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抑郁干预的研究综述

时间:2022-08-19 02:24:27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抑郁干预的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阐述抑郁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人格理论,综述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焦点解决团体辅导、认知行为团体辅导、自我接纳团体辅导等在大学生抑郁干预中的应用和效果,总结和提出团体辅导对抑郁干预研究的现有问题和未来趋势。

【关键词】团体辅导 大学生 抑郁 干预 积极心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120-03

团体辅导(Group Psychotherapy),是相对于个体心理治疗而言,将心理治疗原理运用于具有共同的发展性问题或类似心理困扰的群体中,个体之间通过互动相互影响,最终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式。抑郁(Depression)是一种忧伤、悲哀或沮丧的负性情绪体验,可由多种因素造成。已有研究者就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抑郁干预的应用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但尚未有研究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基于此,综述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抑郁干预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对于探明团体辅导的影响作用机制,充分发挥团体辅导在抑郁干预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抑郁的相关理论

为了对抑郁进行描述、解释、控制和预测,研究者提出了很多有关理论,每种理论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体系,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关于抑郁的心理学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人格理论等。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在早期的心理动力学理论中,认为抑郁由攻击本能转化而来,是失去关爱的客体的结果,这种失去可以是具体化的,例如亲人的离去,也可以是抽象化的,例如失恋,其中主体对这个客体的爱是矛盾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家认为,个体童年时期的遭遇,使其没有形成积极的、有力的、理性的自我意识,导致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当中,寻求认同与安全感,担心分离与被抛弃,允许他人利用甚至虐待自己,却不愿去抗议而导致关系破裂(Arieti & Bemporad,1980)。为了受到他人的喜欢或尊重,这些个体不断地追求极致,尽管自己的表现优异也缺乏自信或安全踏实感觉,最终如果个体没有达到所期望的极致、关系破裂或遇到障碍的时候,就可能引发抑郁。

(二)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者强调学习、环境结果、技能和缺陷在抑郁引发和持续过程中的重要性。Lewinsohn(1974)认为抑郁和反应与伴随性正强化(respone-contingent positive reinforcenent)有联系,抑郁症状常常是那些对造成压力的负性事件的反应,这些事件包括失业、患病、关系的破裂、爱人的失去等。有65%的非忧郁型抑郁症患者都认为他们自己在抑郁症引发的前6个月中遭遇了负性应激事件,相对于非抑郁症个体,在生活中抑郁个体更可能长期遇到应激事件,常常面对各种压力,特别是来自重要的人或事情失去的压力(Kessler,Davis & Kendler,1997)。

(三)认知理论。Hammen(1992)指出,认知理论更强调和关注负性思维与情绪之间的关联,认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个体对自己与周围的世界保持何种态度和看法,会影响个体自己所体验到的情绪与引发的行为,该理论强调与抑郁症状相关联的消极的知觉模式、归因模式和信念的抑郁性认知(depressogenic cognitions)。心理学家贝克(1967)提出了认知模式,认为抑郁个体使用了消极的、有偏差的信念作为过滤器对生活事件进行了解释。贝克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激活的适应不良的认知图式,是个体觉知、解释和记忆的内容,并导致抑郁状态的引发和持续。贝克理论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抑郁症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

(四)人格理论。人格障碍与抑郁之间有很复杂的关系。研究者对外倾性、完美主义、神经质、自律自责、社会依赖等人格特质与抑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高阶人格因素与抑郁有密切的联系。神经质(neuroticism)属于人格类型的一种,是情绪不稳定性、焦虑、易怒、冲动、易变、易激动等一类特质的综合,是一个很主要的高阶人格维度。高神经质个体更倾向于体验负性的情绪状态,外倾性(extraversion)是一个可遗传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稳定的人格因素与内倾性相对应。外倾性与人格两者之间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低阶人格因素与抑郁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众多心理学家认为自律自责、社会依赖性和完美主义等人格特质,都是引发抑郁的重要因素。

二、抑郁干预的团体辅导类型

(一)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在抑郁干预中的应用。积极心理学由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于20世纪末发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认为心理学不应该仅仅限于关注个体的心理创伤和疾病治疗,还需要更加关注乐观、希望和满足等积极体验。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基于个体的人格特点和美德,通过团体活动,体验积极情绪、优化心理品质、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让个体在体验中学习和纠正之前消极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养成发现自身优势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习惯,最终达到自我疗愈的效果。王丽萍、徐伟、张婷婷(2015)通过量表筛选36名具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组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其中仅对实验组实施积极团体辅导,用scl90和SDS量表进行前测、后测,结果发现通过积极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的成员在强迫因子、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抑郁水平下降。有研究者以八位轻中度抑郁的高校学生为被试,给予被试体验时间达6周,以小组分享、主体活动和作业为形式,每周两小时的积极团体辅导,结果发现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地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水平,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控制感,且这种积极的效果在三个月之后依然存在。斯上雯和林潇骁等(2015)认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避免接受干预的学生被贴标签、污名化、特殊化和去个性化,有效地保护进行心理干预的学生,更加适合精神状况正常的,又需要心理辅导的具有个体差异的目标群体。

(二)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在抑郁干预中的应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是国外新兴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有别于传统心理治疗的刨根问底,而是跳出思考的黑盒子,强调当事人发挥解决目前抱怨的问题的能力比发挥领悟更加重要,不刻意去分析问题的原因,不以领悟作为咨询的目标;运用当事人自身资源,帮助当事人达到改善的目标;不以抵抗改善的观点看待当事人,强调尊重当事人具有能力的重要性。席明静(2011)运用实验研究和追踪研究的方法,通过设计焦点解决取向的团体方案,以调节抑郁情绪为主要内容、以团体动力为主线、以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理论为理念,激发体验者的改变,结果表明,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治疗大学生抑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导策略。有研究者以20名具有抑郁症状的高职新生为被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高职新生普遍存在的人际、学习、自我和时间管理等适应困扰,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焦点解决团体辅导方案,对被试进行为期7次的焦点解决团体辅导,结果发现,焦点解决团体辅导能有效缓解高职新生抑郁情绪,并认为其有效治疗因素包括:重新建构和一般化,提升自我支持;明确目标,激发动力;发掘资源,提升信心;一小步改变,学会问题解决之道。这些研究通过实证的方式,验证了团体辅导是应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团体辅导和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技术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抑郁个体达到更好的心理治疗效果。

(三)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在抑郁干预中的应用。人际关系是个体之间为了满足各自的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相互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障碍和严重精神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樊富珉教授认为,人际关系团体辅导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和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是指以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和改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团体辅导形式。李凤兰(2005)以50名高抑郁体验和低自我概念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前后测实验研究的方法,发现参加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的被试的抑郁水平和自我概念总分的变化量与控制组有显著差异,因此得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于降低大学生抑郁体验水平都是有作用的。张海音、孙洲(2010)等研究者采用成长性、结构性和封闭性的人际关系团体辅导,发现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大学生在“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抑郁的心理障碍”三个维度上效果提升较为明显,并把原因归结为团体辅导的独特优势:人际交往团体辅导能为团体成员提供情绪放松的环境,能为团体成员提供学习交往经验的平台,能为被试者提供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矫正自我的机会。

(四)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在抑郁干预中的应用。认知行为团体辅导的理论基础为团体动力学理论(Group Dynamics Theory)、理性情绪治疗理论(Rational Emotion Behavior Therapy Theory)、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ism Counseling Theory)和人本主义理论(Humanistic Theory of Human Development),即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基于团体的气氛和内聚力,使成员获得社会支持和信任,真诚分享,共同成长;帮助个体用理性认知代替非理性认知,消除不合理认知导致的负性自动思维和悲观体验,改善应对方式;提供个体社会团体学习平台,学习适应行为,达到集体的改变和带动;认知行为团体辅导设计自我成长历程,去除成长中的不合理信念,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郭秀丽(2010)对高职新生进行研究,针对抑郁情绪的学生进行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发现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可以改善高职生的自尊、自动思维、应付方式以及社会支持,对于改善高职生抑郁情绪有效。也有魏义梅、张明(2010)等研究者对12名有抑郁情绪的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团体辅导,总主题是“理智应对、快乐成长”,共分8次,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每次2个小时,每周1次,约120分钟,设计实验组和控制组,通过量表进行前侧后侧发现实验组被试在团体辅导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负性自动思维量表得分都显著下降,意味着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在改善大学生抑郁情绪方面具有效果。

(五)自我接纳团体辅导在抑郁干预中的应用。在临床心理学中,认为个体抑郁的深层原因是不接纳现实自我,大学生处于自我统一的形成阶段,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有助于构建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机制,避免引发抑郁,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接纳团体辅导训练,可以有效地、快速地、低阻抗、多对象地缓解、消除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刘敏和赵富才(2013)以24名自我接纳较低、抑郁女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七次自我接纳团体辅导:“你我相识”、“我的自画像”、“情绪知多少回到过去”、“我的短板”、“我其实很棒”、“悦纳自我”、“笑迎未来”,研究发现,自我接纳团体辅导对于增强抑郁状态下高校女生的自我接纳以及降低其抑郁体验有显著效果,并认为自我接纳团体辅导要主要两个方面:一是有机结合团体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自我接纳提升的特点,设计针对性强的辅导方案,注重综合训练;二是注重营造安全、信任、积极和理解的团体氛围,激发个体固有的心理潜能。

三、抑郁干预的团体辅导研究趋势

纵观现有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焦点解决团体辅导、认知行为团体辅导、自我接纳团体辅导等对抑郁干预的研究,采用前侧后侧的实验研究设计,借助问卷量表进行抑郁水平的测量,运用数量统计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均发现团体辅导的干预效果显著。但是现有研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和值得改进与深入的方面:一是研究中的被试人数较少,样本代表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在今后相关的团体辅导对抑郁干预的实验研究中,可以增加被试人数,提高研究的信度;二是实验研究干预时间不长,大多数集中在2-3月,同时对研究对象未有追踪研究,因此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抑郁的干预是否具有长期效果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三是目前研究者在运用团体辅导干预抑郁大学生时,团体辅导形式单一(如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或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尝试集中团体辅导方法的融合是否对抑郁的干预更有效,也是未来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焦点。四是在目前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抑郁的干预研究主要是运用实验研究范式探讨干预效果是否显著,对于团体辅导是通过哪些因素、何种机制来改善抑郁状况的效果还处于未涉及领域,探明团体辅导对干预抑郁的影响机制、对于提高团体辅导的作用和改善抑郁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小伟.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抑郁干预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2015(13)

[2]童辉杰.常见心理障碍评估与治疗手册[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6

[3]赵亚鹤.沉思和分心反应方式对抑郁者在情绪词汇上再认的影响[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4]斯上雯,林潇骁,刘娟,等.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对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J].心理科学,2015(4)

[5]廖冉,孙静.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在抑郁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教育,2015(5)

[6]王丽萍,徐伟,张婷婷.积极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抑郁的干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5)

[7]汪明春.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实践探索[J].成人教育,2009(2)

[8]席明静.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治疗大学生抑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2)

[9]叶红萍.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抑郁的干预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15(12)

[10]李凤兰.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11]张海音,孙洲.人际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实证研究[J].温州大学学院自然科学版,2010(4)

[12]郭秀丽.认知行为团体辅导改善高职新生抑郁情绪的实验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0

[13]魏义梅,张明.认知应对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抑郁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

[14]杜福杰.自我接纳团体辅导对抑郁倾向青少年的干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5)

[15]刘敏,赵富才.自我接纳团体辅导干预高校女生抑郁状态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大学生完美主义、沉思与抑郁的关系”(KY2015YB413);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2014zz22)

【作者简介】冉海涛(1978― ),男,安徽阜阳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陈功兴(1985― ),男,江西赣州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

(责编 卢 雯)

上一篇:院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 下一篇:《小石潭记》之“清”流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