国社会,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普遍解决了温饱问题,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不同人群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开始成为教育管理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而且开始将消费指向教育等精神需求方面。这是义务教育“私事化”倾向的社会背景。

(一)现象描述

在学校教育之外,家长根据社会的要求、自己的期望、孩子的特点等制定教育计划,采取教育措施,其突出表现是:为孩子安排各种课外辅导。笔者于2008年9月至11月对安徽省芜湖市两所小学和两所初中进行了访谈,就其学生正在参加课外辅导(辅导班或家教,排除学校统一安排的辅导)的平均百分比进行了粗略统计:

调查中还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家长为孩子请了两位以上的家庭教师或报了两个以上的辅导班,还有门门主课皆有课外辅导的情况。

另外,笔者针对“培养孩子”这一话题,对几位家长进行了访谈,现选取两位家长为代表予以介绍。

A家长(本人为医生,大专;丈夫为飞行员,大专;经济条件较好。家中有一女,现读初一):家里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我们就想尽最大努力培养她。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就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玩好,我们经常带她出去旅游。那时学校老师便开始布置作业,我便同老师商量,不要为我家孩子留作业。上小学后,我们又感觉孩子应该在文化知识学习之外具有一项特长,发现女儿喜欢小提琴后就为她报了琴班。平时我也经常督促孩子的学习,她成绩一直不错,在班上排前10名。六年级时,我就考虑让她通过考试进入重点中学的重点班。但由于竞争激烈,看来女儿上重点班的可能性很小。我便开始观察、打听她们班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看看他们是如何学习的。结果发现:始终排在前三名的学生都在上辅导班。于是我就赶紧打听哪个辅导班比较好,也为自己的孩子报了一个辅导班,并且请了一位家教老师。后来孩子如愿进入了重点班。但重点班里都是好学生,全班46名学生,女儿排在30名。她很灰心,感觉老师不喜欢她,便没有劲头学习。我发觉之后,感觉还应该为她报辅导班把成绩提上去。另外辅导班人数相对少,老师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现在孩子休息日几乎全部都安排满了,成绩也在提高。我也知道孩子辛苦,但竞争太激烈,现在不努力将来就无法考取好的大学,也就没有好的前途。

B家长(本人为商人,初中学历;丈夫为初中体育教师,大专学历;经济条件一般;家中有一儿子):我本人读书不多,只希望孩子能好好读书,将来上好的大学。儿子是在农村上的幼儿园,小学时我们把他接到城里读书,胆子比较小。那时他的班主任老师特别严厉,学生犯一点错误就会被当众批评。我家孩子挨了两次批评后就害怕去学校了。我感觉老师是有些过分了,我的孩子是来接受教育不是接受批评的,孩子在接受教育后应该变得更加自信而不是自卑。后来我为儿子办理了转学,并向班主任说明情况,希望他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学校的学生比较多,老师不可能一一都辅导到,而我们自己又不能辅导。就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专门辅导,一对一的效果总比一对多的效果好。另外儿子所在学校平时不组织考试,我认为不行,现在只有分数上去才能上好的学校,我就专门找了一家辅导班让儿子经常参加考试。上初中以后,学习的内容逐渐加深,我就为他每一门主课选报了一个辅导班。

小结:一方面,家长心中有培养孩子的计划。在目前应试教育为主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意识到:高分数―好学校―好工作,于是便将“投资”的主要目标指向成绩,进而指向课外辅导,致使课外辅导出现火热场面。另一方面,家长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对其孩子的教育。他们都在观察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如何,关注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教师是否重视自己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感觉怎样等等。如果不能符合他们心中的要求,家长们就会主动出击:与教师沟通;择班择校;或者在校外进行补充教育等等。

(二)原因分析

教育“家庭私事化”的现象一直都存在,在当今更趋于普遍,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经济发展因素。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当经济水平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在基本解决吃饭问题之后才有可能关心教育,手头有余钱时才能投资教育。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为孩子提供额外教育,抑或补充教育。

其次,家长素质的提高。在调查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城市出现了大批的个体户。他们大多数都是受教育程度不高者,不看重学校教育,以至于在教育领域刮起了“读书无用论”的风潮。可见,家长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和教育行为。唯有当家长们意识到教育所带给个人的文化资本的价值时教育“家庭私事化”才会出现。

第三,民主参与观念渐深入人心也推动了教育的“家庭私事化”。许多人开始认为教育是一种公共性的事业,由国家花费巨额经费兴办,普通公民有权对学校教育进行检诉和评估。当家长观察学校时,发现学校教育并不是处处让人满意。于是他们会主动去影响教育,力求使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当家长们在学校教育方面不能有显著的作为时,他们便会在校外下功夫。

此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在起作用。如政府部门对教育的重视引起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学校教育的发展步伐不能满足家长们的要求等。可见,教育“家庭私事化”现象的出现和普遍化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不能单一而论,需要深入分析。

二、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的利弊分析

任何现象的存在皆是因为它满足了某一方面的需求或具有某一方面的优势,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也不例外。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的出现,必然有其合理性。

其一,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补充了教育资

源。国家虽然推行了免费的义务教育,但在现今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家教育资金的投入是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的;又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基数大,财政无法提供每一名学生充分发展所需的费用。此时家长将自己掌握的各种资源用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无形中增加了教育资源。

其二,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可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由于学校教育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形式,无法考虑到每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等等。而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选择设计合适的教育,这无疑会有利于孩子潜力的挖掘和个性化的发展。

其三,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还可以促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双方联合促进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这一行为增进了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进而利于教学的开展和班级的有效管理。另外,两者的对话还可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发展。

当然,义务教育的“家庭私事化”,在具有某种合理性、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在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其一,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校外教育是需要投入的,其成果如何决定于家庭的教育能力和经济状况。结果就会出现:富人的孩子接受好的校外教育,穷人的孩子接受不好的校外教育或者无条件接受额外教育。这显然会扩大教育的阶层差别,成为教育不公平的另一原因。

其二,教育的不规范性。由于每位家长受教育水平和对教育理解认识的不同,安排孩子的校外教育有各种各样的模式,虽对应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但缺乏一定标准和规范。以课外辅导为例,有些家长盲目追随,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孩子的情况;还有些家长持有“辅导多多益善”的想法,造成孩子课业负担加重,学习效率下降;甚至还有些家长根据广告宣传行动,使得校外教育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其三,重复教育造成资源浪费。如某些教学内容,很多学生在学校听完一遍,还要在校外再听一遍(或者相反),时间一长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下降,结果使得听两遍甚至多遍的效果反而不如听一遍的效果好,无形中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可见,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在满足了一定需要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弊端。为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化弊为利的方法。

三、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的积极引导

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民的“教育选择权”需要将进一步彰显,教育的“家庭私事化”会更加趋于普遍。所谓“积极引导”,其实质是在洞察矛盾的基础上,特别是鉴于其存在的不足和弊端,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服务工作,实现“兴利除弊”。

第一,鼓励教育指导机构的建设。针对很多家长缺乏教育的相关知识,出现错误的或不适当的教育观念,在为孩子安排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教育指导机构如家长学校则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媒体的介入和引导。目前,网上家长学校、电视台家长教育指导栏目等已不鲜闻。

第三,借鉴国外的“教师家长协会”模式,促进家校间的沟通合作。美国在1897年成立了学校家长组织――“教师家长协会”,它是建立家庭与学校密切联系,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健康发展的重要桥梁和渠道。日本每一所学校都建有家长教师联合会(PTA,以学校或学区为单位,由热心的教师和家长自愿组织而成),这个组织在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和社区的作用,特别是在强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方面,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师家长协会的建立是基于家长有参与教育的权利。他们在教育中应该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现在看来,家长不仅参与德育也在积极参与智育。通过建立教师家长协会,一方面家长可以清楚学校的培养计划与模式、各种考试制度、评价机制等,进而指导个人的教育规划。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集中了解家长们的教育诉求,进而将其作为调整教育工作的依据之一。教师家长协会可以成为家庭与教育部门沟通的桥梁,两者合作促进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

总之,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将会成为教育的重要部分。若能加深对它的理解,充分利用其优势,改善不足之处,它便能积极促进教育的多元发展。

上一篇:小学生责任意识发展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