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中的动物形象与文化隐喻

时间:2022-08-19 03:17:33

动画片中的动物形象与文化隐喻

[摘 要] 动画片中的小动物如同人类角色的化身,它们的故事可以反映美国社会的价值观以及民族、种族群体的状况,因此富含文化隐喻。本文从动物的行为、语言和口音所呈现的形象差异分析动画片中所隐含的美国族群差异和文化含义。

[关键词] 美国动画片;动物形象;语言;口音;文化隐喻

一、引言

在英语文学研究与教学中,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与阐释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了解文学中隐含的文化意义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和完善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启发学生对比中外在文化方面的异同,思考人类的共性与民族差异,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们如何求同存异、共荣共生。

在英语文学欣赏与教学中,电影是一种常为教师应用的形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因为电影较之于文字更为直观与生动。相较于真人电影,动画片更适于在课堂播放与讲解,因为动物配音的语速比真人电影略慢,但发音却更清晰、更具个性,并且动画片一般没有少儿不宜的镜头。动画片中的小动物如同人类角色的化身,它们的故事也可以反映美国社会的价值观以及民族、种族群体的状况,因此富含文化隐喻。利用动画片进行文学教学无疑可以帮助学生们对美国社会与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下面将以《丛林大反攻2》为例对动画片中的动物形象与文化隐喻进行分析。

二、动物形象与美国族群的关联

《丛林大反攻2》讲述了一群野生动物“解救”被其前主人带走的宠物腊肠狗维尼的故事。它们跋山涉水,一路追踪腊肠犬维尼的踪迹,最终来到宠物天堂,然后与宠物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大战。野生动物这一边的主角有雄鹿艾略特、雌鹿吉赛尔、大灰熊布格和松鼠老麦;宠物那一边主要有卷毛狮子狗菲菲和同伴矮腿猎犬罗伯托、大猫斯坦利和他的傻乎乎同伴罗杰以及南方小狗鲁菲斯和女友同伴莎琳。

该片配音上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几个主要角色的口音差异,除了娱乐功能,还隐含了文化的意义。野生动物的男一号雄鹿和女一号雌鹿以及宠物男一号菲菲都是标准美语发音,男配角大灰熊是黑人口音,腊肠狗是德国口音,松鼠是苏格兰口音,其他次要角色基本都有各种口音。事实上,很多美国动画片的主角配音都是标准美式发音,配角则可能有地方口音。这不禁令人将这种现象与美国的不同种族或民族的群体特征及其社会地位联系起来。

雄鹿艾略特虽然是主角,但却身材瘦小,一对值得炫耀的大鹿角还不慎被跌断。尽管由此他的自信心有所下降,但是他仍力图在众野生动物中保持领导者的地位。“解救”维尼时要做指挥官,其他动物与他的意见相左时他毫不客气地加以批评,在婚礼进行时找借口逃婚,不愿负责任,在未婚妻的智慧面前仍不放弃自己的大男子主义做派。除了这些行为能反映艾略特的主导地位,还有语言的表现作用,他在影片片头的长篇独白,热情洋溢,似乎整座山林与所有的动物都是他的听众,他标准的美式发音和恰到好处的抑扬顿挫语调都很好地衬托并辅助建构了他在野生动物中的领袖与权威性地位。雌鹿吉赛尔的女主角地位同样得到标准发音的配合,她字斟句酌的语句与不急不慢的语速都烘托出她的美丽、优雅与谨慎和思维缜密的个性,面对未婚夫艾略特的逃婚与蹩脚的拯救行动中的瞎指挥,她没有直接加以嘲笑和指责,而是在维护艾略特脸面的基础上表现她对婚姻的真心与指挥作战中令人钦佩的谋略。这一对男女主角的形象自然让人联想到一般美国电影中的白人形象。

三、结语

总之,《丛林大反攻2》彷佛美国小社会,涵盖了多个族群,体现了各族群人的不同特点。影片中宠物对野生动物的心态与举动与美国社会中由阶层差异、族群差异、中心与边缘的区分等造成的社会现象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影片通过对象征着不同族群的野生动物和宠物形象生动地反应了美国社会存在的一些隐晦的文化现象。如上流社会阶层对穿着饮食礼仪都十分讲究,他们互相之间友好相待,形成稳定圈层,但是对中下阶层却可能存在排斥和鄙视心理。非裔则本性善良可爱,处事细腻,但在社会中常常处于劣势,因为他们高大强壮的外表常会给人们带来恐惧感,让人不由自主产生防备心理。而正宗白人先天地在社会中地位较高,但是他们也渴望平凡的幸福,珍惜友情与爱情,同时也可能有生活中的烦恼,如婚前恐惧症等等。新时代女性则智慧与美貌并存,在危急时刻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并能急中生智,在关键时刻起到领导者的作用,她们毫不逊色于男性,甚至胜过男性。

参考文献:

[1]Sizer, Lewis. “American Immigration Past and Present: A Simulation Activity”[EB/OL], 2006. http://score.rims.k12.ca.us/activity/immigration/

[2]寇强.美日动画中文化价值观与地域文化的隐喻符码[J].电影文学,2010,(10):32-33.

[3]刘宏宇.消失背后——美国动画形象中的种族和性格表现问题[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3):24-29.

[4]刘易明.从美国动画看社会文化的排斥与融合[J].新锐视点/电影文学,2009,(15):21.

[5]马雪轶.声音创造的生命与情感——浅谈近年来美国动画片中配音对动物角色的塑造[J]. 电影评介, 2009,(11):18-19.

[6]宋慧颖.动画形象的符号意义探微[J]. 艺术与设计,2009,(13):208-210.

作者简介:李红燕(1968—),博士,江苏宜兴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上一篇:中国当代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途径的几点探讨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四进”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