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临床运用及护理

时间:2022-08-21 11:23:26

静脉留置针临床运用及护理

【摘要】 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生物材料制成,柔软性好,管壁光滑,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对血管刺激性小,保留时间长,可用于小儿、老人及躁动患者输液。也可用于静脉采血,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临床治疗和抢救。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护理人员被刺伤的意外事件。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深受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欢迎。我科是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较多。2008.5至2008.8我科对170例住院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输血和采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5月至2008年8月我科应用静脉留置针170例。男97例(术后55例、 外伤42例);女73例(术后46例、外伤27例)年龄3~83岁,留置时间为2~10 d。平均为5 d。

1.2 穿刺方法

1.2.1 穿刺前准备

1.2.1.1 做好宣教指导工作 置管前,护士应向患者宣教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识,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应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1.2.1.2 穿刺部位的评估 选用健康、粗直、富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的静脉。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不宜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部位的静脉。穿刺处无皮肤病及感染,首选前臂头静脉,其次贵要静脉。婴幼儿宜选择头皮正中静脉,易于固定,可延长留置时间。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抗化学性、机械性损伤能力下降,故留置套管针时,应尽可能选择直径>3 mm的血管;烧伤患者选择痂下静脉行留置针穿刺,长期卧床的患者,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以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1.2.1.3 备齐用物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3 M透明敷贴、棉签、碘伏、抽血者备采血管,注射器,采血针头。

1.2.1.4 备好输液的药物,连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

1.2.2 穿刺过程

扎好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2次。消毒范围直径大于8 cm。用型号合适的静脉留置针于静脉的上方与皮肤呈15°~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退出针芯0.2 cm。再沿血管走向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因留置针针芯比外套管长0.1 cm,退出0.2 cm使针尖完全在留置针外套管内,避免逆入血管内刺破血管)。松开止血带,用敷贴固定留置针,连接输液装置,严格调节滴速。再将敷贴边缘的小长方形不透明贴膜撕下,写上留置针起始日期及时间,粘贴于透明贴膜上。

2 临床应用

2.1 静脉留置针可进行输液治疗,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保留静脉通道。

2.2 静脉留置针取血

2.2.1 穿刺成功后,固定针翼,取下肝素帽接5 ml注射器抽取至所需血标本量后套上肝素帽,将配好的输液装置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内调节速度进行输液。

2.2.2 另一种方法是固定好针翼,将采血针头一端沿针芯处进针,另一端接采血管,抽取血标本。

3 留置针的观察与护理

3.1 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针头有无倒钩,套管有无断裂,开叉等现象,做到技术熟练,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周围组织损伤。对输液部位的肢体进行保暖,以有效防止血管痉挛。静脉穿刺成功率还与心理状态有关,操作者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素质[1]。

3.2 再次输液时应消毒肝素帽,输液前检查输液器有无接头连接不牢,空气未排尽等,证明通畅后再输液。输液完毕时,护士应向肝素帽内注入2~5 ml肝素生理盐水溶液(浓度为12.5 U/ml)封管。在注入肝素液时,边缓慢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封管,这样留置针管腔内充满了封管液,可避免血液返流,减少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封管后,用无菌纱布包扎严密,以防细菌污染[2]。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一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换一次。

3.3 护士应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硬结、疼痛、有无渗漏。有上述现象应立即拔针,更换穿刺部位,如有红肿、硬结、疼痛可用25%硫酸镁局部湿热敷。若刺激性药物发生的渗漏,尽量选用冷敷或冰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的灭活作用,局限损伤部位。留置时间一般为5 d。

3.4 告诉患者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透明敷贴与皮肤粘贴不牢,留置针脱出,或发生细菌性静脉炎,应及时更换敷贴。

3.5 拔管 沿血管方向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2~3 min,防止出血。可用75%酒精消毒穿刺点预防感染。

4 静脉针留置时间

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主要原因是静脉炎[3]。另外,穿刺技术不熟练、冲管时有阻力、封管的方法不正确、患者自身疾病、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导致液体渗漏,导致堵塞或脱出而使留置管失败。留置针的留置天数最好不超过7 d。杨华等报道可留置7~10 d[4]。李晓燕等通过观察,套管针留置5 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较低。本研究显示,少数患者可留置7~10 d,多数患者留置5 d局部无任何自觉症状,留置6 d局部稍有压痛,留置7 d疼痛明显,我科颅脑损伤患者、躁动患者留置3~5 d(因颅脑损伤患者输入刺激性药物、故留置时间短)留置6 d稍有红肿;术后患者骨折患者一般可留置5~7 d。因此我科以5 d作为常规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期间,若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则提示有静脉炎发生,应立即拔针,局部用25%硫酸镁湿热敷[5]。

5 封管液的选择

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稀释的肝素盐水及生理盐水。肝素液具有抗凝作用,而生理盐水不具抗凝作用。对于不宜使用肝素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梁燕等人研究认为,生理盐水与肝素封管液使用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表明,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盐水平衡及血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可防止血栓形成。采用生理盐水做静脉留置针封管液取代肝素液,不仅扩大了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的使用范围,且不需配液,免受污染,避免肝素引起出血。同时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我科均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封管的方法每8 h封管1次。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5 ml生理盐水;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3~5 mm,缓慢推注封管,当封管液还剩1~2 ml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最后将头皮针头迅速拔出,以确保留置针内全是封管液,从而降低堵管率。

6 讨论

6.1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的优点 ①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②有利于迅速建立静脉通路;③不宜刺破血管,减少组织的损伤,也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④躁动患者不宜脱落;⑤患者在转送途中输液畅通,用药及时。

效果评价:170例患者留置针均取得了优于一般输液的满意效果,反应良好。外渗9例,红肿18例,拔针后2 d症状消失。

7 体会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配合抢救患者,患者在躁动时不宜脱出,同时又能快速给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护了静脉,减少了出血和感染的机会,值得推广和应用力。

参 考 文 献

[1] 汪守风,江宾,邓德明,等.外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372.

[2] 李小燕,刘洋.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0-301.

[3] 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程军.静脉输液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进展.中华护理学杂志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4] 王静,王小燕,翁萍.手背远端静脉逆行穿刺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中华护理学杂志,2004,19(15) :35.

[5] 齐艳,吴明姬,尹敬子.减轻老年病人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临床护理杂志,1999,14(2):47.

[6] 赵春,董生凤.静脉留置针的不良影响与对策.临床护理杂志,2003,9(4):311-312.

[7] 王英,张江雁,刘伟.老年人静脉穿刺与保护.内蒙古自医学杂志,2003,35(4) :369.

上一篇: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PCI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