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22 08:47:46

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重视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要把历史上的人和事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同时要求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历史学科能力,学生才能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对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做到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才能以史为鉴,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教和学的目的。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笔者以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关键词】高中历史 学习能力 培养

一、上好新课导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以导入新课为例,对一节课来说,导入是关键,俗话说一个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导入是否得当、巧妙,对一节课的教学有至关重要的左右。导入可有多种形式:民歌导入,如《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一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导入的:有一首流传600多年的民歌,从安徽一直流传到全国,不知同学们是否听说过,这首民歌是这样唱的:“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是一种民间歌舞,叫凤阳花鼓,那么歌中提到的朱皇帝是何许人也?为什么凤阳自从出了他之后“十年就有九年荒”呢?以此激起学生探知欲望,导入新课;故事激趣导入,由老师或学生讲一个故事,如《唐末农民战争》有关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的故事和李林甫、杨国忠欺上瞒下、阳奉阴违、作恶多端的故事有好多,可以事先准备一两个导入新课;历史人物导入,如《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出示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位人物的画像或投影,指图讲述,这三位皇帝大家都比较熟悉,他们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唐朝前期繁荣与他们所作所为是分不开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是如何出现的?我们应如何客观、公正地去评价他们?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本课学习。

二、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掌握了一定历史学习方法,敢于讨论历史问题,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中就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挖掘历史学习中隐藏的“发现”因素,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解释。对有些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例如,在讲授选修模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的《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课时,“怎样看待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是一个难点。教学中,笔者没有简单地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回答,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李世民即位前的经历中,体现出了他有哪些杰出才干?学生讨论、分析得出:他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非凡的军事才干等等。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诸如:李渊有几个儿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就不怕世人谴责吗?如果我是李世民,我会怎样做等等。笔者及时地表扬了提出问题的学生肯动脑筋。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因为是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各抒己见,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归纳,这样,教学中的难点迎刃而解。

2.精心设置历史情境。高中历史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氛围,而且能逐步学会怎样对历史进行认识,如何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解释,从而掌握认识历史和了解社会的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并逐渐积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究的经验。要达到这样的高层次目标,单凭学生被动、机械的接受式学习是不够的。如何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创设历史情境,让作为主体的学生尝试进入“历史角色”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三、揭示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本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握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并通过分析和评价,增强学生的理论分析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首先要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历史上有关重要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教材上一般都有现成的结论,但学生对如何得出结论的过程并不清楚。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对事物现象本质的分析和评价,多方面、多角度进行阐释,变经验教学为过程教学。其次,历史教学要开发学生潜能,最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求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抓住实质并总结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恰当地补充一些史料,让学生在教师地指导下,通过自己分析史料得出某些历史结论,不仅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更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刚.浅谈高中政治课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兰福春.初中数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01).

[3]白平.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02).

上一篇:浅谈中学英语阅读课策略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