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时间:2022-08-19 01:28:39

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绍兴街头,咸亨酒店,鲁迅潜心观察短衣帮与衣衫客,才“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家事衰微,车站送别,朱自清用心感受,融入真情,才绘出了“心中永远的背影”。古往今来,伟大的作家,总是终生用心捕捉那些使灵魂战栗的人和事,熔铸成千古流传的篇章。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很久以前看过的小说中的精彩细节,会时时浮现在眼前,历久而弥新。像祥林嫂手中的空碗、开裂的竹竿,以及她那木刻似的脸;孔乙己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穷酸气。这些真是历历在目,甚至能由此回忆起整个作品的情节和内容。文学作品是以形象的生动性、具体性打动读者的,因此就必须有具体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可以说,一个画龙点睛的细节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就能使人物性格增添异彩,富有生气,就更加鲜明、具体、生动。相反,一部作品,如果抽掉绘声绘色的细节描写,它就不会有感染力,离开细节去刻画人物,只能塑造出没有灵魂的偶像。

由此可见,细节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成功的作品,任何重大的主题,任何生动的情节,都必须依靠一定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真实的细节描写是丰富情节、增强艺术感染力,使人物性格生动、突出的手段之一。

所谓细节,就是指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它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如果把作品的中心事件比作主干。那么细节就是枝叶。细节对主要情节而言,它的存在与否,一般不影响主要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但决非可有可无。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不仅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真实感,而且能使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突出,情景真切感人。细节描写可以让肤浅走向深刻、让枯燥走向生动,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

细节之处点主旨。情节易构,细节难描。没有细节。情节就失去了根基,成了呆板的线条。恰当地运用细节,能使作品生动感人,充满活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能使作品达到这个效果。只有围绕“作品的中心思想”。展示人物内心状态的细节,才能使人物形象丰满,从而使作品具有感人的力量。《祝福》中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祭祀时的细节描写,因祥林嫂再嫁被视为“不干不净”,因此不让她分配酒杯、碗筷,不让她取蜡烛,祥林嫂生存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这一细节是紧紧围绕揭露封建宗法思想和道德观念这一主题思想而描写的。相反,那些游离了作品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刻画之外的细节描写,无论多么精致,只能是累赘。所以,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无论一个细节――场景、性格、情节多么奥妙美丽,假如它不是为了最完善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它对作品的艺术性就是有害的。”

细节之处见精神。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细节描写:“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鲁迅的细致、热心。“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如,如九斤老太的“一代不如一代”、阿Q的“儿子打老子”、祥林嫂的“我真傻,真的……”、鲁四老爷的“可恶!然而……”,这些习惯用语无不浓缩着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常常成了人物性格的化身。

细节之处见变化。通过细节描写,反映时代、社会、人物、事件的各种变化。这种细节描写常常采用对比手法,着跟于“变”。《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外貌描写,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残酷迫害妇女的悲惨现实:“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了: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鲁迅绘声绘色地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了祥林嫂从外形到内心的巨大变化。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羊脂球》中有一个细节出现过两次,就是马车上的旅客在车上吃东西的细节。第一次羊脂球拿出了一个大提篮,里面有两只子鸡、好些点心、好些梨子和四瓶鄱尔它名产红葡萄酒,羊脂球把这些东西分给大家吃。而第二次,其他的旅客都在大吃大喝,羊脂球独自坐在一边,“没有一个人望她,没有一个人惦记她”。这两个细节变化的对比。淋漓尽致地把作者对那些虚伪的人的憎恨和对羊脂球的同情都表现了出来。

细节之处见本质。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或事件的本质特征。清代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这一细节的描写:“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眷都来问候……晚间挤了一屋,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过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严监生为了两茎灯草,临死前伸着两个手指,总不断气,直至挑去一茎才放心死去。这一典型细节,深刻具体地展现了严监生这个吝啬鬼爱钱如命的本质。一个小小的细节,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人物的灵魂,刻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运用这种细节,要注意细节与人物或事件本质特征的内在联系,选好典型细节,细腻描绘,揭示本质。

细节之处见真情。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细微的感情变化,抒写人物内心的深情。孙犁的《荷花淀》写水生的女人月夜在院中编织苇席,水生回来对她说:“明天我到大部队上去了。”此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手指震动了一下”,这一普普通通的细节动作,却表现出她心灵的震动。虽然她不是那种扯后腿的女人,但听到丈夫要到大部队去打仗,内心感情的激荡也是难免的。这一小小的、几乎不被人察觉的细节。却反映了她内心感情的变化。她对丈夫的爱、依恋、担心、怨……种种复杂的感情,尽在这一“震动”的不言中。

细节很重要,但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是没有价值的细节出现在文章里,等于是画蛇添足。因此,在动笔写细节时,不仅要

用心描写,还要用心选择。

细节要有价值。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私人生活场景后记》中说道:“当一切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巴尔扎克在这里强调了细节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生动而传神的细节,可以使人物活起来,使读者读小说后能达到如见其面的效果。同时,真实的细节描写也是深化主题,推动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鲁迅回到家见到闰土那一瞬间,闰土“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地叫道:‘老爷!……”’这么一个细节使作品大放异彩,主题也因此更为深刻。

又如,在鲁迅的《药》中有这么一处细节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的情景。比喻生动形象,真如浮雕一般现于读者眼前。自己的同胞惨遭杀戮,人们却无动于衷,像看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街头热闹似的,令人伤心痛心。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细节必须典型。细节的典型,既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又富有个性特征。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指出:“谁要是写出全部细节――那就失败了;必须把握一些有代表性的细节。天才即在于此。”典型细节,不仅能真实地摹写出对象的外部形态,还能真实地揭示出对象的本质,是形似与神似的高度统一。典型细节,能够以一当十、见微知著,具有深厚的内涵。如,同样是描写贪财的细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刻画葛朗台,则是:“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的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出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这个细节就是典型的,不仅能具体、生动地显示被描写对象要钱不要命的性格特征,还进一步揭示出这个贪财者的民族、阶级特色。葛朗台的动作细节,带有西方资产阶级的贪婪和疯狂。

细节要能引起读者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如《药》中有这样一个特写镜头:“坟上草根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黄土,煞是难看。在那尖圆的坟顶,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这使人联想到,夏瑜作为一个革命者并不孤寂,他还有生前志同道合的朋友,冒着生命危险,前来为他送花。我们眼前仿佛有一束革命的火焰在熊熊燃烧。

又如岑参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也是描写景物的一个特写镜头。雪地上曲曲折折的马蹄印,使读者想到客人分别时一步三停。左右徘徊,久久不愿离去的凄凉场面。还可以想象到作者因为思念朋友而呆呆地伫立于风雪之中,凝望着雪地上朋友走后留下的串串马蹄印的情形。

细节描写要真、细、精、传神。情节可以杜撰、虚构,但细节必须真实可信,合情合理,经得起推敲,要符合生活真实,反映生活本质;细节描写要细,它既要求所选细节必须是生活中细小的事物,有要求所作的描写必须细致;细节描写要精。即精心挑选,不堆砌对表现主题、刻画人物作用不大甚至不起作用的细节;细节描写要传神,像巨匠运斧,几下就雕刻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来。如,“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儿,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鲁迅的《孔乙己》)“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想在短衣帮面前摆阔、炫耀的情态,写出了孔乙己显摆且迂腐的性格;“摸”字写出了孔乙己动作的迟钝,钱放得很严实,从侧面介绍这钱的来之不易,孔乙己的进一步穷困,精神和肉体的受摧残之深。

如果把作品的中心事件比作主干。那么细节就是枝叶。细节对主要情节而言,它的存在与否,一般不影响主要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但决非可有可无。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不仅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真实感,而且能使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突出,情景真切感人。细节描写可以让肤浅走向深刻,让枯燥走向生动。因此,我们在写作中不可忽视细节描写,不仅要精心选择细节,更要用心去描写。使细节为你的作品增色。

编校:郑艳

上一篇:尊重对方 平等交流 下一篇:由“人祸”引发事故的思考