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反思型”教师校本培训初探

时间:2022-08-21 02:50:39

培养“反思型”教师校本培训初探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的成功取决于三个要件:“硬件,软件,人件 ”。所谓“人件”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的成长,同时更赋予了每个学校管理者一个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作为校长,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是,怎样做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成长?结合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我校提出对教师进行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反思型”教师校本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目的及意义在于通过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培训内容、途径、方法和机制,为我校形成特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一、建立教师园地――为校本培训搭台

早在建校初,我校就建起了“教师园地”,为教师校本培训搭建了一个有益的平台。在两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科学设计、严格要求、规范管理”的思路,将“教师园地”建成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首先是科学设计。“教师园地”分“权威论坛”、“校长讲座”、“骨干报告”和“教科沙龙”四个栏目循环进行。其中,“权威论坛” 主要聘请专家、学者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就当前教育科学前沿理论进行辅导讲座;“校长讲座”主要由学校正、副校长对当前学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专题辅导;“骨干报告”由学校获得过区级以上表彰奖励的模范人物或聘请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作事迹报告或经验交流;“教科沙龙”由教师交流自己了解和掌握的外地先进教育科研信息和教改成果。第二是严格要求。“教师园地”坚持每周星期二或星期五下午开课一次,每次一个栏目,培训两个小时;所有专任教师都要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参加学习的人员要作好听课笔记,并写出心得体会。第三是规范管理。“教师园地”管理坚持做到“六落实”。一是组织落实。成立校务班子,确定一名分管继续教育工作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师园地”管理;二是制度落实。建立相关制度,明确了教师在入学、考勤、考核、登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三是计划落实。分年度制定“教师园地”办学计划,对全年的培训工作作出切合实际的详细安排;四是工作落实。严格按照计划设计和办学要求开课,不随意调整或挤占教学时间。五是考核落实。教科室专门确定1人负责教师学习的出勤、笔记、心得等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的重要依据,与教师年度考核挂钩;六是经费落实。学校每年预算校本培训支出,保证“教师园地”教学及其它形式的培训支出。“教师园地”的开办,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开展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的精神底蕴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创造力的源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提倡教师研读教育名著,不断为大脑充电,不仅是传承教育文明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要求。学校从2004年起,就结合我校的“新教育实验”课题“师生读书活动”的开展,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牵手名著主题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要精读教育理论书籍2本以上。活动坚持做到组织有序: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学习要求,分年度确定实施意见。保障有力:坚持每学期为每位教师至少配发1本必读书籍,编发选读书目,为青年骨干教师每人订一本教育期刊,不定期为教师编印学习材料,丰富阅读内容;充实图书室阅读资料,建设藏书达10余万册的电子图书馆,为教师阅读提供条件;加强考核评估,将教师参与活动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和评优选先考核范围。形式多样:通过建立“周周读书日”制度,开展寒暑假集中读书活动,落实“天天自学”活动,提倡“日日上网”浏览学习等形式,阅读教育名著,吟诵教育经典,掌握教改动态,养成阅读习惯。措施具体: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季度举行一次读书辅导讲座;每学期进行一次读书心得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讲演比赛;每期开展一次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活动成为了教师为大脑充电,实现知识更新的重要载体,提高了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培养教学反思能力――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打磨教学、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校本培训的核心任务。反思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二是教学监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我们的培训定位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着眼于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而使教师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丰富实践性知识。在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校本培训中,我们结合我校的“师生共写随笔”课题研究的开展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是对知识内容、重点与本质的感悟和理解,是对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判断和评价,是对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思维过程,是对教学特点规律的寻觅与发现。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思考。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自我反思法。教师应常常自我反问:每一堂课精心设计得是否合理?每一个教学突发事件处理得是否得当?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良好?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等等,进行反问和分析。教学反思还应该自我超越,经常去听课,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特别是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的教学理念,使之与自己进行比较,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自己的成长。教学反思还应积极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当问题理解不透时,可以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帮助自己解疑。

2. 他人反思法。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请教他人,为自己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有目的进行自我反思,在百思不得其解时,虚心向同行请教,群策群力。他人反思法也应包括学生的协助,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让学生评价一堂课最得益和最不得益之处,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在自我反思时,应该积极寻求学生的意见。

(二)确定反思的时间

课前反思,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对自己设计的教案进行反思。课前反思,应具有前瞻性,有效地提高教师对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课中反思,监控教学的过程,使教学高质高效进行,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反思调整。课后反思,在上课后趁记忆犹新,写下自己切身体会和失误,记下学生闪光点和困惑。

(三) 指引反思的内容

1. 对教材反思

教材历来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教材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的唯一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性质出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此,教师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学的同时,可以在教学反思中做专题内容进行记录,既积累了经验又为教材使用提供建设性意见,使教师、教材、学生成为和谐的统一体。

2. 对教法的反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有“奇思妙想”,生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上及时进行调整,更应利用课后进行反思成捕捉与提炼,为教研积累第一手素材,又能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共享研究。

我们反思教法的成功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将教学的闪光点记录下来。我们反思教法的失误之处。失误并不可怕,应正视它,总结它。反思失误的教训目的在于引以为戒,最终可以转化成成功的经验。我们反思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顺应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

3. 对学法的反思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大家都会说因材施教。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会用同一种标准去衡量学生。然而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是不同的,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前进。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方式进行反思。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是否得到不同的发展;反思学生的学习建议是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我们应对这些教学建议做必要的记录和反思。

(四)规定反思的方式

教学反思方式很多,应该是丰富多彩、多姿多样。就我校教师工作的实际,我们目前主要从事教学常规反思活动――撰写反思教案和反思札记。

1. 撰写反思教案。反思需要依托一定的反思材料,反思的结果也需要凝成一定的物化形式。因此,反思教案就成为行为记录反思策略的主要线索。通过认真地审视传统的教学常规,我们发现传统备课模式中的种种弊端已成为当前制约教师发展的瓶颈。以此为突破口,我们进行了以反思为核心内容的备课改革,旨在改变传统备课中的那些机械呆板而无效的近乎“八股”式的条条框框,使教师能充分展示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我们要求教师的备课带有开放性,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教师既可以旧案新备,也可以使用卡片式备课,电脑备课。对教学经验较丰富的老师实行教案免检制度,这样就使教师从繁重无效的重复备课、应付检查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为教师自修、研讨、反思提供可靠的保证。同时也避免了老师“眼睛向上”、一味地应付上级和领导的检查; 促使老师“眼睛向内”、“眼睛向下” 。“眼睛向内”是指教师要很好地审视自我的教学行为,从而反思自我、矫正自我、发展自我。“眼睛向下”是指教师为学生负责,要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负责。

2. 撰写反思札记。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在进行对话时,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深入的思考。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需要群体的支持。教师个体通过语言,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可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不同的观念。然后,把自己的体会诉诸笔端,撰写成反思札记。为加强教学反思,学校制定了教师撰写《课堂教学反思录》、《教育教学反思录》的有关规定,要求教师上完每一课时要写出课堂教学反思录(活页),每一周写出2―3篇教育教学反思录,并对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录的情况认真检查,成绩纳入评估,并及时在校园网站上上传下载,动态交流。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分学科进行了备课和作业赏评活动,老师们通过找他人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中的特点、优点、改革亮点,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每人撰写“观备课一得”、“作业赏评一得”,从而在学校形成了“备经典课、创特色作业”的浓厚教研氛围,进一步促进了全体教师逐步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解放了老师的手脚,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张扬了教师的个性。教师不仅仅认识到自身不是被动改革的对象,而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在改革中,不少老师写出了建议来支持、参与改革。

当然教学反思方式还包括参加各种教学课题研究、开展教研活动和写总结报告等方式,这是我们在今后的校本培训中要解决的问题。

四、吸引家长参与――激发教师成长的新活力

教育是一项全民共同参与和合作的事业,“教育即服务”是新时期每一位教育界工作者所操持的理念,在社会全面参与的力量中,家长的参与对学生的发展能产生直接和有效的影响,家长的参与亦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新的活力。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邀请省市教育专家宣讲实施新课程的意义和做法,通过校报“百草亭”报,开辟“家长论坛”,提供外地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调动家长参与新课程改革的责任意识,为我校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氛围。每学期,我校都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箱等形式,开展家长评议教师活动。教师的德能勤绩,教师的成长状况,家长拥有充分的发言权。2005年10月底至11月初,我校集中力量举行了“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全校教师家访学生家庭1000余户,家访面达70%以上,对教师的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领略新课标内涵 培养基本地理意识 下一篇: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