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渗漏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时间:2022-08-19 03:00:29

静脉输液渗漏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34 - 1642 - 0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措施。但由于操作不当,或病员自身的种种原因,常发生药液渗漏,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增加了护士静脉穿刺的难度,影响了治疗及抢救工作。据报道,有近80%的输液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轻者造成局部肿胀、疼痛,重者皮下组织坏死,甚至功能障碍。[1]因此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药液渗漏,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还给护士增加了静脉重新利用的机会。笔者综合临床实践,将静脉输液渗漏的治疗及护理综述如下。

1发生静脉输液渗漏后的处理方法

1.1鲜土豆片外敷 将土豆洗净晾干去皮,用小刀将土豆切成0.1-0.3cm厚的薄片,外敷于输液渗漏的局部,用胶布或纱布包扎固定,1-2h更换一次,2-5次/d。

1.2鲜芦荟外敷 根据输液渗漏局部大小,取1-2片芦荟,用清水洗净晾干,用无菌小刀除去边缘小刺,将芦荟纵切成两半,用黏液面局部外敷,然后用胶布固定好,每天早晚更换一次。

1.3山莨菪碱外敷 将山莨菪碱针剂加生理盐水配成2 %浓度(注:山莨菪碱2mg加生理盐水1ml即可),浸湿纱布,以不滴水为宜,外敷于红肿处,一般每日更换2次,重度损伤者,需用2 %山莨菪碱加地塞米松2mg局部湿敷。

1.4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又名欧莱。取本品适量,于渗漏处涂一薄层,一日数次。

1.5消炎止痛软膏 将消炎止痛软膏外涂于药液渗漏的局部,外涂范围超过肿胀周围0.5-1cm,3-4h更换一次。

2各种处理方法的作用机制

2.1土豆内含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及龙葵碱,具有兴奋平滑肌和加强血液流通作用,其含糖和淀粉又具有高渗作用及抗炎作用,可加速局部水肿的消退。另外土豆由于内含丰富的维生素B2参与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可保护皮肤免受炎症的侵害[2]。有研究报道,因输注多巴胺、葡萄糖酸钙、白蛋白、脂肪乳、抗肿瘤药物等外渗引起的局部皮肤肿胀、皮肤呈苍白、红斑或红白相间改变、水泡,外渗时间小于30分钟者,使用鲜土豆片外敷24h,有效率达100%[3]。加之土豆来源丰富,本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无任何副作用,患者乐于接受。有人在肿瘤患者化疗开始时将土豆片敷于穿刺点近心端沿血管走行皮肤,化疗中间更换一次,对化疗患者的静脉起理想的保护效果[4]。

2.2芦荟具有清凉、解毒、利尿、消炎、消肿、养颜的作用。芦荟肥厚的叶片中含有丰富的胶黏液体,这种黏液体具有防治溃疡、促进伤口愈合,刺激细胞生长和止血、止痛作用。文献报道,芦荟凝胶体内的蛋白酶成分除了促进正常细胞生长外,还有减少血块、加快修复受损部位、去除死细胞和感染组织的能力。有研究报道,将土豆与芦荟交替外敷治疗静脉输化疗药物渗漏有效率达97.6%,较传统的硫酸镁湿敷效果显著[5]。

2.3山莨菪碱是抗胆碱药物。其作用有:(1)能扩张局部浅表血管,有较强的解痉和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且对减轻高渗液引起的医源性静脉炎效果较好。有报道2%山莨菪碱扩张局部浅表血管的作用最佳,显效率达80%以上。(2)能改善毛细血管的再灌注,抑制氧自由基引起的组织损伤。(3)山莨菪碱可能有助于减轻炎症介质的激活,减轻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死亡。(4)山莨菪碱能阻断乙酰胆碱、组织胺、儿茶酚胺等活性物质的受体,进而解除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痉挛,从而达到改善循环,使外渗液体回吸收。有研究报道,山莨菪碱外敷治疗甘露醇、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静脉营养液等外渗所致的局部刺激症状和化学性静脉炎,有较好的疗效[6]。临床上,儿科病房使用较多。

2.4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又名欧莱。成分:每克含七叶皂苷钠10mg,水杨酸二乙胺50mg。复方七叶皂苷具有抗组织水肿,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管通透性,防止组织内水分存积,和消除局部水肿引起的沉重感和压力。水杨酸二乙胺可增强抗炎作用和止痛作用。二者合用可明显止痛和恢复血管弹性。有研究证明,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外涂治疗化疗药物及甘露醇等所致的渗漏效果更好,可明显减轻渗漏的不良后果,降低溃疡的发生[7]。(注:孕妇、哺乳期妇女、破损皮肤表面及放射性治疗的皮肤禁用)

2.5消炎止痛软膏,主要成分为独活、芒硝、生天南星、皂荚、生草乌、冰片。芒硝除寒热邪气,结固留癖,独活怯风湿,止痛、解表,生南星散结消肿,止痛,皂荚煎膏散结消肿,冰片清热止痛,防腐止痒,诸药协调作用,增强消炎,止痛、活血、散瘀之功效。消炎止痛软膏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损伤有较好的效果,为中药外治的临床护理开创了新的广阔前景。

3 小结

静脉输液渗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遇到的常见现象,多由于静脉穿刺失败、患者躁动不合作及输入刺激性过强的药物致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药液渗漏、局部肿胀,疼痛。由于水肿组织抗病能力减弱,易发生局部感染,同时水肿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功能差,发生损伤后不易愈合,甚至造成周围组织坏死。因此,及时处理液体渗漏尤为重要。传统的处理方法,冷敷,易致冻伤;热敷,易致烫伤;尤其是小儿、昏迷、瘫痪及术后麻醉未醒的病人,应用时更应注意。硫酸镁湿敷,遇冷易结晶,对高渗性液体渗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诸多研究证明,鲜土豆片、鲜芦荟、山莨菪碱外敷,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消炎止痛软膏局部涂搽对治疗输液渗漏均较传统的硫酸镁湿敷效果明显。且方法简单,无明显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无论选用哪种治疗方法,都是为了减轻病员的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吕小芳,刘燕平,程晓鸣,等.清热消肿膏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的组织学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11,22(11):5.

[2] 肖太平.土豆外敷治疗输液引起的液体外渗.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12,7(12).

[3] 王红梅,刘景华,王常青,等.马铃薯外敷治疗输液渗漏的临床观察.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8:27.

[4] 徐燕燕.芦荟和马铃薯联合使用对化疗患者静脉保护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6):646-647.

[5] 温梦玲,金爱玲.芦荟与马铃薯交替外敷治疗输液渗漏的疗效观察.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6,14(3).

[6] 杨秀丽.山莨菪碱外敷治疗小儿静脉输液药液漏部肿胀.临床医学,2002,23(9).

[7] 李春尧.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学,2002.

上一篇:加替沙星\替硝唑联合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慢... 下一篇: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