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31 02:59:57

住院医师医生工作计划

住院医师医生工作计划篇1

(甘肃省岷县妇幼保健站;岷县卫生局甘肃岷县748400)【中国分类号】R24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50-01 1、引言在大力发展中医药、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良好形势下,我院将针灸重点应用在某些找不到原因的妇科功能病:闭经、痛经、慢性附属器炎、月经过多以及月经过少等疾患。并且这方面的患者大都是经过其他治疗无效以后方改用针灸疗法的。从2011年6月至12月底的半年中,我院使用针灸疗法治疗继发性闭经十四人效果明显,令人惊奇,这里举出以下几个典型有效的例子.2、病例报告(一)王某,25岁,已婚,因停经6个月,经检查证明非妊娠,亦无其他异常发现,遂行针灸治疗。第一次针刺关元,合谷,三阴交,针后并在原穴各灸三炷;二日后进行第二次治疗,针刺肾俞,大肠俞,长强,也在针后各灸三炷。三日后月经就来了,且无任何不适感。

(二)张某,23岁,已婚,闭经已七个月,经检查证明非妊娠,亦无其他异常发现,曾先用内泌素人工周期治疗,一月后仍未来月经,即改用针灸。第一次针刺长强、命门,针后并各灸五炷,第二日就来月经,一般情况也正常。

(三)李某,28岁,已婚,月经常不调,近又因停经三月余,来院求治,检查证明无妊娠及其他异常现象。曾先用自血疗法及组织浆治疗两个疗程,但均无效,遂使用针灸治疗,每隔三日,进行一次,先后共五次;第一次取穴长强、大肠俞;第二次取穴仍为长强、大肠俞;第三次取穴关元、中极、气穴、大赫;第四次取穴肾俞、大肠俞、命门;第五次取穴关元、中极、水道,归来。以上各刺激点均为先针后灸各灸五炷。五次治疗后的第六日即来月经,色量均正常,并且腰痛减轻。3、讨论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①单纯针灸治疗对闭经的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经济实用,是已被广大群众认可的治疗方法。 ②不论是利用那种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均是以疏通经络,调整人体阴阳为本,体现了中医辨证治疗的思想及整体观念。 虽然诸多医家提出了种种治疗方法,但仍存在有待于解决的问题:①对针刺手法方面的报道较少,针灸除了选穴取穴对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外,针刺手法也是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②各医家选用的治疗标准尚不统一,为判定、比较疗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科研研究的力度,进而更准确的评价针灸治疗闭经的疗效。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闭经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费用适中,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闭经的好方法。浅谈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陆晓文(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设备科广西钦州535000)【摘要】医疗设备在使用中出现故障是在所难免的,因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而导致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设备品种数量增加速度较快,维修设备的技术力量相对滞后。医疗设备的品种繁多,科技含量较高,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有些设备专业性很强,价值昂贵并且维修时牵扯人生与财产的安全问题。因此对维修人员的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一些大中型医疗设备的维修人员要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掌握迅速判断和排除故障最科学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关键词】医疗设备;技术人才;器械维修【中图分类号】R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51-02 当今西方科学发达国家的医疗设备的生产、研制、管理与维修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十分重视研究设备管理、维修与设备改造革新的关系,特别强调设备管理与维修以确保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从管理决策人才、技术指导人才和维修专家三个层次上培养设备人才的战略。国外医院的临床医学工程部以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为研究对象,专门负责医学技术设备的使用周期内的管理与技术保障并参与临床医学研究及设备的改进设计, 该部的临床工程师, 生物医学设备技师及临床工程技师均由各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的博士、硕士及本科生担任,占全院医务人员15 %~20 % 。相对照而言我国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培养、使用和提高等各方面都无法比试,同时在医院的地位和现状又是令人担忧的,很难肩负起医院发展所负于的重任。现阶段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的存在问题:1、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严。八十年代中初期国内部分医科大学及工科院相继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BME)专业,BME毕业纷纷进入医院从事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工作,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曾一度辉煌。但是,大多数BME毕业生又先后离开医院。2、现行人员素质偏低。据相关资料报道,在我国医院维修工作一线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多数为中等学历,其主要来源为其它待业改行者,如护理人员改行、汽车维修人员改行等。这部分人员的技术主要源于工作实践,未经正规BME教育,技能单一,思维方式落后,缺少跟踪先进医学工程技术的潜能。3、维修手段落后。应该说,我国现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与美国70年代十分类似,属于维修店。尽管随意医疗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条件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善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要求相差甚远,维修工具,检测手段仍是陈旧的。其原因是医院自身不愿意对维修机构的设备(设施)有更大的设人,因为这种投入的回报不是显著的,难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4、管理制度滞后。尽管目前医院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善,然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却成了医院管理的盲区,多数医院没有详尽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滞后。在医疗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修、报废和培训等方面缺少一套严谨、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1]。即使是建立了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管理制度的医院,其制度也难以及时修订与补充,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有关机构人员组成,占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学历要求,准人资格等在卫生政策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鉴于对问题的认识,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探讨:一、改变现有管理体制,使医疗设备效能最大化。医院的发展,是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严格有序的科学管理;创新才是飞跃,是发展的根本。不创新将是死水一潭,所做的工作只是原地打圈圈没有得到提升;创新的科学管理能使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最终实现更大范围资源的科学合理共享,产生出比以前高出几倍的效率,管理出效率更出效益是众所周知的;各类医疗仪器是一种服务和增值于一体的物质资源,是科技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成果,是医院现代化水平和技术实力的标志,是现代大医院发展壮大的基础。国内大中型医院都具有少则几千万元多则几亿元的现代化医疗设备,但若没有真正利用现代化科学管理理论进行科学管理,让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就不会让它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现在对医院的评价仍用旧观念和过时的方法,即把医疗设备的总值作为一个很大的指标,总认为医疗设备的总值越大,管理水平就越高,各类效益就越好,医院就越强,呈现出重购买轻管理的现象,致使部分设备不适合本地区常见病或不适合医院对该学科的需求,而使用率下降或闲置损坏,造成对医疗设备资源的浪费[2]。管理没有跟上是造成设备浪费的原因;用科学的管理理论进行管理,明白不同的理论适合不同医疗系统的管理,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重要的是加强创新观念的开发,和本地区医院及厂商进行适度沟通,利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开发利用,使医疗设备效能的发挥达到最大化。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1)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2)积极营造医疗器械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3)促使医疗器械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医院依靠厂商或商维修的技术支持能自己独立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医院可以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商提供一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配件,但要因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地区视不同情况来对待。 (4)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医学工程师法,规范临床医学工程机构的名称,明确界定医学工程人员的职责范围,制定科学的、合理的人员编制,并制定相应的技能培训、考核以及职称晋升、聘任等相关制度;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对生物医学工程师的权利、义务和奖惩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还要关注生物医学工程师的科研成果、技术革新和工作业绩,以稳定生物医学工程队伍,提高和发展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促进医学现代化发展[3]。三、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人才是一个单位的宝贵财富,只有人才队伍建设好了,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在院党委和政治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从88年开始,先后从总后医专、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引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9名。这些大学毕业生到科里后,一是老同志作好传、帮、带;二是给他们压担子,大胆使用,使他们很快担负起维修工作重任。对没有学历的同志,注重培养,给予智力投资,给以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目前已有5名同志参加了大专函授班学习,1名同志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还有两名同志准备参加大专起点本科班考试。全科同志学技术、钻业务的热情很高。四、切实抓好技术能力。医学工程保障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是为临床提供服务的前提,这些能力包括安装能力、基础医疗设备维修能力、质量检测能力、计量检定能力、医疗设备评估能力、临床培训能力、器械相关医疗事故的鉴定能力和科研教学能力等。另外,大型医疗设备和系统工程等工程项目的场地设计和技术评估能力以及对医疗设备资源配置合理、规模适宜的论证规划能力也是医学工程部门应该具备的能力。临床工程师基于多学科教育背景、临床工程实践和对医院自身情况的熟悉,提供的建设规划方案或论证报告很可能关系到医院建设的百年大计,这些贴近医院、贴近临床的高品质的服务保障是院外和社会上无法提供的。有了这种能力,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和临床受益,医疗设备安全性提高了,病人也受益。抓好能力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培养。一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要经过3到5年的实践培养,才能成为具备综合能力服务于临床的工程师。当前,许多医院的临床工程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教育背景混乱,下不了临床,发挥不了医学工程学科保障的职能,拖了医院后腿。究其原因,除了医工部门自身的基础管理薄弱外,医院不够重视,人员编配比例过低,也是一大根源。与美国医院医学工程人员(临床工程师、物理师、放射工程师、信息工程师和生物医学工程技师)编配比例约占其人力资源的15%-20%,而国内三甲医院的比例不足1%-3%,二甲医院的比例差距更为明显。五、走科技开发之路。医疗设备的供应、管理及维修是医学工程部的日常本职工作, 但是光做好本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具有代表本科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这里所说的应包括政治、学术和经济地位。从全国来看:医学工程学会的建立,每年医学年会的召开都为医院医学工程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也吸引了许多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 加入到这一队伍,他们中的一些思维聪颖, 对临床发展动态反应敏锐, 不满足于原始简陋的仪器设备, 力图用新的技术, 原理或方法研制发展新仪器,运用于临床. 走理工医结合的路, 研制新产品, 利用技术优势走(转下页)国内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模式的研究胡滨(天津市医学考试中心天津300000)【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52-0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对加快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进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评价是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鉴定与保证培养成效的核心环节。国外发达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起步较早,其应用的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评价模式是在不断的研究和探讨后逐步制定出来的;同时,国内部分省市亦在完善住院医师考核评价体系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为了学习借鉴国外和国内部分省市的经验,重点围绕住院医师考核评价方面的国内外成果开展了初步研究,并结合天津市的现状,针对健全住院医师考核评价体系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一、国外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评价模式(一)发展概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始于自19世纪末的德国,现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度,在其住院医师培养的全过程中,标准系统的考核与评估贯穿始终。美国于1992年建立了以授予专科证书为目标的考试程序,其医学院在校学生需要通过第一步及第二步美国医师资格考试,才有资格申请住院医师培训。与美国相似,德国6年高等医学教育期间要通过三个阶段的全国统一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再经过18个月的注册前住院医师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成为完全注册住院医师。在培训过程中,美国住院医师要接受病案评审、培训期间考试、各学科委员会组织的执照考试、临床操作考核和应用标准化病人的考核等,用以考核评价其核心能力。加拿大要求在培训结束之后接受由加拿大皇家医学院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笔试、口试和技能考试的全国统一考试,住院医师通过考试后获得合格证书。日本则是通过书面、口试和实际操作三部分考试来确认。英国自2005年开始推动"现代医学职业"计划,并强调建立以工作场所为基础的评估模式,欧洲地区、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台北地区广泛使用该模式来评估住院医师的教育效果。(二)美国住院医师考核评价的新进展:1、美国住院医师培训的组织管理: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是由美国医学专科委员会、美国医学会、美国医院联合会、美国医学院协会和美国医学专科学会委员会等组成的自发性组织。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对每个专科都有一个培训指南,确定总体要求,注明应达到的标准,根据指南进行考核评价,有完善的电脑管理系统,每位住院医师都有一整套的培训档案。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的认可标准或一般要求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审定和批准,医院各个专科要制定详细的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和培训效果评价标准并予以实施。住院医师培训地点在指定的医学院附属医院或医学中心,其资格由美国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认定并每年进行审核。2、美国住院医师培训与评价标准包含的六大核心能力: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提出住院医师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病人照顾、医学知识、临床工作中的学习与改善、人际沟通能力、专业素养和基于系统的临床实践等六项。3、考核评价形式:对住院医师采取的评估形式包括在教育训练期间进行形成性评价和在教育训练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育训练进行期间举行,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住院医师,以改善其今后的学习和培训。总结性评价通常在教育训练结束时举行,测量住院医师是否达到专科或阶段培训目标,判断其是否具备在某医疗领域开展工作的能力。4、住院医师考核评价"工具箱"的建立:2000年9月,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理事会(ACGME)和美国专科医师委员会(ABMS)共同公布了《毕业后教育受训者能力考核方法表》。该表就像一个"工具箱",不同的专科委员会都可以从中选用合理有效的考核方法来实施住院医师培训的考核。

(三)英国住院医师考核评价的新进展:1、英国住院医师培训的组织管理:2003年英国四个地区的卫生部联合出台了"现代医学职业计划",阐明了毕业后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从2005年开始,英国所有医学院校毕业生都必须接受为期二年的住院医师基础训练计划。住院医师训练结束后,可选择进入社区医疗、专科医疗或学术研究等领域。2、英国住院医师培训与评价标准包含的六点核心能力:英国医学总理事会设定的住院医师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良好临床照顾、维持跟得上时代的医疗专业、教学与训练并进、良好医患关系、良好团队协作和公正正直等六点。3、考核评价形式:同美国类似,英国的住院医师采取的考核评价形式包括也在教育训练期间进行形成性评价和在教育训练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两种。4、英国新的综合性住院医师评价模式:自2007年八月开始,英国皇家全科医学专科医师考试率先采用新的综合性评估模式,包含三个模块:(1)应用性知识测验; (2)临床技术评估;(3)工作场所评估。(四)美国、英国住院医师考核评价特点:从美国、英国等国家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评价中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共同特点:第一,在培训过程中均通过安排统一的考试来保证培训的质量。第二,实行三统一:统一考核标准,统一考试内容,统一颁发合格证书。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三,注重对住院医师核心能力的考核。二、国内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评价模式(一)发展概况:19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首次提出并实行了严格的"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和总住院医师负责制"。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评价工作逐步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2007年,卫生部成立了毕业后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对考核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大部分医院的住院医师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同时兼顾相关科室。(二)辽宁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考核1、组织管理:考核工作由辽宁省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中心统一组织实施。2、考核评价方法:考核评价方法包含笔试、标准化病人、计算机模拟病例和临床技能操作。3、考核评价程序:考试计划总体分两个大部分:理论考核部分和技能考核部分。(三)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考核;1、组织管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在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的。2、考核评价方法:考核评价方法含有专业外语、临床思维、专业理论及临床技能四项。3、考核程序:考试计划总体分三个部分:临床思维考核、专业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五)辽宁、北京的考核评价特点:从辽宁、北京两地区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评价中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这两个省市都是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相关的培训考试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考试考务工作。第二,考核评价方法上每个省市并不统一,都有自己的特色。第三、考核程序普遍采用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两部分,但考核内容上也是略有不同。三、借鉴与建议鉴于医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我们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培训环境,引进和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提出如下建议:(1)建立专门的机构,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评估工作进行科学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全面负责全市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计划、组织、管理、考核等工作。(2)改进现有住院医师训练计划,建立以培养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强调职业精神、道德素养、人际沟通等核心能力的培养,并对每项能力均制订出具体的标准和评估方法。(3)我们目前住院医师评价过于简单。应采取笔试、口试、操作、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4)需要建立师资培训认证制,强化对带教导师的培训和资格确认,并规定资格的有效期,定期换证。(接上页)向社会,扩大了社会影响。总而言之,在实际工作中,医疗器械的维修部门需要不断的提高队伍的素质化建设,提高专业技能,更好的为医院服务,医院部门要做好医疗器械维修队伍的建设支持。为医院的经济发展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周丹.临床工程学科工作模式转化[J].医疗设备信息,2004,19(3):1-3.[2]郑文波.试论临床医学工程工作模式的改革[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8):2-6.[3]史长宁,王卫东.军队医院临床医学工程学发展与模式思考[J].医院管理杂志,2005,12(4):396.

住院医师医生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原则 问题

【作者简介】 王玲,重庆市中医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临床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6-005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医疗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医院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尤其是对刚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才能提高临床医师的技术水平和医疗系统的整体服务质量。这既符合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院(本文特指重庆市中医院)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把握的原则

1. 开展严格的岗前培训

每年新录取的住院医师进入医院时,都会对他们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通过对医院规章制度、医疗法律法规、医德医风、医疗核心制度、医患沟通及规范化培训标准、培训目标、培训实施方案等方面的学习,让医师了解管理制度,熟知行为规范,明确培训目标,在培训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培训任务,树立为病人服务的理念。

2. 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为了让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在临床理论和实践水平上达到培养目标,根据卫生部、重庆市卫生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管理办法,我院制定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普通专科培训,培训时间为三年,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临床轮转,是以临床实践为主,住院医师通过临床实践以及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临床基础知识和诊疗技能,丰富住院医师的医学经验,培养住院医师的创造力。第二阶段为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时间为二年,在三级学科进行培养,是以住院医师的专业技能为主,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并完成培训的量化指标。

3. 严格执行轮转时间,保证培训质量

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就是督导和轮转手册的检查,轮转方案一旦确定,原则上不得随意变动,严格执行轮转时间和计划,指定专人负责医师的轮转培训和考核,以确保住院医师在规定的时间内严格的完成所有的培训项目。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培训,使住院医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的医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扎实的临床技能、独立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能力。

4. 建立规范化的监督考核制度

对住院医师培训进行严格的监督考核是规范化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了加强考核管理,医院专门成立了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采取每轮转一个科室就考核一次的方式。考核的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评价两部分,考试不合格的医师不允许其进行轮转,直到考核通过为止。要把住院医师考核和医师的待遇挂钩,对于在规定时间内没有通过考核的医师要进行相应的处罚。

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正确认识培训的重要性是前提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属于医学教育的范畴,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培训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没有院领导的支持,很难顺利开展。正是由于领导重视此项工作,在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培训、学员待遇保障、人事管理等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我院才得以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规范化的培训考核制度,为提高住院医师的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是保障

很多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都是以本科院校毕业的医师为主,而对于具有研究生学历以及正在读在职研究生的医师,则没有将二者纳入培训体系。在具体的培训中,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培训模式,有的是从第一阶段开始培训,有的则直接进行第二阶段培训。鉴于此,为了做好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我院成立了医学教育委员会,由院长、分管院长、医务处、科教处等组成,对医师的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并且制定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标准和规范。设置了专门的教学管理部门――教务科,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日常管理工作,组成了以分管副院长为组长的各专业考核小组,在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的具体实施及培训的监督考核等方面,都有专人负责,层层落实到各专业组,保障了培训的顺利开展。为了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最好的效果,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建立了从培训到考核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确保住院医师圆满完成规范化培训内容。

3. 抓好培训过程是关键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工作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要达到培训效果,就要把握好培训质量,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及实现的整个过程,实现培训质量和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而培训质量的提高也使医学人才的素质得到提高。要提高培训的质量,就要在培训中加强过程管理,适时进行指导和督促,通过督查相关培训资料的准备工作,召开座谈会交流意见及建议,与专业组主任、老师访谈等方式和检查轮转手册等手段进行质量控制,及时反馈督查结果促使整改,帮助培训医师根据培训标准,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掌握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这样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4. 严格考核制度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

有些医院,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在医师的考核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突出的是对医师临床技能的考核,存在重视对医师操作新型设备设施的考核而忽视对医师基本专业技能的考核、重视对医师的临床技术理论知识考核而忽视临床实践考核等问题。这些流于形式的考核,让住院医师的临床技术考核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因此,在住院医师培训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督,对提高临床医学人才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可以保障住院医师培训计划的有效实施,也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修正。通过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可以掌握住院医师对培训内容的学习情况。要保证培训质量,就必须重视考核管理,严把考核关。如果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核心是轮转,那么检验培训质量最有效的手段则是出科考核,抓好出科考核是关键。医师经过出科考核、阶段考核、年度考核及结业的综合考核,不断掌握和巩固知识技能,最终完成培训任务,成为一名合格的住院医师。

三、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通过规范的培训,可以有效提高住院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师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的养成,从而使医院整体的医疗服务迈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钱农,高寒,许武林.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提高临床医学人才质量[J].中国医学创新,2010,(16)

住院医师医生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二级医疗机构

【摘要】 目的 根据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要求,结合我市、县的实际情况,探索一套适合县、市区医疗机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办法,以达到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临床住院医师培训,使受训者在完成培训后达到低年资专科主治医师水平,为我市、县二级医疗机构培养出合格的住院医师。方法 通过实施2002~2004年分配到市卫生局89名医学毕业生在8所市级医疗机构开展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探讨市县二级医疗机构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提供依据。结果 在市卫生局的统一安排布置下,打破以往“以医院为基地”的界限,改变为“以学科为基地”,采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进行交叉培训”实现资源共享,统筹规划,联合培养以法培训。除55名研究生直接进入第二阶段培训外,其余34名(29名本科,5名专科)均在8所医疗机构40个基地按步骤轮训。结论 为避免因各医疗机构的等级不同,以及同一医疗机构学科发展的不均衡,影响培训质量,把县、市二级医疗机构的所有基地统一使用资源共享,可降低各医院间住院医师培训质量的差异,有利于住院医师培训的平衡发展和临床医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二级医疗机构;住院医师培训;实施方案

医学教育是由基本医学教育(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组成的连续统一体。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指完成高等医学院校基本教育的毕业生接受某一学科(二级学科)规范化的系统专业培训使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朝着某一专业方向逐渐深化的教育过程,是医学教育的特有阶段[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临床高层次医学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国内外都非常重视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工作起步较晚,而且因一次分配定终身,加上医院与医院的等级不同,以及同一医院学科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大多数分到基层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医学毕业生没有机会接受严格、全面和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整体质量有较大影响,使其临床能力和业务水平出现天壤之别,有相当比例的临床医师达不到应该达到的职业水准[2]。此现象在市、县二级医疗机构情况尤为突出,本课题旨在探讨适合市、县二级医疗机构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基层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首先从2002年毕业的12名本科、专科医学生开始实施,这12名学生由市卫生局负责统一安排布置,根据各医院申报并获批的培训基地情况,安排他们进行第一阶段的培训,从2003年开始,毕业生的学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生数量迅猛增加,到2004年底研究生已达到55名,占培训学生总数的62%,针对这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先后制定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见表1。表1 研究对象分布情况 (略)

1.2 方法

1.2.1 政策制定

医院是住院医师培训的基地,临床科室是承担和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具体实施部门,为了有效地落实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卫生局要求各医院成立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挂帅,医务科或科教科专人负责管理,各科室主任参加,制定住院医师培训计划,(1)将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列入各医院领导的目标管理中,并作为各医院领导业绩考核的内容之一;(2)建立健全严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网络,建立轮转医师培训档案,使住院医师培训与自身的试用期转正及经济报酬挂钩;(3)医教科与人事科加强配合,将培训成绩作为住院医师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

1.2.2 基地认定

培训基地是住院医师培训的直接管理部门,是执行住院医师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内容的关键环节。根据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要求,培训基地必须设立在综合条件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含二级甲等),各医院以二级学科为单位提出申请,上报市卫生局,经过严格审核认定后方可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培训基地分级制,按一、二阶段分开培训,在不同等级医院完成不同培训内容,如同分别上高初中学校一样,最终完成中学教育,因此对口医院联合培训取长补短,工作、培训两不误。

1.2.3 统一安排

市卫生局对市里8所二甲以上医疗机构,其中2所为三甲,6所为二甲,3所为专科医院,进行了基地认定,将分到八所市直医疗单位的12名(11本1专)临床专业毕业生第一阶段培训做了统一的时间安排,原则上先轮训本单位的二级学科,考核合格后再轮训其他单位的二级学科,送出培训人员单位与接收培训人员单位加强联系,密切协作,确保培训工作按培训时间安排顺利进行。

1.2.4 规范轮训计划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分为两个阶段,专科为7年(前4年为第一阶段,后3年为第二阶段);本科为5年(前3年为第一阶段,后2年为第二阶段);研究生直接进入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以轮科训练为主,为基础知识培训,第二阶段以专科培训为主,包括1年的总住院训练。(2)所有医学院校应届的专科、本科毕业的住院医师从第一年开始列入培训。(3)外院调入的包括下来的住院医师,经考核后进入相应年限的培训。(4)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第二阶段培训,入学前无临床工作经历或有临床工作经历,但工作时间不足2年者,须参加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2年;入学前参加临床工作时间在2年以上者,在进入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培训之前,须参加临床工作实际水平考核,及格者参加培训时间为1年,不及格者参加培训时间为2年。(5)岗前培训,包括人事科岗前培训和医教科岗前培训,为期1周,进行爱国爱院及医德医风教育,遵守院纪院规,医疗工作制度及职责,病历的书写及处方用药规范,医疗纠纷的防范,医疗医师培训的有关规定等。

1.2.5 培训内容

住院医师培训注重医疗道德教育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加强团结专业知识的补缺培训,培训内容包括:(1)综合素质要求:①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②“关怀服务”的职业理念和优良的医德医风;③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④遵纪守法,团结协作。(2)临床实践包括:①临床实践时间:要求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除法定节假日和规定的脱产学习外参加临床医疗工作;②专业技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进行专业技能训练。(3)专业理论包括:①公共必修课:如专业外语、医学伦理学、信息与检索、传染病学与流行病学;②专业临床课:以本临床专科知识及其进展为主。

1.2.6 考试与考核

(1)科室考核:每个培训对象每轮转结束一个科室,在医务科的组织下对培训对象按照考核表进行考核。成绩不合格不能出科。(2)年度考核:所有的住院医师不分轮转年度均参加医院组织的每年度医疗“三基”考核,考核成绩与年度考评挂钩。(3)基地考核:培训对象培训完一个基地,由医务科组织基地专家进行考评,考评成绩记入个人培训档案。(4)阶段考核:培训对象第一、二阶段结束,均由卫生局组织考核,第一阶段考核不合格不得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不合格不能定科,同时取消晋升主治医师资格。

2 体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住院医师的培养是医院人才建设、学科发展的百年大计,医疗工作是医院的生命线,住院医师医疗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竞争实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住院医师水平的根本措施,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工程,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是对年轻医生有利,可以为年轻医生提供较高水平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显著提高其临床工作能力;二是对培训基地有利,可以解决大医院普遍存在的住院医师缺乏问题,提高培训基地的诊疗水平,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对社会有利,可以建立人才竞争机制,提高我市、县临床医生的整体水平,使我国医学人才的培训和管理具有活力。

总之,竞争能力的基础在教育,竞争的关键在人才,竞争能力的手段在科学技术,竞争的实质是效益,要振兴卫生事业必须着力振兴科教工作。所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既是毕业后教育的延续,又是科教工作的基础,这是关系医院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教育处.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全国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研讨会,2004,96.

住院医师医生工作计划篇4

一、医学一系工作

2012年医学一系 医学教育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教学,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我系的实践教学面临较大困难。为增加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2012年我系克服困难,合理安排,充分挖掘潜力,增添了主干课程的课间见习,并增加集中见习和实习前技能培训的课时数,从教学安排上保证了学生有一定的实践机会。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坚持开展实习中期检查,并逐步增加检查范围,加大检查力度。2012年我系组成了内、外、妇、儿教研室的资深专家检查组,先后对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中国人民第四一一医院、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等5所教学医院进行了实习中期检查。本次教学检查工作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亲临教学检查现场指导工作。通过此次教学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教学医院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对实习带教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了各教学医院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也增强了皖南医学院在各教学医院的影响力。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适应临床医疗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是我系追求的目标。为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早日成为一名合格

的医生。2012年我系改革了毕业考试形式,由原来的单一笔试模式改为笔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多站式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模式。组织附院、芜湖二院及地区医院三十余名高职称临床教师,历时7天时间,逐一对709名毕业生,从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与技能操作、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三个方面,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前对学生进行了广泛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考前辅导,引导学生认真复习。结果709名毕业学生仅有8名学生不及格,经过补考全部通过。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毕业考试改革显示了极大的实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附院工作

1.教学工作 为完善各临床科室实习带教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激活管理机制,我们一直紧抓各科室实习带教工作,并要求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实习带教计划和出科考核方案。今年组织专家组对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了4次实习带教检查,专家们均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考核评分表逐项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并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切实公正的评价。通过检查,大多数科室按照实习带教管理制度建立了带教工作档案、完成了科室教学活动计划、学生出科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

今年6月起,组织内、外、妇、儿教研

室的专家对临床专业的实习医生进行了三轮大出科技能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外科无菌技术、腹腔穿刺、胸腔穿刺、外科换药、影像读片等十几个单项的考核,基本上涵概了临床医疗常规操作的内容,通过考核极大提高了实习医生的临床综合技能和适应能力,加强了我院实习医生出科考核管理,全面提升了实习质量。

为提高我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增强临床教师教学意识 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院副主任医师的教学查房水平,进一步规范教学活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关于举办“副主任医师临床教学查房竞赛”的通知》要求,将医院所有副主任医师分为3个年度进行教学查房竞赛。本年度的教学查房竞赛自4月15日起已进行了两个月,聘请6名教学督导专家作为评委,参赛选手为我院21个临床科室共30名副主任医师。教学查房实行全程摄像,由专家现场打分和观看录像打分相结合。查房内容为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实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病、多发病,入选病例由选手自行提供。此次竞赛不但强化了我院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带教水平,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教学查房的规范开展,而且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临床带教教师,

2.加强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为促进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统一领导和协调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院于今年9月成立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公室”,办公室在医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及考核方案,指导、管理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经培训管理办公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各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班开始了理论和实践授课。本学期侧重公共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共计93学时。

3.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

年中医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第三周期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进行了中期检查。临床药理学、消

化内科、性医学科、超声医学科、普外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感染疾病科共九个学科负责人分别就本周期第一阶段学科建设情况作了相关汇报。通过检查,进一步了解了各学科学科建设规划执行情况,为顺利完成周期建设目标提供了保证。 4.科研工作 截止2012年12月14日,全院共258篇,其中sci期刊2篇,国家重点期刊20篇,部级期刊89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3部。

5.继续医学教育:

本年度我院主办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项,共参加人数750人;主办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共23项,共参加人数2600余人。同时组织了院内及院外专家共举办学术讲座20余场,内容涵盖了内科、外科、医学影像、卫生统计学、心理卫生、医疗卫生法律、医学信息等各个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进展,并兼顾了医院各学科的特点。平均每场讲座听课人次达到100余人,除本院医务人员外还有来自芜湖及周边地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医学教育方面真正起到了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教学中心的典范作用,在芜湖市及皖南片引起了强烈反响。

今年我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中,除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的培训外,把临床急救技能的培训放在重点,组织了6次有

关临床急救技能知识的系列讲座。并对临床主治医师进行了心肺复苏和心电除颤技能考核。

住院医师医生工作计划篇5

1.1培训项目

为了应付各种紧急情况,美国要求所有的医师都要上过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课程,同时还规定了全职型的急诊医师不仅需要大量的急诊知识,还需掌握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知识。为此,美国急诊医学委员会(ABEM)、美国急诊内科医师学院(ACEP)、急诊医学住院医师导师理事会(CORD)、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联合会(EMRA)、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评议委员会(RRC-EM)、学院急诊医学协会(SAEM)联合制订了急诊医学临床实践模式。急诊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包括内科、外科、创伤、心血管病、骨科学和产科学,以及对药物中毒和家庭暴力的识别和干预技能等,此外还应该加强其他非专业技术的培训,如计算机技术、客户服务、商业管理、咨询技巧等。美国每年有950名住院医师通过这项培训。美国急诊医学会还为住院医师提供各职业阶段的培训,以确保各地的美国民众都可以获得同样高水平的急诊医疗服务。而全美急诊专科医师获得批准的培训项目共有467个。主要包括:医院管理、临床法医学、临床药学、科研、重症医学、灾难医学、院前急救系统(EMS)、环境卫生、老年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等等。绝大多数急诊医学专科培训项目属于以下几类:院前急救系统(EMS)、超声、儿科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科研、毒理学、重症医学、医学模拟、医院管理、医学教育、灾难医学和运动医学。

1.2资金保障

专科医师在急诊培训期间的工资大致与住院医师相似,约为每年6万美金,而这部分的培训项目基金一般不来源于联邦政府,而是由接受培训医师所在的急诊室工作盈利部分提供,另外,大多数受训医师都会参与科研工作,以获取一部分的劳务报酬。

2中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虽然我国的急诊医学起步较晚,但我们充分认识到急诊医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学科。近10多年来,我国的急诊医学迅速发展,已形成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和一支由临床、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急诊专业人员队伍。但全国现有专职急诊医师仅约5万人,其中80%~90%为其他专科医师,且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急诊医学教育,尤其要做好毕业后教育工作。

2.1教育过程与美国不同

我国是从2010年才开始在上海先行试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的。完成院校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将以社会人的身份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6]。根据其学历和培训医院的不同,开展2~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的培训。培训结束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考核合格者将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合格证书,当然在此之前必须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同时有部分优秀医师还能获得硕士学位。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可以选择继续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2014年上海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新增了急诊专科培训基地。通过2~3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医师将获得更专业的亚专科教育,同时优秀的医师还将通过自身努力获得额外的博士学位。

2.2培训项目与美国众多的培训项目不同

我国专科规范化培训主要包括:院外急救(包含灾害紧急救援等)、院内急救(包含创伤、中毒等)和急危重病救治(ICU)三大类[7]。通过培训,希望达到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掌握常见急症的症状鉴别诊断,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急救诊治;熟悉和初步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另外在科研方面,能阅读有关急诊医学的外文书刊并了解临床科研方法,结合实践,写出病案报道和综述。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专科医师培训将有2个月的集中培训,这是培训的一大亮点与特色,主要包括:院前急救、基础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急危重症抢救技术(血液净化,呼吸支持,有创血液动力学,急诊B超,营养支持,监测等)、灾害医学、急诊沟通技巧等等,为培养动手能力强、应变能力快的合格急诊科医师做努力。

2.3资金保障与美国不同

上海是建立政府投入、基地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对于全科以及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的财政补助力度。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探索社保基金增加划拨基地医院经费的长效投入机制。另外,为保障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上海市多部委决定设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项经费,对于委派医院、培训医院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经费支持,使急诊医师毕业后教育能顺利贯彻进行。

3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议

3.1加强政策导向

虽然我们的毕业后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4年实践下来,我们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急诊临床医师。目前,急诊医学还属于紧缺专业学科,据统计,上海市二、三级医院急诊和ICU医护人员共有6022人,医师占29.5%,其中医师硕博高学历的仅占25.9%。上海市100所二、三级医院急诊年工作量达到914.27万,实际抢救和留观均超编制。工作强度高,人员配备不足,医护高学历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所以更需要我们加强政策导向,加快政策扶持、加大毕业后教育培训的力度与强度,培养出更多学历高、医术精、医德高的优秀急诊医师。虽然政策的推行与执行过程中有些许障碍,但我们会贯彻始终,为培养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医师、为促进临床医师培训和管理法制化与规范化,为提升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提高医院核心竞争而做出积极的作用。

3.2加强培训监督

虽然在不同的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但我们希望结果是同质化的。所以对于基地的标准、培训的标准、考核的标准都做了统一的规范度量。如:急诊科相对独立的布局合理的急诊区域;科室设置与人员配置;医疗设备;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以及师资条件都做了细致的规范。在培训标准里对于相关科室轮转计划,要求达到的培训目标都做了一一规范。在培训结束后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但好的培训计划还需要有力的监督机制,以求达到从“进”到“出”都规范同质的结果。对基地的督导、对师资的培训、对考试过程的全程录音……都是我们加强培训监督的保障。为使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越来越完善,我们一定会把监督机制落到实处,绝不走过场。

3.3加强急诊建设

上海作为国际性特大型城市,老龄化突出,以交通工伤事故、化学事故和中毒意外伤害,以及群体性突发事件、气象灾害等引起的急危重症已成为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积极应对人民群众对急诊医学发展需求、提高急诊急救的防治管理和综合救治能力是政府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迫切任务。目前我们已经完善了全市院前急救系统网络规划和标准化建设,另外,经两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已建立5个创伤急救中心、2个烧伤急救中心、3个儿科急救中心、2个心脏急救中心、2个核化救治中心和1个脑外科急救中心。例如,上海市东方医院形成了创伤急救院前、院内“一体化”的优良模式。考虑到地域分布和伤病分类,结合5+3+1规划实施,我们已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全市覆盖,医疗救护基本实现“就近急救”。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开展分类救护模式、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和应用,转运服务可实行预约或排队的服务制度以及加强救护车和急救装备配置,按每万服务人口不少于0.25辆的配置标准,确保救护车道路优先权,完善应急联动协作机制,确保急救专业队伍的建设和院前院内的序贯救治。

住院医师医生工作计划篇6

1主诊医师负责制管理模式

1.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及监督小组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院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纪委书记任监督小组组长,行风办、工会等部门组成监督小组,确保计划措施公正有效地实施。

1.2制定严密计划,拟定实施方案制定一整套包括职责、资格、聘任、考评等内容的主诊医师负责制管理模式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拟定试点科室运行计划,以点带面逐步将主诊医师负责制推广到全院临床科室。

1.3组织实施实施分步骤进行,包括动员阶段、报名阶段、岗位述职和竞聘阶段、公示阶段、聘任阶段5个阶段。

1.4科主任、副主任在岗述职,缺岗竞聘根据岗位职数要求,在职科主任或科主任实行在岗述职,重点介绍科室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发展实施计划。缺岗科主任实行岗位竞聘,发表竞聘演讲。

1.5实行3级医生负责制,组建医疗组临床医生分为主诊医生、副主诊医生、住院医生共3个岗级,主诊医生为最高岗级。以主诊医生为组长,在本专业医生中选聘副主诊和住院医生组成医疗组。组建工作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医院根据临床科室和临床医生实际情况,确定主诊医生岗位职数。主诊医生在科主任主持下,实行科室竞聘,择优推荐,报院审批后,由院长聘任。主诊医生作为组长负责本医疗组的医疗工作,医院绩效考核以医疗组为单位进行。医疗组长对本组内人员拥有选择权和奖惩权。组内副主诊医生、住院医生的工作由主诊医生负责,医疗组长职权范围内的工作由科主任负责。以医疗组为单位,对病人实行门诊、病房、出院一条龙全过程服务,主诊医生对病人实行24h负责制。全院床位实行资源共享,病区打破了科室界限,医疗组和各级医生不再拥有固定床位,只拥有收治的病人,各病区床位由护理单元统一调配,病人的医疗由病人所选的医疗组负责,病人的护理由所在的病区护理单元负责,实行“医生跟着病人走”。

1.6全面开展门诊病人选医生,住院病人选医疗组工作在门诊设立门诊医生公示栏,对当日门诊医生情况进行介绍,让门诊病人选医生。在住院处和病区设立各科主任、医疗组公示栏,重点介绍科主任、主诊医生、医疗组专业特色,让住院病人选择医疗组。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可以调换医疗组。

1.7医疗组的管理对医疗组实行动态管理,对医疗质量效率、病人的满意率、工作数量等指标予以量化考核,使医务人员能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临床一线工作,更好地提高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服务档次。对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淘汰。被淘汰的主诊医生1年内取消竞聘资格,但可参加副主诊医生和住院医师的双向选择。

1.8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按照医疗组各级医生的总工作量统计,细化到组,医护分开核算。坚持科主任领导下的原则,制定二次分配指导原则,主诊、副主诊、住院医生按不同比例分配,使得责、权、利更加统一。

2讨论

本院通过3年来主诊医生负责制的运行,效果显著,对医院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2.13级医生的配备比例趋于合理实施主诊医生负责制后,医疗组3级医生的配备比例明显改善,基本达到了优化人员配置,医生做一线工作比重加大,提高了基础医疗质量。由于实行评聘分开,各级医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2.2医生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主诊医生负责制实行以后,由于医生不再拥有固定床位,医生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竞争态势,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的医生更加吸引病人,只要有病人就会有床位,医生跟着病人走,使医院内的卫生资源真正共享。

2.3医疗行为规范,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行主诊医生负责制,工作责任心进一步增强,主诊医生自我加压,在门诊、住院、诊疗、随访等各环节把好质量关,对组内人员的医疗行为督导力度明显加大,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更加迅速,违反制度、医疗投诉、病历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医疗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2.4服务态度改善,病人综合满意度提高主诊医生负责制以满足患者就医心理需求为出发点,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患者就医的安全感、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医疗投诉明显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

2.5细化了绩效考核,促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主诊医生负责制后,要对医疗组的工作绩效进行考评,甚至还要对每个医生的工作绩效进行考评。这些工作都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因此促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

2.6实行了专业、专病分组,促进了亚专科管理主诊医生负责制专业、专病化管理,使学科优势、特色技术更容易得到发挥,如在普外科中分为微创外科组、血管外科组、腹部外科、肝胆外科等,为专科分科化管理的过渡与推行提供了先决条件,对亚专科管理的推开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住院医师医生工作计划篇7

今天召开*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研讨会,主要是总结、交流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经验,研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的管理与对策。在此,我代表省卫生厅和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向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为我省扎实稳妥地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情况

我省从*年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从*年开始,我省认真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制定了《*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一是明确培训对象。规定*年及以后医学本科和专科毕业分配在县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住院医师均要接受规范化培训;二是统一培训要求。按照严谨作风、扎实基础、宽广知识,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培训工作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培训方案,统一各专科的培训细则,统一培训基地认可标准;统一学分和赋分办法;统一考核办法和考核登记手册;统一培训合格证书;三是培训与职称晋升、聘任挂钩,把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作为中级职称晋升考试的报考依据之一。

(二)完善基地建设

要搞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基地建设是关键。为此,我厅制订了基地评审标准,*年开始在地市级以上医院开展了培训基地的认可工作,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从*年开始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铺开。到目前为止,全省开展培训的学科有22个,共有259家医院的1586个二级学科被认可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三)实施公共课程统一考试

按照培训、考核、使用一体化原则,为保证培训质量,我省从*年起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课程统考。开考科目有医学统计学、专业基础(临床药理学或医学免疫学任选一门)和专业理论三门课程。至*年止,有近6万人次参加了统考,合格率为70%。我省深圳市还从*年开始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临床技能统一考核,收到较好效果。

(四)严格证书发放

*年经卫生部授权,由省卫生厅发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为规范申领程序,采取了住院医师本人申请、培训基地申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等形式,严格把关,把住院医师培训合格证与职称晋升、聘任、申请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等制度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培训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开展。至*年底,全省共发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10909个。

(五)积极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

为适应医疗卫生改革的新形势,从*年开始,*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等单位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模式。将住院医师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经过三年以二级学科为基础的规范化培训后,实行二次择业,初步建立分流机制,激发了医院和住院医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培训质量,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积极参与国家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科教发〔*〕27号)要求,我省高等级的综合医院积极响应,全省有48所医院向省卫生厅申报了612个培训基地,经过初审,我厅将初审合格的438个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向卫生部申报,占全国申报总数的1/7,数量最多,资料齐全。*年11月,我省首批9所医院153个基地接受了卫生部的实地评审,其中,137个获得通过,达标率为89.5%。*年3月,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我省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试点省。卫生部要求我省积极试点,在全国先行一步,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摸索经验。所以我们重任在肩,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不辜负卫生部对我省的期望,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加强对全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年下半年成立了“*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目前,我省专科医师培训的制度性文件也即将出台,指导我省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稳妥、有序开展。

经过十二年的发展,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人才强医意识,加大了教学工作力度。通过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设和认可工作,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作为人才强医的大事来抓,医院大大提高了科教兴医的意识。目前,分管教学的领导职责更明确,并健全了住院医师轮转学习和教学行政查房制度,恢复了临床带教“导师制”,医院的培训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二)增加了投入,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各有关医院不同程度地投入了专项经费用于住院医师培训和教学条件基本建设,购置了教学设备,改善了教学用房,增购了图书等。有些医院投入培训设施的经费达100多万元,目前大多数培训的医院均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如专用教室、示教室和教学模具。条件最好的医院有专用教室1-2间,座位达100个。一些重点学科(内、外、妇、儿)均有一间专用示教室,有的甚至每个病区都设有一间示教室。多数医院电教设施齐全,配有电视、幻灯、投影、手术闭路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师资方面,住院医师的带教老师、导师基本上是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高职称以上主任、教授。

(三)健全了机构,培训逐步走向规范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对医院教学工作和临床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过去,尽管许多医院也对住院医师进行轮训,但缺乏专门培训机构和规章制度,临床培训工作还不规范,随意性较大。这一工作开展后,各医院规范了轮科制度和带教制度,有的医院成立了培训考核小组,有专人负责。分管培训的领导、医教科长、辅导导师有明确的职责。医院将抓培训与晋升、聘任挂钩。目前,各医院都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导师管理制度、培训考核鉴定制度、教师带教能力和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使培训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增强了老师的教学意识,规范了医疗行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重点在于对住院医师的临床指导和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通过带教,增强了老师的教学意识。各医院都要求带教老师要对住院医师在临床查房、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规范指导。大多数老师通过严格的带教,提高了教学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规范了医疗行为,尝到了教学相长的好处。带教老师教学意识增强,科室教学气氛较前浓厚。94%的人认为老师的教学查房、修改病历、指导操作水平有所提高。多数带教老师不仅注意了对住院医师的业务指导,也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医德医风的教育。由于医院教学气氛增浓,教学环境改善,广大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认识提高了,学习更加主动,医疗行为不断规范,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为加强住院医师的培养工作,我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制约,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存在较大缺陷,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不平衡

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地区、单位、科室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总体来说,凡是领导重视,认识到位的地区和单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就开展较好,比较落实。如广州、深圳、中山、湛江等市和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单位成效比较显著。云浮市近二年工作也开展得比较扎实。另外,同一所医院的不同专科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地区和单位工作力度不够,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应付了事。

(二)培训不规范

进行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住院医师的素质,培养高质量人才,其特点在于强调“规范”二字。但部分医院的住院医师培训没有严格执行《*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培训不规范,该轮转的科室没有轮转,或者虽然轮转了但时间不够;该考核的没有考核,或者走过场;要求住院医师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等等。有的医院把全省公共必修课统考替代住院医师培训的理论阶段考核和技能考核,不注重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培养,培训质量不高。

(三)管理不到位

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由各市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培训质量进行把关。但由于各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近年人员更换频繁,有些工作衔接不上,管理不到位,督导不够。省里主要抓公共必修课统考,对基层工作开展情况不了解,缺乏指导,管理脱节。相当一部分地区、单位和人员只重视公共必修课考试,其他环节马虎应付,丢掉了培训的核心部分,没有达到培训目标。

(四)政策不完善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涉及到人、财、物等配套政策。但目前有些政策还不够完善,有些措施还难以落实。特别是培训经费问题比较突出。如公共必修课统考收费问题到现在仍得不到解决,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也有很大影响。

(五)人员难流动

目前住院医师培训对象主要是新毕业在职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已经是单位人,人员难以流动。有三个缺点:第一,对于培训对象,学好学坏一样,缺乏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一些科室对基础好,工作积极肯干的培训对象只想占为己有,不愿意让其轮科,使其培训内容无法完成,影响培训质量。第三,培训对象不流动,基层医院无法得到经过正规培训的医生,基层医院医师队伍素质每况愈下而难以改变。

二、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卫生人力资源是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临床医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则是决定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综观世界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由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组成,其中以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毕业后教育则是医学人才临床能力培养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1917年,美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专科医师委员会—眼科委员会,1933年,美国建立了全国专科医学委员会,协助其成员委员会对专科医师进行评价并为他们颁发专科医师证书。其后相继成立了专科医师培训的一系列管理组织和机构,并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如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可委员会与所属的26个住院医师培训评审委员会,负责每年的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的评价和认定工作。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专科和亚专科的认可标准,确定各专科的培训目标,制订专科培训计划,组织和管理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资格考试,国家住院医师匹配项目每年向社会公布培训项目和培训职位。20世纪中期以后,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亦逐步建立并推行专科医师准入管理制度。国际医师制度的实践和经验证明,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制度是提高医师职业素质,从而保证医疗服务水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办法。

长期以来,我国在毕业后医学教育方面比较薄弱,与其他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最早始于19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实行的“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和总住院医师负责制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医院陆续开展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但始终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20世纪八十年代末,为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卫生部在部分省、市、医学院校试点的基础上,于*年颁发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1995年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截止到*年底,全国共有18个省、市成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或培训委员会),20个省、市制定了培训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26个省、市的*所医院开展了培训工作,有26个省、市、高校和部属医院获得颁发《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授权。从*年至今,已培训住院十余万余人。但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制约,我国的毕业后教育尚存在较大缺陷,主要体现为已有的培训要求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培训工作覆盖面小,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在受训者的招录、基地的认可与管理、培训组织管理模式、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尚未形成规范、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国际医学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惯例亦不相对应。

为完善我国医学终身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和规范医师的培养工作,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了“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课题研究,对我国专科医师的需求状况、培养模式、培养标准、筹资机制、考核与评价、准入立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包括确立了我国专科医师分阶段培养模式,制订出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培训基地认可管理办法等文件,制订了34个普通专科、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和基地标准,提出了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管理的方案和政策建议,并在北京等地进行了试点研究,积累实践经验。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需要我们培训出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作为智力保证。在我国卫生改革全面推进、不断深化的时期,加快城镇医药卫生改革体制改革,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推进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医师队伍作为人力支撑。借鉴国际的有益经验,加强临床医师的临床能力培养,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建立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是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年12月,卫生部成立了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对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管理,开展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政策的研究,拟定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规划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年2月,正式下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试点工作,明确了试点工作的目的和试点专科的范围与重点。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将涵盖18个普通专科和16个亚专科,考虑到广大基层的卫生人力需求,试点期间将以普通专科(包括全科医学科)人员培训为重点。与此同时,启动了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的申报与审核工作。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很多相关的人事管理和经费筹集等政策还有待探索,因此,本次试点工作选择有较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经验的基地先行试点,待积累总结实践经验后,再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目前,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7家医院申请参加培训试点,累计申报培训试点基地3048个。至此,全国专科医师培训的试点工作已成燎原之势。

三、积极探索与实践,积极推进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省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切实加强和不断规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我省已经开展了12年,有成绩,有不足,应该认真总结,不断完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建设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范围广,内容多,政策性强,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积极研究和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了进一步搞好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讲五点意见。

(一)以加强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医师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认真实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和《专科医师培训登记手册》登记制度,坚持以加强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精心制订并实施培训计划,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强化临床技能训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培训对象的人文社会知识和医德医风的培训和教育,将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良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

(二)贯彻执行培训与管理制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目前主要工作是如何把制度贯彻落实,这需要全省卫生科教管理干部、医院和住院医师的共同努力和严格执行,保证培训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公共必修课统考,成效明显,但统考收费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最近省财政厅和省物价局转发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清理规范涉及职业资格相关收费的通知》(财综〔*〕22号),要求对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进行清理规范,我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统考收费属于清理范围。在这种政策环境下,如何做好培训的考试考核工作,请大家发表意见,提供好的意见和建议。关于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们正在制定《*省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指导意见》、《*省专科医师培训实施方案(试行)》、《*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试行办法》,目的是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切实保证培训质量。各试点医院和培训基地在试点过程中,要切实加强领导,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要坚持培训目标和规范培训过程,要开好头,起好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要研究制订适宜的切实可行的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和考试考核工作,保证培训质量。

(三)加强指导与监督,稳步推进培训工作

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简称省毕教委)要充分发挥研究、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的职能,积极开展毕业后医学教育的相关政策和规划研究,加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要对培训基地实施动态管理,对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也将在适当时机开展督导检查。如果基地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培训、考核制度的,或工作松懈,达不到基地标准的,将限期整改,甚至取消其培训资格。今年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将扩大试点,准备把专科医师培训扩大至积极性高、基础和条件好的三级医院。从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开始,再逐步扩大至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申报以自愿为原则,试点阶段不下达申报指标,不作硬性规定。为加强督导,省成立由管理专家和专科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对于目前尚未纳入专科医师培训试点范围的医疗机构,应继续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省医师协会要协助省毕教委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的事务性工作,发挥专家优势,共同为建立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做出贡献。

(四)立足全局,突出重点,为基层培养适宜人才

我省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我们要从这个全局出发,积极探索人才流动机制,注重为基层培养人才。因此,我省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重点是优先支持和发展普通专科。同时,也只有在普通专科这块基石打得牢固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较好的开展亚专科培训。为了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培养全科医生,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遴选全科培训基地,开展全科医师培训试点。

(五)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培训工作可持续开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关系到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而且涉及到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等多方面。因此,我们要在工作中加强研究和探索,积极主动与人事、社保和财政等部门进行协调,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逐步形成机会平等、竞争择优、合理流动的良好政策环境和人才工作机制。希望各地各单位积极创造和总结好的经验,促进培训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住院医师医生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策略

引言

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是指医学院校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后,在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严格的规范化、制度化培训,目的是使住院医师把学校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技能的合格临床医师[1]。2014年,国家全面启动住培制度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政策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成效逐步显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了一批能力强、深受欢迎的住院医师,给医疗机构输送了“新鲜的血液”,为医疗行业建设发展激活了内生动力,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人才增量。二是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在认真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住培管理办法和教学方法,凝练了一套特色鲜明、实用性强的培训经验,丰富了住培制度的内涵。三是打造了一支事业心强、指导能力强、业务精湛的住培专家队伍和带教师资队伍,为推进我国住培工作向前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的住培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面临比较大挑战。

1当前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住培制度全面启动以来,在组织管理、培训模式、培训质量建设、待遇保障等方面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运行不力

部分培训基地主要负责人重视不够,对住培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理解不深,住培工作参与少、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住培管理部门尚未完全独立设置、权责不清、任务不明、履职不到位,工作计划性不强,专职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兼职情况严重,组织管理、统筹协调的作用发挥不够。基地教学组织体系建设与功能缺位。

1.2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有待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三级医院存在重医疗科研、轻带教培训现象,对带教师资缺乏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规范性的师资培训,部分带教师资未能掌握教学方法与技巧,带教能力参差不齐,对住培教学的重点内容掌握不够,带教意识薄弱,带教随意性大,针对性不强;教学查房不规范,水平不高,与临床三级查房相混淆,带教过程不注重住培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师资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岗位价值体现不够。

1.3过程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部分专业基地在培训过程中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不符合要求,没有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的培训细则要求进行教学,不按规定轮转,培训内容缩水。教学查房、小讲座、病例讨论等质量不高,频次不够,日常考核无专人管理,出科考核简单随意,年度考核流于形式,没有分年级、分层次进行考核,学员劳动纪律管理不严格。

1.4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方面

部分培训基地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建设不符合要求,模拟设备配备不足,无专人管理,技能中心使用率不高;无系统性培训大纲、培训方案,培训计划性不强,甚至没有培训计划;部分临床技能带教师资本身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差,对学员错误纠正不及时,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效果不显著,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1.5住院医师待遇问题

住培学员待遇问题不断改善,但是部分培训基地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基地社会化学员和外单位送培学员与本单位学员待遇不一致,不能体现同工同酬;不能为住培学员提供住宿或住宿补贴;未给社会化学员缴纳社会保险金等。

1.6忽视住培学员人文教育

在住院医师培养过程中,忽视医学人文教育,缺乏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和激励手段,较少关注住培学员的心理健康、工作压力、职业发展等,导致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缺乏归属感,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不能确保临床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双提升。

1.7忽视住院医师科研能力培养

培训基地对住培学员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培训中主要强调提升临床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忽视了学员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部分住培学员本身在思想上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只重视锻炼临床诊疗能力,忽略自身科研思维的培养;部分住培学员虽然对科研工作感兴趣,但因缺乏科研思维,或方法不正确,在进行临床科研时感到无处下手。

1.8全科医学科建设不规范

全科医学科的建立和定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50%的基地尚未建立独立的全科医学科,即使建立了全科医学科的基地,其学科定位尚未明确。有的基地仅设置全科医学科门诊但无病房,有的基地有全科医学科,但是人员很少,最少的只有1名主任;有的基地尽管设置了全科医学科,但不负责本单位的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另外,不少基地未设立全科医学教研室,不利于教学管理[2]。

2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种种问题的原因,可简要概括为以下方面:一是我国住培制度建设起步较晚,配套政策和制度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培训基地领导重视程度不足,住培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落实不到位,未能发挥应有管理作用,或者是管理水平较差;三是师资带教能力亟待提升,激励力度不够;四是住培学员学习动力与压力不足。

3对策与建议

3.1提高认识,加强监管

各省(市、区)可通过通报、约谈、宣传教育等方式,全面提高各培训基地主要负责人对住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住培工作效果真正列入“一把手”考核标准。培训基地主管负责人要将住培工作和医疗工作同等重视,建立健全住培工作管理制度,配强管理骨干,健全工作机制,营造培训文化,切实发挥院级督导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规范培训过程,提高培训质量。培训基地应设立独立的住培管理部门,明确职责,按要求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住培管理部门参谋、协调、监管职能,调动全院资源使住培规章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3.2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带教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应进一步建立师资准入及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师资分层级培训体系建设,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对各级师资进行分层渐进、模块式培养。积极推动带教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和带教师资考核制度建设,进行全方位评价和反馈,强化评估督导及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带教激励和奖惩制度,将带教工作质量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在职称评定、先进评比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上的倾斜,充分调动带教师资积极性。带教师资应自觉学习和掌握国家住培政策法规制度,遵守医疗规范,增强带教意识。严格按照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和标准(试行)》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带教,注重培养住培学员独立诊疗的临床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多为学员创造操作机会。

3.3推进精细化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培训基地应大力推行精细化过程管理,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和相关保障制度、奖惩制度等,从住院医师招录、岗前培训、轮转计划、入科教育、日常实践、病历书写、小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出科考核、年度考核、评价(形成性,终结性评价等)、结业考核,到师资队伍准入、培训、评估、激励等,再到专业基地绩效考核、基地评估办法、住院医师培训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项规章制度,并且在实践中应用品管圈、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培训质量[3]。

3.4完善医学模拟中心建设

医学模拟中心是培训的重要阵地,各培训基地要按照《医学模拟中心建设标准专家共识(2017)》标准完善医学模拟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医学模拟中心管理制度。医学模拟中心要结合岗位胜任力要求,配齐、配强管理骨干,制定科学严谨的培训计划,针对专业特点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使模拟教学真正成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提高学员的临床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3.5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待遇

建议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意义,鼓励社会捐赠,拓宽资金来源渠道[5]。建立长效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保障中央财政资金供应的同时,增加地方财政投入。

3.6提升住院医师的医学人文素养

在对住院医师进行培训过程中,培训机构必须营造整体医学人文教育环境,通过定期医学人文课程,帮助住培学员树立正确的医护观念,并由此形成正确的岗位价值观[6]。在培训管理过程中贯穿人文关怀,践行“技能与人文并重、医术与医德并举”,以住院医师为主体,在不断实践与应用过程中,引导住院医师提升自身的沟通技巧与人文素养,尊重住院医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建立起人文关怀机制。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构建了综合医院和社区的桥梁,建立了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长效合作机制,实现全科学员“临床-社区-基地”一体化教学,实行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全科医疗双向联动,能够更好地推进全科人才培养,提升基层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适应国家分级诊疗的需求。

总结:

上一篇:神经外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医院保健医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