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儿童心理护理探讨论文

时间:2022-08-22 12:03:59

住院儿童心理护理探讨论文

摘要:文章描述住院时期儿童的心理反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出不同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心理反应护理儿童

医学中的心理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而在儿科中开展的心理护理,就是以满足患儿的各种心理需要为目的,从而开展的优质护理。

一、案例分析

自2003年来,对住院的732名患儿临床观察,患儿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安全感、惶惑、焦虑、反抗、任性、淡漠,甚至是自卑等反应。

1岁以前的婴儿出生后就具备了多种感觉。2个月后开始认识母亲,见到母亲表现得非常快乐;6个月时会对母亲表现出强烈的依恋感。婴儿最初的情绪反应的状态主要取决于需要满足的程度和健康状况:吃饱、睡足、舒适就有愉快、肯定的情绪;反之,当饥饿、瞌睡和身体不适时就哭闹,受到突然的刺激则产生惊吓等否定的情绪。

幼儿时期(1~3岁)幼儿对母亲有很深的依恋,患儿的心理反应很单纯,以哭闹为主要。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表现出自我意义趋向,带有明显的任性、违拗性。此时患病住院后会对新环境及打针吃药产生畏惧心理,害怕与父母分离,感到受束缚,表现出羞怯、疑虑,产生不合作,反抗情绪,甚至出现神经、心理发育的退步现象。[1]此反应阻碍其自主性的发展和健康发育。

学龄前期(3~6岁)患儿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并努力发展自己的主动性。心理活动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住院后儿童存在的问题有:分离性焦虑、惧怕陌生环境、怀疑被父母遗弃、惧怕身体完整性受到损坏,学龄前儿童开始应用防卫机制,以应对住院这一危机,如见到其他患儿哭闹时,他们极力反抗,要求回家,不打针。

学龄儿童(7~13岁)时期患儿以进入学习阶段,控制、理解、分析能力增强,有一定的个性,自尊心很强。他们的主要担心学业落后,担心变残或死亡,对体检怕羞等。由于思维的相对成熟和对于美丽的向往,此时容易产生强烈自卑、淡漠感。

二、住院儿童的护理

对于不同时期的婴儿有不同的护理方法,按时间段划分可以分为婴儿、幼儿和孩童三个阶段的护理。

对于0~3岁的婴儿身体上的接触很重要。由于患儿年龄、疾病的不同,他们对外界的反应也不同。婴儿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唯一的表示就是“哭”。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分析哭的原因给予不同的处理。如:给患儿输液后哭闹,经详细检查没发现异常,就让家属在不牵扯动输液管拨出的情况下,轻轻抱起患儿哄着玩。[2]对于幼儿,由于从熟悉温暖的家庭环境来到了陌生的医院,外界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使已经习惯了的活动受到了限制,因此,心理状态由轻松变得紧张、恐惧。由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性格,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同时,我们护理要针对性地启发、诱导他们一块做游戏,学习讲故事等,消除他们对医院及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治疗、检查、尽早康复。

对于3~6岁的幼儿,护理人员宜对患儿应体现慈母般的亲昵和温柔,主动热情地同他们交流,主要护理措施为:①建立安全感:设固定护士,连续、全面的护理,尽量应有父母在场的情况下接触患儿;②尽量满足幼儿的爱好及生活习惯,引导患儿熟悉医院周围环境,减少焦虑情绪;③丰富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如陪同孩子玩游戏、玩具等;④鼓励患儿展自主性,如穿衣、吃饭,在患儿间树立榜样等。

当患儿和父母踏入医院后,患儿因为疾病而表现出疼痛、难受、哭闹等反应,父母易紧张、着急、焦虑、缺乏安全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热情地接诊,亲切和蔼耐心细心的询问患儿和父母,使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爱心和帮助,拉近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更容易接受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也更信任医护人员,从而也缓解了他们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的心理。

对于7~13岁的孩童的治疗,虽然小儿思维理解能力差,但是小儿的思想上一片空白,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大,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小儿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现在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习惯于骄横任性,随心所欲,一旦住进医院,进人一个陌生的难以适应的环境,加之认识不到疾病的危害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性,所感觉的只是被动地接受打针、服药的痛苦,所以必然会产生抗拒心理。作为一名护士,应当时刻了解患儿的心理变化,既要热情,又要耐心,在每次打针、喂药之前,都不要用强硬威逼的手段,要向患儿讲明治疗的重要性,短暂的痛苦是为了长久的欢乐,并可讲述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给患儿以鼓励,消除恐惧感,取得合作,使其愉快的接受治疗,达到护患之间的协调之美。有时在孩子痛哭时,可以把孩子搂在怀里,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给孩子提供一个心理上的安慰。我们还通过手势、表情、触摸、拥抱患儿等方式建立护患感情交流,使患儿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住院环境,减轻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三、总结

总之,因为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除了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外,还应把握好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特点,同时还应科学对待患儿惶惑、焦虑、反抗、任性、淡漠的情绪反应,以包容的心、开阔的胸怀耐心做好解释安抚工作。细致入微的心理护理对完善儿科护理,提高儿科的护理水平,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下一篇: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