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及身心优化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8-20 06:50:22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及身心优化的若干思考

摘 要 针对目前大学生道德人格问题和体质下降问题,文章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体育运动大学生道德人格的优化的相关理论和体育的功能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加强高校体育教育,转变意识,推进大学生到的人格的优化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 体育 优化 大学生 道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Ideas of Sports to Students' Moral Personality and Mental and Physical Optimiz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ause of raising a problem that college students' moral personality and physical health level gradually declining nowadays. And focused on describing the function of sports as well as the theory of sport's positive effect on students' moral personality. Finally, provide reference for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 s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es in awareness, enhance the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moral personality.

Key words sports; optimization; college student; moral personality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的体质下降问题和大学生意志品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人才后备力量,除了需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体育运动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虽然多有论述,但很多人都停留在“增强体质”的生物人层面,因此有必要对体育运动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

2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及道德人格存在问题

2.1 大学生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水平有所回升,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出现了继续下滑。①

今年9月举行的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上,沈阳理工大学提交的学术报告《辽宁地区“90后”学生群体体育生活方式比较研究》一文指出,辽宁地区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中,仍有较大部分学生每天无法完成体育活动1小时的目标。其中每天锻炼30~60分钟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6.22%,而不少大学生已经养成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坏习惯。

2.2 大学生道德人格因素有待完善

意志品质差,心理较脆弱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首要问题。据统计我国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有3000万。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自杀的案例也屡屡发生。2012年9月6日下午哈尔滨一大学新生竟因不能承受军训劳累,服下一大把安眠药欲轻生,幸好被老师和同学发现。②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品质差、心理脆弱,当大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时,往往采取的是逃避、自暴自弃的态度,选择用自杀等极端的方法来解决。

缺乏规则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新形势下,各种文化与价值观的碰撞使大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出现迷茫的状态,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观轨道,有些行为甚至触犯法律,近些年大学生犯罪的事例也频频发生,马加爵、药家鑫这种极端案例更是让人痛心的同时更得到深深的反思。

团队协作精神有待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家庭中是孩子的角色,受到一家人的呵护,重知识培养的应试教育情况下,忽视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协作能力的不足。

3 大学生体质下降、道德人格不完善原因分析

3.1 始终以智育为中心的教育观,违背人的科学发展规律

大学生体质下降和道德问题是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的问题。健身意识淡薄,从中小学就养成的意识观念,也反映了大多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从家庭到学校的教育观念忽视了人的科学的发展规律,身体的发展-道德观念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每个阶段不是绝对排他,而是每阶段都有其侧重的发展重点,了解人的发展规律在合适的阶段进行正确的培养与引导,才能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

3.2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分别而论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国学校教育的理念和口号,但在认识上和实践中的确存在片面地割裂现象,例如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就道德问题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教育,就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从自身角度认同、接受这些理论是有难度的,缺乏生动性和实践性,结果课程变成了枯燥的教师训导课,也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语文课上教师重点对写作和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却忽视了通过学习文章让学生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和做人的道理。体育课也加入“应试教育”的行列,为了应付中考,变成了让学生反感的单调的“跑步”课,或者变成自由活动状态的“放羊”课,缺少体育理念和必要的完整的“三基”教育,加上很多学校体育设施器材不足,所以从小很难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锻炼的习惯,自然把问题带到大学。

4 体育运动优化人格的主要理论与观点

首先在哲学层面,物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有赖于实践活动,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的意识。体育运动是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对人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第二,在心理学层面,心理和生理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即躯体的问题有时会带来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也会从躯体表现出来。例如,躯体疾病会带来焦虑不安、情绪抑郁,具体可表现为无法集中精力做事,意志消沉,态度消极等。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心理咨询时,也会全面考虑寻找异常行为或心理的真正原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还有在教育学层面,教育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有互补性,就是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精神力量可以帮助人战胜身体方面的残缺与不足,使身心得到发展。在身心发展的动力理论方面,多因素相互作用论是采用较为广泛的理论。该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动力因素来自多方面的影响,遗传、社会环境、教育是外在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内在因素,外在因素通过内在因素起作用。体育运动作为外在因素之一,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对个体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很多中外教育家对体育运动与人的发展关系都有过明确论述。

约翰洛克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他特别强调,体育最根本、最首要的是加强身体锻炼。③

5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优化作用

磨练意志品质的作用。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是其与自身产生的怠惰心理和欲望产生博弈时所能体现的人格因素之一。所谓“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通过在体育锻炼中对身体的耐力和忍受疼痛的程度,来锻炼心理的意志品质。

加强团队协作精神的作用。团队协作精神是大学生在团队之中,与他人相处时所必须的品质之一。大学生在参与体育集体项目活动时,学会“还有别人”,培养与身边的人交流、沟通与配合的能力和习惯,从而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

树立规则意识的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要想在社会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做一个具有较高道德水准的知识分子,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品格。而体育竞赛中的程序和规则是组成比赛的重要部分。参赛者必须严格遵守比赛程序和规则才能进行正常的比赛,反之就会得到判罚或者被迫退出比赛。通过体育运动来培养人的规则意识是可取的选择。

6 加强高校竞技体育教育,推进大学生道德人格优化的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体育精神和观念教育。利用奥林匹克精神人类宝贵的财富,多渠道加强体育精神和观念的宣传教育,使学生理解体育精神的深层含义,使学生热爱体育,热衷于体育锻炼,并由此强健身心,优化人格,应该是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教书育人”的目标。(2)营造校园体育氛围,加强体育社团的建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研究体育社团的建设规律,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支持各类体育社团的组建和发展。(3)强制高校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加强对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资金投入,重视建设一些适合女同学活动的设施和器材。同时学校对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强制性手段”。使学生逐渐会体会到体育锻炼的益处和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发挥优化人格的作用。

注释

① 新华网教育频道.2012.10.

② 李小伟.大运会背后的体育隐忧.中国教育新闻网,2012-09-28.

③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5.

参考文献

[1] 吴来苏.大学生人格教育与修身[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 马桂新,刘智,赵美艳.掌控自我,大学生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

[3] 庞跃辉等.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肖北方.教育学.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0.

上一篇:工程量清单计价教学探讨 下一篇:中职学校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