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时间:2022-08-20 02:53:20

如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一个国家的未来要靠劳动者的双手去创造。一个劳动者的节日,不单是假期和休闲那么简单;一个国家所能给予的最好礼物,莫过于落实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只有在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才能尽情品尝自己所酿造的“生活之蜜”。(5月4日人民网)

@oyyx9868:劳动伟大,劳动光荣。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厌恶劳动的人,肯定不热爱生活。一个不尊重劳动者的人,肯定连自己也不尊重。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发自内心,从一抓起,抓在实处。

@江武生:有关法律要更加进一步加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力量,每个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更加名副其实地起到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坚强后盾,这两方面更加完善地实现了,也就奠定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础。

@无忧老小孩:现在有关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基本上都有了,但是执行起来并不尽如人意。所以现在应该着重是严格执法,特别是避免地方保护。比如张三在甲地劳动,因雇主欠薪到甲地法院,但甲地法院出于地方保护的目的不予支持。所以,张三的无功而返。

@直上云霄:不光是法律,还是劳动者自己,新时代的劳动者有新时代的要求,劳动者不仅要武还要文,文武双全才行,与旧时代的劳动者截然不同。即是法律的捍卫表率,又是知法用法的践行模范。如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具体表现在:执法必公,守法必严,有规必依,有令必行。

景区承载量的“红线”为何形同虚设

泰山观“人山”、西湖看“人海”、北京八达岭长城密密麻麻全是人……“五一”小长假,记者在北京、安徽、浙江、山东等地旅游景点采访发现,一些景区节假日多次超出游客最大承载量,一些景区接待游客量虽未超限,但游客反映拥挤不堪。(5月3日《燕赵晚报》)

@见或不见:保障游客旅游体验和人身安全的景区最大承载量“红线”,为何屡屡被突破?答案说简单也很简单,说复杂又够复杂。说简单是因为在当前旅游收入仍旧主要依赖门票的前提下,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越多,收入就越丰厚,业绩就越好看。

@yimulerang:看山看水的旅游活动成了名副其实的“看人山观人海”,从长远来看,同样不利于国内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一旦因为景区内过于拥堵造成踩踏、滞留等事故,别说旅游了,游客连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可能没有了保障。

@愚者只见:所谓的景区最大承载量,往往是由景区自己凭借经验估算出的一个结果,不但“误差”很大,而且在逐利心态下,景区也往往尽量往高里定,最终导致景区每逢节假日的实际接待人数远超景区真实的最大承载量。

@寐若肖:国内旅游区该好好反省了,如果不尊重消费者,只知道收门票,最后消费者会用脚投票。被放在舆论上煎烤的各大景区,应该能从吐槽中感受到网友们的“期待”,即使短时期内还无法摆脱门票依赖,至少让游客感觉“值回票价”,而不是“后会无期”。

打击网络“黑职介”须明确主体责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招聘网站成为企业招揽人才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求职心切,求聘者在网络求职过程中,极易被不法分子抓住弱点,从而滋生诸多网络招聘诈骗事件。(5月3日《新文化报》)

点评:作为一种网络商业服务行为,在线招聘网站既然为求职者提供人才招聘信息,就有确保信息真实性的义务和责任。否则就是潘多拉的盒子,成为灾祸之源。

要使打击网络招聘“黑职介”卓有成效,信息甄别环节首当其冲。但是现实困境是,网络信息甄别工作几乎不具备技术性。

打击网络“黑职介”不能靠网民,也不能仅靠警方,关键还是在于平台。倘若平台不能全面封堵虚假招聘信息,这样的平台就没有开通的必要。出现网络招聘诈骗,网络平台应当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打击网络“黑职介”,必须依法明确在线招聘网站的主体责任。

以改革之力解“临时工”之困

前不久,浙江杭州协警礼为奇因及时专业的处置,避免路面塌陷造成惨剧,成为“世界网红”。山东将在6月底告别临时工执法,吉林明令禁止临时工执法,四川成都规定党政群机关今后原则上不得使用临时工……临时工问题,可说是我们在走向现代治理的过程中,需要直面的课题。(5月6日人民网)

点评:临时工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转变的问题。从身份到岗位、从差异对待到同权利等义务,用人管人要实现质的突破,还要在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来统筹考虑。

人员聘用,要建立在岗位需求之上,一岗一职、一职一责,不以身份定高下,更不以固定与流动、长期与临聘来区别对待。而这,无疑需要从理念到制度全方位的提升,需要人事管理改革上更深入的探索。

在观念层面摒弃“临时思维”,在制度层面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让临时工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宝贵契机,完善治理制度、提升治理水平。

治理号贩子需要下“猛药”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方案,八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协调办公室,且明确在年内分三阶段严打“号贩子”,未来有关部门还将建立“号贩子”黑名单,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5月4日中新网)

点评:长期以来,看病贵、看病难是不少患者求医问诊中的切身感受。而医疗资源的稀缺还衍生出了大量的“号贩子”。

号贩子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就医秩序,而且破坏了公平就医环境,给百姓就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可以说,号贩子是在对病患的趁火打劫,是对医院医疗资源的严重占用,是对国家公平法治的挑战。

建立“号贩子”黑名单,纳入社会信用体系的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号贩子的猖狂行为,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能否形成长效机制,让打击持续用力,让病患得实惠,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实名补登记并非防电信诈骗终点

工信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虚拟运营商在一个月内对前期未实名登记、虚假登记的电话号码,完成用户身份信息补登记等工作。目前170、171手机号段已成为电信诈骗重灾区,“44%的诈骗短信通过170、171号段发送”。(5月1日《京华时报》)

点评:眼下,中奖短信、银行卡诈骗短信、发票短信、股票配资电话、保险推销电话……这种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已成为“社会公害”。

正因如此,对于那些无孔不入的诈骗和骚扰,我们陷入了一种不胜其烦而又无可奈何的尴尬境地。

实名制虽然做不到完全根绝商业诈骗和短信骚扰,做不到百分之百保护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但起码可以提高犯罪分子的作案成本,降低执法部门的取证难度,说到底,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利于我们更加舒心、安全地使用手机。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初探 下一篇:在线点评,真的可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