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生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4 23:18:55

住院医生总结

住院医生总结范文第1篇

1.1住院医生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

虽然住院医生已经完成了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习,甚至临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但多数住院医生对于专科知识仍然十分缺乏,同时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不能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尤其在妇产科培训中表现较为突出。医学在不断发展进步,妇产科学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多数住院医生缺乏主动查阅文献和其他专业书籍的能力,这也直接导致了对临床问题的认识和分析不足。

1.2缺少临床操作的机会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技能培训是妇产科住院医生培训的重要内容。由于目前医患矛盾突出,患者对低年资医生缺乏信任,且妇产科疾病常常涉及隐私或社会问题,直接关系着母婴健康,导致住院医生缺少临床操作机会,临床技能难以得到提高。

1.3缺乏合理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

虽然北京市为住院医生的培训制订了培养计划和要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同学制和不同院校毕业的住院医生学习和工作能力不同,不同年资住院医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面对能力参差不齐的住院医生采用同一培训计划和标准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显然不能适应不同住院医生的培养需要。

1.4临床带教教师的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我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承担了临床教学工作,但是繁重的临床工作导致部分带教教师不重视临床带教工作,带教意识淡薄,不重视对住院医生的培养。另外,个别带教教师知识陈旧,不具备培养住院医生的能力。

2妇产科住院医生培训策略

2.1建立合理的住院医生培训计划和制度

我们对住院医生实行了低年资住院医生和高年资住院医生分阶段培养制度,逐步提高其临床工作能力。对于低年资住院医生还采用了逐级培训管理,对于第一年的住院医生主要进行妇产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习产科、妇科、计划生育的临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安排其在相应的专科进行临床轮转,力求在一年内掌握妇产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并可以参加急诊室和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科室的轮转学习。第二年和第三年的住院医生在轮转期间多学习不同病种,增加临床技能培训内容,并赋予其监督和带教实习医生的职责。在低年资住院医生培训期间,专业学习侧重于妇产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并合理安排其到相关科室的交流学习。我科是北京市心脏病孕产妇的转诊中心,妇产科医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心脏病诊治相关知识。针对这一现状,邀请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的专家和妇产科高年资医生为住院医生进行心脏病相关知识培训。第四年的高年资住院医生主要进行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并融入临床科研思维的培训。第五年住院医生为总住院医生。同时,鼓励住院医生参加院外继续教学项目的培训,以开阔眼界。在每个专业组轮转结束时,由教学秘书安排考核,不合格人员需要延期培训。通过对住院医生培训大纲要求的细化和实行分层管理,各级住院医生认清了自己的培训目标,增强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2.2加强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

在临床培训中,教研室要求各专业组带教教师定期为住院医生安排临床专题讲座,内容需贴合住院医生培训内容;各专业组主任定期进行教学查房,针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和讲授相应新进展。通过加强教学管理,促进各带教教师学习妇产科理论知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3强调住院医生对妇产科理论知识的学习

妇产科学近年来发展迅速,临床工作常常涉及多学科交叉内容,因此,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是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1]。选择妇产科专业的医学生都较重视手术,而忽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针对这一现象,带教教师在日常查房中,应对住院医生进行提问,督促其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并要求住院医生针对临床问题阅读相关参考书籍或查阅相关文献。

2.4在临床带教中引入循证医学思维

在传统的住院医生培训中,多采用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其弊端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差,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住院医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考问题能力等。循证医学的思维模式有助于住院医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我们主要针对疑难病例的处理,要求住院医生遵照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即提出问题—查寻证据—评价证据—筛选证据—应用证据,来对疑难病例进行处理。首先要求住院医生提出需解决的临床问题,再利用互联网快速查询数据库,查找解决问题最新、最佳的证据,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行严格评价,结合具体病例的实际情况制订诊断及治疗方案。同时,带教教师帮助住院医生选择优质的文献作为治疗或诊断的依据。通过这种模式培养住院医生自主学习和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文献检索、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2.5培养爱伤观念,多渠道进行临床技能培训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让住院医生有更多机会进行临床操作技能训练。鉴于医患矛盾突出的现状,尤其要注意培养住院医生的爱伤观念和医德。妇产科的临床操作常涉及患者隐私,因此在操作中首先需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其次要让住院医生在操作前熟悉操作流程,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治疗等内容。带教教师要耐心引导,尽量让住院医生多动手,并尽可能传授临床经验,不能嫌麻烦而包办代替。术后要求住院医生写操作记录,并认真总结体会。对于一些急救操作的培训,应当借助模型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如新生儿复苏术,不能让临床技能生疏的住院医生直接对新生儿进行操作。我们借助模型对妇产科住院医生进行反复培训,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手术技能的训练也可借助模拟器和多媒体教学,通过观看手术视频结合模拟器练习,可增强住院医生对手术操作的认识,减少实际手术中的失误,避免对患者的损伤。通过5年有计划的住院医生培训,无论是专业理论水平还是技能操作水平均会得到很大提高,而且对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非常有益。一旦完成住院医生培训计划,住院医生即可承担本专业的临床工作。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住院医师培训,不断完善住院医生培训制度,为住院医生今后的发展建立一定的平台和创造良好的环境。

住院医生总结范文第2篇

It is very necessary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nesthesiology to train considerable high-level qualified anesthetists.This study showed the experience of residents’ training on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 in general hospital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position of resident, decision of training strategies and choosing reasonable training methods.Those experience might be useful for other hospitals to train their residents.

Key words

resident;anesthesiology;medical education

摘要: 麻醉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本文研究总结了综合医院麻醉科对住院医生进行培训的经验,从分析住院医生的素质特点、确定培训策略和制定培训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为麻醉科住院医生的培训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住院医生;麻醉学;医学教育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麻醉专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麻醉的业务范围由临床麻醉已扩展到危重病监测、疼痛治疗、急救和心、肺、脑复苏等方面。其次,麻醉专业队伍里已越来越多地吸收了大量的高学历、具有研究技能的专业人才。此外,麻醉专业的研究领域从过去单纯的临床观察逐渐伸展到理学、疼痛机制和脑保护等神经科学领域,麻醉学的学术水平也逐渐向高水平发展,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已经相继成立了麻醉学系,培养了大量的麻醉基础人才,同时许多大医院的麻醉教研室申请到了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培养了一批高学历的麻醉人才。

然而,任何一名麻醉专业人才都要经历住院医生阶段,而这个阶段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他今后的发展。因此,麻醉科住院医生的规范培训是麻醉医生成长的基础。如何让刚走出校门的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麻醉专业医生,是关系到我国麻醉医学质量提高的长期大业,也是麻醉专业教学的重要课题[1]。现就我院麻醉科住院医生的培训模式,谈谈体会。

1 住院医生的素质特点

1.1 住院医生的来源各不相同 部队综合医院麻醉科的生源是从各个医学院来的,因此既有地方生,也有部队学员;既有重点大学毕业的,也有普通大学毕业的。因此,刚毕业的住院医生受到的医学基础教育程度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与地方普通院校毕业生相比,军事医学院校和重点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医学基础理论比较扎实,学习和工作态度端正,易于管理。而地方普通院校毕业生则可能在思维的灵活性、英语等某些专业上有长处。

1.2 住院医生的本科专业不同 在1987年江苏省徐州医学院成立全国首家麻醉学系以来,北京、上海、武汉等全国各大医学院校也相继成立了麻醉学系。目前麻醉专业毕业的人员还非常有限,仅占全体人员的12%(4/33)。所以,目前麻醉学科仍大量吸收非麻醉专业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在我院,麻醉专业的住院医生仅占总数的25%。麻醉系与非麻醉系毕业的学生进入麻醉专业工作,各有优势和劣势。非麻醉系毕业的学生,其长处是对医学知识掌握的比较全面,在临床麻醉中容易从宏观上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也容易与其他科室之间产生沟通;其不足之处是对麻醉知识缺乏系统地学习。而麻醉系毕业学生的优、劣势正好与非麻醉系毕业的学生相反。因此在对他们进行培训时,要做到有的放矢。

1.3 住院医生的学历程度各不相同 由于部队编制的限制,部队综合医院麻醉科的医生数量通常很有限,常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吸纳人才。因此,住院医生的学历层次也不一致,主要有专科、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等3种不同学历层次。其中专科学历的住院医生主要是招聘医生,他们的医学理论知识基础较差,对麻醉学知识和技术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非常不足;而本科学历的主要是直接分配或招聘的,他们的医学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要好些,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也较强,培训比较容易。此外,硕士研究生主要是指外地考取本校的外来人员。这部分人员通常是在基层医院工作时通过努力学习才考上研究生的,他们在原单位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住院医生培训,因此他们的临床技能仍然较差。但他们经过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其自学和科研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历的住院医生进行培训。

2 住院医生的培训策略[2,3]

2.1 制定具体、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住院医生培训的普遍做法是在医学院本科毕业后,再接受5年左右的住院医生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发给麻醉专业医生证书,这种培养模式称为毕业后教育(PGE)。但目前这种模式还不适合中国国情,每个医院、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都不相同,而且目前国内的麻醉医生资源还相对匮乏,还难以实现对住院医生进行长时间、系统的培训。但在借鉴这种经验和结合我国国情的条件下,许多医院都开始了住院医生培训计划,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制定培训计划时,既要考虑所有住院医生的普遍性,又要照顾每个医生的特殊性。比如,对于麻醉系毕业的住院医生可以考虑进行临床科室的轮转;而对医学专业毕业的医生则应加强麻醉学的基础学习和技能培养。

2.2 指定专人负责 住院医生刚分到科室,科里就指派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该医生的指导老师,负责管理和了解该住院医生的培训情况。虽然每个住院医生是指定专人负责,但并非是以前作坊里的“师徒关系”。这样住院医生虽然接受老师的管理,但不会受到老师自身水平或特点的局限。老师只是起指导、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帮助学生完成好培训计划。

2.3 严格执行 部队综合医院麻醉科的编制有限,而临床麻醉工作却相当繁重,经常出现人手不够的现象。因此,在对住院医生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急于求成,中途改变培训计划的现象,让培训中的住院医生过早地结束培训,或改变培训计划,使其担负起科室的临床工作任务。这些做法对住院医生的培训都非常不利,也不利于科室的人才培养。因此,严格执行住院医生的培训计划将非常重要。

3 住院医生的培训方法

每个医院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培训计划,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科室发展的培训方法,这里着重介绍本科室对住院医生的一些培训方法。

3.1 培训对象 初到科室的住院医生。

3.2 培训时间 一般为2年,根据情况可以延长至3~5年。

3.3 培训内容 临床基础培训6个月~1年,临床麻醉、急救和心、肺、脑复苏1~2年,危重病监测、疼痛治疗6个月~1年,住院时间6个月~1年。

3.4 具体安排

3.4.1 全面了解住院医生的情况 通过个人的档案、面对面的交谈和摸底考试,全面了解每个住院医生的实际情况,掌握他们的长处和不足,然后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3.4.2 确定轮转科室和轮转时间 通常对麻醉系毕业的住院医生都要采取临床科室轮转的培训,可以根据每个医院的实际情况,可以优先选择与麻醉学密切相关的心内科、呼吸科和急诊科等科室,还可以选择在本院手术量很大的一些外科进行轮转。重点培养他们的临床实际经验,熟悉不同临床专业的特殊性,这样也利于他们熟悉环境和今后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对医学专业毕业的住院医生则可重点挑选1~3个科室进行轮转,对以前的基础理论学习起到强化作用。

3.4.3 安排带教老师 选择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生或副主任医生负责临床带教,具体学习临床麻醉,包括掌握手术患者病情估计、麻醉方式选择、麻醉管理、术后镇痛、临床操作技术、各种穿刺技术、麻醉机、呼吸机、监测仪以及其他仪器的临床应用等;危重病监测方面,主要掌握常见危重病人的治疗和管理等;在疼痛治疗方面,主要掌握神经阻滞疗法,熟悉其他常见的疼痛治疗方法,熟悉疼痛治疗仪器的操作和治疗适应证等。中心原则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分步原则进行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保证学生和患者双方的安全和利益。

3.4.4 访视病人1~2次/d 要求住院医生术前必须探访病人,了解和掌握麻醉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需要麻醉患者的全身情况,做好麻醉前准备;而且还必须完成术后随访,了解麻醉并发症及其预防等。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

3.4.5 参加急诊值班1次/周 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参加急诊值班,培养他们处理各种危急患者的临床麻醉和紧急抢救措施,积累相关的临床经验。

3.4.6 参加麻醉前讨论1次/d 在带教老师的组织下,针对次日手术患者的全身情况及手术要求,对麻醉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制定相应的麻醉预案。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点评。这将逐步提高住院医生对危重、特殊患者的麻醉管理能力。

3.4.7 参加专题讲座1~3次/月 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科研思维好的医生进行专题讲座、进展报告和问题讨论等,帮助他们学习丰富的麻醉知识,开阔视野。

3.4.8 参加病历讨论1次/月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历,如疑难病历或有麻醉失误的病历进行讨论,增强他们对疑难病历的麻醉管理能力和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训,在麻醉并发症的处理方面也将得到提高。

3.4.9 参加学术交流1~3次/年 通过参加全国或地区性的麻醉学会议、有针对性的专家讲座和专题学习班等学术交流活动,让他们走出医院,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他们作为一名麻醉医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从而驱动他们不断进取和提高。

3.4.10 阅读和翻译麻醉学英文专著1套 住院医生在培训期间,阅读和翻译一套经典的麻醉学英文专著,如《米勒麻醉学》第1版或第2版。培养他们英文阅读和翻译能力,同时也系统地学习了一本优秀的麻醉学专著,使他们的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3.4.11 临床研究能力培养 在培训的后期,参加有组织的临床研究,使他们逐步了解和掌握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培养他们的临床科研能力。

3.4.12 书写或1篇/年 指导他们学习书写个案报道、麻醉综述和临床研究论文等文章,培养他们归纳和总结知识的能力。

3.4.13 担任科室住院总医生6个月~1年 在培训的后期,安排承担在有上级医生指导下的住院总医生工作,全天候驻守科室,除完成每天的临床麻醉工作和急诊值班外,还负责当天的麻醉安排等,参与科室管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3.4.14 定期检查和考核[4] 按照培训计划,在每月底和年底对培训对象这一阶段所做的工作进行认真细致地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严格要求和强化培训,直到合格为止。培训结束后,进行严格的笔试和操作考核,考试或考核合格的住院医生,方可独立承担科室的临床麻醉工作和教学任务。

4 培训效果分析

通过2~5年的严格培训,使参加培训的住院医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自学和独立工作能力。完成培训后,他们都能够独立和指导下级医生完成各类手术的临床麻醉、常见危重病救治、急诊抢救和常见的疼痛治疗,能够独立进行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基本达到主治医生的能力标准和要求。经历过严格、系统培训的住院医生与未经过该培训的住院医生之间在各个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麻醉学科作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确立以后,目前已经具备三级分科的专业,即临床麻醉、危重病监护、疼痛治疗和急救复苏。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是新世纪麻醉专业的需要,也是医学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麻醉科室从住院医生的培养抓起,规范培训,不断改进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培养高层次麻醉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世端,王宏涛.浅谈麻醉科的地位和对住院医师的培训.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14(8):466-467.

2 曹焕军,高尔,韩连堂,等.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基础医学教育,2001;3(2):112-113.

3 郑恒兴,王军,熊利泽,等.要注重麻醉住院医生的培训.医学信息,2004;17(11):742-743.

住院医生总结范文第3篇

1.轮训住院医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发现在轮转住院医生中存在一些问题。

1.1就业压力大。如思想波动大、对将来的就业形势比较悲观,在轮转住院医生中比较普遍。因为,经过3年的住院医生培训后,仅有小部分人可能留在本单位工作,而大部分人还是要去其他单位应聘。在目前的就业形式下,找到待遇、规模均满意的单位可能很难,因此很多培训中的住院医生对前途尚很迷茫。

1.2待遇偏低。大多数住院医生对目前待遇偏低的状况感到不满,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单位给予轮转住院医生的经济待遇是比较低的,可能在解决基本的生活日常开支后就已经所剩无几,很多住院医生还要在家庭的资助下,完成3年培训计划,这也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培训单位无法解决住房问题,或住房条件差,住院医生没有能够安心休息、学习的舒适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情绪。

1.3没有归属感。很多住院医生在单位没有归属感,无法建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缺乏努力工作的持续动力。

1.4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因为临床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与实际经济收入不相符合,个别科室存在着对住院医生“重使用,轻培养”现象,使轮转住院医生成了廉价劳动力。

1.5学历要求高,精神压力大。目前许多医院尤其是大医院对医生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新入医生都要求至少是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因此许多住院医生在繁忙临床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研究生考试的准备工作,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2.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培训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轮转住院医生的培训过程中,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为他们创造轻松的学习工作环境,并严格把握带教质量。

2.1加强关怀及思想沟通。每到一个新科室,轮转住院医生都要面对新的面孔和新的环境,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我们从科室主任到各位带教老师均对他们态度热情,主动交流,介绍每一位科室老师的基本情况,在亲切的交谈中了解他们以往学习情况及存在的困难等,关心他们生活情况,并尽可能为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迅速融入新的科室集体里面去。

2.2严格落实带教工作。我们严格落实带教老师负责制,安排高年资主治医生以上的带教老师,要求每一位带教老师均要制定并严格落实教学计划,严把教学质量关。在手术以及各项操作中,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动手机会,同时也要认真指导,做到放手不放眼。

2.3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合格医生的重要标准。培养住院医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包括手术基本操作、病例分析及与患者沟通等各个方面。基本手术操作可能包括切开、清创、缝合,以及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完成简单的如常见肢体骨折内固定等手术等,言传身教,努力帮助他们掌握正规的操作技能。病例分析能力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体现。在训练过程中,应重点培养他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病情分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经验的积累过程,过程可能比较繁杂,如需要同时完成大量文字工作等,不像手术操作那样更具有吸引力,容易被忽视。但它的重要意义可能体现在一个外科医生的整个行医过程中,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不应是被理解为一个单纯的技术熟练的开刀匠,而应该是在手术技艺精湛的同时,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及临床分析能力。此外,目前医疗形式尚比较严峻,对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有力保证,我们常多鼓励他们对与患者加强交流,主动与患者交朋友,培养他们与患者谈话技巧等,这是我们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

2.4灵活的考核制度。对住院医生进行业务考核,多是以医院统一考试的形式出现,而落实科室出科考试制度,可以更加严格的考察住院医生在科室学习的效果。目前我们已建立了理论考试制度,但在实施中发现的问题也不少。如考试题目有时比较随意,形式多为3-4个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因内容都是骨科的常见问题,故题目多比较固定,学习的效果不好。为此,我们拟出科时改为以专题授课的方式代替考试,即事先要求每个拟出科的住院医生准备一个讲课的内容,如: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这些问题都是轮转学习期间基本都会见到的骨科常见病种,要求他们自行到图书馆或网上查询,制成多媒体课件形式后授课。这样,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登台授课、现场表达的能力,对消除其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畏惧心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会有所帮助;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文献检索的能力,为以后的医学研究工作打下初步基础;还锻炼了他们多媒体材料的制备能力,为以后的临床文章撰写、教学课件的制备工作打好基础;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形式、活跃了教学气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巩固。

住院医生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疑难病例查房;教学

Use of Difficult Cases Ward Inspection of Neurology in Teaching

Liu Ruo-zhuo1, Ma Ming-hui2, Yu Sheng-yuan1

(1.Dept. of Neurolog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2.Ministry of Resources Construction, Chiese PLA Medical Library Beijing 100039)

【Abstract】The main purpose of neurology rotary training is to make residents maste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inciple of neurologic common disease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to cultivate resident ability of agile use knowledge to solve clinical problem. Difficult cases ward inspection with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participants adequate preparation and speaking enthusiastically, can help residents organically combine neurologic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clinical practice, then will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Neurology; Difficult cases ward inspection; Teaching

总医院作为北京市住院医生培训基地之一,每年均承担着北京市住院医生的培训任务。神经病学作为临床二级学科,是一门理论和专业性都很强的临床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内容繁多,理论深奥。神经病学轮转培训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住院医生掌握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诊疗原则,培养住院医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密切相关,所以刚刚接触神经内科临床工作的住院医生常常感到抽象难懂,不易理解。因此,临床实践便成为住院医生理解神经病学理论知识,掌握神经病学思维方法的最佳途径。由于住院医生在神经内科轮转培训时间较短,要短期内达到上述目的,教学查房便成为了帮助住院医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衔接的有效办法[1]。本科室每周一次的疑难病例查房已坚持多年,在我科轮转培训的北京市住院医生出科时反映良好。本文总结了我科多年来疑难病例查房中的几点体会,现汇总如下。

1. 建立规范的疑难病例查房管理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疑难病例查房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我科制定了严格的疑难病例查房管理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规范的查房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既规范了查房程序,又在确保了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医疗及教学质量。

1.1 查房时间定为每周二上午9:00;查房地点为神经内科会议室;参加查房人员为神经内科老专家、各亚专科主诊医师、各亚专科主管医师、全体住院医师、实习医师及各病区护士长,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必要时可邀请与疾病相关的科室专家共同参加查房;查房对象为我科住院患者中诊断不明确的疑难杂症和危重病人。

1.2 查房前准备:

每周五由各亚专科病区主诊医师上报拟查病患,并提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医疗秘书于查房前3天通知全科人员参加疑难病例查房患者的简要信息,全体医师应主动熟悉疑难病例的病情,各亚专科主诊医师提前至病房检视患者,并复习有关理论知识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准备查房发言。疑难病例的经治医师对病例进行充分准备,每次查房要求制作PPT,同时整理准备好患者的所有病例资料,尤其是神经影像学资料,必要时可拍摄患者的录像,拍摄同时注意患者隐私的保护。疑难病例所在病区的主管医师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专科查体,了解掌握患者病情演变情况与近期存在的问题等,事先查阅、复习与该病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做好主要发言准备并提出诊治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1.3 查房程序:

疑难病例的经治医师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汇报病历后,疑难病例的主管医师进行病例分析,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本病例诊治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各亚专科病区主诊医师及老专家按照既定顺序发言,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下一步诊疗计划。发言顺序为:疑难病例的主诊医师其余亚专科病区的主诊医师老专家;发言间隙参加查房的人员可根据查房患者的病例特点对专家进行提问,专家根据相应问题进行解答。最后,疑难病例查房的主持人对全体专家会诊讨论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患者进一步的诊疗计划。疑难病例的主管医师负责执行会诊意见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时向全体医师通报随访情况。

2. 疑难病例查房相关注意事项

2.1 查房前一定充分准备。

医疗秘书于查房前提前通知全科人员,各亚专科主诊医师提前至病房检视患者,并复习有关理论知识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真正做到“三看”(看病人、看病历、看资料),结合患者病例特点及当前最新研究进展,充分准备查房发言。各位主管医师及住院医师认真复习病患相关的知识点,带着问题参加查房讨论,才能有所收获。各级医师的充分准备将直接关系到疑难病例查房的质量及其教学效果。

2.2 查房期间遵守查房制度。

全体人员按规定时间参加查房,不得迟到、早退,不得随意中途离开。查房参加人员衣装整洁,仪表端庄,手机要处于震动状态,非医疗事件不接打电话。参加查房人员,禁止交头接耳或高声喧哗。查房报告病历及讨论发言时,均应注意声音清晰,使用普通话,使全体参加查房人员都能听清楚。同时注意做好保护性医疗制度,凡对病人有不利影响的讨论都应在会议室内集中讨论。

2.3 查房过程中踊跃发言。

疑难病例查房过程中,切忌老专家“一言堂”,应鼓励各级医师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否则容易使其他医师成为陪衬,既影响查房质量,也容易使住院医生丧失积极性[3]。鼓励住院医生在疑难病例查房中踊跃发言,能使住院医生有主动意识,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疑难病例查房中的专家发言切忌高谈阔论,脱离查房患者的具体病情,这样容易使疑难病例查房变成纯粹的理论授课;老专家及各个亚专科主诊医师需要从医疗角度出发,针对查房患者的病情提出诊治措施,同时发言既要涉及该病相关的基础理论,又要介绍相关亚专科的最新学术进展。这样才能达到医疗与教学的统一。而住院医生通过对具体患者病情的认识,主动参与查房,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问题有机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巩固和提高神经病学理论知识的目的。

尽管神经病学是内科学中比较难以入门的临床学科,但是我院的疑难病例查房由于准备充分,全体医师积极参与,不但让住院医师将神经病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而且还激发其学习神经病学的主观能动性。住院医生在我科轮转培训过程中养成了神经内科独特的临床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将我院老专家老前辈的医疗作风继承发扬。

参考文献

[1] 王永清, 仇元峰, 李延鹏. 加强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培训的做法. [J]实用医药杂志, 2012,29(7): 667-668

[2] 孙锦艳,舒劲,杨灵歌等. 对医学院校实习生教学查房的几点建议.[J]甘肃中医, 2008, 21(11): 69~70

住院医生总结范文第5篇

该功能模块嵌套于目前本院的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具体流程设计:药物、材料入库申请医生输入药试号申请药物或材料打印申请单凭单据到科教处领药物或材料科教处负责人员核对申请单和电脑申请进行出库确认申请单医生和科教处双方签字确认留存。说明:此流程不针对具体药试者独立申请,以药试号关联药物和材料及申请医生。即本医生只能申请自己药试号的药物和材料。申请未确认的先进行库存数量锁定,经确认后方减少库存。未确认的申请生有权删除,一旦确认后不可修改和删除。0库存的不予申请。

2药物发放

该功能模块嵌套于目前本院的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具体流程设计:医生根据申领的药物或材料形成自己的库存选择药试人员进行发放申请打印发放清单受试者签字确认。说明:此功能涉及到具体受试者,需针对受试者进行出库操作。出库后需打印清单,受试者需签字。

3检查电子申请

该功能模块嵌套于目前本院的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由于受试者可能是在院病人或健康志愿者,所以•药物与临床•*通讯作者:董瑞国,教授,硕士生导师,信息中心主任该功能嵌套于门诊医生工作站和住院医生工作站。具体流程:a、门诊流程:门诊服务台办卡建档进入门诊医生站输入药试号进入开单界面刷卡调入受试者信息开具检查单打印申请单凭申请单前去检查与检查科室电子申请接口说明:检查项目按照科室维护,采用树形结构显示,勾选开单。同时,根据药试号分别维护该药试号所对应的检查项目。受试者需要一次建档,无需挂号和重复建档。医生一旦申请过一次,即可根据历史申请调入受试者信息,方便快捷。b、住院流程:此类受试者为在院人员,基本信息从HIS直接调入,无需登记,其他操作均同门诊受试者相同,不再赘述。

4检验电子申请与部分仪器实现双向通讯

此类申请情况与检查申请相同,具体流程不再赘述,只说与检查的不同点。由于本院部分仪器实现双向通讯,如生化仪器、免疫仪器。因此,药物申请检验项目采用条码模式。本院条码采用预制条码模式,因此,医生申请后采样前需进行试管关联操作。具体模式又分为门诊关联和住院关联:a、门诊关联:医生申请后,受试者到医院采血中心,采血中心刷卡调入申请信息,进行条码记录的生成,扫入试管条码进行关联。b、住院关联:医生申请后,进入嵌套于住院医生站的条码生成关联模块,进行条码生成,扫入试管条码进行关联。本院目前检验项目采用套餐方式申请,药试申请并非按照套餐方式,因此,在维护检验申请项目时,增加到具体检验小项的维护。如:肾功能项目包括三个小项,但药物试验也许只做其中一项,这就需要在维护的时候到小项。条码关联的时候,需要进行申请项目与化验项目的转换。具体的说:申请小项为具体的收费项目,LIS系统的化验项目并不是收费项目,需要进行项目的对照。这样仪器在接收条码的时候,会识别条码,找到化验项目进行检验,实现仪器的双向通讯。化验报告结果审核后,医生可在医生站报告查询系统中进行打印。科教处管理人员亦可通过LIS报告查询系统查询打印报告,做到有效监管。

5总结

经过系统的使用,使得药物试验的各环节均实现信息化。方便了科教处的管理和监管,方便了医生的申请,方便了其他医技科室的检查,方便了统计等。同时,尚有很多不足,需要继续改进以满足更大的需求。对于很多环节尚需进一步完善,如:如何监管药试人员的用药情况,如何反馈,药物从入库到使用如何运用条码化管理等。

住院医生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医护合作;电子医嘱;培训

[中图分类号] R197.3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2(b)-170-02

Cooperation of doctor and nurse solving faculty electronic medical order input question

YANG Li, SUN Shuchu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Xuanw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how to regulate the method and technique of input of faculty electronic medical order through cooperation of doctor and nurse, to reduce the errors of rotating resident physician′s medical order input and doctor-nurse coupling nursing mistake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ealing with the medical order in nurse. Methods: The rotating resident physician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aining group and no-training group. The training group was received training about how to input electronic medical order, the other group was not, then counted the errors of medical order input in each group. Results: The errors of medical order input of the no-training group accounted for 29.12% of total medical orders, and that of training group accounted for 0.58% after training, the errors of medical order input were decreased (P<0.001). Conclusion: Through the training, the errors of medical order input were decreased obviously. The efficiency of nurse handling and executing medical order is improved, and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nurse errors is reduced.

[Key words] Cooperation of doctor and nurse; Electronic medical order; Training

医嘱为整个病历各组成要素最核心的部分,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下达的书面医学指令,需由医护人员合作完成[1]。我院从2005年6月开始使用HIS系统进行医嘱网络管理。网络管理在我院已经运行了5年多,逐渐形成了正规化、规范化的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虽然医院进行了电子医嘱统一培训,但缺乏专科性,处理医嘱时护士需要多次纠正医嘱错误。有人指出:护理差错与医疗差错有很强的不可分性,有些护理差错的发生正是以医疗差错为诱因的[2]。因此,医嘱错误是引起护理差错的危险因素之一。我院是三甲医院,住院医生每3个月轮转科室1次,进行专科学习,因此笔者发现轮转医生在进入一个新科室时,输入电子医嘱错误较多,影响了处理和执行医嘱的工作效率。为了使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更安全、迅速、准确的治疗和护理,我科主治医师、护士长和主班护士对每次新轮转医生进行专科电子医嘱输入培训,使轮转住院医生尽快掌握专科医嘱输入方法与技巧,保证了病房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2010年6月轮转到我科的住院医生共121人,随机分成未培训和培训组各6组。其中,未培训组59人,不参加培训;培训组62人,参加培训。轮转医生均为工作3年以内首次进入到我科的住院医生。

1.2方法

培训组由主治医师、护士长和主班护士对新入科医生进行集中专科电子医嘱输入培训,将以往输入电子医嘱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逐一讲解,重点问题反复强调,加强记忆,以引起各位医生的重视。使新轮转住院医师能够尽快掌握专科电子医嘱的输入方法与技巧,避免重复错误发生。 未培训组医生进入科室后不进行专科电子医嘱集中培训,其他与培训组相同。两组进行电子医嘱错误发生率比较。

1.3 输入电子医嘱常见错误

1.3.1对电子医嘱操作程序和流程不熟悉 ①执行次数错误,见于临时医嘱开成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开成临时医嘱,护理级别应开成持续护理,错开成持续医嘱。②药品剂量和领量不一致,如卡络磺钠剂量每支为20 mg,医生要给患者使用60 mg,因医生输入医嘱后没点击确认,所以领量仍默认是20 mg,护士只能领回20 mg卡络磺钠,造成少药。③执行科室选错,见于输入检查或化验时未把执行科室改成相关科室,造成对方科室不能确认收费。④化验检查项目选错,如便找霉菌应选普通细菌涂片及染色5元,确选了特殊细菌涂片及染色10元,造成多收费。⑤自备药,未标注自备或嘱托造成领药,见于中药和许多自备药开长期医嘱时,医生忘记费用标志输入“自备”,造成药品上账并多次领药。⑥医嘱停止时间错误,见于医生要在执行时间之前停止患者某项治疗,而输入医嘱时未更改时间,停在了执行时间之后,造成患者多接受一次治疗。

1.3.2专科电子医嘱操作流程和制度不熟悉 ①常规给药时间错误,见于专科个别口服药“tid”应选“8 am―12 n―4 pm”,被错选成“8 am―4 pm―12 mn”。②备注不全,见于注射胰岛素医嘱,未备注餐前30 min注射等,造成医嘱不严谨。

1.3.3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 ①医嘱开错,见于输入药品或检查化验医嘱时选错患者。如应该给一床开美士灵皮试医嘱,却开给了二床。②申请单已开而医嘱未输入电脑,见于检查单或化验单已开好并交给了主班护士,但医嘱未输入电脑。③给药方式错误,见于口服药物用法开成领药,这样就打印不出口服执行单;肛入药物用法开成输液。④药品名称开错,见于医生输入药名错误,领回的药品不是患者需要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其中未培训组医生输入的电子医嘱共3 307条,错误条数为963条,占医嘱总条数的29.12%;培训组医生输入的电子医嘱共4 825条,错误条数为41条,占医嘱总条数的0.58%。未培训组和培训组医嘱录入错误比较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 449.07,P<0.001)。见表1。

表1 未培训组和培训组医嘱输入错误比较

3讨论

曾有人提出,医生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仔细的工作态度,下医嘱时应尽量排除外界干扰,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仔细检查,把差错消灭在医嘱本上[3]。强调轮转住院医生输入电子医嘱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认真核对。经过统计对比分析发现,未参加培训的医生,由于对专科常规电子医嘱和专科药品不熟悉,输入医嘱不严谨,保存医嘱前未进行再次核对,甚至由于粗心将医嘱开错患者,造成医嘱输入错误。出现此类医嘱,需要处理医嘱的护士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并完全了解患者的各种治疗检查情况,才能避免错误的发生。培训组医生,及早掌握了专科常规医嘱输入方法,并对输入电子医嘱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了全方面的了解,使输入医嘱的错误率有了明显的下降,提高了护士处理和执行医嘱的速度,使患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综上所述,在三甲医院轮转住院医生进入各专科时,首先进行电子医嘱输入问题岗前培训是有必要的。专科电子医嘱岗前培训,对于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瑞香,常桂娟.医嘱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光明中医,2008, 23(3):396-397.

[2] 靳士英,高万良.护理失误意外与防范[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9:8.

[3] 王浣沙.医护耦合性差错及其防范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27-228.

住院医生总结范文第7篇

一、“病人选择医生”是让病人充分行使对医疗服务的选择权,是调整医患关系的重大改革。通过“病人选择医生”,带动医疗机构内部各环节、各岗位公平有序的竞争,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实行“病人选择医生”必须“以病人为中心”,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原则;坚持全员参与、公平竞争,使每一名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得到充分展示才能和工作业绩的机会,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让居民自主选择社区医生。社区医生应熟悉了解社区内外卫生资源情况,帮助病人选择专科服务,协助病人转诊和会诊。

四、医疗机构要为“病人选择医生”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将医生的照片、职称、专业特长和其他相关资料,实事求是地给予明示。同时,要向病人介绍在门诊、住院部选择医生的具体方法,便于病人就诊。

门诊应多选派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医生应诊,提高首次确诊率。同时,合理配备住院医生,使住院医生在上级医生的带教下,得到锻炼和提高。

住院部应由不同级别的医生合理组成医疗组,供病人选择。

五、通过“病人选择医生”,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医疗机构内部各个环节,推动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综合考核制度,定期进行考核,把“病人选择医生”的结果,作为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工作业绩、技术水平考核的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岗位竞争和分配的重要依据,建立起有竞争、有约束、有激励、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

六、在实行“病人选择医生”的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对青年医生的培养,健全培养措施,为青年医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和锻炼机会,创造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要注重发扬团队精神,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竞争与协作的关系,保证各学科、各部门协调运转;要及时针对“病人选择医生”出现的新情况,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确定工作量,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

住院医生总结范文第8篇

国内医学界得到普遍认同,黄家驷院士总结协和办学经验是提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格要求、严密方法、严肃态度”这一“三严三基”方针。为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这样的基础是怎样一回事呢?年轻医生们怎样才能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呢?

临床医生们这一过程需要510年时间才能完成,首先要明确的打基础是一个过程。老医学专家们认为。可以称之为“基础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当好住院医师,打下的医学基础质量最高,含金量最大。吴阶平院士认为,这10年是医生们自然成长阶段,主要是感性认识,逐步取得经验积累和业务进步。

许多年轻医生对从医头10年的基础积累过程缺乏认识,可现实中。缺少思想准备,收获与进步不大,有不少人甚至停滞不前了或后退了很难攀上第二或第三个10年的高层阶梯。

解他当年是怎样打基础的无疑会对我大有裨益。吴阶平院士讲自己做实习医生、住院医师时的经历,看一看前辈的做法。核心是为做好医生学本领”当时,不论在病房见习还是听课、读书,吴老都是本着学本领的目的对临床中的所见所闻,教师和上级医生的言行举止,分析问题的方法,各种学术活动,都进行观察和思考,努力从中学到本领。举例说,诊疗了几例阑尾炎后,感到临床表现、病理表现、手术难度有不少差异。遂给自己提出要求,术前尽量分析炎症的程度,腹膜腔内的反应,阑尾内有无粪石,阑尾的位置等,病历中记录对上述问题的看法、根据。为达目的病史采集、体检、临床分析中更加细致周到同一个病例,有意识地对待后,所取得的经验远多于一个简单的诊断。因此,学本领成为他成长的开始,也是人生的转折的开始。因为第一个10年的基础打好了就很容易攀上吴阶平院士所说的医学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即自学成才阶段。

不着急、细心看、多思考、当好助手,吴英恺院士做实习医生、研究生、住院医生时的做法和体会斯。从多帮到多会。常常在鞋盒盒抽屉中练习打结的基本功。重视学会和掌握好“床旁艺术”即细心听取病史介绍,系统进行体格检查,反复进行临床观察,此基础上进行临床分析,做出临床判断。要求自己每进一步都要在学术上有所进步,刻苦钻研,自强不息,勇于攀登。王澍寰院士做住院医生视也重视学本领,介绍的钻研阑尾炎诊治绝活,其过程和方法有如一副精彩的金字塔攀登图。

住院医生总结范文第9篇

用于模拟培训的模拟人为挪度公司生产,功能齐全,有各个年龄阶段的模拟人,包括新生儿。除了常见的生命体征的监测,气道可以气囊加压呼吸,气管插管,呼吸音比对,心音和大脉搏的听诊和触诊外,模拟人的瞳孔可以有对光及药物做出反射,口唇甚至可以根据血氧饱和度的高低显示出发绀的体征,模拟各种哭声,可以静脉,骨髓注射各种药物,而且模拟人可以根据药物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给予肌松药后,病人会停止呼吸。可供除颤,做各种穿刺操作,旁边的显示屏可以根据需要显示心电图,X线以及各种血液检查的结果。

二、资源共享

模拟教学的设备先进,价格昂贵,并不是每个医院都能够负担的起,而且老外也不愿意资源浪费,因此在整个BC省只有在VancouverGeneralHospital的培训中心有模拟培训实验室,各家医院各个专科可以根据需要租借。BCChildrenHospital的急诊儿科每周四下午固定的半天simulation课程培训。

三、病例设置

导师事先设置了各种急诊常见的病例(场景scenario),同一病例针对不同年资的医生设置不同的难易处理情况,每个在急诊轮转的住院医生均要求完成所有病例的培训。对fel-low(相当于国内的高年资住院医生)要求参与设计和协助导师完成部分病例编排的工作。编写病例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必须要预想到学员可能的处理措施,以编排相应的临床结果。

四、角色扮演

与国内抢救和诊治病人不同,国外对病人的诊治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的,因此在模拟培训的时候是一个治疗小组为单位参与的,参与治疗的有医生和护士共6人,每人扮演不同角色(roleplay),各个角色轮换扮演,导师会扮演病人或家属。其中最重要的角色是扮演leader的医生,他对全局发号施令,其他成员可以给他各种建议。老外似乎个个都是天生的演员,在培训期间每个角色的扮演都很投入,不会有人嘻哈玩笑。

五、交流合作

团队的交流和合作也是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员来自各个医院,还有护士参与,大家可能并不认识,开始之前每人要讲写有自己名字的纸条贴在胸前,并自我介绍。曾见到有一个场景要求各个成员不许说话,只能用笔在纸上交流,目的就是在实际工作将自己最关键的说给leader听,以减少不必要的信息,以免干扰leader的决定。除了学员之间的交流,和家属的交流培训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时候甚至设计成为医疗纠纷的处理,让学员意识到说什么话容易引起纠纷,学会怎样运用语言的魅力达到治疗的效果也是培训的目的。

六、反馈讨论

每个病例模拟完成后最重要和印象深刻的是debrief(反馈,事后解说)阶段,场景模拟期间会录像,学员可以看到自己的表现,讨论的时候每个参与的人都积极发言,都会认真总结自己以及其他人的优缺点,甚至旁观的人也要求对每个参与者的表现作出评价,所谓“旁观者清”。学员可以讨论非常热烈,不仅仅是对临床治疗过程进行讨论,其他的如合作,交流的好坏也在讨论范围内,导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导话题,并最后总结。

七、科研研究

住院医生总结范文第10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始建于1958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定点医院。现有在职职工2295人,开放床位1264张。设有34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十余年来,北医三院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门、急诊量始终居北京市各大医院前列。日均门、急诊量达9000多人次,平均住院日逐步缩短至近6.8天,各项主要管理指标达先进水平,多次受到卫生部和北京市卫生局的表彰。

北医三院长期以来注重利用信息系统支持和提升医院的管理、服务和科研能力,是全国最早实施全院HIS系统的医院之一。进入21世纪,医院先后投入上千万资金用于建立医疗影像信息系统、手术麻醉系统、门急诊医生站等临床信息系统。2008年6月,医院通过招标确定使用嘉和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电子病历系统。

电子病历系统规模与实施效果

此次北医三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是全院级(包括两个外部院区)项目,使用人员覆盖医院所有34个临床科室,45个病区的医生工作站。门诊电子病历包括浏览录入,以及从住院医生到病案室的完整病历流程管理,其他特色功能还包括眼科的DayCase病历以及生殖医学中心特色病历管理、基于结构化电子病历数据的科研检索系统、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医院传染与感染监控系统等。

鉴于北医三院使用基于Windows的服务器,为减少系统维护人员配置,北医三院为电子病历系统配置的服务器仍然使用了微软操作系统平台。考虑到医院规模和电子病历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要求,医院最终选型是惠普的安腾服务器,具体型号为P6600,配置4颗CPU,24G内存。服务器运行Oracle 数据库,年数据增量10G左右。使用经验证明,这样的服务器配置是合理的,全院系统上线后支持近400台客户端运行稳定。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到2010年中期北医三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基本实施完毕,医院实现了电子化的病历书写、病历质控、病案室管理、病案借阅管理、在住院医生工作站集中的临床数据展示和处理、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路径管理。在完成自身功能的同时,电子病历系统还承担起构建医院临床数据仓库的任务,与医院的HIS、放射影像、手术麻醉、眼科系统、检验系统、内镜超声系统等多个临床系统进行了基于HL7消息方式的数据集成,汇总存储了除图像数据外的所有患者临床数据,并提供了完善的集中浏览功能。

截止2011年1月,电子病历系统中已经归档病历达49000多份,电子临床路径系统中处理的病例数超过1200例。

系统建设要善于总结经验

做为卫生部电子病历试点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医院,北医三院在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1. 电子病历系统与HIS系统的界面集成

北医三院的HIS系统与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了数据集成和界面集成。

在数据集成方面,涵盖的后台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数据、入出转信息、医院机构、人员字典数据、药品材料字典数据以及医嘱字典数据和患者医嘱信息等。

在界面集成方面,实现了HIS系统医嘱录入模块与电子病历住院医生站界面的集成。对于界面集成的方案,医院项目组进行了多次讨论。由于医院在实施电子病历系统之前试运行了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临床医生已经对HIS医嘱处理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故可选择的界面集成方案有以下三种:

首先,两个系统不做界面集成,医生在两个独立界面中完成工作。这样做厂商的工作量小,程序修改较少,但考虑到住院医生每天的日常工作流程将因被迫在两个系统间不断切换而被打断,可能会增加医生差错发生的几率以及导致使用不便。所以,这个方案首先被放弃了。

第二个方案是以HIS医生站为主界面,将电子病历工作站简化后界面集成入HIS医生站。第三个方案是以电子病历住院医生站为主界面,将HIS医生站重叠功能裁剪,留下医嘱处理功能界面集成入电子病历工作站。

在后两个方案中,充分考虑到临床医生的工作习惯,同时电子病历工作站的功能更为丰富,与其他临床信息系统更易集成且更易实现汇总浏览患者临床信息的功能,医院最终选择了第三个方案。

实践证明,这种界面集成方法是成功和有效的,临床医生大量工作在电子病历主界面中完成,先进入电子病历界面更符合医生的思维和工作习惯,且先录入检验、检查申请单后可以自动生成相关的医嘱信息,明显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录入差错。

与临床医生不同的是,在后期医院实施门诊医生工作站的阶段,上述设计被重新评估。由于门诊医生检验、检查申请和处方录入量大,而病历内容录入量小,医院采用了第二种界面集成方式,即在HIS的门诊医生站中集成电子病历的书写和浏览模块。这样的设计满足了医生在统一平台上浏览患者门诊和住院病历的要求。

2. 电子病历质量管理和权限控制

电子病历上线前曾经有医院管理人员担心随着计算机的使用会导致医生频繁使用拷贝黏贴的功能,从而产生大量的雷同病历,严重影响病案质量。同时,这种操作还会使低年资医师失去在写病历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为此,我院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最终确保了医院病历质量并未因使用电子病历而有所下降,反而得到提高。这些措施包括:

(1)建立立体、完善的电子病历质控体系

依托电子病历系统本身的功能,通过在电子病历系统中按照国家病历书写规范进行评分规则的设置,医院构建了包括4个不同层面的立体质控体系。首先,使用电子病历系统的一线医师可以在本人的工作界面对本人负责的患者病历进行质量自评,方便及时获知病历存在的缺陷;其次是主治医师进行的科室级质控评分;第三是医务处环节质控功能自动筛选在院运行的病历中可能有质量问题的案例,并发送质控消息;第四是病案室进行病历质量的终末质控。

(2)建立结构化专科电子病历知识库模板

北医三院在电子病历实施过程中,不但建立了全院统一的大病历结构化模板,而且在科室逐一上线的时候为每个专科建立了细致的专科结构化模板,同时在系统中封闭了拷贝粘贴功能。由于大量规范化模板的存在,使用人员可以高效、准确地完成病历录入,对拷贝粘贴的依赖并没有出现。同时模板中质量控制节点的设置,引导用户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分层级完成数据录入,对低年资医生有教学意义。

(3)建立附属帐号机制

作为教学医院,北医三院需要为实习进修医生设定电子病历使用权限,同时又要确保高年资医师对病历的审定签字和最终责任。为此,在电子病历系统中设定了实习进修用户与高年资医生用户的附属帐号关系。系统在允许实习进修医生访问的同时,对他们的操作有功能的限制,而最后的签字操作由其上级医师完成。

3. 基于科室个性化工作流程的病历书写管理方案

北医三院的眼科以及生殖医学中心的医疗实力在国内名列前茅,前来就诊的患者也是不计其数,为了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和就医成本,在这两个科室,都运行着一套被称为DayCase的管理模式,即“一日住院”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要求电子病历系统能够实现在患者住院前即可开始书写病历。并且,在生殖医学中心更是将夫妻双方的病历进行关联,实现可以在夫妻任意一方就诊时查看另一方的病历。

随着上述两个科室个性化工作流程的电子化,对于医生的工作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原本需要1个小时完成的手工病历书写工作,使用结构化专科电子病历模板来完成,所需时间简化为15分钟至20分钟。

4. 基于结构化电子病历的科研检索

由于北医三院是北京大学医学部下属的教学医院,各个临床科室都承担着非常多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因此在电子病历选型之初,就已经将是否能实现对电子病历数据的元素级科研检索需求作为选型重要条件明确提出。

在北医三院的电子病历实施过程中,更是基于日后电子病历的科研检索需求而详细构建了不同专科的结构化病历模板。与此同时,嘉和美康公司也配合医院的需求,开发了科研病历检索功能,该功能可以将结构化病历数据的XML文件进行打散,并可以由用户自行定义组合所需检索的元素条件,对打散后的病历元素数据进行检索,用于亦可自行定义需要输出的结果元素列表,系统将按照所定义的条件进行检索,将结果元素列表输出为通用格式文件,如EXCEL、DBF、TXT等。

5. 基于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临床路径电子化

2009年底北医三院成为卫生部临床路径首批试点医院之一,为了高质量完成试点工作,在2010年的7月正式开始运行电子化临床路径管理,涵盖九个临床科室的50多个病种。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路径制定,路径执行和变异分析。这其中,最大的难点在路径执行,因为每一个病例在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都要涉及住院、医务、护理等多个岗位和环节,而数据采集周期贯穿患者整个住院过程,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效性要求较高。为此,医院在准备临床路径推广的同时对信息化支持提出要求。

临床路径电子化的数据来源跨越HIS、电子病历等多个系统,操作界面也需要延伸到多个岗位。如果建立独立的临床路径系统,对使用人员来说是叠床架屋过于复杂,从系统集成角度来看冗余数据的同步会带来潜在风险。最终,医院决定在现有的电子病历系统上增加临床路径功能。

临床路径功能上线后得到了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可,由于电子病历系统本身就能够通过文档完成情况采集到医疗服务的内容,同时与HIS医嘱数据的后台集成,可以保证路径中重要医嘱的完成情况及时更新,电子病历系统保证了临床路径跟踪表单上绝大部分数据可以自动采集和标记,没有增加额外的工作量。而且临床路径的操作界面简洁明了,电子病历系统屏蔽临床路径背后的逻辑和规则,只直接展示给用户路径执行情况表单,便于用户了解路径执行情况。

临床路径的准入和变异分析得到电子病历系统的数据支持。电子病历系统中的诊断数据、患者体征数据可以被有效利用,在医生完成病历的同时,系统会提示路径准入条件,当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脱离路径的时候,电子病历系统中的客观数据可以被记录,作为出径的原因。

良好的系统集成非常重要

电子病历系统的实施和使用是对医院原有以HIS为中心的信息系统构架一次重大的演进,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从围绕费用管理的医院信息系统向着以患者和临床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过渡的里程碑。作为HIS之外第二个全院级的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的出现对于临床医师的工作习惯、医院病历质量控制管理流程直至终端设备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完善配套制度建设

为实现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对医院运行效率和医疗质量提高的双重保障,北医三院在配套制度建设、周边系统集成、数据综合利用方面加大投入。同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管理措施也是电子病历系统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石,运行良好的电子病历系统对保证病历质量、改善医护人员工作条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2. 与其他临床信息系统集成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信息部门对电子病历与其他临床信息系统的集成规划以及需求分析工作均有重大意义。一个集成良好的系统能够整合医院内各方面的临床数据,汇总显示给使用者,为他们描绘出的将是一个全面、立体的患者临床信息,且良好的系统集成对于医院构建临床数据仓库至关重要。虽然,深入的集成工作有时候会带来工程时间的延迟,但是高质量的集成所换来的将是来自用户的高度认可和对医院工作效率的提高。系统集成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在电子病历系统上线之后,仍有可能需要与新出现的专业临床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集成,但新系统的集成方式与原则应与已集成的其他系统保持一致。

上一篇:防控疫情医生总结范文 下一篇:放射科医生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