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时间:2022-08-21 06:35:07

怎样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摘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这需要教师以"趣"引路,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为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兴趣激发;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92-01

1.来源于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

1.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1.2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长江的内容时,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入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象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色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激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将寓言、诗歌、歇后语、民谣、音乐、谜语、漫画、故事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比如,在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前,教师可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英国的泰吾士报曾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上说,他蒙上眼睛沿着平坦的道路向前走,结果发现路线偏转了,请报社解释一下原因。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并很快有了答案。这样既使学生增长了见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3.巧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则须疑,疑则生智。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考才能辨疑解难、有所进取、有所创新。创新思维是地理创新教育的核心,只有在教学中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的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勇于超出常规想象,才能使学生在障碍、迷局面前通过创新思考去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拓展思维空间,从多侧面去分析问题,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思维和方法,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最后得到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快乐,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比如在讲到西亚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沙特阿拉伯虽然石油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严重短缺,采取哪些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日益严重,但多数地区种树又严重缺水,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对创新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凸现,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

5.做足精彩的预设,关注动态的生成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精彩的预设,更要关注动态的生成。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给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能够表达、敢于表达、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从而达到善于表达。要创设一种新型的课堂文化,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他们当作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个体来看,而不能当作知识的容器,从而构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关注生命成长的课堂。学生回答的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因学生的差异性和课堂的开放性而生成的动态的课程资源,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正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能提出问题也就意味着没有创新思考的能力。

6.培养学生动态地观察、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动态地观察、分析问题,也是此次课程改革追求的价值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问题,比如影响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钢铁工业的区位就出现了由煤炭区位向铁矿区位又向市场区位的变化,家具厂也出现了由市场区位向原料区位的转变,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些案例,培养学生动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中,应该重视地理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引导学生辩证地、从多元化的地理视角去思考、去分析方可获得清晰的思考力。其次应该引导学生对任何一个地区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要动态地观察、辩证地思考、分析,找出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注意"有利"和"不利"的相对性,然后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其优势产业,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改革给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给了老师一个专业发展的空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我们需要优化教法、改进学法,才能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得以提高、热情得以激发、思维得以优化,也必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上一篇:探究现代美术教育模式 下一篇: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