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语文要从有效预习开始

时间:2022-08-22 01:02:17

学好语文要从有效预习开始

摘要:培养和提高课前预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的工作,切实加强教师的示范、启发和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逐步使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语文;预习;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86-01

所谓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具体而言,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可是,我们通常的理解是,预习就是学生自己的预习。而通常的做法则是,在一篇课文讲完了,或者一节课结束了,然后在上新课之前对学生说一句,“明天上某一篇课文,请同学们预习一下”。至于学生如何预习,预习什么,就没有了任何下文。而学生是否真正的预习过了,其实我们做老师也并没有真正的在意过。或者我们老师都认为,预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非就是注注拼音,读读课文这么简单。而实际上,如果对学生进行这样的预习布置的话,实际上等于没有布置。所以,这样的预习也依然是没有效果的预习。那么,到底怎样的预习才算是有效的预习呢?根据一学期多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把预习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走。

1.在思想上重视有效预习,为“课堂增效”打基础

预习是学生自己单独接触新知识,自我阅读,自己发现问题,并设法自己解决问题的环节.它是课堂学习的首要步骤,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的有力措施。

1.1 有效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时学生会从已有的知识“仓库”中搜集相关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比对,这个过程既达到温故而知新,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提升学会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时预习所获得的知识不一定准确,往往不够全面,但只要持之恒地坚持,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肯定会有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1.2 有效预习能消除课文中的“暗堡”。预习课文如同军事打仗,要想取胜,必须对阵地进行细致深入地侦察.只有摸清情况,找准突破点,才能百战百胜.无论是学习一篇文章,还是学做一道例题,学生在预习时,发现易掌握的或有疑问处,标出相应的标记,到了课堂上,就有了目标,进而集中“火力”,想方设法在第一时间将重难点“消灭”。

1.3 有效预习可以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俗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课堂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发言,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只有经过有效预习,才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当一个个经过认真揣摩,各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提出时,往往令同学们刮目相看,当听到同学或老师的略加点拨时,他们会豁然开朗.这样他们就品尝到探究的喜悦,同时帮助学生打开求异思维"通道".这些能力的提升,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1.4 有效预习可以使知识变得条理化.不预习的学生,所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全面的,他们往往只停留在听懂层面上,还不能达到融汇贯通,举一反三的程度,而进行有效预习后,他们除了快速掌握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外,还能通过老师的精心点拨,讲解后,站在新的起点上,逐渐将零碎的知识条理化,并形成清楚的知识轮廓,不容易遗忘。

2.成果展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预习成果展示是巩固已得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必要的知识反馈过程。我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依据学情和课标的要求,将预习成果展示不仅仅定义为互相交流,更定义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我坚持的原则是“方法指导要到位,文本阅读要到位,知识掌握要扎实,学生参与要全员”。 所以我将成果展示分为三步:第一步,落实双基。叶圣陶先生认为"考查必须认真",要想预习长期有效,光靠学生的兴趣和自觉性远远不够。这一环节先由小组检查,再抽号代表本小组参加班级集体检查,或是纸条形式的基础知识小测,形式不一,但不超出学生积累的范围,让他们充分享受积累成功的喜悦。这个环节要求95%的学生达标。第二步,小组自主交流阅读体验。学生将自己的初读体验和读后再体验与小组成员分享,合作解答学习资料上的思考题,把自己在文本内容理解上存在的疑惑与小组成员交流,互相启发,以求解决。这个环节是人人有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三步,阅读成果交流。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在此期间,还要特别强调让学生边想、边说、边听、边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整个交流活动中,老师一方面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活动中,与生互动;另一方面要捕捉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共性或代表性的问题,特别是在"检查"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以形成新的教学资源,做好具体的反馈。

3.保证预习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是较为漫长的过程。我们必须加强指导与监督才能使其达成效果。预习完成情况的检查与反馈,就成了品质培养之关键。为了是预习评价发挥激励导向功能,我归纳了以下检查的方法途径。

首先,对于预习完成情况的检查,我们可以从丰富评价者入手。所谓评价者也就是检查人。教师是理所当然的检查人,我们还应该找到更多的可利用的检查人,如学生及家长。

3.1 教师考查。教师的监督作用是不可忽视相当重要的,应是监督预习训练操作的主要形式。老师利用课堂时间,检查学生预习的完成情况,重点是生字词的注音及书写,整体感知部分的问题等。课本检查课后“读一读,写一写”部分是否补充了重点词语,是否注音,课文中是否有针对学案的圈点批注。尤其是对于自觉性相对较差的同学,定期检查并给予肯定,以使其保持完成预习的积极性。

3.2 学生互查。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要求以浏览形式检查组内成员预习情况,及时作出评价并向老师汇报。检查内容与老师检查的内容一致,且要督促完成情况不好的同学及时补充完善。

总之,培养和提高课前预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的工作,切实加强教师的示范、启发和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逐步使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得到提高。

上一篇: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下一篇:刍议职中语文的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